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台湾电影金马奖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09

[摘要] 台湾电影金马奖(Golden Horse Award)是台湾地区主办的电影奖项,创办于1962年,当年主要是为了促进台湾地区电影制作事业和表扬对华语电影文化有杰出贡献的电影人。金马奖每年举办一

台湾电影金马奖(Golden Horse Award)是台湾地区主办的电影奖项,创办于1962年,当年主要是为了促进台湾地区电影制作事业和表扬对华语电影文化有杰出贡献的电影人。金马奖每年举办一届,其中1964年和1974年停办,1998年台北电影学会另行组织台北电影节与之分庭抗礼。金马奖的主持人过去常有“一港一...

台湾电影金马奖(Golden Horse Award)是台湾地区主办的电影奖项,创办于1962年,当年主要是为了促进台湾地区电影制作事业和表扬对华语电影文化有杰出贡献的电影人。金马奖每年举办一届,其中1964年和1974年停办,1998年台北电影学会另行组织台北电影节与之分庭抗礼。金马奖的主持人过去常有“一港一台”搭配的传统,但也有都是台湾主持人担当的情况。

金马奖在华语圈中它历史最为悠久,并且评选条件中不设地域限制、评选对象面向所有华语电影和华语影人的奖项。原由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主办,后由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赞助。

金马奖是台湾为促进华语片制作事业,对优良华语片以及优秀电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项竞赛奖励,奖励了许多优良华语影片及优秀的电影工作者,成为华语影片制作事业最崇高的荣誉指标,对华人电影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和鼓励。

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并称华语电影三大奖项。

金马奖华语影片竞赛的影片奖项包含最佳剧情片、最佳动画长片、最佳纪录片及最佳创作短片等影片奖项,个人奖项有最佳导演、最佳男 / 女主角、最佳男 /女配角、最佳新演员、最佳第45届金马奖宣传海报

从1980年(第二十七届)起,金马奖改为财团法人“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The Motion Pic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主办,并在旗下设立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敦聘九至十五位电影学者及从业人员担任执行委员,设主席一人、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一人负责推动会务,下设三个组,行销宣传组负责所有厂商合作、造势及周边活动、媒体宣传及文宣刊物金马奖

长期以来,因为海峡两岸在政治上面的立场不同,使得金马奖在2000年之前,多偏重于台湾电影及香港电影的鼓励。但是台湾电影工业的衰弱,香港电影工作人员大量的流失,使得本奖项逐渐开放中国大陆电影进入,并参加竞赛项目。

本奖项现今仍由台湾当局“行政院新闻局”所补助的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下属之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所举办,其势则区分为“国际影片观摩项目”与“华人电影竞赛项目”。“国际影片观摩项目”以售票方式筹款,再加上“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之补助来运行;“华人电影竞赛项目”则由金马奖执行委员会专责处理。

早期,金马奖的主持人常有“港台”互相搭配的传统,但后来也有皆由台湾主持人担任的情况出现。

1957年正值台语电影的兴盛时期,征信新闻社(中国时报前身)举办第一届“台语片电影展览会”,简称台语片影展,于11月30日在台北国际学舍举行颁奖典礼,由征信新闻社社长余纪忠主持;当时有32部电影参与角逐,影展仿效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模式,由颁奖人将奖项交给受奖者。奖项类别可分为:由专业评审选定的“金马奖”11项,观众票选的“银星奖”10名,另增设有“荣誉奖”1名和“观众票选优胜奖”10名,这是“金马奖”之名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出现;不过台语片影展只举办一届就停办了。

1962年,台湾当局为促进岛内电影事业的发展,鼓励优良国语影片及优秀电影工作者,由新闻局举办金马奖。[1-2]   “金马”二字源自金门、马祖两外岛地名的字首;由于金、马两地为冷战背景下,台湾与大陆军事对峙的最前线,该奖以“金马”命名旨在鼓励台湾电影业界,能效法前线国军官兵们坚强奋发的精神,努力开创新局。[3] 此外,它亦符合全球主要影展名称以“金字招牌”为号召的潮流。

1968年(第五届)以后,金马奖曾改由教育部文化局主办,至1984年再改由新闻局主办、民间电影团体轮流协办。直到1990年(第二十七届)起,为顺应政府“公营事业民营化”的政策,新闻局宣布决定将金马奖与金钟奖、金曲奖,由官方全部转交给民间团体主办;1990年5月16日,电影联合会议中决定成立常设机构及执行委员会,也就是后来的“台北金马国际影展执行委员会”(1992年更名为“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但由于该执行委员会为非法人组识,其法律定位备受各界质疑,故新闻局与各团体研商后,将该会并入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1991年7月1日,在台北市影片商业同业公会强力要求下,新闻局全面退出基金会的会务。此后金马奖由财团法人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统筹主办,但仍接受新闻局的公款补助。该基金会筹组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敦聘九至十五位电影研究者及从业人员担任执行委员,设主席一人、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一人负责推动会务,下设行销宣传、竞赛、影展等三组,办理台北金马影展。影展分为“国际影片观摩项目”与“华人电影竞赛项目”两大部分:“国际影片观摩项目”以售票方式筹款,加上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的补助运作;“华人电影竞赛项目”则由金马奖执行委员会专责处理。

2013年是金马奖50周年,第50届金马奖颁奖礼暨金马奖50周年庆典晚会于2013年11月23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

第51届金马奖颁奖礼于2014年11月22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4] 

早年的金马奖并无入围名单,而得奖者也是提前公布,所有的得奖者皆排排站的由长官颁奖,一直到第15届才有入围名单,而当年的颁奖典礼也都配合著蒋公诞辰,典礼皆选在10月30日或31日举办,藉以向蒋公祝寿。[5] 

