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绣襦记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1

[摘要] 《绣襦记》,汉族戏曲。明代薛近兖撰,共四十一出。是在唐白行简传奇小说《李娃传》、宋元南戏《李亚仙》、元杂剧《郑元和风雪打瓦罐》、《李亚仙花酒曲江池》及朱有炖杂剧《

《绣襦记》,汉族戏曲。明代薛近兖撰,共四十一出。是在唐白行简传奇小说《李娃传》、宋元南戏《李亚仙》、元杂剧《郑元和风雪打瓦罐》、《李亚仙花酒曲江池》及朱有炖杂剧《曲江池》的基础上改编而成,描写得最为细致完整。围绕李、郑的遭遇,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中的门阀观念,揭露了封...

《绣襦记》,汉族戏曲。明代薛近兖撰,共四十一出。是在唐白行简传奇小说《李娃传》、宋元南戏《李亚仙》、元杂剧《郑元和风雪打瓦罐》、《李亚仙花酒曲江池》及朱有炖杂剧《曲江池》的基础上改编而成,描写得最为细致完整。围绕李、郑的遭遇,批判了封建婚姻制度中的门阀观念,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冷酷和虚伪。李亚仙的心地善良和忍辱负重、胸怀大志的性格,刻画得也较成功。结构精练,较少枝蔓,是同类题材创作中较为完美的一部剧作。明万历年间,又据此改编为小说,广为流传,近世许多地方戏据此改编为传统剧目。

薛近兖,武进(今属江苏)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曾任浙江布政使,作有《绣襦记》传奇。一说《绣襦记》为徐霖作。

书生郑元和,奉父命上京应试。在京城结识了妓女李亚仙,双方爱上了。后来郑元和床头金尽,鸨母设计甩开了他。郑元和贫病交迫,幸被东肆主所收容,教他学唱挽歌。一日,东西两凶肆比赛挽歌,郑元和登台歌唱,恰被他上京任职的父亲认出。郑父憎恨元和的堕落,把他打至气绝,抛尸郊外,被路过的乞儿救活,于是沦为乞丐。在偶然的机会里,李亚仙认出了郑元和,十分悲恸。她不顾鸨母的阻挠,把郑元和迎回家里,尽心调养,又激励他发奋读书,结果考上状元。郑父知道了李亚仙对郑元和的态度,也很感动,不以妓女为嫌,娶她为媳。

陈墨香曾将传奇《绣襦记》改变为京剧,荀慧生曾演出,为“荀派六大喜剧”之一。[1-2]   川剧、秦腔、同州梆子有《刺目劝学》、《曲江打子》,梨园戏有《郑元和》,河北梆子有《刺目》,滇剧有《白天院》。[2] 

古装戏。

写唐代官家子郑元和,热恋长安名妓李亚仙,因金钱荡尽,被鸨母逐出,流落下层为歌郎。被其父郑北海发现,认为有辱家门,鞭笞至死,弃尸荒郊,后被叫化李四救活。一日,元和行乞市上,被亚仙遇见带归,劝其苦读。但元和恋情,用心不专。亚仙剔目以激励,元和遂发奋攻书,终于中试做官。父子、夫妻、翁媳尽释前嫌,合家团圆。

该剧原系上海越剧院一团向成都川剧院学习剧目,1959年9月16日移植演出于人民大舞台,剧名为《李亚仙》。由朱铿导演、项管森音乐整理、顾大良美术设计、明道宣灯光设计。范瑞娟饰郑元和、傅全香饰李亚仙、张桂凤饰郑北海、竺菊香饰李四。演出很上座,连演1个多月。1962年,朱铿、张洁娴参考唐代白行简的《李娃传》和60种曲《绣襦记》进行改编,定名为《绣襦记》,演出仍受欢迎,连续客满100多场,也引起了上海戏剧界的争鸣。《上海戏剧》1963年第2期、第3期分别发表袁斯洪和王一纲的褒贬不一的长篇评论文章。1981年剧院将该剧修改复演,易名《李娃传》,由青年演员男女合演。1983年上海越剧院携该剧赴香港演出,仍由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竺菊香主演,陈鹏导演、刘如曾作曲。该剧为范瑞娟、傅全香代表作之一。其中“责子”、“剔目”、“教歌”三场戏唱、做精彩,常作为折子戏演出。全剧已由上海电视台录像播放。主要唱段已由中国唱片社等音像出版单位制成唱片和录音带发行。 [3]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景冈山 高耀太 阿诺德·科派尔森 朴春 阿伊·阿什顿 李芳雯 布鲁思·麦勒 徳井义実 邱淑珍 许亚军 龙刚 雅克·拉兰德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胡军 蔡珩 张献民 史蒂夫·福里斯特 谢伟才 彼特·安德森 教主 霍尔K·戴夫森 懂事 山姆·麦克卡隆 查尔斯·曼森 1955-11-10 幸田来未 汪可盈 惊天危机 好友:王家卫与赵本山 洪百榕 1928-10-25 王璐娓 跟着 一娱见底 旧爱:黄宗泽与胡杏儿 夫妻: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