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湖北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09

[摘要]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是武汉市,位于中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湖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东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是武汉市,位于中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湖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东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湖北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枢纽,武...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是武汉市,位于中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湖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东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湖北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

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枢纽,武汉天河机场是中国内陆重要的空港。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省1062公里。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润泽楚天,水网纵横,湖泊密布,湖北省因此又称“千湖之省”[1] 。

湖北省科教文化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是中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2] 湖北省科学研究水平全国领先,国家科技奖 获奖项目数量,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四。[3] 

湖北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里在湖北。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4] 

湖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武昌辛亥首义到新中国成立,湖北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仅红安县就孕育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200多位将军。[5]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7] 

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出现诸多小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国逐渐统一于楚。

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后,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湖北大部属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属汉中、南阳、长沙、黔中和九江郡,并置若干县。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湖北大部属荆州刺史部,东汉(25~220年)沿置南郡、南阳郡、江夏郡以及汉中郡、庐江郡等。

三国(220~280年)时期,魏、蜀、吴争夺荆州,后魏、吴分置江夏郡、武昌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长沙郡、襄阳郡、南阳郡、南乡郡、义阳郡、魏兴郡、新城郡、上庸郡等。

两晋(265~420年)时期,湖北大部分仍属荆州之江夏、襄阳、南郡、建平、宜都、义阳、南乡、南阳、上庸、新城以及南平、长沙、天门、武陵、魏兴等郡,开始侨置州、郡、县。

从晋怀帝永嘉年间到南朝宋元嘉年间(307—453年),南迁移民,其中湖北境内长江流域中上游今江陵、松滋一带的移民主要来自山西、陕西、河南,少量来自安徽和江苏的淮河流域。长江下游今武昌、黄梅一带的移民大多来自河南,也有一些安徽淮北的移民。但湖北接受移民的主要地区还是汉江流域,上自今郧西、竹溪,下至今宜城、钟祥,而以襄阳为中心。[8] 

南北朝(420~589年)时期,湖北主要属南朝范围,仍设州、郡、县,侨置州、郡、县增多,变更频繁,建制紊乱。

隋朝(581~618年)统一全国后, 先撤销侨置州、郡、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又行恢复。今湖北除西北部分和东部一隅外,绝大部分属荆州,统领南郡、夷陵、竞陵、沔阳、清江、襄阳、舂陵、汉江、安陆、永安、江夏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江夏郡曾一度改称鄂州,治江夏,后来鄂州又成为治所。今湖北简称鄂即源于此。

唐代(618~906年)初,全国分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湖北西部为山南东道,东部为湖北

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年) ,湖北境内的襄、均、房、随、郢、复、安七州一直属于五代,黄、蕲、鄂三州初属吴,后属南唐;黄、蕲二州复又归后周。江陵地区的南平国(924~963年)建都江陵,据荆、归、峡三州;施州属蜀。

宋代(960~1279年)在湖北中部设荆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有鄂、复、峡、归诸州和江陵府、德安府以及荆门军、汉阳军等(辖县33个),占湖北大部分地区;北部设京西南路,有随、金、房、均、郢诸州和襄阳府以及光化军等(辖县19个);东部约以长江为界,北部属淮南西路,有蕲、黄二州(辖县5个),南部属江南西路,为兴国军(辖县3个);西部的施州属夔州路;鄂西南为羁摩州。靖康之乱后的南迁,湖北江汉平原三分之二来自南昌府。鄂东鄂北来自饶州南昌[9] 。

元代(1279~1368年)在全国设3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今湖北境内,长江以南属湖广行省(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有武昌路、兴国路、汉阳府与归州;长江以北属河南行省,有襄阳路、黄州路、蕲州路、中兴路、峡州路和安陆府、沔阳府及荆门州;西北部一隅属陕西行省,西部夔州路、羁摩州属四川行省。

明代(1368~1644年)初,湖北属湖广行省。后分全国为十三个布政使司。今湖北全境基本属于湖广布政使司(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有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德安府、荆州府、襄阳府、郧阳府。[8] 