由于早期大陆与香港并未设置类似之电影竞赛,因此金马奖自1970年代以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华语电影界最受瞩目的电影盛会。在1980年代以前,由于台湾海峡两岸间的政治对立,金马奖评选对象以台湾及香港电影为主;随着台海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开展,加上台湾电影工业衰落、香港电影工作人员流失等因素的作用,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电影参加竞赛项目的数量不仅大增,并且逐渐成为入围奖项的大宗。

此外,每届金马奖颁奖,金马奖筹委会都会邀请香港电影金像奖筹委会、香港演艺人协会、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香港导演协会等组织参与,并定期举行电影探讨会,以期提升华语电影的素质。

自1993年起,金马奖效法美国奥斯卡金像奖、金钟奖及法国戛纳电影节,于颁奖典礼前设置星光大道,让受邀参加典礼的入围者、知名影人及其他各界人士经由铺有红地毯的动线进入会场,红毯中段会安排主持人进行简短介绍与访问,同时接受现场群众的欢呼,以及媒体摄影采访,为典礼增加曝光度及话题。

现任执委会主席:张艾嘉

上任执委会主席:侯孝贤

早期典礼的流程全由司仪一职来执掌,其主要工作是负责报幕、提调颁奖事宜、访谈得奖人等,性质与主持人差不多,但负责的工作项目更多。尽管早期的司仪不失幽默风趣,但仍不免流于严肃、枯燥的官方气息,因此酝酿了后来加入主持人的一大转变,并承接司仪原先在主持方面的工作。后来的司仪,专门负责幕后报幕的配音工作(又称为旁白),是一份相当吃重的工作,需要相当的历练才能胜任。历届在幕前的司仪有丁秉燧、安鹏等人,以及后来活跃于“三金典礼”(指金马、金钟、金曲三奖的颁奖典礼)及“亚太影展”幕后的贾培德(德仔)。

主持人一职自1965年第三届颁奖典礼正式加入,该年度由沈剑虹担任,到了1978年,由王豪、凌波担任第一代主持人;1979年和1980年由蒋光超、张艾嘉担任。其主持风格多承袭早期的典礼司仪,以维持金马奖传统的庄重风格。因此主持人可以发挥的空间很有限,但此后风格已较过去自由许多。金马奖颁奖典礼的主持人常有“一港一台”(一名台湾主持人、一名香港主持人)互相搭配的传统,历届金马奖主持人包括香港名人或明星,如吴君如、郑丹瑞、郑裕玲、曾志伟、黄沾、岑建勋、萧芳芳、冯宝宝、叶童、许冠文、洪金宝、成龙、沈殿霞、麦嘉等;金马奖的主持队伍也涌现过不少香港电影面孔,如冯德伦、吴彦祖、莫文蔚、梁咏琪等,港台联动的逗笑幽默,颇受观众好评。后来,一些非电影界的综艺节目主持人,例如胡瓜、陶晶莹、徐熙娣、侯佩岑、林志玲人等也参与到主持工作,但综艺娱乐化被批评过于八卦和低俗。[6] 2012年第49届颁奖典礼由曾宝仪、黄渤担纲主持,其中黄渤为首位来自中国大陆之主持人。 2013年第50届颁奖典礼由蔡康永独挑大梁主持,这是创下金马奖创奖50年来,首位以颁奖典礼主持人身兼担任决选评审新纪录。

在典礼中负责颁奖的人称为颁奖人或颁奖嘉宾。早期多由政府官员、电影公司单位主管,以及资深演员负责颁奖。自第15届开始,一改过去在典礼前十几天就公布名单的模式,由颁奖人从评审委员手中接过密封,并在现场拆封揭晓得奖名单。同时,颁奖人也多了访问得奖人这项重要任务,开始有了过场主持的性质。金马奖筹委会也多次邀请香港的著名艺人、香港演艺人协会、香港电影界巨星担任颁奖嘉宾,包括曾志伟、郑裕玲、吴君如、梁家辉、周润发、张学友、郑丹瑞、黄沾、沈殿霞、萧芳芳、吴彦祖、Twins、余文乐等。及大陆演员和香港新生代艺人,如陈坤、周迅、Angelababy、陈奂仁、李治廷、周柏豪等;此外,许多国际著名的导演及演员也曾受邀颁奖,包括伊丽莎白·泰勒、亚兰·德伦、雪歌妮·薇佛、江角真纪子、宫泽理惠、江口洋介、宫崎葵等。

1980年,第17届金马奖主题曲《金马奔腾》,由著名音乐家樊曼侬与作词家孙仪合作完成,并邀请女高音蔡敏和国立台湾大学的百人合唱团演唱。隔年1981年的第18届金马奖举行时,孙仪担任制作人,邀请女高音蔡敏和三军合唱团重新编曲后演唱。[7] 1996年,由张宇及张清芳合唱重新诠释,后来仅于颁奖典礼中以演奏形式呈现。

《金马奔腾》歌词

让金马带动 电影的巨轮 如金之真纯 如马之奔腾

为艺术献身 至善至美至真 以喜怒哀乐 表达人生

让金马精神 引导着我们 追求着理想 向前飞奔[8] 

金马奖

金马奖

第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1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1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1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1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1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1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1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1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1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1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2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2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2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2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2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2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2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3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3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3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3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3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3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金马奖

