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穹顶之下(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1

[摘要] 《穹顶之下》是一部由柴静自费100万左右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费用全部来自2013年一月柴静的自传性作品《看见》一书的版税。该记录片于2015年2月28日播出。《穹顶之下》通过视

《穹顶之下》是一部由柴静自费100万左右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费用全部来自2013年一月柴静的自传性作品《看见》一书的版税。该记录片于2015年2月28日播出。《穹顶之下》通过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共同的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再次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并且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做了解读...

《穹顶之下》是一部由柴静自费100万左右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1] 费用全部来自2013年一月柴静的自传性作品《看见》一书的版税。[2] 

该记录片于2015年2月28日播出。《[3] 穹顶之下》通过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共同的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再次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并且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做了解读,并且通过柴静的行为来告诉我们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柴静,女,著名传媒人,前央视主持人,记者。北京大学艺术硕士(MFA),曾长期制作污染治理报道如

2013年初柴静怀孕,但她未出生的孩子却被检查出患有肿瘤,一出生就要进行手术,因此她辞职打算用相当的一段时间照顾孩子。一出生就接受手术的宝宝已经痊愈,但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柴静对雾霾的感受却越来越强烈,“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我‘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加上全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因此,柴静开始了这个调查。[1] [7] 

据柴静透露,她自费投资了差不多一百万作为国内外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费用。她在访谈中表示:演讲照片[8]

不过,对于自己未来是否会成立个人公司制作节目,柴静则予以了否认,称这次的调查纪录片,只是个人调研,播出也是公益性质,与其做事的都是自己的朋友。而她也表示,“如果将来有机会,希望仍能与他们一起,为转型中的社会做一点记录和分析的工作。”[8] 

柴静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赴多国实地了解治污经验,并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行动方案。

她实地勘察:在燃煤消耗和钢材生产大省河北,经历了无人机因雾霾过重而无法记录污染情况的尴尬;她亲自携带采样仪,在雾霾中生活一天,一个白色的采样仪变为黑色,从中检测出15种致癌物质,最危险的一种物质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14倍;

通过调查她告诉我们,在北京,每天高峰时段,有34%的车在路上堵着,六环以内每小时PM2.5的排放量是1吨;在燃煤污染致死数千人的伦敦雾霾事件过后62年,她前往因雾霾丧生者的墓地凭吊,也去到仍烧壁炉的人家拜访,当年伦敦“禁排黑烟”、“限烟区只能烧无烟煤,财政补贴壁炉改造的大部分费用”等规定的条文,具体化为男主人手中清洁的煤块——煤是可以干净的;为考察同样恶名昭著但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洛杉矶光化学污染现象,她在直升机上俯瞰这座车轮上的城市摊大饼式的道路模式和对汽车的高度依赖,在公路边直击加州空气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官员向没给重型柴油车加装空气颗粒物过滤器的司机开出罚单。

她查阅文献:对一些人所称的伦敦雾霾治理四五十年方见成效的说法,她发现开始治理的头十年就降低了80%的大气污染物;还把官员和业界已知的秘密推到公众视野之中:一艘海轮排放的PM2.5几乎等于50万辆货车,而轮船和飞机的燃油还没有得到像汽车用油那样的哪怕不算严格的监管。

她拜访各方面专家:她直问中国石化集团前总工程师、国家石油标准委员会主任曹湘洪:为什么是石化行业而不是环保部门主导油品标准制定?为什么不公开油品标准升级的成本?有没有可能放开油品市场?她用数据视觉化,把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卫生部部长陈竺与专家合作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报告估计的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35万至50万人早死这样惨烈的数字,处理得通俗、形象、警醒。

探查真相之后,她用行动以尽绵薄之力:看到家门口有一片工地裸露,她试着与施工者交涉,结果扬尘的土堆得到覆盖;楼下的餐馆没有加装油烟处理装置,她打了举报电话12369,餐馆老板果然装上了法规要求安装的设备;加油站的加油枪汽油挥发严重,她又向环保部门举报,加油站答应马上修好防挥发装置。她的体会是,如果不打,12369就只是一个数字。她建议网友:表达你的不满、维护你的权益。[2] 

2015年2月28日,《穹顶之下》在各大视频网站播出之后,引起不少网民的关注。截至28日20点30分,各网络平台已累计播放超过3500万次,《穹顶之下》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同时,其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刷屏”效应。[8] 优酷暂停对该片的评论功能。[4] 

自2月28日首发以来,播出仅一天,网络点击近亿。数据显示,截至昨日(3月1日)早9点:腾讯播放7426万次,乐视播放1063万次,优酷播放1006万次,搜狐播放203万次,爱奇艺播放109万次,凤凰播放69万次,土豆播放63万次,合计播放9939万次。[10] 