清代(1644~1911年)初仍沿用明制。至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分治,大体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布政使司;北为湖北布政使司,定为湖北省,省会武昌。湖北领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等8 府,湖北省行政区域之概貌已经基本形成。至清末,湖北省共领武昌、汉阳、安陆、襄阳、郧阳、德安、黄州、荆州、宜昌、施南等10府和荆门直隶州、鹤峰直隶厅共60县、6散州、1散厅。康熙十六年,清军为消灭义军,滥杀无辜,人口殆尽,一片荒芜。清廷下诏,江西、湖南、湖北众多居民被迫迁居。民间把这次大移民称之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8] 

民国年间,湖北省总体区划变化不大。1912年,废除府、州、厅建制,重新划分,省下设道、县两级政区;1927年,废除道一级建制,实行省、县两级行政区;1932年于省、县之间增设行政督察区;至1949年,湖北省共设1市(武昌市,汉口市为国民政府直辖)、8行政督察区、69县。

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建立过许多革命政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立过黄安农民政权,扩建为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后改为湘鄂西苏维埃政府、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

1941年4月,成立鄂豫边区行政公署,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扩大成立为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

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在鄂西北先后建立过5个地区。

1947年底,分别成立江汉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7] 

湖北黄陵庙

区划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行政区划进行过一系列变化调整。1990年,湖北省管辖6地区:黄冈地区、孝感地区、咸宁地区、荆州地区、宜昌地区、郧阳地区;1自治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省辖市: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沙市、宜昌市、襄樊市、荆门市、鄂州市,22个县级市,46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

截至2013年,湖北省有12个省辖市(其中,1个副省级城市)、1个自治州、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其中,3个直管市)、38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全省国土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10] 

区划详情

武汉市

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东西湖区、黄陂区、江夏区、蔡甸区、汉南区、新洲区

黄石市

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大冶市、阳新县

十堰市

茅箭区、张湾区、郧阳区、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

荆州

沙市区、荆州区、公安县、监利县、江陵县、石首市、洪湖市

宜昌市

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夷陵区、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襄阳市

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枣阳市、宜城市、老河口市

鄂州市

荆门市

黄冈

黄州区、团风县、红安县、罗田县、英山县、浠水县、蕲春县、黄梅县、麻城市、武穴市

湖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部,长江中游,地跨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6′47″。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全省国土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10] 

湖北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11] 

山地

湖北省山地大致分为四大块。西北山地为秦岭东延部分和大巴山的东段。秦岭东延部分称武当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岭脊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高处为武当山天柱峰,海拔1621米。大巴山东段由神农架、荆山、巫山组成。神农架最高峰为神农顶,海拔3105米,素有“华中第一峰”之称。荆山呈北西~南东走向,其地势向南趋降为海拔250~500米的丘陵地带。巫山地质复杂,水流侵蚀作用强烈,一般相对高度在700~1500米之间,局部达2000余米。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其间,形成长江三峡,水利资源极其丰富。西南山地为云贵高原的东北延伸部分,主要有大娄山和武陵山,呈北东~南西走向,一般海拔高度700~1000米,最高处狮子垴海拔2152米。东北山地为绵亘于豫、鄂、皖边境的桐柏山、大别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东南山地为蜿蜒于湘、鄂、赣边境的幕阜山脉,略呈西南~东北走向,主峰老鸦尖海拔1656米。

丘陵

湖北省丘陵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域,一为鄂中丘陵,一为鄂东北丘陵。鄂中丘陵包括荆山与大别山之间的江汉河谷丘陵,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的水流域丘陵。鄂东北丘陵以低丘为主,地势起伏较小,丘间沟谷开阔,土层较厚,宜农宜林。

平原

湖北省内主要平原为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平原。江汉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冲积而成,是比较典型的河积~湖积平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整个地势由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地面平坦,湖泊密布,河网交织。大部分地面海拔20~100米。鄂东沿江平原也是江湖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嘉鱼至黄梅沿长江一带,为长江中游平原的组成部分。[12-13]   

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全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厘米。[13] 

日照

湖北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100-1400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
  

气温
  
湖北省年平均气温15-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温度多变,秋季温度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

