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天主教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1

[摘要] 天主教(公教,拉丁语:Catholicismus,希腊语:Καθολικισμός,英语:Catholicism),全称天主教会(大公教会,拉丁语:EcclesiaCatholica,希腊语:ΚαθολικήΕκκλησία,英语:Cat

天主教(公教,拉丁语:Catholicismus,希腊语:Καθολικισμός,英语:Catholicism),全称天主教会(大公教会,拉丁语:EcclesiaCatholica,希腊语:ΚαθολικήΕκκλησία,英语:CatholicChurch),语源为“天下为公”的公(希腊语:καθολικ),是基于至公派神学的基督徒三大教派分支之一,也是强...

天主教(公教,拉丁语:Catholicismus,希腊语:Καθολικισμός,英语:Catholicism),全称天主教会(大公教会,拉丁语:EcclesiaCatholica,希腊语:ΚαθολικήΕκκλησία,英语:CatholicChurch),语源为“天下为公”的公(希腊语:καθολικ),是基于至公派神学的基督徒三大教派分支之一,也是强调普世性的宗徒继承教会。[1-2]   明朝末年该教由罗马教会传入中国,当时信仰的神根据中国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译作“天主”;新教改译基督以后,成为其在中国因袭的会号。另作旧教。[3] 

公元1世纪,天主教基于耶稣的生平事迹与主张,由创立教会的耶稣首席宗徒圣伯多禄(彼得)所代表的犹太人,以及将基督信仰化的圣保禄(保罗)所代表的外邦人共融而来。2世纪至4世纪逐渐在罗马帝国宗教化与国教化,形成罗马为中心的罗马天主教,并基本定型于11世纪及16世纪两次基督教大分裂后的天特会议。19世纪及20世纪的第一次、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则总结了过去,确立了其在现代社会的方向。[4] 

截止2010年,全球天主教徒超过12亿,占基督徒总人口的二分之一。除一些泛宗座缺出论、或本土化的小众教会,接受梵蒂冈指导的信徒也是仅次于伊斯兰教(逊尼派)穆斯林的世界第二大政治及文化族群。[5] 而中国天主教则作为独立宗教,与中国基督教并列中国五大宗教,分为自治、自传、自养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570万信徒,和遵循圣座的罗马天主教中国(大陆)教会信徒。[6] 

天主教”对应的英语写作“Catholicism[kəˈθɒlɪsɪz(ə)m]”,直译“至公主义”、“至公论”或“至公精神”,特指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到宗教改革期间的基督教及西方宗教历史时期,也是罗马帝国的奴隶制社会瓦解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前整个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主体政教,历史地位类似于中国的儒家或法家。[7] 该词由“Catholic”(至公)与“-ism”(主义)组成,其中前者来自希腊语“καθολικισμός”[katholikos],音译“加特利”,又由‘κατά’(立足于)与“λος’(全部的)组成,定型于晚期中古英语,主要有古典法语“catholique”和晚期拉丁语“catholicus”两种原始转写。[8] 词义等同于英语的“universal”(普世),与描述全人类、全地球的“ecumenical”(大公)通用。[8] 因此意指“统括一切的“、“包罗万象的”、“宽容大量的”,也是对其所信仰的全能天主(俗称:上帝)的诠释与定义。[9-10]   该主义的诞生也象征着基督教脱离它的母体“犹太主义”(犹太教,Judaism),成为不分种族、国籍的大公宗教。[11] 

天主教的立法机构及运营实体称作“天主教会”(英语:Catholic Church),是“至一至圣至公及宗徒教会”(英语:One Holy Catholic and Apostolic Church)的简称,直译“大公教会”、“公会”、“公教会”,又被形容为“普世教会”(Universal Church)、“慈母教会”(Mother Church)。[12] 该会的前身是耶稣受难后,他留世的众门徒组织在耶路撒冷的宗教团体,后陆续在罗马帝国东部的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安条克、耶路撒冷、亚历山大港与帝国首都罗马落成五座初代教会管区;当时没有实际的名称。得名“大公”,则是由公元70年代接任安条克主教的圣依纳爵基于“耶稣基督所到之地,是为大公教会”的思想提出,也就是一个整体的教会,信仰与学说完全的统一,且完整的传承。[13] 后逐渐单指处于首席位置的罗马,天主教也逐渐单指罗马奉行的教条。[14] 此外,依纳爵和后来的耶路撒冷主教圣济利禄、伊兹密尔主教坡旅甲等东部领袖强调这一教会的“正统性”,因而东部教会也通称作“正教会”(Orthodox Church)。