而根据最新的数字统计,截至3月2日上午9点30分,《穹顶之下》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的总播放量即将突破2亿次。其中,爱奇艺平台点击量为1134万次,优酷平台点击量2950万次,乐视网点击量1264万次,腾讯视频点击量13200万次,凤凰视频点击量488万次,搜狐视频点击量488万次,土豆平台点击量406万次。[11] 

一年中,她现场调研,查阅文献、拜访专家,拍摄而成纪录片《穹顶之下》,前后花费一百万人民币,钱全部来自两年前《看见》的版税。[2] 

在环境污染这个全民休戚与共的问题上,《穹顶之下》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远离雾霾,呼吸同一片纯净天空!”不少网友认为,成为妈妈后,柴静的力量似乎更强了,也证明了柴静这次的“复出”非常成功。同时,片中“说实话我不是多怕死,我是不想这么活”等“名言”也迅速成为网络热点。[1]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在微博中这样写道,“柴静对报道角色的处理:她讲故事的切入点是个体(女儿)遭遇,但整个片子是深度报道、调查报道,她既是参与者和体验者,但主要是报道者和调查者。”[8] 

崔永元:“(穹顶之下)非常好,是一个好的科普教材。它的数据、推论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但我觉得科普的最大作用就是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崔永元还说,“我的片子没有她拍得那么好,她的呈现方式特别容易让人接受,而我们采用的可能是更传统些的形式。我看这片子的时候也觉得挺震撼的,第一遍看时甚至都忽略了她的内容,只看她的表现样式,对一个做电视的专业工作者来说确实感觉很震撼。”

崔永元还说“我认为柴静该说的都说了。就像一个人去医院检查身体一样,一个CT检查准确地诊断出了病症,而治疗要靠其他科室—做新闻的就好像做检查一样,只负责探求真相,是不应该开处方的。至于说该淘汰什么产业、政府部门应该做什么,做纪录片的不应该去涉及这些。”[12] 

就在《穹顶之下》热播之时,也有部分声音表示:柴静以自己孩子的病情作为开场来切入这个话题,是否客观。[1] 

今天(2015年3月1日)下午,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已经完整看过柴静制作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从中看到了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体会到公众对改善环境质量、

陈吉宁认为,这也反应了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媒体及公众之间如何互动,应通过媒体,积极传播环境信息,赢得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和自觉参与。[13] 

点赞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该片的传播方式值得称道,“选择在两会之前的一个雾霾天上线,更容易引起官方和民间的重视”,“多家网站推送头条,迅速扩大传播面”。不过,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优酷网宣传负责人时,却发现这些说法其实多为附会。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这部纪录片的演讲场景拍摄于2015年1月27日晚上,地点在北京大兴星光影视园。片子的前期调研、后期制作全部由柴静团队完成。”“片子是柴静主动向各大网站推荐的”,“片子播出完全是公益性质;柴静也没有提出什么条件,比如必须几天推送头条,网站为片子做什么宣传工作;柴静没有从片子播出中收取一分钱。”
  在此前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对于自己未来是否会成立个人公司制作节目,柴静予以否认,称这次的调查纪录片,只是个人调研,播出也是公益性质,与其做事的都是自己的朋友。她也表示:“如果将来有机会,希望仍能与他们一起,为转型中的社会做一点记录和分析的工作。”[10] 

“两会”召开在即,港股市场环保概念股受追捧。日前,前央视记者柴静个人出资拍摄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短短两日内在互联网上的点击率超过一亿次,令环保问题在“两会”前成为热门话题,市场因此关注“两会”是否将推出环保相关政策。受此预期提振,港股市场上的东江环保(00895.HK)今日上升近6%报28.8港元、光大国际(00257.HK)升4%报11.3港元、康达环保(06136.HK)升幅约3%报3.31港元、中滔环保(01363.HK)升近2%、金风科技(02208.HK)升5%报11.92港。[15] 

在众多网友点赞、环保部部长感谢的同时,柴静的前同事崔永元却表示了悲观的看法。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他表示:“《穹顶之下》唯一的作用就是启蒙,但对于国家雾霾治理可以忽略不计。你可以推断一下,假如柴静拍了一个深入浅出的纪录片,让所有人都明白了雾霾的原因是什么,如此就导致雾霾被彻底治理,那你说我们要那些部门干吗用啊?”他认为,雾霾问题最主要是解决难。