降水

湖北省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最多达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为800-1000毫米。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全省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强度最大,是湖北的梅雨期。[14] 

水文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省内各级河流河长5公里以上的有4228条,另有中小河流1193条,河流总长5.92万公里,其中河长在100公里以上的河流41条。长江从西向东,流贯省内26个县市,西起巴东县鳊鱼溪河口入境,东至黄梅滨江出境,流程1041公里。境内的长江支流有汉水、沮水、漳水、清江、东荆河、陆水、滠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富水等。其中汉水为长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13个县市,由陕西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郧西县,至武汉汇入长江,流程858公里。[15] 

汉水为长江中游最大支流,全长1532公里,在湖北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13个县(市),至武汉汇入长江,流域面积6.24万平方公里。[16] 

湖北阳新仙岛湖

截至2009年,全省拥有水资源总量为825.28亿立方米。其中人均水资源1347立方米,耕地亩均水资源总量1347立方米。全省总供水量为281.4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271.52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8.83亿立方米。全省总用水量为281.4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149.44亿立方米,占53.1%,工业用水100.82亿立方米,占35.8%,生活用水31.15亿立方米,占11.1%。[17] 

2012年,全省土地总面积1858.89万公顷,其中:耕地389.99万公顷、园地59.87万公顷、林地586.04 万公顷、牧草地7.58万公顷。[18] 

截至2012年,湖北省已发现的木本植物有105科、370属、1300种,其中乔木425种、灌木760种、木质藤本115 种。全省不仅树种

截至2007年,湖北省已发现矿产136种,矿产地2700余处。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有90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1363处,查明大中型矿床359个。按人均占有量计算,全省有29种矿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探明的矿产储量潜在价值达14697亿元,列全国第14位。其中磷矿、岩盐、石膏、石灰石、白云岩、膨润土、大理岩、花岗岩、重晶石、累托石粘土等是湖北省优势矿产。全省共有矿山企业4900个,年产各类矿石总量3亿吨以上。[20-21]   

2012年,全省常住人口5779.00 万人。其中:男性为2963.86万人,占总人口的51.29%;女性为2815.14万人,占总人口的48.71%。全省常住人口中,0一14 岁的人口为82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4.28%;15一64岁的人口为4386.87万人,占总人口的75.9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6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81%。[22] 

2010年,湖北省共有少数民族人口246.8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31%。全省过万人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210万人、苗族17.7万人、回族6.7万人、侗族5.2万人、满族1.3万人,壮族1.2万人、蒙古族1万人。[23] 

地 区

人口数(人)

武汉市

9785392

襄阳市

5500307

十堰市

3340843

孝感市

5284542

荆州市

5691707

黄石市

宜昌市

4059686

鄂州市

1048672

荆门市

2873687

黄冈市

6162072

咸宁市

2462583

随州市

2162222

恩施州

3290294

仙桃市

1175085

潜江市

946277

天门市

1418913

神农架林区

76140

湖北省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省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均有分布。截至2013年,湖北省省级爱国宗教组织(佛教协会、道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基督教协会)7处,全省正式开放宗教活动场所1744处。

旅游名胜

湖北省的自然景观主要有长江三峡、武汉东湖、武当山、大洪山、通山九宫山、赤壁陆

武当山:道教圣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 属大巴山东段。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它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拳的发源地,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24] 

武汉东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简称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5] 
  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2011年,三峡人家风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6] 

神农溪:神农溪位于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是巴东县境内巫峡北岸的一条常流性溪流,全长60千米,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7] 

神农架:神农架风景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5A级风景区,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28] 

清江画廊:清江画廊风景区位于宜昌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国家AAAAA级景区,也是国家地质公园。[29-30]   

麻城龟峰山:龟峰山花海是大别山旅游景观,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罗田天堂寨风景区:位于湖北省罗田县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北,集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为一体,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729.13米,为大别山主峰之一,号称中原第一峰。

湖北十大名山

丹江口市武当山

神农架

洪湖(344.4)

长湖(129.1)

随州市大洪山

武汉黄陂区木兰山

龙感湖( 316.2)

