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0

[摘要] 《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是申报人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的前期成果,分为诗性传统、言说方式、人格精神、文化价值共四个部分。“诗性传统”

《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是申报人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的前期成果,分为诗性传统、言说方式、人格精神、文化价值共四个部分。“诗性传统”追溯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的原始起源,诗性在古代文论典籍中的呈现,以及诗性传统在当下的断裂;“言说方式”辨析中...

《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是申报人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的前期成果,分为诗性传统、言说方式、人格精神、文化价值共四个部分。“诗性传统”追溯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的原始起源,诗性在古代文论典籍中的呈现,以及诗性传统在当下的断裂;“言说方式”辨析中国文论诗性言说从寄生到弥漫的演变过程,揭示批评文体的“破体”规律及其文学性生成;“人格精神”论述古代文论家的诗性思维和文化人格,探讨诗性思维及文化人格对文学理论所产生的内在影响;“文化价值”寻求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在文论本土化进程以及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建设中的意义。四个部分依次探讨中国诗性文论的文化之源、言说之体、思维之方和当代之用,合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追问中国诗性文论的历史成因,针砭当下汉语批评的诗性匮乏,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诗性空间。

本文集共分四辑,分别就诗性传统、言说方式、人格精神、文化价值展开叙述。文中既有对儒道释文化、魏晋思想等的探讨,也有对《周易》、《文心雕龙》等的诗学解读;既有对古代文论言说方式的考察,也有对魏晋时期人格精神的分析。

本书在学界第一次提出“中国诗性文论”这一命题,并第一次探讨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的成因,进而揭示诗性特征之形成的历史的和逻辑的必然性。本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如古代文论的“说什么”与“怎么说”,古代文论与中国早期文化诗性智慧及儒道释文化诗性精神的关系、古代文论诗性与逻辑性的统一、古代文论诗性传统的当代价值等等,在古代文论的研究领域均具有较高的创新程度及学术价值,并对于全球化时代中国本土文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本书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中国文论诗性传统之历史成因与现代断裂的深入研究,为重建中国文论的诗性空间提供运思方式。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论研究过于注重其“说什么”(言说内容)而忽视其“怎么说”(言说方式),从而遮蔽了古代文论诗性言说方式的现实有效性。只有重释中国文化和文论的诗性传统及其言说方式,才能实现中国诗性文论的现代价值。二是从中国诗性文论的特定领域,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提供思想资源和美学支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工具主义的生活态度和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正牵引着现代人渐行渐远地背离诗意化生存。因而本书对诗性文论的系统研究,庶几可以救治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之弊端,启迪诗性精神和诗性智慧之灵性,从而实现人与自身、人与他者、人与世界的相应相合、相谐相契。

本成果已经获得的最高奖项是湖北省人民政府第六届(2005-2006)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本成果被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网站全文转载,其部分内容被国内有学术影响的文摘期刊《中国学术年鉴》、《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选录或选目,部分内容被中国图书网·台湾(台湾最大的图书网站)、河北社科网、国学网、北京大学新青年等知名网站收录,亦被复旦大学“古代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收录。本成果以著作形式问世后,在经销学术书籍的卓越、当当、智购等网站上销售一空。《中华读书报》等报刊杂志刊有书评,同行专家、高校师生、书朋网友等多有热评。本成果还成为众多硕、博士研究生的研习对象,为其论文撰写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学术启迪。
  本成果诸多原创性观点被国内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引用多达80余次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本成果被引用80余次,引用本成果的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主要有:
  (1)吴中胜著:《原始思维与中国文论的诗性智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杨豪良著:《严学章艺术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版;
  (3)刘金波、李小兰:《<文心雕龙>的诗性特征》,《理论月刊》2009年第3期;
  (4)杨豪良:《书法是中国文化创造的全息码》,《襄樊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5)刁生虎:《隐喻思维与诗性文化——兼论周易对中国诗性文化特质的贡献》,《周易研究》2008年第5期;
  (6)褚燕:《非有妙悟者不可与言诗: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主体的思维方式》,《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7)陈永辉:《宗白华批评文体的“散步”特色》,《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8)褚燕:《何人言诗:对中国古代文论言说主体的追问》,《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9)李小兰:《近30年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文体研究述评》,《襄樊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
  (10)白绍华:《两汉文学批评之论析》,《襄樊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1)邓新华:《“论诗诗”: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诗性批评文体》,《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2)张卫东:《论中国文论的理论性》,《文艺评论》2006年第5期;
  (13)李小兰:《批评史建构中的批评文体视角》,《三峡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14)王太雄:《中国书法传统的诗性智慧》,载《岳安杯第一届国际书法论坛论文集》,见中国书法研究院《中国书法美术网》2005.10.13
  (15)黄毅:《近十年我国文学的原始思维研究综述》,《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第4期;
  (16)田全金、时东明:《在沉默与言说之间——中西诗学比较兼及现代转型》,《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17)刘良明、黄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艺研究》2002年第1期。(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三)

一是“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借用西方文化人类学方法,分三步回到元点:第一步回到儒道释三教合流,第二步回到轴心期原始儒道,第三步回到原始文化和原始思维,从而真正在源头上探求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的形成原因;二是中国传统的史、论、评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历史追问、理论阐释、文本评析之间的对话融通和有机统一,以历时性的眼光来探究诗性特征的呈现及言说方式的演变,精选《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等文论经典进行点的深入透视和独到评析;三是以诗性的语言来言说古文论的诗性特征,使得研究者的语言风格与研究对象的语言风格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龙刚 阿诺德·科派尔森 李芳雯 景冈山 朴春 许亚军 布鲁思·麦勒 高耀太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史蒂夫·福里斯特 雅克·拉兰德 徳井义実 邱淑珍 谢伟才 胡军 阿伊·阿什顿 张献民 蔡珩 马龙白兰度 手足情 好友:董璇与刘芸 倩女幽魂(1987) 1973-08-28 奥玛尔·内姆 安娜丽尼·麦考德 绍斯波特 1978-12-25 最假新闻 同学:王新军与刘威葳 怪物史莱克3 日本动画 生命之书 沃夫冈·彼得森 收获 滕丽名 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