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埇桥区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2

[摘要] 埇桥区,安徽省宿州市辖区,位于安徽省东北部,1999年由原县级宿州市更名而来,是宿州市唯一市辖区,2009年底全区国土面积28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万公顷,辖25个乡镇、11个街道办

埇桥区,安徽省宿州市辖区,位于安徽省东北部,1999年由原县级宿州市更名而来,是宿州市唯一市辖区,2009年底全区国土面积28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万公顷,辖25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325个行政村、43个社区,人口180万。埇桥区地处淮北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奎、濉、沱、浍河等河流经过...

埇桥区,安徽省宿州市辖区,位于安徽省东北部,1999年由原县级宿州市更名而来,是宿州市唯一市辖区,2009年底全区国土面积28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万公顷,辖25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325个行政村、43个社区,人口180万。[1-2]   

埇桥区地处淮北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奎、濉、沱、浍河等河流经过,有利于农业生产,是传统的农业大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肉、蛋生产基地。是“中华烧鸡之乡”、“全国超级产粮大区”、“产油大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省“生猪调出大县(区)”、“蔬菜产业化十强县(区)”。[1] 

埇桥区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化工、建材、板材六大门类为主的工业格局。

墉桥区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马戏之乡”。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发端于此,白居易曾寓居符离“东林草堂”。孔子的弟子闵子骞,“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陈胜、吴广起义中的将领葛婴、朱鸡石,明朝开国皇后马秀英、将领康茂才等,都是埇桥区人。[1] 

埇桥地区历史悠久,但建区时间不长,系由原县级宿州演变而来。区埇桥区城区景观[3]

截至2009年底全区辖25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325个行政村、43个社区,人口180万。

类别

政区

乡镇

大营镇、永镇乡、蕲县镇、桃源镇、北杨寨乡、西寺坡镇、芦岭镇、大店镇、朱仙庄镇、西二铺乡、符离镇、灰古镇、蒿沟乡、苗庵乡、桃沟乡、时村镇、永安镇、支河乡、夹沟镇、曹村镇、杨庄乡、栏杆镇、谢集乡、褚兰镇、顺河乡

街道

三里湾街道、埇桥街道、北关街道、西关街道、南关街道、东关街道、道东街道、沱河街道、城东街道、三八街道、汴河街道

[5-6]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西北(曹村,夹沟,符离)和东北部(埇桥区夹沟镇山区地形地貌[8]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分,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光、热、水、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冬季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雨雪稀少。春季冬转夏的过渡季节,北方冷高势力衰退,副热带高逐渐加强,气温回升快,雨水增多。由于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多变,有时连阴对春种不利。夏季太平洋偏高,为一年中最强盛的阶段,盛行偏南风,天气炎热多雨。雨季一般从6月下旬结束,雨量集中,暴雨日数不多,但强度大,常易造成洪涝灾害。秋季为夏转冬的过度季节,太平洋付高南撤东退,北方冷高压加强,气温降低,雨水减少,经常出现秋旱,但也有一些年秋绵绵,影响秋收。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豆,红芋,玉米,水稻,棉花,花生等。栽培制度以两年三年熟,三年熟为主,也有一部分一年两熟和一年一熟。[9] 

埇桥区北有山区,南为平原。山区矿产资源极为丰富,金属、非金属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其中以非金属矿产为最。南部煤炭储量丰富。矿产资源分布特点俗称“南煤北石中间水”。到2009年,北部主要矿产及中部丰富地下水资源尚未开发。南部平原,已有国家五大煤炭开采,钱郢孜煤矿.、龙王庙煤矿正在建设中,新的煤田勘探还在紧张进行。

矿产资源中有十大矿产极具工业开采价值:

优质石灰岩。本区制碱、电石、氢钙、高标号水泥用石灰岩,不仅品位高,且为埇桥区单个矿种储量之最,总储量约为9.35亿吨。分布北部10个乡镇,极具工业开采价值。

白云岩。白云岩总储量约为5.602亿吨,已查明的有3处,其品位多为Ⅰ、Ⅱ级品,主要集中分布在京沪铁路沿线。适用于冶金工业溶剂,耐火材料,玻璃行业、冶金金属镁及生产硅酸盐、硫酸镁,钾镁肥等。八、九十年代曾作为免检产品供应马钢、芜钢、济钢等大型钢铁企业。