斧头湖(114.7)

通山县九宫山

秭归县凤凰山

西凉湖(105.2 )

大冶湖(68.7)

通城县黄袍山

麻城市龟峰山

武汉东湖(33.7)

汈汊湖(70.6)

恩施大峡谷连山

孝感市双峰山

武湖(21.2)

梁子湖(326.5)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武昌长江南岸蛇山峰岭之上。黄鹤楼始建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

三峡大坝: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为国家AAAAA级景区。[31]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矿山为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属国家4A级景区,拥有“亚洲第一天坑”。

黄陂区的大余湾古民居建筑群,位于武汉黄陂区木兰乡。

咸丰的唐崖土司城(唐崖恩施土司城遗址),土司城始建于元至六年(公元1346年)。

赤壁羊楼洞,位于赤壁西南26公里处,为明清之际赤壁6大古镇之一。[32] 

文物古迹

湖北文物古迹众多。全省文物点有1.5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4处。全省有武汉、荆州、襄阳、随州、钟祥等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屈原出生的秭归县;被誉为“东方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和越王勾践剑、商代的盘龙城。湖北省蕲春县是明代伟大医学家李时珍的故里、武当山的道教建筑群及武术、汉文化代表的王昭君故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全省还有以荆州古城、蒲圻赤壁、襄阳古隆中、当阳长坂坡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根基厚实。[33] 

武当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十堰武当山风景区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宋、元时进行规模建筑。明成祖朱棣将武当山道场辟为皇室家庙,永乐历时12年,建成8宫、2观、3明显陵

明显陵,明代皇陵,位于钟祥市郢中街道办事处皇城村松林山。陵区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为明世宗嘉靖皇帝生父朱佑杬和生母蒋氏的合葬墓。布局按帝制“三朝两宫”式和“天子五门”制式排列;四周环黄瓦朱墙,墙高6.5米,厚1.9米,周长4730米。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32] 

武昌起义军政府

盘龙城遗址

盘龙城遗址

八七会议会址

湖泗瓷窑址群

明楚王墓

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大智门火车站

江汉关大楼

武汉大学

詹天佑故居

汉口近代建筑群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鄂王城城址

龙港革命旧址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

大冶兵暴

红三军团革命旧址

武当山金殿

紫霄宫

治世玄岳

雕龙碑遗址

古隆中

襄阳古城

鹿门寺

襄阳王府绿影壁

水镜庄

九连墩古墓群

邓国故址

张自忠墓

纪南城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

八岭山古墓群

鸡公山遗址

荆州城墙

阴湘城遗址

荆州三观

万寿宝塔

关陵

磨盘山遗址

凤凰山古建筑群

杨守敬故居

中原军区旧址

明显陵

新四军第五师旧址

楚菜(又称鄂菜)是中国传统菜系之一。楚菜以烹制淡水鱼鲜技艺见长,以“味”为本,讲求鲜、嫩、柔、滑、爽,自成体系,被列为全国十大菜系之一。楚菜

武汉菜是鄂菜的典型代表,它以汉阳、仙桃、武昌、黄陂、孝感等地风味为基础,吸收了省内外各种风味流派之所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武汉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见长,淡水鱼鲜与煨汤技术独具特点。主要名菜有清蒸武昌鱼、沔阳三蒸、天门九蒸、仙桃蒸三元、黄陂三鲜,黄陂糖蒸肉,豆丝茄汁桂鱼、毛嘴卤鸡等。

荆宜菜包括荆州、江汉、宜昌等地区的风味佳肴。它是鄂菜的本源,以烹调淡水鱼鲜技艺见长。诸如蟠龙菜、荆沙鱼糕、二回头,鸡茸笔架鱼肚、八宝海参、散烩八宝等独具特色。

襄郧菜是湖北菜系的北味菜,它以襄阳和郧阳(今十堰)地区的风味为基础,吸收鄂豫陕渝四省的风味。特点是以猪、牛、羊肉为主要原料,加以特产山珍和野味,制作方法以红扒、热烧、生炸、回锅、凉拌居多。代表菜有:岘山槎头鳊鱼、汉江鲌鱼类菜肴、武当猴头、太和鸡、郧阳三合汤、蜜枣羊肉等。