政派

教会(-派)

罗马天主教会(Roman Catholic Church),依首任罗马教会主教圣伯多禄后继者组建。首都位于梵蒂冈城国。12亿人。

古罗马及西方基督教礼仪传统教会1个:拉丁人派(Latin Catholic Church),1世纪伯多禄(Petrus)创立在罗马帝国行省阿非利加,后进入帝国首都罗马。罗马成为基督教及天主教会中心。伯多禄殉道后,成为首位基督徒认可的圣人主教。5世纪,利奥一世(Leo I)成为首位被教会内外认可的伟人领袖。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第50任安达修二世(Anastasius II)成为首位非圣人的主教。教会政治及国教化后,主教的品行逐渐受到教会内外质疑。7世纪,第64任额我略一世(Gregorius I)成为第二位教会内外认可的伟人。9世纪,第105任尼阁老一世(Nicolaus I)成为第三位伟人。11世纪,东西教会大分裂,第152任利奥九世成为第109任主教以来的第一位圣人主教。16世纪,宗教改革及第二次教会大分裂期间,第225任庇护五世被认可为圣人;20世纪,第257任庇护十世成为宗教改革及庇护五世以来教会400余年的第一位圣人主教。[15] 同世纪继任的第264任若望·保禄二世(Ioannes Paulus II)成为尼阁老一世以来1000余年的第一位世俗及教会认可的伟人领袖。[16] 该会与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是中国境内现存的两个天主教会,在中国大陆非法。台湾、香港、澳门可自由传播。国际范围狭义的天主教。中国大陆则特指中国天主教。[17] 

政派

古希腊及拜占庭帝国礼仪传统教会14个:阿尔巴尼亚人派、白俄罗斯人派、保加利亚人派、克罗地亚人及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派、希腊人派、匈牙利人派、意大利裔阿尔巴尼亚人派、马其顿人派、默基特人派、罗马尼亚人派、俄罗斯人派、鲁塞尼亚人派、斯洛伐克人派、乌克兰人派

西亚述帝国及安条克礼仪传统宗派3个:马龙派、叙利亚人派、马兰卡拉派

东亚述帝国及迦勒底礼仪传统宗派2个:叙利亚迦克敦派、叙利亚马拉巴尔派

亚美尼亚王国礼仪传统宗派1个:亚美尼亚人派

古埃及及亚历山大帝国礼仪传统宗派2个:科普特人派、埃塞俄比亚人派

政派

宗派

至公主义强调神权高于君权,这也是罗马教会的一贯主张。[28]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之后,教权与君权平等成为受国家保护的正统大公主义,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主要由东罗马教会奉行。[29] 随即两者分化成为教权至上的罗马天主教会,与政教合一的正统天主教会(东正教);而针对罗马天主教问题,又形成强调政教分离的抗议宗(新教)。[30] 自此,重视教会普世性、大一统的至公主义成为旧教代名词,而重视独立性、分而治之的抗议主义则成为新教代名词,两者成为彼此在政治信仰上的对立面。[9] [31] 同时,也有介于两者之间,但分到天主教、新教一方的中间派,包括共融的圣公会和古公会两者。[32] 

耶稣与十二门徒

公元1世纪前期,基于犹太民族预言与信仰的受膏者(傅油者)〔希伯来语:מָשִׁיחַ、默西亚〕,拿撒勒的耶稣(纳匝肋人耶稣)开始在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巴力斯坦)、小亚细亚一带从事宗教活动及社会活动。[33] 耶稣是一位教育家(拉比)、神学家(宣道士)和医生,他在会堂教育世人知识、宣讲天国福音、医治人们的疾病、替人们消灾弭祸。[34] 后来圣伯多禄(彼得罗斯)与圣安德肋(安得烈亚)兄弟为首的十二人成为耶稣十二门徒,并被委以驱魔的权柄和治病救人、接济世人疾苦、奉献自己的大使命。是为大使命宗徒(使徒),以及教会兴建学校、医院、福利院、养老院等慈善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发端。[35] 