页岩。页岩(包括煤矸石、粉煤灰)是埇桥区量大质优、且为独有的新型墙材原料。页岩全区约为2亿吨以上。煤矸石现存2500万吨,每年仍以100万吨产量增长;粉煤灰每年以100万方递增。页岩制砖具有质高、美观、保温等特点,是高档建筑的必备墙材,是国家大力推广的新型墙体材料。页岩、煤矸石、粉煤灰合成制砖,成本降低,质量提高,实现了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属最佳配方。

乐石。乐石为埇桥区之独秀,其特点:颜色鲜艳,呈五彩,敲击有声,如乐器;石质软硬适中。用乐石制成的砚台为名家收用,同“四大名砚”齐名,是工艺美术雕刻“六具”的绝好原料,其储量足以兴办有相当规模的大型工艺美术企业。

大理石。大理石总储量2.4019亿立方米,主要品种有墨、灰云、彩云(豹皮)“玉品种,另有小雪花等四个品种的花岗岩,适宜于大规模工业开采。

瓷石。瓷石储量约212.3万吨以上,是陶瓷工业的主要原料。

药石。药石(麦饭石)是一种对生物无毒、无害,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矿物保健药石,含有人体多种需要元素。

矿泉水。埇桥区北、中部地区,不仅储有地下热水,还有优质矿泉水及特大型水源地。具有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温室大棚,矿泉水等广泛的工、农业及人民生活方面的开发利用前景。

煤矸石、高岭土。煤矸石除具有制砖用途外,还可以用于发电等。埇桥区煤多,已查明约为18.64亿吨,煤矸石为煤的主要附产品存量很大。高岭土,为煤的伴生矿种,储量仍十分可观,且品位较高。具有多种工业价值,但五大煤矿的高岭土没有开发利用。

煤炭。能源矿产主要是煤,煤炭也是埇桥区最大的优势矿产。全区储煤总量约为1100平方公里,分布埇桥大部分乡镇,已查明的储量为18.64亿吨,主要为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煤质优良,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现已有五大煤矿正在开采,年产原煤900万吨以上。出口的优质煤占一定的比重。坑口发电是火力发电的最经济的形式。埇桥区现已有坑口火力发电厂5个,年发电量40万千瓦。国家华能电力集团投资140亿元在埇桥区兴建年发电量在32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厂,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二期工程已经动工兴建。[10] 

埇桥交通便利。公路方面,合徐高速公路贯穿南北、206国道和5条墉桥区交通网络状况[1]

铁路方面,京沪铁路穿越区境内,京沪高速铁路于2011年6月通车、宿淮铁路于2013年底通车。

水运方面,从新汴河经洪泽湖通江达海。航空方面,空港经徐州观音机场可与全国20多个大城市通航。[1] [11] 

到2008年,全区公路里程达到802公里,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全区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999万吨,比1949年增长181倍,年均增长9.2%,比1978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8.5%;旅客运输量1007万人,比1949年增长10倍,年均增长4.2%,比1978年增长5倍,年均增长6.1%。邮电通讯突飞猛进。2008年,全区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96亿元,比1949年增加7031倍,年均增长16.2%;比1978年增加1271倍,年均增长26.9%。全区住宅电话用户数26.7万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数16.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50.89万户,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11] 

墉桥区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1] 秦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就在这里揭竿而起;清末的捻军起义,曾席卷埇桥大地;抗日战争时期,彭雪枫将军领导的新四军在这块土地上与日军侵略者进行浴血奋战;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的炮声在这里迎来了新中国的黎明。正因为如此,历史赋予这块土地许多璀璨的胜迹,影响和吸引着许多名人墨客观瞻游览。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宿州书画艺术家梅雪峰[12]

唐宋以后,埇桥区域之内文风大振,名人辈出。王绩、李白、韩愈、白居易、皮日休、苏轼、范成大、侯方域、曹寅、袁枚等饱学之士都曾为官、游历或寓居于此,为悠久的历史留下深厚的文化积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白居易寓居符离“东林草堂”时写下的妇孺皆知的著名诗句。[4] 

墉桥区书法文化渊源久远,宋朝“苏黄米蔡”四大书家之一蔡襄曾七住埇桥,写下大量的墨宝佳作。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在扶疏亭留下墨宝,明末清初“埇上四子”(周廷栋、贾善价、任柔节、牛北瞻)的书法名扬大江南北。晚清民初以后,李心锐、杨梦九、哈维元、倪宗鲁、余松岭、李照临、陈亨祺是当时的书法代表人物,民国以后的梅雪峰是中国著名的书画大师。[13] 因此,埇桥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4] 