鄂东南菜特点是用油宽,火劲足,擅长大烧、油焖、干灸,口味偏重,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代表菜有:黄州东坡肉、瓦罐鸡汤、梅花牛掌等。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还有百花莼菜、薇菜烩肉丝、小米年肉等特产名菜。[34] 

公路

湖北省建成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006公里,初步形成了“四纵三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四纵”分别是:京港澳高速湖北段(京珠高速)、大广高速湖北省北段、菏泽至广州高速湖北省中段(随岳高速)、二广高速湖北省(樊魏、襄荆、荆东高速)。“三横”分别是:福银高速湖北段(汉十、湖北交通图

2012年,全省完成公路客运量118369万人,旅客周转量达到804.07亿人公里;完成公路货运量97136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1565.45亿吨公里。[35] 

2013年1至6月,湖北省高速公路投资170.58亿元,占年度计划42.64%。2013年将建成8条高速公路,共计328公里。截至“十二五”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6500公里。

铁路

湖北境内的铁路线有京广线、京九线、武九线、襄渝线、汉丹线、焦柳线、长荆线、宜万线,高铁有京广高铁、汉宜高铁等。

2012年底,全省铁路总营运里程达到3463.33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9765万人,旅客周转量达到663.60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9177.4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1194.1亿吨公里。[36] 

水运

湖北有着“九省通衢”、“千湖之省”的独厚的优势,长江干流横贯全省1061公里,汉江,清江等重要河流流经省境:通航河流229条,通航里程8385公里,居全国第6位。“十二五”以来,在建93个港航项目,投资达252亿元,武汉阳逻港、宜昌云池,荆州盐卡、黄石棋盘州四大港口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新增港口吞吐能力3451万吨,武汉新港成为长江中游首个亿吨大港。

截至2012年,全省完成水路客运量443.5万人,增长27.6%;旅客周转量2.94亿人公里,增长18.2%;完成水路货运量19872.6万吨,增长14.5%;货运周转量达到1933.05亿吨公里,增长25.6%。[37] 

航空

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航空运输中心之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武汉天河国武汉天河机场

湖北省拥有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宜昌三峡国际机场、襄阳刘集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神农架机场等民用机场及在建的十堰(十堰武当山机场)以及规划的武汉第二机场和鄂东机场等。

截至2012年,国航、东航、南航三大公司湖北分公司共完成客运量933.5万人,旅客周转量106.36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8.57万吨,货运周转量1.01亿吨公里。[38] 

天河机场

楚国社会经济大步发展,铜器生产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铁器生产得到改善和推广,丝织、刺绣、髹漆、采矿、水陆交通、城市建设、商品交易等各行各业欣欣向荣。

秦汉时期,荆楚地区人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利用江河湖泊纵横、沼泽密布、气候温湿、雨量充沛的自然条件发展林牧渔业,手工业、商业也比较发达,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农业发展需要,江汉平原水利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经济作物和渔牧业也十分兴盛。武昌(今鄂州)、江陵、襄阳、夏口(今武昌)等城市的兴起与便利的水陆交通则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唐代,荆襄鄂地区农业生产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产区之一。茶叶、柑橘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与贸易得到空前发展,制漆业为全国之冠,麻丝织、竹编天下闻名。

宋元时期,湖北农业经济曲折发展,城市经济与商品贸易比较活跃。

明代,湖北农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称誉。明中叶,汉口、沙市等城市迅速崛起,交通运输与转口贸易十分发达。

清代,湖北政区正式形成。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湖北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湖北经历了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随后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开展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经历了“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恢复,湖北经济建设遭受到严重挫折,仍取得长足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13] 