30年代,伯多禄在凯撒利亚认耶稣为基督(默西亚),以及天主(上帝)之子。[36] 相传耶稣将通往天国的钥匙、宽恕与绝罚的权威、高于地狱的权柄神授予了这位最年长的宗徒,并嘱咐他将教会建在磐石上。[37] 直到耶稣钉死十字架。[38] 三天后,据说伯多禄等耶稣的追随者们见证了耶稣的复活和升天,于是这坚定了他们的信心。[39] 32年,伯多禄成了实际的领导者,并基于耶稣的教诲和生平开始传教,组建了在耶路撒冷的宗教团体。后交由耶稣的兄弟及长老圣雅各伯担任首任耶路撒冷主教。

60年代,伯多禄赶往罗马帝国首都罗马传教,组织起第5座初代的罗马教会,后遭罗马皇帝尼禄处以十字架刑。相传伯多禄殉道前,要求行刑者将自己倒钉十字架,因为自己不配和耶稣基督同样钉死。是为圣伯多禄十字(圣彼得十字)。伯多禄死后,圣理奴(圣李诺)接任伯多禄,就任第2任罗马大主教。罗马逐渐成为基督徒的中心。[40] 

70年代,耶路撒冷圣殿损毁,犹太人分散到世界各地,犹太教正宗破落;基督徒组成的五大初代教会(五大牧区)成型。包括继承于伯多禄的罗马教会,是为西方教会;安德肋的希腊教会(君士坦丁堡)、雅各伯的犹太教会(耶路撒冷)、马尔古的埃及教会(亚历山大)、保禄的安条克教会,是为东方教会。

约78年,理奴殉道。圣厄拿古肋德(克雷)继任,获得罗马公民权的拉丁公民权,约91年4月26日殉道。圣古肋满(克莱孟一世)继任,相传在101年11月23日(儒略历11月25日)殉道。古肋满在位期间通过《古肋满第一书信》处理了科斯林教会的纠纷。罗马主教逐渐扮演起各地教会的仲裁者。是为教宗制(教皇制)的萌芽。[41] 

进入2世纪,第5任主教圣厄法礼德(立德)建立选举宗教领袖的枢机主教制。第9任圣厄启奴(伊琪)制订神职人员的品级与职权,以及给新生儿洗礼后自动获得“教父母”(代父母)身份的制度。[42] 第12任圣所多禄(沙德)提出“非司祭主持的婚礼,为无效”的思想。[43] 第14任圣必古德肋(维克托一世)确立拉丁语为罗马教会的官方语言。[44] 

2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罗马教会的拉丁语与东方的希腊语两种礼拜仪式(弥撒)成型,差异也逐渐加剧。154年,第11任主教圣厄拿启德(启德)与伊兹密尔主教圣伯理察仆(坡旅甲),就主日在哪天的问题展开磋商。190年代,必古肋德与伯理察仆经过讨论,提出“不在星期日礼拜者,开除教籍”的声明。[44] 

公元3世纪,随着基督徒的壮大,第15任主教圣哲不理奴(则斐琳)在位期间,关于谁是正统思想与谁是异端思想的争论逐渐加剧,罗马教会疲于应对。第16任主教圣察礼德(加理多一世)时期,因选举制度的不完善,反对派的枢机主教选举出了首任“对立教皇”圣先伯礼德(ππόλυτος)。圣乌尔巴奴(乌尔班一世)继任后,以前者为正统。[45] 

230年代,第18任主教圣方德阿奴(彭谦)成为首任自动退位让贤的主教。是为荣休制的发端。继任者圣法必阿奴(法比昂),为马尔克·尤里乌斯·菲利普(阿拉伯人菲利普)父子施洗,菲利普成首位基督徒罗马皇帝。结束大规模的受迫害期,继而大力发展地下教会的设施布局、整备罗马的教会组织结构,并设置调查和收集殉道者事迹的信箱。[46] 

240年代,随着新皇帝德基乌斯上台,教会再次遭到镇压,法必阿奴殉道。主教位空缺14个月,在迫害间歇期选出第20任主教圣古尔拿留(科尔乃略),空缺期实际领袖的长老圣诺阿谦奴(Novatianus)则成为第二名对立主教。古尔拿留主张神职人员杀人、通奸、背教是大罪,诺阿谦奴则主张人无权审判人、只有末日审判才有审判权。前者得到了神学家西仆理阿奴(Cyprianus)的支持,并成为正宗。[47] 