墉桥杂技源远流长。且以精湛的驯兽技艺而著称。早在明末清

埇桥历史悠久,为古黄河流域的文化古址,迄今已

其中,五柳风景名胜区已成为埇桥区旅游龙头产品,以“山清、水秀、洞奇、泉灵、稻香而闻名,形成了皖北二湖(龙泉湖、黄垫湖)一海(大方寺万亩林海)的著名游览区。

区境是马皇后故里、赵孝故里,有朱棣屯兵壮马处、闵子骞祠墓、林方标的探花府、白居易的东林草堂、刘伶醉酒处、赛珍珠故居、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的涉故台遗址、刘邦教驽台、九女坟石刻等文化遗址。

区内古寺众多。有流沟寺(大龙寺)、大方寺、老海寺、秦山寺等人文景观。

“红色旅游”资源有雪峰烈士陵园、支河烈士陵园、丁盛烈士陵园、褚庄烈士陵园等。[17] 

高滩萝卜。因产自宿州东北郊的埇桥区蒿沟高滩萝卜[18]

夹沟香稻米。产于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风景区镇头寺呵泉灌区。泉水为深层地质夹沟香稻米[20]

淮北麻鸡(符离鸡)。是皖北地区北部低山丘陵地区的本地鸡,蛋肉兼用型。是宿州著名特产符离集烧鸡的原料。2000年淮北麻鸡被列入国家畜禽资源保护名录,2002年,国家家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确定为优良地方品种。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淮南鸡与本地麻鸡混养杂交,使麻鸡数量急减少,品质迅速退化,麻鸡种群收到严重威胁,造成淮北麻鸡的平原型已基本灭绝;山地型麻鸡,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21] 

四里中大蒜。产于四里中及周边村庄,所产的大蒜不仅个大、色四里中大蒜[22]

符离集烧鸡。因原产于符离镇而得名。符离集烧鸡[23]

五柳蘑菇鸡,此菜出自埇桥区夹沟镇五柳风景区,利用山上产的野蘑菇和本地产的农家土鸡和山泉水烧制而成,很受来此地旅游者欢迎。它具有鸡肉入味而不柴,肉质酥嫩,香辣俱全等特点。[25] 

米粉蒸肉,是传统风味名吃,据说195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来宿州视察工作,纪录片“三八河畔”就是讲刘主席来宿城三八公社。当时负责接待任务的县政府招待所制作了“烧鸡、米粉蒸肉、羊肉汤、马蹄烧饼、贡米圆子”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好评,此菜至今非常受欢迎。它具有肥而不腻、软糯鲜香、回味无穷等特点。[26] 

蒸野菜,是该区的传统美食,咸鲜味美,用葛花、槐花、苦菜、薄荷叶、榆钱、茼蒿构成。[27] 

大店五香兔肉,是区内传统美食,具有质地酥烂,味鲜大店五香兔肉[28]

栏杆牛肉,相传是从由唐朝皇帝赏赐大将郭子仪的陈姓宫廷御厨创制,后由陈姓御厨师的后人随郭子仪的后人迁移到栏杆。后由20世纪初陈鼎金推广开来。栏杆牛肉选用一至三岁的黄淮平原上的黄牛为原料,经过宰、泡、搓、洗、漂、卤、晾等工序,配以三十六味佐料和名贵中药,最后通过一道特殊工序使每一味都能渗透肉中。其科学的配方、精细的制作,使产品色泽红亮,口味醇正,烂而不腻,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29] 

面筋汤,是该区特有的民间饮食,口味纯正,风味独特,由面粉、花生、鳝鱼丝、海带丝、豆皮、鳝鱼汤、西红柿、野苋菜、鸡蛋构成。[30] 

据区政府网站,2014年埇桥区党委政府等部门设置及在职组成人员有:

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孙勇

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博夫
  区委副书记:牛慧琴

区委常委:张建军、陈殿魁、吴绪峰、王思远、王宗杰、高昌友、王立亚、邵辉、江永泓、袁国春

陈殿魁: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

蒋勇: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查显琳:区纪委副书记

区纪委常委:刘耸、赵德刚、陆明区、刘岩区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立亚

副部长:梁彪、王照祥、曹永杰

副主任:费建民李再宽刘正军

区长:刘博夫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建军

区委常委、副区长:吴绪峰

区委常委、副区长:江永泓(挂职)