影帝及影片

影后及影片

最佳导演及作品

第01届

王引《手枪》

尤敏《星星月亮太阳》

陶秦《千娇百媚》

第02届

唐菁《黑夜到黎明》

乐蒂《梁山伯与祝英台》

李翰祥《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03届

葛香亭《养鸭人家》

李丽华《故都春梦》

李行《养鸭人家》

第04届

赵雷《西施》

归亚蕾《烟雨蒙蒙》

李翰祥《西施》

第05届

欧威《故乡劫》

江青《几度夕阳红》

李嘉《我女若兰》

第06届

崔福生《路》

凌波《烽火万里情》

白景瑞《寂寞的十七岁》

第07届

杨群《扬子江风云》

李丽华《扬子江风云》

白景瑞《新娘与我》

第08届

葛香亭《高山青》

归亚蕾《家在台北》

张曾泽《路客与刀客》

第09届

王引《缇萦》

卢燕《董夫人》

丁善玺《落鹰峡》

第10届

欧威《秋决》

翁倩玉《真假千金》

李行《秋决》

第11届

杨群《忍》

上官灵凤《马路小英雄》

程刚《十四女英豪》

第12届

秦祥林《长情万缕》

卢燕《倾国倾城》

刘艺《长情万缕》

第13届

常枫《香花与毒草》

徐枫《刺客》

张佩成《狼牙口》

第14届

秦祥林《人在天涯》

陈秋霞《秋霞》

张曾泽《笕桥英烈传》

第15届

秦汉《汪洋中的一条船》

恬妞《蒂蒂日记》

李行《汪洋中的一条船》

第16届

柯俊雄《黄埔军魂》

林凤娇《小城故事》

胡金铨《山中传奇》

第17届

王冠雄《茉莉花》

徐枫《源》

王菊金《六朝怪谈》

第18届

谭咏麟《假如我是真的》

张艾嘉《我的爷爷》

徐克《夜来香》

第19届

艾迪《边缘人》

汪萍《武松》

章国明《边缘人》

第20届

孙越《搭错车》

陆小芬《看海的日子》

陈坤厚《小毕的故事》

第21届

李修贤《公仆》

杨惠姗《小逃犯》

麦当雄《省港旗兵》

第22届

周润发《等待黎明》

杨惠姗《我这样过了一生》

张毅《我这样过了一生》

第23届

狄龙《英雄本色》

张艾嘉《最爱》

吴宇森《英雄本色》

第24届

周润发《秋天的童话》

梅艳芳《胭脂扣》

王童《稻草人》

第25届

万梓良《大头仔》

郑裕玲《星星月亮太阳》

罗启锐《七小福》

第26届

陈松勇《悲情城市》

张曼玉《三个女人的故事》

侯孝贤《悲情城市》

第27届

梁家辉《爱在他乡的季节》

林青霞《滚滚红尘》

严浩《滚滚红尘》

第28届

郎雄《推手》

张曼玉《阮玲玉》

王家卫《阿飞正传》

第29届

成龙《警察故事III超级警察》

陈令智《浮世恋曲》

王童《无言的山丘》

第30届

成龙《重案组》

吴家丽《赤LUO的诱惑》

李安《喜宴》

第31届

梁朝伟《重庆森林》

陈冲《红玫瑰白玫瑰》

蔡明亮《爱情万岁》

第32届

林扬《超级大国民》

萧芳芳《女人四十》

侯孝贤《好男好女》

第33届

夏雨《阳光灿烂的日子》

萧芳芳《虎度门》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

第34届

谢君豪《南海十三郎》

张曼玉《甜蜜蜜》

陈果《香港制造》

第35届

洛桑群培《天浴》

李小璐《天浴》

陈冲《天浴》

第36届

柯俊雄《一代枭雄曹操》

李丽珍《千言万语》

许鞍华《千言万语》

第37届

吴镇宇《枪火》

张曼玉《花样年华》

杜琪峰《枪火》

第38届

刘烨《蓝宇》

秦海璐《榴莲飘飘》

关锦鹏《蓝宇》

第39届

黎明《三更之回家》

李心洁《见鬼》

陈果《香港有个荷里活》

第40届

梁朝伟《无间道》

吴君如《金鸡》

刘伟强、麦兆辉《无间道》

第41届

刘德华《无间道III》

杨贵媚《月光下,我记得》

杜琪峰《大事件》

第42届

郭富城《三岔口》

舒淇《最好的时光》

周星驰《功夫》

第43届

郭富城《父子》

周迅《如果·爱》

陈可辛《如果,爱》

第44届

梁朝伟《色戒》

陈冲《意》

李安《色·戒》

第45届

张涵予《集结号》

刘美君《我不卖身,我卖子宫》

陈可辛《投名状》

第46届

张家辉《证人》

黄渤《斗牛》

李冰冰《风声》

戴立忍《不能没有你》

第47届

阮经天《艋舺》

吕丽萍《玩酷青春》

钟孟宏《第四张画》

第48届

刘德华《桃姐》

叶德娴《桃姐》

许鞍华《桃姐》

第49届

刘青云《夺命金》

桂纶镁《女朋友男朋友》

杜琪峰《夺命金》

蔡明亮《郊游》

项目

信息

两位连庄的影帝:成龙郭富城

成龙

成龙凭借《超级警察》(1992年第29届)和《重案组》(1993年第30届)连续两届摘得金马奖桂冠,他也是金马奖史上首位连庄的影帝,更为巧合的是,成龙在这两部电影中都是扮演警察的角色,看来当一名银幕刑警也是成龙的不错选择。

杨惠珊

杨惠珊先后于1984年第21届《小逃犯》、1985年第22届《我这样过了一生》两次获奖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梁朝伟

梁朝伟曾以《重庆森林》、《每天爱你八小时》、《花样年华》、《无间道》、《2046》、《色,戒》、《一代宗师》七次提名影帝。

获得影后提名最多的女演员:张艾嘉

张艾嘉

张艾嘉分别凭借17届的《茉莉花》、18届《我的爷爷》、23届《最爱》、26届《三个女人的故事》、38届《地久天长》、42届《海南鸡饭》、47届《观音山》七次获得影后提名。分别在18届和23届拿到了两次金马影后。