“我当时做大货车对北京污染情况调查,连续做了15天,助手开车,我来拍摄,每天拍到凌晨。做完15天,我把材料汇集到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和柴静片中表达的如出一辙;比如市政部门晚上是可以查大货车是不是没盖好、是不是往下掉渣土?但是他没有拦车的权利,拦车只有交警才能拦,但是交警又不管这些,大货车有车牌又正常行驶,没有违反交通规则。按他们的说法,必须得有三个部门联合执法。可怎么可能三个部门天天联合执法呢?当你听到这些结论时,特别沮丧——不是没人发现问题,就是解决不了。”不过,对于老同事,他仍然表示钦佩:“调查记者不是影视明星,她不是在别人掌声鲜花下生活着,她的荣誉感来自于她对自己职业的尊重,这是最重要的。”[10] 

大家好!我叫万战翔,现在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副总工程师。看了柴静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着实让我难以再沉默下去。昨天看到立方石油网发布的《终于有中石油的人来和柴静谈谈石油的事了!》, 深有感触,今天决定借这个平台发表我对柴静女士纪录片的一些看法。此看法仅代表我个人言行,与中石油无关!

柴静近日关于雾霾的片子出发点是好的,热心是好的。不管她被人质疑其真实动机和背后的背景,单就这个片子讲,大部分内容还是靠谱的。但她真的不是内行专家,一知半解,尽情发挥。是属于“外行看热闹”、说热闹的。我以一个石油行业标准化专家的身份纠正她片子中存在的几大问题:

1.片子虽然提出了烧煤和汽车尾气是雾霾两个原因,但回避了哪个是主次

2.她说我国的油品标准不是政府制定的,是油企制定的。她说错了!其实北京的京五标准是北京环保局制定的,国五标准是国家标准委制定的。几次重要的技术指标讨论和审定会议甚至都是国标委副主任亲自主持会议亲自拍板(我是参会见证人)。她花费百万元调研拍片,怎么这些基础的事实都没搞清楚呢??

3.她说应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多开发天然气使用天然气,说由于只有几大油企垄断经营,我国的天然气只开采了20%多,而不像美国那样有几千家油企。其实她根本不懂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是一个阶梯进行可持续开采的科学道理和技术,也不了解中石油为了加大国内天然气供应,投资建设了“四大战略通道”努力进口天然气,即使进口气价格远高于国内销售价格造成进口越多亏损越严重的局面,但中石油为了保证清洁能源的供应仍义无反顾!!试想,如果真像柴静说的那样开放几千家私营企业开采销售油气,必会鱼目混珠,假冒伪劣充斥,他们的加油站你敢进去加油吗??军队的坦克飞机军舰敢用吗??

4.她说中石油中石化是副部级单位,国家发改委不敢过问生产油品的成本。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纯属其炒作和制造轰动效应的职业习惯在发挥泛滥!中石油中石化财务部门每每都是在发改委的要求下详细报告经巨量核算的成本财务报告。怎么在她的眼里,中国的央企都成了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的流氓无赖了?难道他们央视就是这样对待广电总局的吗?

5.她这个片子本意是暴露问题,寻找解决之道,可她自己又转圈否定自己。她说到炼钢烧煤是华北雾霾主因,应该遏制。可她又说这些产生雾霾的企业解决了10万人的就业,无法取缔,好像是在替政府求情解围。也许是她脑力不够,也许是她知识不够,也许是她思想不够,反正并无什么真知灼见,其实都是几十年前欧美国家成功治理污染的现成理念和方法。但还是很欣赏她的出发点和满腔激情的。片子中还有不少张冠李戴的小儿科错误,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对错七三开吧。

其实一句话就可概括中国雾霾之殇: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的制造者,但是,管控、治理、消除雾霾,责任在政府!!!世界各国治理雾霾的成功之路也证明,责任在政府!!![16] 

雾霾再引关注

经济学家宋清辉则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也是推动能源体制革命落地的行动之年。柴静《穹顶之下》在两会前夕将矛头直指中国的能源体制改革,毫无疑问会引爆市场对能源体制改革的关注,甚至可能会推动多年停滞不前的能源体制改革空喊口号阶段和具体措施一直没有形成详细共识的格局。[17]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胡军 阿伊·阿什顿 邱淑珍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龙刚 雅克·拉兰德 高耀太 阿诺德·科派尔森 蔡珩 谢伟才 史蒂夫·福里斯特 许亚军 朴春 张献民 李芳雯 布鲁思·麦勒 景冈山 徳井义実 受创 将军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 1971-11-05 马剑棋 亚视 松本幸四郎 1972-07-23 顺德 张轩睿 玛丽·乔西·克罗兹 张玉嬿 詹姆士·雷莫 万人 中美电影节 1959-02-18 李丽珍女儿 沂蒙六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