截至2013年,湖北省有12个国家级开发区,分别是: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光谷,含东湖综合保税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含武汉出口加工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宜昌高新技术开发区、荆州开发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孝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4年,湖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367.04亿元,比2013年增长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全国2.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9位,较2013年上升6位。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快于全国3.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8位,较2013年提高3位。2014年湖北省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4451.16亿元,增长14.8%,增幅快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4.0个百分点。全省“四上”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产品登记备案企业数达到3257家,比2013年增加509家。截止2014年12月底湖北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07户,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7.5%,拉动全省工业增长2.1个百分点。2014年前11个月湖北省41个大类行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行业达到13个,较2013年增加1个,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纺织、化工、建材、钢铁、有色、汽车、电气机械制造、电力、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3大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537.59亿元,占全省工业75.3%,增长8.1%。[6] 

2013年,湖北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4.7%。粮食种植面积425.84万公顷,比2012年增加7.83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1.56万公顷,减少5.73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1.7万公顷,增加1.5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501.3万吨,比2012年增产59.49万吨,增长2.4%;棉花总产量45.97万吨,减产8.56万吨,下降 15.7%;油料产量333.17万吨,增产13.51万吨,增长4.2%。全年全省生猪出栏4356.43万头,增长4.2%;水产品产量达到410.38万吨,增长5.5%。[40] 

湖北省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电子信息、电力、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是工业产值的主体。其中,产值最大的汽车行业,是湖北省的主导产业。其次是钢铁行业和石化行业,食品行业和纺织业这两大轻工业的增长势头猛烈。

2013年,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441家,比2012年净增2107家,增长18.6%。完成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1.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8.0%;集体企业增长11.1%;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38.87亿元,增长11.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7.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1.2%。轻工业增长11.7%;重工业增长11.8%。全年完成增加值3267.06亿元,比2012年增长16.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9.3%。

2013年,湖北省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7078.1亿元,比2012年增长17.5%,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建材、钢铁、有色金属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电气机械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等重点行业实现销售产值超千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3%。全年全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80.66亿元,增长26.4%;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695.34亿元,增长19.9%。

2013年,湖北省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8343.40亿元,比2012年增长18.5%;实现利润335.19亿元,增长20.5%;税金299.50亿元,增长17.7%。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552.71万平方米,增长18.6%。[40] 

2012年,湖北省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达到2629.54亿元,比2011年增长32.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553.55亿元,同比增长32.2%;入境旅游收入12.03亿美元,同比增长28.0%。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45亿人次,同比增长26.0%。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42亿人次,同比增长26.1% ;接待入境游客264.72万人次,同比增长24.0%。[41] 

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湖北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0177.45亿元,比2012年增长25.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286.02亿元,增长29.4%,商品房销售面积5298.54万平方米,增长31.2%,实现商品房销售额2790.32亿元,增长37.0%。按产业划分,全省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404.63亿元、9187.25亿元和10585.57亿元,分别增长3.5%、26.2%、26.4%。全省589个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199.5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5.4%。

国内贸易

2013年,湖北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65.94亿元,比2012年增长13.8%。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8851.85亿元,增长13.5%;乡村实现零售额1614.10亿元,增长15.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096.49亿元,增长16.6%。

对外经济

2013年,湖北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63.90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3.8%,其中:出口228.38亿美元,增长17.7%;进口135.52亿美元,增长7.9%。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97个。全年外商直接投资68.88亿美元,增长21.6%。[40] 

截至2013年底,全省卫生机构总数10305个(不含村卫生室) ,其中医院603个,疗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9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61个) ,卫生院1196个,门诊部20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499个,急救中心(站)7个,采供血机构25个,妇幼保健机构10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站、所) 8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防疫站) 115个,卫生监督机构98个,医学科研机构1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23个,健康教育站1个,其他卫生机构55个。全省医院中,有综合医院395个,中医医院87个,中西医结合医院12 个,民族医院2个,专科医院107个。全省卫生人员总数30.39万人(不含乡村医生) ,其中执业医师8.18万人,执业助理医师1.42万人,注册护士9.33万人。医院开放床位20.07万张。[4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截至2013年,湖北全省共有两所985工程大学,七所211工程院校。军警院校共9所;国家部委直属重点大学8所;高等本科院校共计32所,其中属于小211工程6所;独立院校30所;高职高专51所。

湖北的高等教育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大学生人数达130万,占常住人口2.25%。其中武汉大学生人数超过118.33万,占常住人口11.69%,居全国第一。[44] 

