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关于施密特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0

[摘要] 今年66岁的史密特是一位刚刚退休的保险公司职员,对于忙碌了一辈子的史密特来说,退休后无所事事的生活实在难以继续,偏偏妻子又在这时离他而去,而唯一的女儿也要在这个时候嫁

今年66岁的史密特是一位刚刚退休的保险公司职员,对于忙碌了一辈子的史密特来说,退休后无所事事的生活实在难以继续,偏偏妻子又在这时离他而去,而唯一的女儿也要在这个时候嫁人。...

今年66岁的史密特是一位刚刚退休的保险公司职员,对于忙碌了一辈子的史密特来说,退休后无所事事的生活实在难以继续,偏偏妻子又在这时离他而去,而唯一的女儿也要在这个时候嫁人。

对未来充满恐惧的史密特选择了一种看似逃避的做法,他决定驾车周游全国,当然此行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和远在丹佛的女儿好好沟通一下,因为他对那个像傻瓜一样的未来女婿实在不怎么满意。同时他还通过电视台资助了一位坦桑尼亚的孤儿,一下子,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又丰富多彩了。

关于施密特

又名: 心的方向 / 薯唛先生/ 关于施密特

上映年度: 2002

imdb链接: tt0257360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类型:喜剧 剧情

语言:英语

亚历山大·佩恩在90年代美国独立电影界颇引人注目。他将尖锐的社会讽刺融入轻快的喜剧中,善于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对社会问题的处理往往是举重若轻的,富有强烈的幽默感。他给美国的喜剧创作带来了一股清风,一改最近喜剧片中肮脏的“厕所味”,显示了喜剧也具有表现严肃主题的可能。

三年后的《选举》真正彰显了佩恩的实力,技巧上更为成熟。在青春剧泛滥的好莱坞,这部同样发生在中学校园的影片一反此类型电影中充斥的虚伪浪漫和恶俗搞笑元素,以其率直冷静的讽刺和对当代美国青少年生活实质的准确捕捉独树一帜。以略微夸张的手法对黑暗的政治内幕进行了无情的攻击,将微妙的影射埋藏在风趣欢快的高中校园生活中,以小见大地对美国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作出了批判反思。佩恩因此片得到了奥斯卡最佳编剧提名。

这部影片根据1996年的一本同名小说改编,是佩恩与他的搭档吉姆·泰勒的第三次合作。年轻人的才华吸引了老戏骨杰克·尼科尔森、凯茜·贝茨等的加入。有多名演技派高手助阵,自然为佩恩的作品增添了份量。根据试映的反响,尼科尔森的表演得到了高度评价,甚至有人大胆预测他可以再拿一座奥斯卡奖。

对于年轻人来说,旅行往往是一次成长的过程,如《衰仔失乐园》,而对于老人来说,这则是一次救赎之旅,如《史崔特先生的故事》。这部影片也套用了公路片的模式,以出色的剧本,处理了老年人,尤其是退休人员的危机。它所讲述的是爱,记忆以及意外而至的理解。佩恩充分发挥了他的喜剧天赋,以至于人物的每个细小动作和姿势,他都能赋予其幽默效果。

香港把这部电影译作《薯唛先生》,算是《猫屎先生》(尽善尽美)的姐妹篇,一直到倒数第15分钟为止,这位施密特先生一直都很像那个“猫屎先生”:孤独、怪僻、暴躁、任性、有点不近人情。而影片就在这里奇峰突起,跟《猫屎先生》分道扬镳,成为一部更深刻的电影。

影片开场,施密特先生退休了,开始无所事事的生活。他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帮助贫困国家儿童的基金,就写信助养了一个坦桑尼亚小孩“恩杜古”。这是一出杰克·尼科尔森的独角戏,整部影片的唯一一条副线,就是施密特先生给这个不懂英文的非洲小孩写信。施密特在信中倾诉自己,很有轻喜剧的味道,与他郁闷的退休生活交叉,形成了一种节奏感:

--我叫沃伦·施密特,是你的新养父,我是美国人,66岁了,退休在家,我家有我和我妻子,我女儿珍妮在丹佛一家很牛的大公司工作,非常忙,她爱上了一个当地的小商人,快要结婚了。(画面:他在吹牛,他女儿不是什么高级管理人员,那个未婚夫只是个八字脚的推销员)

--我年轻的时候也有雄心壮志,希望有朝一日登上《财富》杂志的封面。都怪我老婆拖累我不让我冒险,我不知不觉就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了一辈子。(画面:施密特唯一一次上报纸,是在公司内部通信上、自己成为公司副总裁的新闻。)

--我每天看着我的老婆,总觉得像是个陌生人,我不断在心里问自己:这又老又丑又胖的女人是谁?