获得影帝桂冠最多的男演员:梁朝伟

获得影后桂冠最多的女演员:张曼玉

张曼玉

时至今日,张曼玉已经成为华语影坛女演员的代表人物,她的演技几乎是无懈可击的。张曼玉分别以26届《三个女人的故事》,28届《阮玲玉》,34届《甜蜜蜜》,37届《花样年华》;四次夺得最佳女主角奖。

以演员身份获奖最多的女演员:张曼玉

张曼玉

张曼玉分别以26届《三个女人的故事》,28届《阮玲玉》,34届《甜蜜蜜》,37届《花样年华》四次夺得最佳女主角奖,另还凭《滚滚红尘》获得第27届最佳女配角奖。

归亚蕾

归亚蕾分别是第四届《烟雨蒙蒙》、第八届《家在台北》两次获得最佳女主角,第十五届《蒂蒂日记》、第三十届《喜宴》两次获得最佳女配角。

黄秋生

凭《想飞》(第39届)、《无间道》(第40届)、《头文字D》(第42届)拿下3座男配角奖。

年纪最小的女演员、第一位获奖的大陆女演员:李小璐

李小璐

1998年,年仅16岁的李小璐,凭借《天浴》中的精彩表现,获得了第三十五届金马奖最佳女演员。

以演员身份获奖最多的男演员:郎雄

郎雄

分别是1976年(13届)《狼牙》、1993年(30届)《喜宴》两次获得最佳男配角,1991年(28届)《推手》获得最佳男主角,除此之后于2002年第39届获得终身成就奖,不过此时他已离世。

获奖最多的导演:李行杜琪峰、许鞍华

另外获得三次最佳导演奖的是香港导演杜琪峰,分别凭《枪火》(2000年)、《大事件》(2004年)、《夺命金》(2012年)三次问鼎最佳导演奖。

提名最多的导演:侯孝贤

侯孝贤

侯孝贤是公认的电影大师,但是他在台湾本地似乎未能征服观众和评委的心。虽然侯大导演先后凭借21届 《风柜来的人》,22届《童年往事》,26届《悲情城市》,32届《好男好女》和35届《海上花》 六次赢得金马奖最佳导演的提名,但最终只在26届与32届金马奖上捧杯,大师的威力在本土也未能发挥到极至。

最能打的团队成家班

成家班

在港产功夫片横行天下之时,金马奖无论如何都难以忽视它的存在,为此,金马奖特别于1992年第29届金马奖上增加了“最佳动作设计奖”,以表彰在动作片中成绩优异的武术指导。香港武术指导中最优秀的团队就是非成家班莫属,成龙以及其领导的成家班凭借《醉拳Ⅱ》、《霹雳火》、《一个好人》、《我是谁》、《新警察故事》 先后5次赢得“最佳动作设计奖”的殊荣,单凭这一点,成龙也绝对够资格担起“功夫片之王”的称号。

最失意的电影大师侯孝贤

侯孝贤

台湾公认的几位电影大师之中,杨德昌、蔡明亮、李安执导的影片都曾经赢得过最佳影片大奖,但唯有侯孝贤数次失意于金马奖,时运不济是唯一能解释这种奇怪想象的名词,莫非金马奖有意要让侯大导做无冕之王,抑或要学习奥斯卡之于马丁·西科塞斯?等到侯大导拍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之时,再一块儿补偿给侯孝贤?

获得最佳导演奖的女导演:陈冲许鞍华

陈冲

金马夫妻档:成龙与林凤娇、吴君如与陈可辛

成龙

林凤娇

吴君如

陈可辛

刘烨

秦海璐

第38届凭《蓝宇》获得最佳男主角的刘烨,同届凭《榴莲飘飘》获得最佳女主角及最佳新演员奖的秦海璐是中央戏剧学院96级的同班同学。此外,第50届凭《一代宗师》获得最佳女主角的章子怡,也是两人的同班同学。

最小提名的:张震

张震

(备注:不包括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等奖项)[12] 

项目

信息

第一名

第26届

三个女人的故事(又名:人在纽约)

8项奖

第27届

滚滚红尘

8项奖

第二名

第25届

七小福

7项奖

第35届

天浴

7项奖

第44届

色,戒

7项奖

第三名

第2届

梁山伯与祝英台

6项奖

第5届

我女若兰

6项奖

第9届

缇萦

6项奖

第15届

汪洋中的一条船

6项奖

第29届

无言的山丘

6项奖

第33届

阳光灿烂的日子

6项奖

第37届

卧虎藏龙

6项奖

电影江湖五十载,金马浮沉浪淘沙(1)

琼瑶、胡金铨、归亚蕾、徐枫

张艾嘉柯俊雄曾合作的《我的爷爷》。

金马奖过去半个世纪,从局限于台湾地区的奖项扩散至整个华语地区,已成为华语电影界最受瞩目的电影盛会之一,也是华人电影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和大陆电影金鸡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不同,金马奖更具开放性。40届之前,参赛影片只要是“以华语为主要发音的影片”即可(这之后删去“主要”两字,只要片中有华语都可参加),且没规定是否曾公映。这种开放性,让大陆、台湾、香港甚至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出产华语片、电影人都有机会获得肯定。[13] 

上世纪90年代,金马奖变成完全由民间举办后,包容性和前瞻性也更具显露出来。大制作、大明星可以捧杯,小成本文艺片、不知名演员也能获奖。很多如今知名的电影人第一个奖项肯定就来自金马。

翻看过去50年的金马奖,就像是阅读一本浓缩的华语电影史。我们既能看到时代精神和评奖标准的变迁,更能领略到每个时代电影人的卓越风采。

1962年到1972年

取自金门马祖

1962年台湾官方为鼓励优良国语影片及优秀电影工作者,由“新闻局”举办金马奖。在金马奖的前二十年,由于评奖为官方主办,获奖人和电影多集中在台湾电影和香港国语电影。“金马”二字源自金门、马祖两外岛地名的字首,刚好也符合全球主要电影节名称以“金”字为头的潮流。前十届,由于官方色彩浓厚,获奖影片多由中央电影公司、台湾省电影制片厂等出产。不少影片也颇具意识形态色彩,也经常有官员参与颁奖。

