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张道藩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1

[摘要] 张道藩(1897年7月12日-1968年6月12日)字卫之,本籍贵州盘县人(城关镇),美术教育者。曾于1952年3月11日-1961年2月24日担任台湾立法院长。... 张道藩(1897年7月12日-1968年6月12日)字

张道藩(1897年7月12日-1968年6月12日)字卫之,本籍贵州盘县人(城关镇),美术教育者。曾于1952年3月11日-1961年2月24日担任台湾立法院长。...

张道藩(1897年7月12日-1968年6月12日)字卫之,本籍贵州盘县人(城关镇),美术教育者。曾于1952年3月11日-1961年2月24日担任台湾立法院长。

张道藩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祖上数人高中进士。他自幼发奋读书,十分刻苦努力,小学毕张道藩

张道藩加入国民党后,逐渐成为CC系骨干人物。历任广东省政府秘书,贵州省党务指导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南京市政府秘书长,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1930.4-1930.10.18),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交通部常务次长中央执行委员,内政部常务次长,“国民大会”选举事务副总干事,教育部常务次长,中央社会部副部长,中央政治学校校务主任,教育长,中央宣传部长,海外部长,第一届“立法委员”。长期从事官办文化教育事业,参与控制国民党文宣与党务系统。

1932年与叶楚伧等成立中国文艺社。1934年组织公余联欢社话剧团。翌年创办国立戏剧学校,兼任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副主委。

1938年于武汉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后又兼任教育部教科书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电影企业公司董事长,南京市文化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中央训练团民间艺术训练班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47年组织成立“国际文化合作协会”。

张道藩在台湾

赴台后,于1950年奉派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参与策划推动国民党改造工作,继任CC系首领。创设“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兼任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中华日报》董事长。

1952年10月当选“立法院”院长,主持院务近10年。不时支持CC“立委”问政,制衡陈诚“内阁”,多次遭院内团派“立委”攻讦。

1956年4月19日,奉蒋介石之命,以“立法院”院长身份访问日本,并参拜靖国神社。

1961年因电力加价案而辞职。1965年任“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董事会副董事长暨文艺创作奖审议委员会召集人。

1968年6月病逝。号称“三民主义文艺理论家”。

人物履历

(档案来源:南开学报档案)

南开中学肄业(1919年)

英国伦敦大学美术部思乃德学院毕业(1924年)

绥远包头烟酒公卖分局徵收员(1915年-1916年)

中国国民党驻伦敦总支部评议部部长(1923年-1926年6月)

中国国民党广州省党部党务指导委员(1926年6月-1928年)

(国民政府)广东省政府农工厅秘书(1926年6月-1928年)

中国国民党贵州省党部党务指导委员(1926年11月-1928年)

中国国民党组织部秘书(1928年-1931年)

(国民政府)南京市政府秘书长(1928年1月-1930年)

青岛大学教务长(1930年8月-1932年)

(国民政府)浙江省政府委员(1930年12月-)

(国民政府)浙江省政府教育厅厅长(1930年12月-)

中国国民党组织部副部长(1931年6月14日-1931年12月29日)

中国文艺社发起人(1932年)

中国国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1931年12月29日-)

(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1932年12月7日-1936年4月8日)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11月-)

中央电影事业委员会委员(1933年4月-)

国立戏剧学校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35年-1936年)

国立戏剧学校创办人(1935年)

中国国民党文化事业计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35年12月7日-)

(国民政府)内政部常务次长(1936年2月12日-1938年1月14日)

中国国民党社会部副部长(1938年4月8日-1940年)

(国民政府)教育部教科用书编辑委会主任委员(1938年6月-)

(国民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1938年1月14日-1939年8月18日)

中央政治学校教务主任(1939年9月-1940年8月)

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1940年8月-1941年)

中国国民党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1941年1月6日-1949年7月28日)

中国国民党宣传部部长(1942年12月7日-1943年10月4日)

中国国民党海外部部长(1943年10月4日-1944年11月20日)

中国国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1944年7月10日-)

中央电影企业公司董事长(1946年6月-)

(国民政府)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6年-1947年)

立法院(第一届)委员(1948年1月-1968年6月12日)

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创办人(1950年)

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1950年-1968年)

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1950年7月26日-1952年10月9日)