253年,古尔拿留殉道,后6年因帝国的镇压,又换了4任主教。整个250年代合计9年6任;诺阿谦奴历经了2至5任,并著成三位一体论。第22任主教圣思德望(斯德望一世)期间,提出一次洗礼、终身有效、改宗无需重洗,并提高了罗马教会在初代教会的定位。是为首座主教意识的萌芽。第25任主教圣笃修(狄约尼削)继任后,提出“理性的信神”的指导方针,解决了亚历山大的信徒暴乱,并迎来新皇帝加里恩努斯的特赦。教会合法化。[48] 

268年,笃修病故。是为罗马教会成立200余年的首位非殉道主教。但在新皇帝奥勒良上位后,教会再次遭到镇压。274年10月30日,第26任主教圣腓肋古慈(斐理斯一世)为帮助基督徒躲避迫害而殉道,其支持三位一体和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理论、反对阿里乌斯派(萨莫萨塔人保卢)耶稣非神的教义主张,则成为基督徒的主流思想。教会在皇帝奥勒良死后,重新恢复合法地位。第29任主教玛尔哲礼奴(玛策林)继任后,基督徒大范围地渗透到帝国的各个阶层。[49] 

301年,位于罗马帝国以外的亚美尼亚王国,继承自耶稣十二宗徒圣西满与圣巴尔多禄茂的亚美尼亚教会(亚美尼亚正教会),成为第一个国家宗教。302年,因基督徒反对皇帝崇拜的传统,罗马帝国在新皇帝戴克里先上台后,则以清理异教徒名义,再次展开镇压运动。没收基督徒士兵的武器、没收教会的财产、焚烧圣经,又因为基督徒涉嫌两次在皇宫纵火,加剧了镇压幅度。下发了信教者得死,不信者得生的号令。是为教会史上“最后的大迫害”。[50]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在公元1517年,天主教奥斯定会的马丁·路德神父“另立门户”,由天主教分离出去成立新教(中国内部称为基督教)。天主教一方面发动了与之对立的反宗教改革,加强教廷权力,整肃教会纪律,同时成立耶稣会等组织,深入社会各阶层进行加强天主教的活动。随着西班牙和葡萄牙向美洲大陆扩张,天主教在拉丁美洲有很大影响。如今,巴西是全世界拥有天主教徒最多的国家。

18世纪,在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的影响下,欧洲一些国家和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对罗马教廷的离心倾向日益增强,1809年拿破仑将教皇国并入法国版图。1929年,庇护十一世和墨索里尼签订拉托兰条约,教宗拥有独立的梵蒂冈城国的主权方被正式承认。

1962年10月11日由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召开,1965年9月14日由次任教宗教宗本笃十六世与新教圣公会大主教威廉斯

1965年12月7日那天,天主教和东正教彼此废除了加给对方的绝罚,在罗马和东方的法纳耳(Phanar),双方同时宣读了相互宽恕书,取消了1054年两教会对对方判处的绝罚,使基督教东西两教会合一的希望放出光芒。大会草案指出:“天主教本身也需要认错和悔改,并重视分离弟兄所拥有的真理、教宗本笃十六世与东正教牧首巴尔多禄茂一世

在20世纪,面对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天主教一方面在其内部反对现代主义神学,另一方面也逐步改变僵硬立场,提出了革新和对话的方针,谋求与基督宗教各派及社会各方面进行合作。

天主教奉耶稣为天主圣父的圣子、全人类的救世主、“默西亚”、“基利斯督”,降生成人,救赎万民,免其受苦。

基督一词来自希伯来语“默西亚”的希腊译文,译作“受傅者”。若非因为耶稣完全实现了这词所表达的神圣使命,它将不会成为他的专有名字。因为在以色列,那些为执行天主赋予的使命而奉献于主的人,才因天主的名而被傅油。例如:君王、司祭、以及少数的先知。而默西亚的情况应是最杰出的,因天主派遣了他,是为正式建立他的神国。默西亚应被上主的神所傅油,在同一时刻中成为君王、司祭和先知。耶稣以其司祭、先知和君王的三重功能,实现了以色列对默西亚的期望。

天主教相信,天使向牧人们报告那诞生的耶稣,乃是天主向以色列所预许的默西亚:“今天在达味城中,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亚”(路2:11)。从起初他就是“父所祝圣并派遣到世界上来的”那一位(若10:36),他是贞女玛利亚所怀孕的“圣者”(路1:35)。若瑟被天主召叫,要“娶他的妻子玛利亚”,因为她已怀孕,“那在她内受生的,是出于圣神”(玛1:20),务使那“号称基督”的耶稣,生于达味默西亚后裔中的若瑟的妻子(玛1:16)。