电懋VS邵氏

上世纪60年代,刚好是邵氏兄弟和电影懋业(简称电懋)在香港乃至东南亚展开激烈竞争的年代。第一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星星太阳月亮》就来自于电懋,当时电懋的实力可以说略胜于邵氏,举例说,1964年金马奖曾停办一年,一方面因是与第11届亚洲电影节(今亚太电影节)撞车,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年电懋公司总裁陆运涛一行三十余人在台中飞机失事罹难,当时这个事件震动华语电影圈。

1963年第二届金马奖,由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拿到6项大奖,是前十年囊括奖项最多的影片之一。可以说,在陆运涛罹难后,邵氏影业才开始了在华语影坛长达三十多年的统治地位。

李翰祥

作为华语影史的传奇人物,李翰祥一生拍片无数,类型横跨历史、戏曲、奇情、风月、歌唱、恐怖等类型。第二届金马奖便凭《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拿到最佳导演在内6项奖,第四届《西施》再包揽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第九届凭《缇萦》获最佳编剧。李翰祥虽不是金马奖获奖最多的电影人,但其作品的票房纪录、引发的争议、对两岸三地电影工业的影响则无人能比。

李行

从第三届开始,李行导演共有《养鸭人家》(上图)《哑女情深》《婉君表妹》《还我河山》4部影片获得金马奖,其中《养鸭人家》获1965年第三届金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开启台湾电影健康写实主义风潮。从此李行成为台湾导演扛鼎人物,晚年更是为两岸电影文化交流做了很多工作。他是金马50年历史上获最佳导演奖最多的电影人(和杜琪峰并列为三次),而他导演的7部影片曾获最佳影片,更让人难以望其项背。

-崭露头角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有多部琼瑶小说改编电影获金马奖,除《哑女情深》《婉君表妹》外,还有《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等多部影片获得表演奖项。进入70年代后更多琼瑶小说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成就华语影视圈长达近五十年的琼瑶传奇。

与张彻一起开创华语新派武侠片的胡金铨,也在这个阶段崭露头角,从演员起步的他凭借自编自导的《大地儿女》《龙门客栈》分获第四届、第六届金马奖最佳编剧。而更大的肯定在之后,1979年凭《山中传奇》获16届金马奖最佳导演。

直到今天归亚蕾还活跃在华语电视屏幕。年近七十的她出道甚早, 1965年22岁的她主演首部电影《烟雨濛濛》,1966年获第四届金马奖影后。后主演过多部电影、电视剧。1970年的《家在台北》,于第八届金马奖再获影后。

1973年到1983年

二秦二林

上世纪70年代的台湾,以琼瑶小说为代表的爱情文艺片成为主流,这些电影里的俊男美女迅速成为超级巨星,曾出现过一道人称“二秦二林时代”的亮丽风景:秦汉、秦祥林、林凤娇、林青霞,这四位俊男靓女在银幕上演绎出一桩桩动人的爱情故事;银幕外也有精彩的感情戏。

秦祥林最早走红,主演了《一帘幽梦》《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等。1975年他在第十二届金马凭《长情万缕》获得影帝,1977年第十四届金马凭《人在天涯》再获影帝。不过与秦祥林相比,秦汉的金马履历就没那么辉煌了,秦汉唯一一次拿金马奖却不是琼瑶电影,而是1978年李行导演的《汪洋中的一条船》,饰演残障人士郑丰喜。不过与这些演艺生涯比起来,观众似乎更热衷当年两人“争夺”林青霞的八卦,而相较于林青霞,林凤娇在最走红的年代(1982年)嫁给了成龙大哥,从此相夫教子。

徐枫

从一代侠女到国际知名制片人,徐枫在华语电影史上算是不多见的传奇女子。17岁出演胡金铨的《龙门客栈》成名,1976年凭借在《刺客》中的出色表现,获得第十三届金马奖影后,1980年在第十七届金马奖上凭《源》再获影后。嫁给香港富商汤君年后,徐枫转而成为制片人,成就更大。第二十七届金马奖最佳影片《滚滚红尘》,唯一在戛纳电影节获得金棕榈奖的华语片《霸王别姬》。

柯俊雄

柯俊雄是台湾电影界“劳模”,出演200多部电影,类型横跨爱情、动作、历史等。1979年柯俊雄凭《黄埔军魂》获第十六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1999年自导自演《一代枭雄:曹操》在三十六届金马奖再获影帝。闯荡香港影坛期间,他参演的《江湖最后一个大佬》等在很多录像厅青年心目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不过坊间更爱聊他的“江湖”传闻,其中最出名的便是“欲女舒淇出道”和“斗殴古龙之死”。

张艾嘉

作为华语电影圈不可多得的全能女性电影人,张艾嘉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从影,入围过导演、女主角、女配角、原著剧本、改编剧本等多种奖项,甚至还担任过金马奖主持人,七次入围最佳女主角也抱回两座金马影后。1981年第十八届金马奖凭《我的爷爷》获金马影后,1986年第二十三届因《最爱》再获影后。

-崭露头角

徐克金马奖从来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前瞻性屡屡被时间证明。1981年刚满30岁的徐克在第十八届金马奖凭《鬼马智多星》获最佳导演,至今他仍是金马奖史上最年轻的导演奖获得者。这之前他的《谍变》《地狱无门》《第一类型危险》开创了香港新浪潮,但始终未获奖项肯定。金马的鼓励让徐克更加锐意创新。