--坏消息,我妻子去世了,脑血栓,珍妮和她的未婚夫赶回来帮我打理一切。(画面:来送殡的亲友散去。施密特像个小孩一样要求女儿珍妮推迟婚期,留下照顾他,又撒谎说这是妻子的主意。珍妮拒绝了,还质问他为什么给妈妈买最便宜的棺材。准女婿则一直在推销自己的什么发财计划。)

--不过我还好,当年我也是单身汉来着,我还记得几招过日子的办法。而且,我再也不必坐着小便了。(画面:施密特去超市大买方便食品,在洗手间里尿得到处都是)

--我开始想念我妻子了,她是个那么好的女人。(画面:施密特在妻子的衣橱里抱着衣服思念亡妻,却发现了妻子跟公司老同事私通的情书)

衰到了极点的施密特想去丹佛跟女儿一起住,被女儿拒绝了,他就开着旅行车到处漫游,去自己的出生地、大学、年轻时游玩过的地方、还有各种旅游点。他继续给非洲小孩写信,说自己所到之处,与年轻人如鱼得水(当然,他这鱼自得其乐,‘水’的反应通常是瞠目结舌)。在旅途上他对一个偶然认识的有夫之妇一时冲动,被对方赶走后,他在心里原谅了妻子和老友。

自认洞悉人生的施密特在婚礼前两天如期到达亲家家,意外地发现这一家人并不像他想象的一样糟——他们比他想象的更糟:亲家公和亲家母早已离婚,吃饭时还不停地吵架,准女婿的弟弟是个准白痴,亲家母居然还要勾引他上床……施密特先生再次反对女儿的婚事,尽管这一次他是出于关心而不是自私,但女儿根本听不进去。这一段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那一段貌合神离的家宴和女儿在婚礼前精疲力竭歇斯底里,酷似我目击过的类似片断。

于是,我们就到了影片最后15分钟,施密特先生站在女儿的婚礼上,准备要发言了。

我之前一直把这电影当作喜剧片看,当然就等着施密特先生成功或不成功地大闹一场,然后哈哈大笑。谁知施密特居然说了一番婚礼上常见的客气话:先说自己珍爱女儿,然后说自己对女婿的好印象,最后夸奖亲家全家,说相信女儿会过得幸福。所有人都温馨/友好/和睦/虚伪地微笑和鼓掌,施密特讲完话直接去洗手间,像《八里路》的Eminem一样呕吐。

尽管影片用非洲小孩寄来的一张彩色画作结尾,勉强安上了个光明的尾巴。

这一点点光明是如此的遥远和虚无缥缈,根本无损影片的主题:人生是一出无意义的悲喜剧,我们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留不住,什么也改变不了。

一张泪流满面的脸,一颗逐渐冷却的心,这就是看完这部电影后脑海里留下的最深刻的东东。

按照电影介绍的分类,《关于施密特》是一部黑色喜剧,没错,正是那种让你笑中带泪的东东。从开影的第一个镜头开始,观众们就在笑,一直笑到最后笑不出来;然而,当你走出影院,用因为湿润而模糊的眼睛再次审视这个真实的世界时,你又会笑的,因为看了一部好电影。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部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电影。说他典型,是因为电影中的情况是你我都最有可能遇到的:当几十年后,我们都已习惯工作(不管有没有创造性)和婚姻(无论有没有爱情)--这两样所谓的"生活"的最核心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已经习惯了忙碌(不管有没有意义)和被照顾(无论这有多么的烦)的时候,这一切突然没了,孤独和无助就会迅速侵占我们的心:原来生活到头来就是一个强盗,在我们年轻力壮的时候,他用各种手段促使着我们耗费一切能量并且逐渐麻木着,到老了却告诉其实我们一无所有,最可恨的是,还让你清醒着。那感觉,和被强盗洗劫一空然后扔在旷野里没什么区别。

沃伦施密特同志就是这样一位不幸的人儿。我们都知道,人生有很多错位与延迟,也许当你觉得创造力还旺盛的时候,这个社会却不需要你的创造力了。施密特是一个名叫WOODMEN的保险公司的助理副总裁,从片中细节来看,他对保险业务应当是烂熟于心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给出你的性别、年龄、种族、婚姻状况、工作还是退休等情况,他能在统计意义上准确地估计你有几成胜算继续活多少年。同时,他还对改良保险模式有自己独特的方案。然而,这一切都已不重要了,因为,他已经退休了。敬业、奉献,这些在你生命的大部分时期里被鼓吹、被灌输的要求忽然松开了紧箍咒,你会感到自由吗?