天主教认为,耶稣被祝圣为默西亚显露了他的神圣使命。“这是他的名字所指示的。因为在基督的名字内,已暗示了那位傅油的、那位被傅油的以及那位傅油本身:那傅油的就是圣父,那被傅的就是圣子,且是在圣神内被傅,圣神本身就是傅油”。他从永远被祝圣为默西亚,在其现世生活中显露出来,就是当若翰给他授洗时,就是当天主“以圣神和德能傅了他”(宗10:38),“使他显示于以色列”(若1:31),作为他们的默西亚。他的工作和说话将显示他是“天主的圣者”(谷1:24;若6:69;宗3:14)。许多犹太人,甚至一些怀有与他们共同期望的其他民族,在耶稣身上看到了天主许给以色列的默西亚、“达味之子”的基本特征。耶稣接受了他应得的默西亚名号,但有某种保留,因为当时一部分的人,用一种过分人性的观念去看此名号,主要是政治性的观念。

耶稣接受了伯多禄承认他为默西亚的信德宣认,并预告人子那已迫近的苦难的日子。他藉“自天降下的”(若3:13)人子的超然身分,揭露了他默西亚王权的真正内容,正如他藉受苦仆人的救赎使命所揭露的:“人子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生命,为大众作赎价”(玛20:28)。为此,他的王权的真正意义只有在他高悬在十字架上时才显示出来,但只有当他复活后,他的默西亚王权才能由伯多禄在天主的子民前当众宣布:“所以,以色列全家应确切知道:天主已把你们所钉死的这位耶稣,立为主,立为默西亚了”(宗2:36)。

天主教圣像

天主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天主创造的,人类当然也是天主创造的。《旧约·创世纪》记载:天主用5天时间创造出了自然界万物,第6天造人,第7天歇息。正是因为天主创造一切,他才被说成是至高无上、全能全知、无所不在的唯一真神,是宇宙的最高主宰。

天主教认为,人的本性是有罪的。因为天主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厄娃(即夏娃),他们被安置在伊甸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后来在魔鬼(蛇)的引诱下他们偷吃了伊甸园内善恶树上的果子,因而触怒了天主,被驱逐出乐园,到地上劳动。亚当和夏娃的罪一直传到他们所有的后代,即人类的原罪。通过入门圣事(圣洗)可洗去入教前所犯的罪。

天主教认为,耶稣降生人世,就是为了救赎罪恶满盈世人。天主派遣其独生子耶稣降世人间,为人类的罪代受死亡,流出鲜血,以血盖住人类的原罪(就像出埃及记里神要击杀埃及人的长子,叫犹太人用羊血盖住自己家的门框所以神会越过犹太人的家而不击杀犹太人的长子)。只有相信和依靠一个救世主耶稣为人类赎罪,人才能求得死后永生。

天主教认为,世上的人有善有恶,将来基督从天降临,审判地上的活人和死人,善人将进入天国获得永生,恶人将被抛入地狱受永罪。教会把天堂描绘成一个极乐世界。它是“黄金铺地、宝石盖屋”,“眼看美景、耳听美音”,“口尝美味,每一感官都能有相称的福乐”。地狱则到处是不灭之火,蛇蝎遍地,可怕到了极点。此外,在天堂和地狱之间,还有炼狱。生前有小罪而在死亡前危机时办告解的人,他们需要进入炼狱净化自己的灵魂,为生前所犯下的罪做补赎,而后可以进入天堂。

天主教号召人们做到对自己所受的苦难忍耐、顺从,多祈祷,依靠天主三圣的帮助积极面对自己的生活。《新约·圣保禄宗徒致罗马人书》讲,要人们在积极的方面顺从,因为正义的权是天主给的。因此,抗拒正义就是抗拒天主的命令,抗拒的必自取刑罚。总之,天主教相信天主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神),敬礼圣母玛丽亚。宣扬圣父创造天地万物;圣子降生成人,为救赎世人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后死而复活,打破天和人的界限,成为天主与人的唯一中保;圣神来自圣父和圣子,是赋予生命之神。教会为耶稣基督所创立,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耶稣在把赦罪的权柄交给了教会。宣传诸圣相通功以及灵魂的永生。还说善人得享永福、恶人要受永苦等等。