1984年到1993年

新浪潮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香港电影黄金时期,金马奖的开放性也为这时期香港电影给足肯定,包括周润发、梅艳芳、周星驰、张曼玉、成龙、王家卫等明星、名导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台湾电影“新浪潮”运动兴起,侯孝贤、杨德昌、李安等导演脱颖而出。尤其在1989年的第二十六届金马奖上,最具标志性的便是侯孝贤和他的《悲情城市》,影片在获得最佳导演奖等多项大奖的同时,获得第四十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也开启了华语导演的欧洲电影节拿奖的风潮。《悲情城市》题材上直面台湾敏感的“二二八”事件,间接推动了台湾电检制度的松动。该片不但奠定了侯孝贤个人风格,也开启了台湾新电影辉煌之路。

杨德昌

1986年第二十三届金马奖上,战胜吴宇森导演的《英雄本色》获得最佳影片的是一部叫《恐怖分子》的电影。该片由杨德昌执导,时年39岁的他才执导过三部电影。《恐怖分子》是他第一部多主人公电影,他用现代变革的眼光来看待台湾都市的文化变迁与人情世故,偏重理性剖析,极具批判意识。1991年,杨德昌带来《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上图)更成为他职业生涯代表作,当年在第二十八届金马奖再获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这部长达4个小时的史诗作品,也让杨德昌为西方评论家所知。可惜的是,他于2000年凭借《一一》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迎来事业高峰却罹患直肠癌,艺术生命戛然而止,2007年离世。

侯孝贤

如果要评选近三十年最能代表台湾本土导演,侯孝贤排第二,没人敢说排第一。李安更多的作品在美国创作,杨德昌则以拍片慢著称。侯孝贤1973年以场记身份踏入电影圈,1989年《悲情城市》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1995年第三十二届《好男好女》再获最佳导演肯定。金马奖肯定的只是侯孝贤作品的一部分。

无论是《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还是自传性的电影《童年往事》《恋恋风尘》都引领过风潮。而台湾三部曲(悲情三部曲)《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好男好女》,确立了他的大师地位。如今的侯孝贤已成为台湾电影领导者,担任金马执委会主席几年来,已将该奖项做成华语电影界影响力最大的盛会。

李安

1991年第二十八届金马奖,是电影导演人才辈出的一年。当时和王家卫、杨德昌同时提名最佳导演的还有李安和关锦鹏。1991年李安是以处女作《推手》(上图)参赛,该片让郎雄获得金马影帝,王莱获得最佳女配角的肯定。躲在背后的李安似乎被人忽视,但就是这部片开启了李安的电影梦。1993年第三十届金马奖上,他以《喜宴》获最佳导演和最佳原著剧本,2000年《卧虎藏龙》获得最佳影片肯定、2007年《色,戒》再获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

成名于金马的李安,如今享誉全球影坛,擅长于中西文化融合的他,两度得到奥斯卡最佳导演的肯定,也是唯一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华人。金马50周年之际,这位台湾电影影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导演担任评审团主席,金马奖重新向更开阔的视野出发的意味异常浓烈。

-港星“翻身”

周润发

1985年二十二届周润发凭借《等待黎明》首次拿到金马影帝,这是他结束和电视台的合约,专心电影领域后获得的第一个肯定。对于片中主演周润发而言,《等待黎明》很明显是他演艺生涯的一道分水岭。在这部写尽悲情之能事的影片中,他的演技成功突破了以往的瓶颈。自此,星路逐渐走出低谷步入高峰。1987年二十四届金马奖上,周润发凭《秋天的童话》再获影帝肯定。

成龙

谁是金马史上首个蝉联影帝的人?梁朝伟、周润发,不,是成龙。1992年作为台湾女婿的他在第二十九届金马奖凭《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称帝,第二年再凭《重案组》称帝。尽管成龙当时红遍亚洲,但动作片一直是商业片的代表,经常和电影奖无缘,金马将成龙纳入视野,也是这个老牌电影奖从固守艺术和思想性,向拥有越来越多受众的商业电影妥协的一种转变。

王家卫

1991年第二十八届金马奖上,赢了杨德昌获得最佳导演奖的人叫王家卫,当时他的参赛作品叫《阿飞正传》。许多年回头来看,这样的结果其实也是公平的。王家卫是现在香港乃至华语影坛最负国际盛名的导演,独树一帜的叙事和影像美学,建立强烈的个人风格,甚至影响到不少国外导演。王家卫曾五度入围金马奖最佳导演,虽只有《阿飞正传》获奖,但《重庆森林》《东邪西毒》《花样年华》《春光乍泄》部部都能获得国际影展的肯定。2013年第五十届金马,王家卫再携《一代宗师》而来,被誉为获奖大热门。

张曼玉

1989年,《三个女人的故事》战胜《悲情城市》获最佳影片,这部影片导演在之后也大放异彩,他的名字叫关锦鹏,但更重要的是25岁的张曼玉那年凭此片获得金马影后,从此开启了这位香港女星获奖之路。在这之后,张曼玉分别在第二十八届《阮玲玉》第三十四届《甜蜜蜜》、第三十七届《花样年华》获得影后肯定,同时也在老家香港横扫金像奖影后桂冠。至今,张曼玉还是金马历史上唯一四夺影后的女演员,影帝都没有出现四冠王。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她还凭借《滚滚红尘》获第二十七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周星驰

1988年第二十五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颁给了周星驰,这个香港电影圈的新人在参演这部影片之前,只是个多年跑龙套的电视剧临时演员、儿童节目主持人,这个奖项似乎象征着“多年媳妇熬成婆”。从此他的电影片约开始变多,1990年的《赌圣》小兵立大功在港台创下票房佳绩,这之后三年他连演三十多部喜剧片,奠定了独树一帜的“无厘头”风格。在第一次获金马17年后,2005年周星驰凭《功夫》在第四十二届金马拿下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