相信对大多数人而言,都和施密特先生一样,这种自由更多意味着空虚。"白驼山生物集团公司"老总欧阳锋同志曾有过名言,当你不能够再拥有的时候,唯一可做的,就是使自己不要忘记;也许,还包括使别人不要忘记?可当施密特看到自己奉献了一生的数据、方案无声地蹲在垃圾站等着被处理时,他就明白了自己其实和它们差不多:失去价值而等着被最终处理。同事、朋友的礼貌只是客套,退休的人注定就象他们做过的事一样,被人遗忘。至少,刚退休的人,自己会难免这么想的。

不再拥有,连不要忘记都不可能的时候,你只好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了。也许,情感是人最后最好的归宿?可情感,啊……情感,多年来因为工作的压迫而麻木了的情感,再去面对的时候,是何等的陌生啊!睡在身边这位打着呼噜的老妪,就是那个和自己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她的鸡皮鹤发,她的老朽气味,她那无聊的唠叨,怎么完全不是记忆中"爱情"应有的模样?那个和俺依偎着看月亮的"小甜甜"哪去了?最郁闷的是连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人都突然没了,那生活除了速冻饺子和"康师傅"方便面,还剩下什么?

如果电影就是照这么演下去,肯定会成为一部关于老年人孤独生活的大闷片。幸亏编剧和导演决定让施密特先生展开一趟不一般的旅程,影片大部分情节都是在这过程中发生的。其中不乏施密特先生的趣事或糗事,但在平凡而离奇遭遇的背后,还是施密特同志寻找感情的重新定位的过程。他出游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搬过去和女儿一起住,以重新体会血缘亲情。正如同现实中大多数老年人尴尬的心愿一样,他的热情被拒绝了,老年人的尴尬就在于发现,连最亲爱的儿女其实都是那么陌生而不可理解。这样大家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当旅途上一个陌生的女人看出他那风趣外表下"哀伤"的心时,他会作出那么冲动的荒唐动作了。渴望爱,渴望被理解,人越是在孤独的时候越需要真情的抚慰,对退休独居的施密特先生而言,没有比真情更温暖的东西了,可那正是他最难得到的。

其实,人到了老年,就回到了和孩童时代的心理状态,更需要人的关怀。问题是在一般人眼里,已经习惯了把你当作成年人,在生活中,"成年人"的定义就是能独当一面,能为社会奉献些什么。因此人们往往忘了老人们的心理转变,反而一如既往地要求他们提供对自己的关怀。施密特同志不仅自己得不到女儿的理解认同,反而要违心地"理解"女儿的婚姻并为他们祝福。当他在婚礼上艰难地拿着话筒的时候,内心的愤怒、落差、孤独感,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明白吧。所谓人群中最寂寞,人生就是这么奇怪,施密特在亲人、朋友以及专门的自由之旅中遍寻不到的真情回馈,一个远隔万里重洋的坦桑尼亚小男孩却带给了他。也许施密特先生并没有给予人家多少关爱,救助之举也只是一时派遣寂寞的善举,给小男孩的信更多是发泄内心真实想法并耍耍小聪明的机会,但至少他能展示部分真实的想法;而小男孩给他的回馈其实也很少,只有一张简陋的蜡笔画而已:他和他,手拉着手……谁说真情的付出和回馈需要很多才能感动,对于敏感而脆弱的心灵而言,一点一滴足以泪流满面。

对于这样一部电影,任何技术性分析都显得苍白,关于演员的表演也无需多说,如果没有真实表演将简单剧情丰富得如此充实,一向懒得感怀的我又何必如此叽叽歪歪?有些电影就是为了提供给你一个情感交流或者心灵冲击的机会,《关于施密特》就是这样,简单而又厚重。其实,导演并没有象我表述得那样沉重,而是以"举重若轻"的手法,轻轻地将你的心击碎。但我无论如何不同意这是一幕悲剧,生活固然象个强盗,但它不能抢走你的一切。施密特的遭遇虽然可怜,但并不可悲,正如同受"更年期综合症"折磨的同志们一样,内心的不安与寂寞是可以被治愈的。至少经过这段遭遇,施密特先生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可以理解他,还是有人可以给他纯洁的关怀的。说不定他第二天会继续开着他的旅行车上路,在以一颗自由的心重新体会这个世界的同时,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生活的强盗也许能把你扔在可怕的旷野里,但你说不定因此能找着新的金矿呢!

即使现实生活残酷如强盗,你仍然可以选择坚强。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但我知道,当那个时刻不幸到来时,我们也只能这么做了。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李芳雯 布鲁思·麦勒 雅克·拉兰德 高耀太 胡军 张献民 邱淑珍 龙刚 蔡珩 朴春 阿诺德·科派尔森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阿伊·阿什顿 许亚军 徳井义実 景冈山 史蒂夫·福里斯特 谢伟才 旧伤 1923-12-16 白茹 18KG 张琼姿 秦祥林 亲亲我的宝贝 VMA 踏实 《第五纵队》 理查德·盖特 吃野生麂子 证明 多年 金太郎 凯西·希玛兹科 让·雷诺阿 伊莎贝尔·朱厄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