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捷克斯洛伐克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0

[摘要] 捷克斯洛伐克(英语:Czechoslovakia;捷克语、斯洛伐克语:Československo)是1918年10月28日至1992年12月31日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原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后更名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

捷克斯洛伐克(英语:Czechoslovakia;捷克语、斯洛伐克语:Československo)是1918年10月28日至1992年12月31日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原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后更名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部,面积12.79万平方公里,人口1563.8万(1989年)。1993年1月1...

捷克斯洛伐克(英语:Czechoslovakia;捷克语、斯洛伐克语:Československo)是1918年10月28日至1992年12月31日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原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后更名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部,面积12.79万平方公里,人口1563.8万(1989年)。

1993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正式分裂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两个国家。

捷克斯洛伐克东部与苏联相邻,南部与匈牙利、奥地利接壤,西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连,北部与波兰交界。

捷克斯洛伐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自西向东,大陆性气候逐渐增强。年降水量600—800毫米,部分山区达1500毫米。

捷克斯洛伐克西半部盆地、丘陵和高地相间,边境有苏台德、克鲁什内、捷克林山等山脉,东半部主要属西喀尔巴阡山区。

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主要河流有易北河和多瑙河,可通向外海。森林面积约占领土总面积的35%。主要矿藏有煤、铀铁、锑、铅等。[1] 

5~6世纪,斯拉夫人从维斯瓦河、易北河上游西迁至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

623年,该地区形成西斯拉夫部落联盟——萨莫公国。9世纪初,大摩拉维亚帝国建立,封建社会开始。906年,匈牙利王国兼并斯洛伐克地区,大摩拉维亚帝国瓦解。10世纪上半叶,以布拉格为中心建立了捷克公国。11世纪中期,捷克公国的疆域从波希米亚扩大到摩拉维亚,封建制度得到迅速发展。108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拉夫二世以波希米亚国王称号,从此捷克公国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12世纪后半叶,捷克公国改称捷克王国。14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之子约翰娶捷克王位继承人艾莉茜卡为妻,约翰遂成为波希米亚国王。15世纪初,捷克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1419年7月,胡斯战争爆发,反封建斗争席卷捷克各地和斯洛伐克部分地区。1526年,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斐迪南一世继承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王位,兼并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大部分地区。

1617年,奥地利斯捷里亚公爵斐迪南成为捷克国王,次年禁止布拉格新教徒集会,引发捷克人民起义。图伦伯爵组成临时政府,捷克暂时摆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1620年,捷克和巴拉丁联军在白山战役中失败。斐迪南复位,残酷镇压捷克人民,使捷克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行省。

17世纪末~18世纪末,捷克斯洛伐克资本主义有所发展。1781年11月1日,约瑟夫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诏令,促进了波希米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848年6月,布拉格人民举行起义,迫使奥地利当局废除劳役制。

1867年,奥地利与匈牙利将统一的奥地利帝国改组为二元制的奥匈帝国。捷克和斯洛伐克从此处于奥匈帝国统治之下。[2] 

1914年~11939年纳粹德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45年4月,在科希策成立了以捷共为领导的民族阵线联合政府。同年5月9日,在苏联帮助下,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获得解放,捷克和斯洛伐克再度合并,割让匈牙利的领土重新划归捷克斯洛伐克,但外喀尔巴阡州则割让给苏联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6年5月,成立了以捷共领导人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为总理的联合政府,贝奈斯任总统。政府没收了外国资本家和官僚的财产,颁布了工业、银行和私人保险公司国有化法令,进行土地改革。1948年2月,发生二月事件,参加联合政府的民族社会党等党派因接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而与捷共发生对立,事件以捷共的胜利而告终。随后捷共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大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封建残余。同年5月9日通过宪法,定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哥特瓦尔德当选为总统。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1949年和1955年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

1949年~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成功地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在20世纪50年代,国内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达10.9%,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接近完成。

捷克斯伐克地图(1945年-1992年)[3]