现任教宗方济各与前任教宗本笃十六世

天主教会的组织形式严格集中。它重视教阶制,教阶制分为神职教阶和治权教阶。神职教天主教圣彼得大教堂

红衣主教服饰

天主教奉《圣经》为经典及最高权威,并作为教理的根源。天主是圣经的作者,在圣经各书卷中所包含和陈述的天主启示的真理,是在圣神的默感下而写在其中的。天主默感了圣经的人间作者,而受默感的书教导真理。天主教接受旧约46卷书及新约27卷书,并尊之为受默感的书。圣经是天主的圣言,天主教在解释圣经上保持谨慎,认为个人不能主观地随意解释。认为圣经有其客观的正确真意,就应有遵守的客观标准,以防圣经原意变质。

依照天主教古老的传统,圣经的意义可分为两种:即字面的意义和属灵的意义,后者又分为寓意、伦理及末世的意义。

一、字面的意义。就是那来自圣经言词所表达、透过释经学的正确解释规则所发掘的意义。

二、属神的意义。基于天主计划的一致性,不但圣经的文字,连它所叙述的事实和事件也可成为标记。

寓意。例如经过红海是基督胜利的象征,因此也是洗礼的寓意。

伦理。圣经所记载的事迹是为“劝戒我们而记载下来的”(格前10:11)。

末世。事实和事件的永恒意义可引领信徒迈向天乡。这样,尘世的教会是天上耶路撒冷的标记。

普遍使用的天主教圣经中文译本为香港思高圣经学会综合翻译自七十贤士本和拉丁通行本的《思高译本》。天主教圣经中文译本还有西班牙圣母圣心爱子会的《牧灵圣经》,中国天主教上海教区佘山修院翻译自新耶路撒冷圣经的新约圣经。

天主教认为信徒的礼仪生活中应有三大新的宝库,即:圣经、圣传、教会训导。

圣经:宗教经典。

圣传:宗徒传承或称宗徒传统,过去习惯的称法叫做圣传。圣传也含有未被记载到《圣经》中的教会历史,包括早期宗徒传教的讲道词。

教会训导:教会负责保管、研究、体验等促进对《圣经》及圣传的进一步了解,使之成为活生生的天主圣言。每年教宗的通喻,及训话也是教会训导的很重要的一部分。[55] 

详见词条:中国天主教

北京西什库天主堂 哥特式

辛亥革命后,教会采取了天主教“中国化”的措施。1922年教宗比约十一世派遣刚恒毅为教廷驻华专使。1926年教廷首次任命六位中国籍主教。1946年教廷宣布在中国建立圣统制,全国设137个教区,分属20个总主教区,辖教友300余万。到1949年,天主教在中国已经有了300万教徒。中共建政后,中国天主教会仍然与教宗共融。教宗本笃十六世在2007年6月30日向中国天主教徒发一封名为《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徒信》的牧函,牧函中坚持教廷才有权任命主教,但在提名主教的名单上教廷可以和中国内地能够达成协议;此外,他促请中国政府给予信徒宗教自由,并期望能够和北京政府重新建立外交关系。教廷随牧函附有一份声明,声明中指出,“教宗本笃十六世表示完全愿意同民事当局展开平静而建设性的对话,最终找到解决有关公教团体的各种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我们所期盼的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正常化。”[56] 

中国大陆天主教会

在中国大陆的天主教教友人数,预估约有1500万人。华人世界的天主教皆为拉丁礼的罗马天主教会。在中国大陆上是以教区的形式来管理的,每个教区有一个主教,有些教区还有助理主教。培养一个教会的神职人员往往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往往会呆在专门的修院中进行学习生活,如比较出名的佘山修道院,还有人数最多的河北天主教修道院等等。一般需要学两年的哲学,四年的神学,学期已满后就待在教区服务。通过了考察阶段,他们就会晋升为执事(通俗的叫做六品),然后再成为神父(就是七品)。

天主教中分为七个品,而七品是最圆满的,也就是说主教和神父都是七品,他们在神权方面是没有大小之分的。

香港与澳门地区天主教会

香港与澳门地区的教会,因为曾经历外国统治,故与中国大陆发展出不同的风貌。天主教香港教区在一国两制下,仍受罗马教廷的领导,而非爱国会。天主教香港教区现任主教为汤汉主教(BishopTong,HonJohn)。天主教澳门教区和天主教香港教区的情况一样无变,但在回归前归属葡萄牙的总教区。天主教澳门教区现任主教为黎鸿升及荣休主教林家骏。