军警院校

校名

地址

校名

地址

海军工程大学(2110工程)

武汉市解放大道717号

空军预警学院

武汉市汉口赵家条69号

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武汉汉口二七路157号

军事经济学院

武汉市罗家墩122号

国防信息学院

武汉解放公园路45号

湖北警官学院

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86号

武警武汉指挥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

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

武汉市古田三路4号

部委直属重点大学

校名

地址

校名

地址

武汉大学(985,211,珠峰计划)

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路16号

华中科技大学(985,211)

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037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11)

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武汉理工大学(211)

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华中师范大学(211)

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52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11)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华中农业大学(211)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中南民族大学

武汉洪山区民院路708号

省属(含省部共建)高等院校

校名

地址

校名

地址

湖北大学 (小211,省部共建)

武汉市武昌区学院路11号

武汉科技大学 (小211,省部共建)

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947号

湖北中医药大学

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新校区黄家湖)

湖北工业大学 (小211)

武汉市武昌区南湖李家墩一村1号

长江大学 (小211)

荆州市南环路1号

武汉工程大学 (小211)

武汉洪山区雄楚大街693号

三峡大学

宜昌市大学路8号

江汉大学(省市共建)

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府路8号

武汉纺织大学 (小211)

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市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

武汉体育学院

武汉市武昌区珞瑜路461号

湖北经济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杨桥湖大道8号

湖北师范学院

黄石市磁湖路82号

湖北民族学院

恩施市学院路39号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西路167号

湖北医药学院

十堰市人民南路25号

湖北科技学院

咸宁市咸宁大道88号

湖北文理学院

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湖北理工学院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桂林北路

湖北工程学院

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

荆楚理工学院

荆门市白龙山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武汉市东湖高新流芳街南环路特1号

湖北美术学院

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74号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武珞路694号

黄冈师范学院

黄冈市开发区新港二路146号

民办普通本科院校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武汉市阳逻经济开发区汉施路1号

武汉东湖学院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纸坊街文华路1号

汉口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文化大道299号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8号

武昌理工学院

武汉市武昌江夏大道18号

武昌工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白沙洲张家湾19号

独立院校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南李路22号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武汉市光谷创业街文华路一号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武汉东湖风景区黄家大湾特1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武汉市雄楚大街636号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武汉东湖高新区关山大道589号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武汉市东湖高新纸坊熊廷弼街特8号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新路村1号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634号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

黄石市团城山开发区桂林南路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宜昌市大学路18号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武汉市江岸区兴谌大道特1号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邮科院路88号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凤凰大道特1号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荆州市郢都路18号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环岛路1号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武汉开发区学府路8号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杨桥湖大道8号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杨桥湖大道1号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孝感市文化路278号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荆州市南环路199号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武汉市武昌南湖李家墩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西路167号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恩施市学院路39号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

十堰市人民南路30号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襄阳市中原路48号

高职高专

校名

地址

校名

地址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关山大道463号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汉阳月湖街知音大道

仙桃职业学院

仙桃市纺织大道8号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十堰市北京南路18号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455 号

黄冈市高新区新港二路43号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

荆州市工农路22号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恩施市学院路122号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18号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孝感市玉泉路17号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十堰市北京中路38号

长江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雄楚大街918号

武汉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鲁磨路568号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黄冈市桃园街109号

鄂州职业大学

鄂州市凤凰路78号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珞狮路374号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纸坊大街110号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东湖风景区黄家大湾特1号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

武汉市虎泉街257号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友谊大道321号

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新村路1号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随州市迎宾大道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宜昌市西陵二路93号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

武汉市白沙洲大道519号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软件园路2号

湖北青年职业学院

武汉市雄楚大道415号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藏龙大道28号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

武汉市五里界中洲大道特1号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藏龙大道特1号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武昌区珞狮路306号

武汉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流芳街南环路88号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宜昌市体育场路31号

武汉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珞瑜东路高坡店特1号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255号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白沙洲大道6号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武汉市汉南区育才路1号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江夏区文化路9号