1990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决议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4月再次改国名为捷克和斯洛伐捷克和斯洛伐克

在1992年6月的大选中,公民民主党和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两个政党分别在捷克和斯洛伐克获胜。同年11月25日,两个共和国领导人经过协商,决定将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分离,并经联邦议会通过解体法,规定自1993年1月1日起两个共和国分别成为独立的主体国家,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均为捷克斯洛伐克的继承国。从此,统一的捷克斯洛伐克不复存在。史称“天鹅绒分离”。分裂后,原捷克斯洛伐克的国旗由捷克共和国使用。[2] 

捷克斯洛伐克共有人口1563.8万(1989年),其中捷克人约占64%,斯洛伐克人约占30%,其余为匈牙利人、日耳曼人、波兰人等。官方语言是捷克语和斯洛伐克语。

捷克斯洛伐克居民多信天主教,捷克斯洛伐克克朗为官方货币。[1] 

捷克斯洛伐克工业发达,以生产机床、汽车以及动力、化工和冶金设备等机器制造业为主,此外还有钢铁、化学、纺织、食品、木材加工等部门,制鞋和啤酒酿造业著名。

捷克斯洛伐克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种植小麦、大麦、甜菜、马铃薯、亚麻等。畜牧业以养猪、牛为主。

捷克斯洛伐克主要进口燃料、工业原料、机器、日用品等,主要出口汽车、机床、化学品、消费品等。[1] [4]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蓝、白、红三色组成。左侧为蓝色等腰三角形。右侧是两个相等的梯形,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国徽[5]

《捷克斯洛伐克国歌》

该国歌是由捷克爱国歌曲《我的家在哪儿》和斯洛伐克学生爱国歌曲《塔特洛山上电光闪闪》各取第一段结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6]

前一段《我的家在哪儿》是1834年捷克剧作家约塞夫·卡杰坦·提尔的闹剧《无怒无争》的背景音乐,由捷克作曲家法兰提谢克·简·斯克鲁普作曲。

后一段《塔特洛山上电光闪闪》则采用斯洛伐克民谣的旋律,由斯洛伐克诗人简克‧马茨卡填词。

1918年10月28日共和国成立时被确立为国歌。

1993年解体后,两段分别为捷克国歌和斯洛伐克国歌。

捷克斯洛伐克部分领导人

米兰·霍德萨(代理):1935年12月14日—1935年12月18日

爱德华·贝奈斯:1935年12月18日—1938年10月5日

扬·西罗维(代理):1938年10月5日—1938年11月30日

埃米尔·哈查:1938年11月30日—1939年3月15日

爱德华·贝奈斯:1945年4月4日—1948年6月7日 流亡: 1940年7月21日—1945年4月2日

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1948年6月14日—1953年3月14日

安托宁·萨波托斯基:1953年3月21日—1957年11月13日

威廉·西罗基(代理):1957年11月13日—1957年11月19日

安东宁·诺沃提尼:1957年11月19日—1968年3月22日

卢德维克·斯沃博达:1968年3月30日—1975年5月28日

古斯塔夫·胡萨克:1975年5月29日—1989年12月10日

马里安·恰尔法(代理):1989年12月10日—1989年12月29日

瓦茨拉夫·哈维尔:1989年12月29日—1992年7月20日

扬·斯特拉斯基(代理):1992年7月20日—1992年12月31日[7]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朴春 雅克·拉兰德 许亚军 邱淑珍 张献民 布鲁思·麦勒 徳井义実 胡军 谢伟才 阿伊·阿什顿 景冈山 蔡珩 高耀太 阿诺德·科派尔森 龙刚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史蒂夫·福里斯特 李芳雯 拍档:木村拓哉与中居正广 1936-05-02 古言界 难能 1966-06-08 妹神 吉尔莫-德尔-托罗 票房奇迹 1894-02-01 陈彦屹 瑛士 1966-07-16 混血男模 1965-03-18 黄孝恩 张华 1958-09-06 192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