台湾天主教会

天主教传入台湾,始于西班牙殖民台湾北部,至郑成功家族统治台湾中断,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再度传入台湾。在日据时代,台湾的教会体制逐渐完备。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之后,从中国大陆带来大量的天主教信徒及神职人员,在1952年由传教区改制为从属于罗马教廷的圣统制度。

台湾的天主教会分为七个教区,以及教廷直辖的金马宗座署理区,共十七位主教(包含全球仅有的两位华人枢机主教之一的单国玺),并设有一主教团(台湾地区主教团)。此外还有神父近七百人,修女一千二百人左右,分布在八百个教堂及其他教会机构。

台湾信仰天主教的人口约30万人左右,虽然仅占台湾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是天主教团体在台湾的社会服务、医疗与文教等方面的贡献上,有相当高的影响力。

天主教国家是指大多数国民为天主教徒或天主教为国内第一大宗教的国家。广泛分布在西欧、拉丁美洲、太平洋国家和非洲南部等地。天主教国家数量众多,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塞舌尔等国都是天主教国家。

天主教占主导的国家: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马耳他,安道尔。其中,捷克和匈牙利两国国内的新教的影响也很大,捷克的新教徒人口比例为30%,匈牙利为25%左右。

基督教(新教)占主导的国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挪威,瑞典,冰岛,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其中,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国内的天主教的影响也很大,美国的天主教徒人口比例为35%,澳大利亚为28%左右。新西兰(18%)和英国(10%)的比例也较高。基督徒所占比例

天主教和新教势力相当的国家:德国,荷兰,瑞士,加拿大。

东正教占主导的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希腊,亚美尼亚,格鲁吉亚。

其中,乌克兰的西部地区以东仪天主教(其基本教义、仪式、体制都是东正教特征的,但承认天主教的教宗为其在世的教会元首)人口居多。而马其顿和保加利亚国内的穆斯林人口也不少,分别占到30%和10%。这主要是当年奥斯曼土耳其500年统治的结果所致。

天主教在中国拥有有漫长而复杂的历史。目前中国天主教地上教会公开的最高组织是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即中国天主教的“一会一团”,中国的天主教教会实行三自,是脱离梵蒂岗圣座所领导的三自教会或称自主教会,21世纪信徒为600万人。这些“三自爱国教会组织”接受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的领导。不过中国天主教还有近900万信徒宣誓效忠圣座,他们就是罗马天主教中国(大陆)教会,一般俗称为地下教会(地下教会是不合法的)。(某些教区的主教是经过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以及梵蒂冈双重祝圣或承认的,但也是合法的神职人员,比如广州总主教)[57] 

十字架:源天主教十字架

苦像:凡带有耶稣被钉雕像的十字架称为“苦像”。在苦像上端十字架竖木上有一个牌子,牌上有“INRI”四个字母,这是拉丁文Iesus Nazarenus Rex Iudaeorum的缩写,意思是“纳匝肋人耶稣,犹太人的君王”。根据《若望福音》记载,耶稣被判钉十字架时,比拉多写了一个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若19:19)这在当时是耶稣的罪状牌,以后,教会认为这牌子上的话实际说明了耶稣的真正身份。教会举行弥撒时,在教堂“弥撒间”或祭台上,必须有苦像,以表明弥撒圣祭是耶稣加尔瓦略山十字架祭献的重演。在圣周五“主受难节”的礼仪中,教友们朝拜十字架时都要“亲苦像”;平常信友们也有“亲苦像”的热心习惯。

圣号:除十架被称为“圣号”外,天主教的“圣号”还有两种,一种是“JHS”与一个“拉丁十字架”的组合,另一种是“X”与“P”的组合。在“JHS”中间加一个“拉丁十字架”:“JHS”是拉丁文“Jesus(耶稣)Hominum(人类的)Salvator(救主)”的缩写;十字架表示耶稣死于十字架上救赎了人类。在X上加P:它代表“基督”,是希腊文“基督”一词开头的两个字母,也可以译成Paxchristus,即“在基督内平安”。这两种“圣号”在教堂门上、礼仪服饰、经本及祝圣用的大面饼上都可以看到。

A和Ω:希腊文字母首、末二字,念作“阿尔法”、“敖默加”,意为“元始”和“终末”。圣经《默示录》第一章8节:“我是‘阿尔法’和‘敖默加’,那今在、昔在及将来永在的全能者天主这样说。”因此,教会用A和Ω表示天主是万物的根源与归宿。