区委常委、副区长:袁国春(挂职)

副区长:赵远

副区长:朱卫东

副区长:王兴奎

副区长:李云英

主席:徐苏北

副主席:关正林、陈瑞培、王健、徐海浩、姜涛

[31-35]      

埇桥区农业资源丰富,是传统的农业大区,是中埇桥区蔬菜生产[36]

农业产业化方面,截至2009年底,全区共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38家、区级60家,年加工各类农产品150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建设基地46.1万亩,带动农户15.2万户;现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03个,农民经纪人及会员1.4万人,省级致富带头人2人,国家级农业特殊人才1个。形成了干杂果基地、萝卜基地、土豆生产基地、粉丝加工基地、板材加工基地、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小食品加工基地、麻鸡养殖基地、养鸭基地等。被评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仅50个),拥有省级名牌农产品2个,申报参评皖优农产品5个;通过质量认证的农产品17个,其中有机食品1个,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14个;申报绿色食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申报小麦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5万亩;已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4个,其中国家级1个、市级3个、区级10个。解集牌无籽西瓜、褚兰包庄牌萝卜、丰发牌西甜瓜、永安牌马铃薯和邵阳牌大葱5个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丰田牌无籽西瓜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乾山牌甜糯玉米及特一粉获省级绿色食品称号。[7] 

发展状况

解放前夕,埇桥区工业经济相当薄弱,产品种类少、质量低,1949年工业总产值仅472万元,工业几乎空白;到了1978年工业总产值只有10580万元,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改革开放后,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到2009年,埇桥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91家,培育了一批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化工、建材、板材六大门类许多大型骨干企业。200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16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已达到86.2亿元。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6.6%,拉动经济增长8.5个百分点,工业已成为了埇桥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2008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2亿元,1949年固定资产投资只有6万元,1978年也只有425万元。投资结构逐步趋向优化,为全区经济发展积蓄了能量,增强了发展后劲。[11] 

产业构成

食品加工产业:食品行业为该区最大工业行业,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全区现有食品工业企业约15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1家。主要分为四大类:

一是饮料酒类:以安特生化、诚志公司的食用酒精为代表,具有每年15万吨生产能力;以安特生化、古沱酒厂系列白酒为代表,具有2万吨生产能力。

二是农副产品加工类: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1家,主要产品为面粉、面制品和食用油。其中:面粉、面制品加工企业26家,日处理加工小麦能力2500吨,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加工面粉20余万吨;食用油加工企业4家,主要以光大农副产品公司为龙头,具有年加工棉籽、菜籽能力4.5万吨。

三是烧鸡食品类:是“中华烧鸡之乡”,拥有刘老二烧鸡、徽香源烧鸡等烧鸡加工企业6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外出经营符离烧鸡人员达1000多人,从事烧鸡生产、运输、销售行业的人员近万人,烧鸡年产量达1300万只,初步形成符离烧鸡食品工业园。。

四是休闲小食品类:主要以支河乡麻辣小食品产业群为代表,拥有小食品加工企业20多家,其中金地食品、佳乐食品、永乐食品等规模以上企业17家。。

化工化纤产业(包括医药制造业):化工化纤产业为我区传统优势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以安特生化、中元化工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拥有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纺织服装产业:以朱仙庄轻纺工业集中区为代表,全区共有纺织服装企业3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从业人员约5000人,拥有纱锭约5万锭,织布机400余台,各种缝纫设备约3000台(套)。全年可生产棉纱约5万吨,无纺布约7000吨,服装约1800万件(套),坯布约1200万米。主要产品有:棉纱、无纺布、白坯布、服装等。

机械制造产业:机械制造业为我区传统优势产业,拥有安徽车桥、宝龙电器、龙华矿机、新园机电等机械工业企业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从业人员5000人左右。主要设备有:数控车机、立式车床、普通车床、万能磨床、铣床、刨床等;机械产品门类众多,有十余个系列近百个产品。

林木板材产业:以顺河板材加工集中区为代表,全区共有林木板材加工企业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家。拥有绿洲人造板、东大木业、东建木业、东平木业、宿北木业、岩华木业等多家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高密度纤维板、胶合板、细木工板、多层板、地板基材等;部分企业通过ISO9000产品质量认证和ISO14000环保管理认证,产品畅销国内外。

