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法西斯主义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09

[摘要] 法西斯(fascist)本义是“束棒”(拉丁语:fasces)的音译,是一根被多根绑在一起的木棍围绕的斧头,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法西斯主义(英语:Fascism;意大利语:Fascismo;德

法西斯(fascist)本义是“束棒”(拉丁语:fasces)的音译,是一根被多根绑在一起的木棍围绕的斧头,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法西斯主义(英语:Fascism;意大利语:Fascismo;德语:Faschismus)是一种结合了社团主义、工团主义、独裁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中央集权形式的军国主义、反无政府主...

法西斯(fascist)本义是“束棒”(拉丁语:fasces)的音译,是一根被多根绑在一起的木棍围绕的斧头,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法西斯主义(英语:Fascism;意大利语:Fascismo;德语:Faschismus)是一种结合了社团主义、工团主义、独裁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中央集权形式的军国主义、反无政府主义、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反共产主义政治哲学;《大英百科全书》对法西斯主义的定义:“个人的地位被压制于集体—例如某个国家、民族、种族、或社会阶级之下的社会组织。”

束棒

法西斯主义是西方国家在陷入经济大危机的困境后的产物。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动荡加剧时,处境恶劣、不满现状的中间阶层的一种情绪(思想),他们要求政府寻求新的统治对策以及更为中央集权的经济控制手段并准备通过战争重新划分世界,这便是法西斯的产生背景。

1919年,出现了最初的法西斯组织:意大利“战斗法西斯”和日本的犹存社。(1920年4月成立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实际不属于法西斯主主义)1921年11月,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成立,1922年10月发动进军罗马的政变,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1926年意大利的法西斯体制开始形成。在日本,继犹存社之后,出现了民间法西斯团体和军队中的法西斯运动。此外,匈牙利以霍尔蒂为首的军事体制政权逐步走向法西斯化,1923年~1926年在保加利亚建立了常可夫的法西斯统治,1926年毕苏斯基在波兰建立称为“萨纳奇”的法西斯体制,1929年克罗地亚的巴维里契建立的乌斯塔沙法西斯统治。[1] 

法西斯主义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国际现象。它反对资本民主主义和乌托邦思想,主张建立以超阶级相标榜的集权主义统治,鼓吹沙文主义、奉行重分世界的战争政策。[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鼓吹种族主义、专制和扩张的政治理论、运动和政权形式。最先由意大利墨索里尼提出。“法西斯”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指捆在一起的棒子,象征群众围绕着领袖形成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法西斯主义否定资产阶级,奉行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领袖的意志至上,融和种族主义历史观和专制哲学于一体,既反对共产主义乌托邦思想也反对资产阶级思想,主张建立以领袖的意志为中心的强大帝国,实行扩张政策和战争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意大利和日本分别出现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党(又称喝棒党、黑衫党)和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先后于1922年和1933年建立起法西斯政权。日本亦于30年代法西斯化。西班牙、匈牙利、保加利亚、阿根廷等国也推行过法西斯主义。[1] 

法西斯

如果放宽法西斯主义的定义,所有独裁主义国家都包含了其中一些特征,但大多数理论家倾向于较严格的区分其中的差异。法西斯主义在1920年代的意大利崛起,混合了工团主义的概念与反唯物主义的国家理论;后者已经与民族主义相连结。无论是在哲学上或政治上,不过法西斯主义也反对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由放任政策—在这点上与马克思主义相同。

法西斯主义视国家为一种拥有积极权利的组织实体,而非一种设计用以保护群体和个人权利的制度,法西斯主义也不认为国家权力应该受到监督。法西斯主义倾向于否定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等级的概念,并且普遍反对阶级斗争的概念,而改强调种族间的斗争、青壮族群推翻年迈族群的斗争。这表示法西斯主义对于民族主义和神秘主义的信念,以及认同权力和力量即为正当性的概念,赞扬以战争和胜利来决定真理和价值。这些概念也可以在社会达尔文主义里发现。这些概念都直接的与社会主义和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特征对立,这也是法西斯主义与自由主义和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浮现主要差异的地方。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

法西斯主义吸引了不同层面的人口支持,包括农夫、地主、民族主义者、心存不满的一战老兵、卡尔·施米特、马丁·海德格尔等知识分子、大中小企业、保守派,以及一些允诺将给予工作和面包的贫穷人口。在一些国家如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以及一些其它国家),法西斯主义的支持者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工人阶级和极端贫穷的自耕农。支持者的层面广泛使法西斯主义与其它的极权主义国家产生差异。