本土低潮

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频繁,这十年大陆电影开始进军金马奖,姜文、陈冲等导演扬威金马奖,而刘烨、李小璐和秦海璐等演艺生涯的开端也来自于金马奖的肯定。而这十年台湾本土电影开始陷入低谷,除《美丽时光》《爱情万岁》《卧虎藏龙》外,最佳影片都由香港和大陆电影获得。这十年中,杜琪峰和梁朝伟后程发力,开始三夺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的历程。而《卧虎藏龙》更是在全球掀起华语武侠片风潮。

1994到2003

梁朝伟

1994年出道12年的梁朝伟,终于凭借《重庆森林》摘得金马影帝,这是他第一次获得主角类的奖项。这个奖似乎打通了梁朝伟的任督二脉,他开始了香港电影金像奖五拿影帝、金马奖三度夺魁的历程,均创造两个奖项的最高纪录。而2000年凭《花样年华》拿到戛纳电影节影帝,更是让他得到国际声誉。金马50他再度凭《一代宗师》入围影帝,对手是梁家辉、李康生和王羽等,这次他会将金马影帝纪录再度提高吗?

蔡明亮

1994年似乎是蔡明亮年,那一年他的第二部电影作品《爱情万岁》连拿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第31届金马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蔡明亮是继侯孝贤、杨德昌和李安之后,又一位在欧洲电影节享有盛誉的台湾导演。他之后的作品《河流》《不散》《你那边几点》《天边一朵云》等都有不错的声誉,但因对评委会看法有异议,曾携《洞》和《黑眼圈》两度退出金马奖评选。2013年他的威尼斯参赛作品《郊游》再度参与金马,不知结果如何。

杜琪峰

2000年杜琪峰《枪火》首次入围金马奖最佳导演,对手有《卧虎藏龙》的李安、《花样年华》的王家卫,最终他突围而出,此时他已出道二十年。进入21世纪,香港电影颓势尽显,但杜琪峰却越拍越顺手,2004年凭借《大事件》、2012年凭借《夺命金》又两次获得最佳导演,和李行导演并列金马奖最佳导演纪录保持人。更重要的是,通过杜琪峰的电影,刘德华、刘青云也是在事业奋斗多年后终于获得金马影帝的肯定。

桂纶镁

在第49届金马奖中,以《女朋友。男朋友》获最佳女主角,也是继舒淇得奖7年后,该奖项再次回到台湾演员手中。

戴立忍

2009年第46届金马奖上,由演员转导演的戴立忍凭借《不能没有你》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原著剧本。影片涉及台湾最底层贫民生活,对社会关怀的态度得到评委会肯定。而业界也认识到了戴立忍身上具备表演、编剧、导演多重才华。

钮承泽

和魏德圣一样,钮承泽也是台湾导演“触底反弹”的代表人物,2010年他导演的《艋舺》让台湾本土片重新进入春节档,并取得票房佳绩。他本人虽未获金马奖肯定,但却推出阮经天、赵又廷等新一代台湾男演员。与大陆合拍的《爱》也在两岸都赢得市场认可。

2004到2012

触底反弹

进入2004年之后,华语电影圈生态再次发生较大的改变。由于大陆电影市场的兴起和香港电影市场的衰落,内地、香港合拍片数量增多,也让这些影片慢慢占据金马奖舞台,两岸三地电影人的融合呈现前所未有的高潮。从2008年开始,台湾本土电影以《海角七号》《艋舺》为代表的影片开启“触底反弹”的态势。

阮经天

在第47届金马奖中,以《艋舺》获最佳男主角,也是继柯俊雄得奖11年后,该奖项再次回到台湾演员手中。

陈可辛

进入21世纪,香港电影产量下降比较快,陈可辛是少量能保证出品数量和质量的导演。1996年的《甜蜜蜜》让他在香港金像奖拿到最佳导演肯定,但金马奖的肯定则要迟到10年。2006年43届金马奖上,凭《如果·爱》获得最佳导演认可。颁奖当晚当时他正在北京筹备《投名状》,剧本刚被投资方否定,正处于极度绝望中的他接到颁奖人吴君如打来的电话,可谓“雪中送炭”。巧合的是,两年后的45届金马奖上,《投名状》为陈可辛赢得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

郭富城

如今总结娱乐圈“咸鱼翻身”的例子时,郭富城总是会第一个入选。2005年他在《三岔口》中的颓废演出,为其赢得第42届金马奖影帝,让他迎来演艺生涯第二个春天。从那之后,郭富城在表演方面似乎开窍,连续出演多部颇有挑战性的角色,更于2006年借《父子》蝉联金马影帝,成为成龙之后第二人。

钟孟宏

台湾新生代导演中,钟孟宏是最受欧洲电影节肯定的。49岁的他只有三部作品,《停车》获2008年金马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第四张画》获2010年最佳导演奖、《失魂》入围金马50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并代表台湾参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竞争。钟孟宏的作品比较擅长对准城市人的黑暗面,和钮承泽、魏德圣主攻类型片不同,钟孟宏似乎更像是杨德昌、蔡明亮这类的导演。

刘德华

被誉为华语电影圈劳模的刘德华,2004年在第41届金马奖终于获得最佳男主角,这是他2000年《暗战》和2004年《大只佬》两获香港金像奖影帝后,演技得到两岸三地电影人的全面肯定。2004年的金马影帝对刘德华意义很特殊,因为前一年他和梁朝伟因《无间道》同时入围,不仅输给后者而且还被主持人蔡康永调侃;2012年刘德华因《桃姐》再获得影帝时,已学会自我调侃:“我就自己付钱拿影帝。”(《桃姐》有刘德华的投资)

-数字和特殊纪录

15届金马奖之前,并没有现场拆信封颁奖环节,而是提前公布获奖名单,然后举行颁奖典礼。

从1962年到至今49届金马奖,共有162人获得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其中18位已不在人世。