新型建材产业:以新型水泥、矸石砖、塑料管材等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业,有明丽水泥、百通集团、金垣建材、仙珠工贸等22家规模以上企业。

煤炭电力产业:主要以气煤、肥煤为主,煤质优良、煤层稳定,易于开采。2009年底,全区拥有矿井9对,包括正在建设中的3对矿井,其中省属大型矿山企业8家,地方小型煤矿企业1家(年产量6万吨);拥有火力发电厂5家,年发电量40万千瓦。[37] 

埇桥区是皖北商业重镇,商贾云集市场兴隆。特别是改革开放,埇桥区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额逐年增加。2008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1亿元,比1949年增长283倍,年均增长10%,比1978年增长38倍,年均增长13%,当年增速达到18.8%,创历史最好水平。[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埇桥区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区共引进项目705个,三年到位资金累计达66.1亿元,是“十”五末的2.75倍。2008年实际到位资金就达到31.2亿元,比上年增长43.4%,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11] 

到2009年底,埇桥区有四大经济园区:

埇桥经济开发区。规划占地8.1平方公里,位于埇桥北部,与铜山经济开发区二期规划连为一体。开发区内206国道、京沪铁路贯穿南北,301省道沟通东西,北至连霍高速、西至京福高速出口均不足10公里,距徐州观音机场30公里,距出海口连云港210公里。距徐州市城区仅20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捷。区内拥有桃山集铁路货运站,便于仓储运输业的发展。现入驻企业已达40家,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板材加工、现代物流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工业集中、产业集群效应日渐凸显。

宿州市循环经济示范园。位于宿州城区东部,一期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核心区占地约4平方公里,未来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

符离乡村工业示范园。地处符离镇区东部,主体区域位于京沪铁路以东和206国道、302省道两侧,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围绕“中国第一鸡”、“安徽第一电”、“安徽第一面”引商扩张,拉长链条,构筑四大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乡村工业集中区。

朱仙庄轻工业集中区。位于宿州市埇桥区东10公里处的朱仙庄镇境内,占地6000亩,整体规划和朱仙庄镇区自成一体,区内主干道规划三横四纵,水电气及污水排放设施齐全,是一个以农产品加工和纺织服装行业为主导的产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涌现出宿州市三维无纺布公司、宿州市龙福纺织有限公司、安徽绿洲人造板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了一批诸如电力、纺织、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名优产品。[31] 

2008年,全区共有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4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5.64万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7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6.17万人。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由1978年的508元,提高到2008年的15488元,增长29.5倍,年均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52元,提高到2008年的3785元,增长71.8倍,年均增长15.4%;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8182元,比1978年增长1363倍,年均增长2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9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255元。同时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呈现总体升级态势。[11] 

2008年,全区共有普通中学103所,专任教师5522人,在校学生9.78万人,其中:女生4.66万人。小学440所,专任教师7056人,在校学生12.48万,其中:女生5.5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7%。文化事业欣欣向荣。[11] 

知名学校有:宿州市第十二小学、宿州市第十一中学、宿州市第一小学、宿州市第十一小学、宿州市第三中学、宿州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宿州市第九中学等。[38] 

2008年,全区图书馆总藏书量2.6万册。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得到大力普及,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广泛开展。2008年,全区广播覆盖率达到98%,电视覆盖率达到96%,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入户逐年增加,基本形成了卫星、无线、有线、数字等多种传输方式并存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11] 

截止2008年,全区拥有卫生机构43个,床位数2144张,卫生技术人2623人。[11] 主要医疗机构有:宿州经济开发区建安医院、宿州33处医院、宿州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宿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埇桥区中医院、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宿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等[39] 。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胡军 景冈山 李芳雯 高耀太 布鲁思·麦勒 许亚军 邱淑珍 朴春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蔡珩 史蒂夫·福里斯特 阿诺德·科派尔森 阿伊·阿什顿 谢伟才 徳井义実 雅克·拉兰德 龙刚 张献民 瓦勒德瓦兹省 ios11 beta4 密苏里州 抖音短视频 1958-03-21 迈克·斯塔尔 张雅英 李艺琳 模特魅影 大卫·德哈万 贾云哲 1977-04-12 假包 《我家的熊孩子》 封杀 乔治·米克 襄阳黄欢 马丁·肖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