在轴心国于二战失败后,法西斯主义一词成为政治光谱上的贬义词,在1945年后便非常少有政治团体会以此自称,某些政治意识形态的拥护者也常被其反对者贴上法西斯主义的标签。

Stanley Payne在Fascism: Comparison and Definition(1980)一书里使用了一连串冗长的列表来定义法西斯主义,包括了军事主义国家的创立、国家的管制、国家整合经济层面、反资本主义、和反共产主义。符号学家翁贝托·埃可在他的论文里也采取了类似的定义方式。2013年,对于法西斯主义的定义也倾向于强调民粹的法西斯主义词汇—强调民族和种族相结合的‘重生’。

法西斯的主张既是政治性的也是经济性的,学者们研究这些成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汉娜·阿伦特的研究主要是专注于政治上的,认为那些通常被视为法西斯主义的政权(如纳粹主义),是属于更大层面的极权主义。圣荷西州立大学的经济学教授Thayer Watkins则认为法西斯主义是与社团主义相连结的,社团主义强调国家对于经济的压抑,Watkins认为全世界大多数的政府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社团主义的成分,他认为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权只不过是大萧条时期普遍出现的社团主义国家之一,他认为当时其它不同的政治系统如西班牙、阿根廷、和美国也都是社团主义国家。

在法西斯意大利和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击败后,法西斯主义一词成为极端贬抑的用词,这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法西斯宣传的军事帝国体系。凸显这些人压制反对声浪、干涉个人行为、促长种族主义、或其它试着集中政治权力的行径。由于这一词已经成为贬抑词,判断何种政治运动和政府才属于法西斯主义的议题也极具争议性。

Fascio(复数:fasci)一词源于意大利语,这一词在19世纪晚期出现,用以形容激进的政治团体,但并没有针对哪种特定的政治立场。一部分民族主义的fasci后来在20世纪发展了法西斯主义的运动。

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语为fascismo)是独裁主义的政治运动,在贝尼托·墨索里尼的领导下统治了整个意大利,从1922年至1943年为止。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结合了社团主义、极权主义、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和反共产主义的成分。严格来说,法西斯主义所针对的只有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权,但这一词也经常被用以形容类似的意识形态和运动。

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议题。虽然现代一般认为纳粹主义是由法西斯主义衍生的一种分支,但一些人仍主张纳粹主义并非法西斯主义,要不是因为两者之间差异过大,便是因为他们认为法西斯主义不能作为一种通称来形容。

纳粹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主要差异之一在于,纳粹主义强调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达成那些于根其民族和种族的理念,尤其是在社会工程的文化上,纳粹主义强调以牺牲其它所有种族来达成德国民族的繁荣。相较之下,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则认为文化因素应该替国家服务,国家不需替某些特定的种族服务。法西斯主义的政府目标是为了将国家的地位置于所有其它事物之上,因此法西斯主义可以说是一种强调政府中央集权至上的理论。而纳粹强调的则是“民族”(Volk)和“民族共同体”(Volksgemeinschaft)。

纳粹主义认为政府和政党都只是用以达成某些特定人民的理想的工具,而法西斯主义则是明确地反社会主义的中央集权主义形式。纳粹的运动—至少在其意识形态上,则认为以阶级为根基的社会是不可取的,并且希望跨越这种既有的阶级社会,团结所有阶级的种族成分。社团主义国家的中心思想的确是精英政治。不过,法西斯主义的根基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于社团主义,而社团主义则被认为是取代阶级斗争的产物。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并非一直同盟,尤其是在1934年,希特勒下令冲锋队暗杀奥地利的恩格尔伯特·多尔夫斯,以替未来的德奥合并铺路,这造成墨索里尼调派军队前往奥地利—意大利的边界以准备和希特勒开战,但最后墨索里尼仍在西方国家的压力下决定和希特勒同盟。

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政治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间期,历史学家如爱德华·霍列特·卡尔指出自由主义在这个时期严重紧缩,而且几乎已遭淘汰。1917年俄国革命的成功在欧洲引发了一连串的革命浪潮。社会主义的运动分裂为社会民主主义和列宁主义两个派系。接下来形成的第三国际引发了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内部的激烈争论,造成俄国革命的支持者们分裂出来,在大多数工业国家(和许多非工业国家)形成了各自的共产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整个欧洲都出现社会主义的暴动或暴动威胁,最显著的是在德国,由罗莎·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在1919年发起的斯巴达克同盟最终失败了。在巴伐利亚,共产主义者成功的推翻政府并建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从1918年维持至1919年。短命的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也在库恩·贝拉的领导下于1919年成立。