49届金马奖共有31款不同的金马奖杯造型,奖杯是从2005年42届开始沿用的。

第46届最佳男主角,首次出现两位得主,分别是黄渤与张家辉。

第39届电影《香港有个荷里活》和第47届电影《当爱来的时候》入围14项,成为史上入围最多项的电影。

第43届9岁的吴景滔凭借电影《父子》中的精湛的演技获得最佳男配角并成为金马史上最年轻的得主。

演员杨惠姗在第21、22届获得最佳女主角的荣誉,

成为首位连任的女演员。

第28届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有五位演员入围本届演员奖,男主角:张震、张国柱;女主角

:杨静怡;女配角:金燕玲、姜秀琼,为历届最多。

电影《三个女人的故事》与《滚滚红尘》,都得奖8项,为目前得奖最多之电影。

杜汶泽是首位同时入围最佳男主角与最佳男配角两个奖项的演员。分别以《低俗喜剧》和《DIVA华丽之后》入围第49届金马奖。

让金马带动 电影的巨轮

如金之纯真 如马之奔腾

为艺术献身 至善 至美 至真

以喜怒哀乐 表达人生

让金马精神引导着我们

追求理想 向前飞奔

金马奖着重鼓励艺术性色彩浓厚之电影创作特色,导致部分电影工作者批评金马奖流于艺术化与抽象化,对鼓舞台湾商业电影的发展没有帮助。

2006年,著名导演蔡明亮在该年度金马奖举办颁奖典礼之前,公开宣布从此抵制参加,表达对金马奖执行委员会及评审委员的不满心态。

历届金马奖由深受海内外娱乐人士好评的东风卫视或新闻集团旗下星空传媒大中华在台湾的频道“卫视电影台1台”制播。[12] 

评审制度

1978年,行政院新闻局代局长宋楚瑜于邀请影坛人士座谈征询意见后,决定仿效奥斯卡金像奖,实施两阶段评审制度,即第一阶段评审阅毕全部参赛影片后,开会讨论,表决提出入围影片及各单项名单并公布,然后再评选得奖名单、于颁奖典礼时公布最后结果;此制于同年十五届试办、自第十六届起正式实施。

1982年,“台湾新电影”由《光阴的故事》发端,一时蔚为风潮,更在焦雄屏、黄建业等“新派”影评人的大力推介下,成为当时台湾艺文界的新兴潮流;但在1984年后,多部走“新电影”路线的影片票房收益不佳,使这股风潮受到一些“旧派”影评人的质疑,引发了“新旧影评之争”,并且延续到了金马奖的评审上。后来,金马奖评审团的结论,常被解读为偏重鼓励艺术色彩浓厚之创作,其艺术化、抽象化等呈现手法,往往无法反映市场的风向,形成“叫好不叫座”的评价;此外,因为台湾新电影符合多数评审的喜好,亦引起许多香港和大陆电影人的不满及杯葛。过去也认为,重视艺术并受评番青睐的艺术电影,以及重视票房却不受评番青睐的商业电影,只能选择或偏重其中一种取向来制作。

金马奖历来由十几位电影从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团决定获奖者,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也无观众参与,常招致获奖名单多元性不足等质疑,且每届得奖影片水平落差较大。包括电影工作者焦雄屏、导演侯孝贤、蔡明亮,香港导演王晶、陈嘉上在内的人士,均曾批评金马奖的“小圈子”评审制度,并呼吁金马奖设立类似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多轮、多人、多层面的电影评审制度,以及由专业影评人等团体和各界观众组成评审团,以期兼顾各方电影专业,以及商业市场的角度。然而金马奖评审不受外界影响,及所有评审皆在严格规定下完成审片、讨论、投票程序的严谨,也是它在华语电影奖项中最受肯定、也被得奖者视为至高荣誉的主因。

奖项部分

金马奖在入围名单中,出现几次入围后发现资格不符又遭到撤销入围资格,亦是入围名单公布后发生争议事件。
  1、第40届原同时以《飞跃情海》入围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员的林依晨,被以前一年演出《空手道少女组》并担任女主角而取消最佳新演员入围资格,当年最佳女主角亦败给演出《金鸡》的女演员吴君如。
  2、第45届原入围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的金城武,在名单公布6小时后被因国籍(因属日籍)资格不符,取消该奖项入围资格,成为金马奖史上最短命入围者;最佳新演员入围者田中千绘传出出道多年早已在多部电影参与演出,入围资格备受争议,金马奖委员会出面解释,新人奖中的首次演出认定,在于是否担任片中主/配角,对于只是客串性质演出在入围资格认定上不构成问题。
  3、第49届原入围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的《沉默如谜的呼吸》(词:周云蓬,曲:周云蓬,唱:周云蓬,出自影片《神探亨特张》)与“惊惶”(词:沼泽乐队,曲:沼泽乐队,唱:沼泽乐队,出自影片《浮城谜事》),在入围名单于2012年10月2日下午5点公布后,经台北金马影展执行委员会查证并非影片原创歌曲,也与电影公司求证确认后,于同日晚间10点在官方网站公告取消两首歌曲的提名资格。[14]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布鲁思·麦勒 谢伟才 朴春 李芳雯 许亚军 阿伊·阿什顿 高耀太 史蒂夫·福里斯特 胡军 邱淑珍 雅克·拉兰德 张献民 蔡珩 龙刚 徳井义実 阿诺德·科派尔森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景冈山 家电 军舰岛 林义杰 迈克尔·派特里克·卡特 小希 搭档:李胜基与申敏儿 摸臀 电影少女 亲和感 证词 1918-10-13 哈斯朝鲁 腾讯视频电影怎么下载_有哪些方法_图文教程介绍 戴安·克鲁格 1989-11-07 徐好 1981-09-22 杨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