中华日报董事长(1950年1月-1968年)

立法院(第四任)院长(1952年3月17日-1961年2月24日)

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指导小组委员(1956年11月28日-1957年10月26日)

中国国民党宣传工作指导小组委员(1957年4月29日-1957年10月26日)

中山学术文化基金董事会副董事长(1965年-1968年)

文艺创作奖助审议委员会召集人(1965年-1968年)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1968年6月12日)

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57年10月26日-1968年6月12日)

张道藩不但是民国时期的一个著名政治人物,而且也是民国时期著名文艺理论家 ,著有《近代欧洲绘画》、《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三民主义文艺论》等。

晚年,张道藩在台北写过一本回忆录《酸甜苦辣的回味》,其中一首题画诗有“红云出岫非有意,落叶归根实有情”的诗句,表现了他对故乡的难舍之情。

1930年6月,杨振声以及聘请的青大教授到职。青岛大学向全国招生,有400余人

1930年12月4日,青大部分学生发起反甄别罢课活动。学生分成两派,一派成立护校团,拥护学校决定,反对罢课学生停课。一派罢课成立纠察队,反对学校当局处罚“假文凭报考”。两派在楼梯发生争执,教务长张道藩打电话调来警察保安队包围校舍。学校当局布告开除闹学潮的学生,被除名者38人,罢课失败。据梁实秋称,对这次学潮的压制,张道藩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在警察不敢捉人时,是张道藩给警察壮胆”。梁实秋对校长杨振声的处境表示同情,写信给徐志摩说,“事变之来如疾风暴雨,其衷心苦闷可以想见”。

12月9日,青大召开校务会议,会上决定校务会议每星期四下午举行,公推张道藩、赵太侔和杜光埙起草校务会议规则;并规定“每年九月二十日为本校成立纪念日”。

12月,张道藩辞去青岛大学教务长职,调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

在法期间,张道藩向28岁的蒋碧微暗示爱意,无奈蒋碧薇罗敷有君,加以婉拒。而蒋碧薇在与徐悲鸿十多年的磕磕绊绊中,性格差异日益显露。31岁,徐悲鸿与他的女学生孙韵君过往甚密;39岁,徐悲鸿在报纸刊登了与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的启示,令18岁不出闺门就跟随徐悲鸿到处流浪,生儿育女的蒋碧薇感到莫大侮辱,爱情、亲情逐渐演变成了苦情和悲情。至此,当张道潘再次向蒋表示爱意时,蒋遂与张道潘陷入凄苦缠绵的半生苦恋,三角里头又骤然复杂起来,情网纵横,网住了一圈人的命运与痛苦。蒋碧薇被弃而求自立,身为女人,蒋碧薇向往爱情的缠绵悱恻,夫妻恩爱永恒,渴望得到生活的和谐愉快,生命的圆润光辉,但她也追求灵魂的真实与完美,不愿虚伪承欢。她很清楚与张道潘的结合,会使她自与徐悲鸿分手后,数年来寻求自立的傲骨,坚强奋斗所博得的社会上的一点儿同情,必会尽付东流,也会因此伤害张道潘的法国妻子,并因之而遭到指责和唾弃。张道潘在烽火战乱中,顶替了弃家不顾的徐悲鸿,给予她及其子女现世的安稳和宽慰,两个人象霖雨苍生,在真诚的滋润中重萌情趣,达成了精神的永远合一。她情愿放弃画坛巨匠名正言顺妻子的身份,而去做张道潘心灵完全契合的红颜知己,重新扭动命运的钥匙,再次开启了爱情之门。蒋46岁时与徐悲鸿离婚,50岁时随张道藩赴台北同住。两人走过了十年的旷世绝恋。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谢伟才 蔡珩 徳井义実 景冈山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龙刚 高耀太 布鲁思·麦勒 阿诺德·科派尔森 胡军 阿伊·阿什顿 朴春 邱淑珍 李芳雯 史蒂夫·福里斯特 许亚军 雅克·拉兰德 张献民 叶山豪 阿斯茹 1980-12-19 黄海波 浙江杭州 埃里克·罗伯茨 饭局 艾伦·保罗 印度片 金大川 1991-10-04 钱林森 大卫·莱特曼 无悔 1947-06-24 任学安 罗得岛 198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