俄国十月革命也引发了在意大利的革命运动,劳工们发起一连串霸占工厂的行动,但革命最终仍失败了。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法西斯主义便是为了应对这些情况而产生的,法西斯主义在诉诸劳工阶级支持的同时也反对马克思主义,法西斯主义也诉诸于资本家,作为抵抗布尔什维克的堡垒。左翼领导的运动造成数年的不稳定情势,使得许多意大利的保守派开始恐惧共产革命可能无法避免,在保守派和意大利国王的支持下,法西斯主义终于攫取政权。

在整个欧洲,许多各国的贵族、保守派知识份子、资本家、企业家开始支持法西斯运动。在德国,许多右翼的民族主义团体浮现,尤其是战后的自由军团,先后击垮了斯巴达克暴动和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随着1930年代世界性的大萧条,自由主义以及资本主义的自由形式似乎已经终结了,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运动迅速增长。这两者之间也不断的争斗,最显著的例子是西班牙内战。这场战争成为了一场代理人战争,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获得法西斯国家和其国际上的支持,而共产主义运动与无政府主义、托洛茨基主义所组成的人民阵线结盟则获得苏联的支持。

最初,苏联主张与西方国家组成一个联盟以对抗意大利及其盟友德国,并以各国的人民阵线组织来对抗其国内的大西斯主义。这个政策由于西方国家对苏联的不信任而没有成功(尤其是英国)。德国、法国、英国之间的慕尼黑协定使得苏联更加担忧西方国家意图诱使德国首先攻击苏联,英国与苏联缺乏外交协商使得情况更加恶化,苏联最后决定改变政策,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莫洛托夫在他的自传里写道,当时苏联的想法是这份条约能替苏联争取时间备战,斯大林一直以为德国在1942年前不会发动攻势,但最后德国仍选在1941年中旬发动攻苏的巴巴罗萨计划。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又成为互不两立的仇敌,在双方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意识形态之间的战争。

新法西斯主义是用以称呼那些在二战后才出现并拥有某些或众多法西斯主义成份的运动。新法西斯主义运动混合了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以及其他国家的法西斯运动。

新法西斯主义一种政治哲学及政治运动,出现于二战之后,并如早期法西斯主义一样,宣扬极端的民族主义和独裁主义,反对启蒙传统的自由个人主义,陷入种族主义之中,并将仇恨发泄于外国人身上,以传统民族文化及宗教的保卫者自居,颂扬暴力,支持民粹式的经济方案。早期法西斯主义仇视犹太人,新法西斯主义主要仇视的是国内的移民。他们并不特意强调通过武力征服他们来获取“生存空间”,而是努力提出具体的计划将自己描绘为民主和“主流”的形象。
  在欧洲各国的主要政治团体中,被认为是新法西斯主义者如下:在意大利,有G费尼所领导的国家联盟(原名为意大利社会运动);在德国,有前武装党卫军成员F.萧恩伯领导的共和党;在法国,有勒庞领导的民族阵线;在俄罗斯,有V.日里诺夫斯基领导的自由民主党;V.舍舍利领导的塞尔维亚激进党、D.帕拉加领导的克罗地亚权利党。在欧洲以外的新法西斯主义者,则有阿根廷的仳隆政权,南非的白人劳工党等

法西斯主义者对种族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看法,有些表现出明确的种族主义态度,有些表现出中立态度。就种族问题,墨索里尼本人就有完全自相矛盾的讲话。

在1934年法西斯国际大会上,各个法西斯政党辩论了反犹太主义问题,一些党派支持,另一些反对。最后双方妥协产生“法西斯国际”的官方立场:犹太人的问题不能被转换成一个普遍的对犹太人仇恨的运动……考虑到在一些被征服的国家里,安置在那里很多地方的犹太人群体用公开的和隐蔽的方式去伤害性地影响那些收留他们的国家的道德和物质利益,建立国中之国,无视义务而追逐利益,考虑到他们已经具备了可以对爱国主义和基督教文明带来破坏的国际性革命的元素,本次大会谴责他们这些元素的邪恶行径,并已做好准备与他们作战。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布鲁思·麦勒 谢伟才 胡军 龙刚 邱淑珍 李芳雯 景冈山 高耀太 雅克·拉兰德 阿诺德·科派尔森 朴春 史蒂夫·福里斯特 许亚军 徳井义実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阿伊·阿什顿 蔡珩 张献民 默片 鹿晗 《小黄人大眼萌》 1940-11-21 1911-12-09 贝丝·比厄 黄伟杰 纳伊苏尔塞纳河 油炸绿菠萝 推广会 钱永强 马丁·加拉兰加 Angelababy 南阳 志同道合 林振强 再产女 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