鱼:在天主教的艺术中,经常用“鱼”代表基督。这个标志源于希腊文“鱼”一词是希腊文“耶稣、基督、天主、儿子、救世主”五个词的缩写,其中I代表耶稣、x代表基督、Θ代表天主、γ代表儿子、∑代表救世主。因而,从教会早期便以“鱼”象征基督。

羔羊:圣经上提及“羔羊”的次数非常多。所谓羔羊是指不超过一年的小羊,其肉可食。(肋7:23)旧约中几时提到羔羊,常有两种意义:或是用来作为祭品,或是用来象征喜乐、驯服及无瑕等美德。作为祭品用的羔羊,至少应在出生八天后,(肋22:27)都应是公的,早晚各献一只,(出29:38—42)安息日则双倍;(户28:9等)其次在每月月朔、逾越节、初熟节、新年等,都应向上主奉献羔羊。羔羊是喜乐的象征,(智19:9)以民的象征。(耶51:40)良善的耶肋米亚先知、(耶11:19)受 虐待的默西亚、(依53:7)得救的以民、(依40:11)皆比作羔羊。羔羊的驯服与豺狼的凶悍相对,(德13:21)但羔羊与豺狼的共处,却是默西亚时代太平幸福的象征。(依11:6)羔羊在新约中特别用于耶稣身上,他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若l:29)他甘心接受了苦难,为救赎人类。(宗8:32,伯前1:19)羔羊一词在《默示录》中用了28次之多,大多是指耶稣的得胜及完善无缺。所以,教会用羔羊象征基督及他的良善服从、牺牲奉献。

鸽子:代表天主圣神。《路加福音》第3章2l一22节记载耶稣受洗:“当他正在祈祷时,天开了,圣神借着形体,象鸽子一样降在他上面。”所以,教会常用鸽子表示天主圣神。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洪水灭世后,诺厄从方舟中放出鸽子观测天候;鸽子衔着一枝青绿的橄榄枝回来,告诉诺厄全家大地已恢复了平静。因而,鸽子也象征和平与平安。

耶稣圣心:耶稣圣心曾向圣女玛加利大显现,表达他对人类的爱。圣心上的火焰,表示耶稣圣心爱火炎炎,如同烈窑;圣心上的十字架,是耶稣爱世人的大凭据,他为爱人而受苦受难死于十字架上,舍了性命;茨冠围绕圣心,表示耶稣圣心为人类所受的苦辱与伤痛;圣心上的伤痕,即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一个兵士用长枪所刺,(若19:34)他为救赎人类而流尽了最后一滴宝血。耶稣圣心流露着对人类无限的恩爱,是人类救恩的泉源。

麦穗与葡萄:代表圣体圣血。福音书记载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祝圣麦面饼和葡萄酒为他的圣体圣血,给门徒们吃、喝.并要求门徒们如此做,为纪念他。以后教会举行弥撒常以麦面饼和葡萄酒做为成圣体圣血的材料,因而用麦穗和葡萄来象征奉献、祭品和圣体圣事。

饼与杯:代表圣体圣血及祭献。教会举行弥撒圣祭时,根据耶稣在最后晚餐中所做的,用麦面饼成圣体,用盛有葡萄酒的杯成圣血,这样,饼与杯便成了耶稣圣体圣血与感恩祭献的象征。

圣母的标记:在许多教堂或圣母像前,常会看到一个记号,由拉丁文字母A和M组合而成,它是拉丁文“圣母经”第一句“AveMaria”的缩写,意思是“万福玛利亚”,教会以此作为圣母的标记。

圣牌:是用金属、有机玻璃或其它工艺材料制成的徽章,上面有耶稣、圣母、圣人圣女的肖像或表示信仰的标志图案,经神父祝福后,称为“圣牌”。教友们将圣牌悬挂 在颈项下,或佩戴在衣服上,以表示纪念、敬礼耶稣或圣者,并为信仰作证。[58]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布鲁思·麦勒 阿诺德·科派尔森 许亚军 雅克·拉兰德 徳井义実 史蒂夫·福里斯特 李芳雯 朴春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蔡珩 龙刚 张献民 邱淑珍 高耀太 胡军 景冈山 谢伟才 阿伊·阿什顿 都练马区 跳海 扎头 冯志强 1986-06-25 宍戸开 达纳·巴伦 胎教 约翰·布莱恩特 哈利 里德·里维奇 地质学家 抖音这首歌写给你听我想请你闭上眼睛是什么歌 小马达 姬关枪 基多·塞兰诺 张云亭 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