湖北开放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民族大道15号

天门职业学院

天门市师范路16号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黄石市团城山开发区广州路9号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89号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谷大道117号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石牌岭东二路5号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荆州市学苑路21号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市和平大道1085号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襄阳市襄城区尹集镇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咸宁市咸宁大道118号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武汉市洪山区南湖大道马湖村甲1号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宜昌市汉宜大道205号

校名

校名

校名

校名

校名

校名

校名

校名

校名

华师一附中

黄冈中学

襄阳五中

武汉外校

黄石二中

沙市中学

仙桃一中

孝感高中

鄂南高中

襄阳四中

大冶一中

阳新一中

武钢三中

荆州中学

十堰东风高中

仙桃中学

三峡高中

红安一中

郧阳中学

武汉六中

水果湖高中

武汉一中

武汉三中

襄州一中

阳新高中

钟祥一中

潜江中学

龙泉中学

随州一中

天门中学

孝感一中

武汉中学

夷陵中学

江夏一中

宜都一中

应城一中

麻城一中

武昌实验中学

襄阳一中

汉川一中

武汉二中

宜昌一中

江陵中学

北门中学

黄陂一中

武汉十四中

洪湖一中

恩施高中

葛洲坝高中

当阳一中

沔州中学

赤壁一中

公安一中

随州二中

沙洋中学

截至2009年,全省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约20万人,居全国前5位。其中,两院院士有54名;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300多家。其中,代表原始创新实力的国家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居全国第4位,仅次于北京、江苏、上海,国家部委重点实验室58个,国家野外试验台站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3个。[44] 

全省全年经常参加锻炼的体育人口已达40.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六个百分点,国民体质达标率为90.3%。全省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增加,省本级用于场地建设经费达3000余万元,援建省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9000多个、全民健身路径5700多条、全民健身活动中心40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42个,新增体育设施面积180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设施1.4平方米。全省9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立了文体站或体育站,社会体育指导员由1.2万人增加到2.5万人。全省形成了龙舟拉力赛、横渡长江、登山、漂流等全国有影响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品牌和特色项目。全省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6.20亿元,居全国第10位。[46] 

承办赛事

湖北省先后承办国际、国内赛事500余次。湖北省先后承办了2007年女足世界杯、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08之星”国际足球对抗赛以及相关竞技项目锦标赛、冠军赛等一系列国际、国内大型赛事。2007年,湖北省以武汉市为主承办了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47] 

获得奖项

湖北省的竞技体育实力较强,体操、跳水、羽毛球、皮划艇等优势项目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涌现出了李小双、伏明霞、杨威、程菲、廖辉、高崚等一批世界冠军。特别是在2008年的北京夏季奥运会、残奥会上湖北省健儿共夺得23枚奖牌,其中金牌12枚。[48] 

截至2009年,湖北先后18次荣获“国家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湖北是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省,有38个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全国体育先进县、17个全国体育先进社区、6个全国“武术之乡”、3个全国“田径之乡”和1个全国“体操之乡”。先后有近百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工作者。[47] 

楚文化

楚文化是中国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楚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先民最初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南迁后给楚地带来了华夏文明的先进因素,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向前发展楚文化。现今湖北省大部、河南西南部为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区。

青铜文化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在铁器出现之前,铜及其合金曾是用量最多、用途最广、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作用最大的一种金属。楚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一种区域文化,青铜文化成为构成楚文化的主体的支柱之一。

青铜礼器是楚国铜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的风俗好尚、意识形态、工艺水平、文化进程”均“蕴蓄于其中”。楚国的青铜礼器有鼎、簋、敦、盏、壶、缶等。[49] 

漆器文化

楚人生活在一个漆的王国中,生离不开漆,死也离不开漆。其生时使用的日常生活实用器具和娱乐用品是漆品,死后丧葬用品也多用漆品。

楚国的竹胎漆器以竹编织物最为精致。楚国的竹编织物在许多楚墓中都有出土、是楚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如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竹器27件,其中髹漆竹器有竹扇、小型竹笥、圆竹筒等。[50] 

楚地由于位处江汉及汉淮之间,北方的华夏语、西方的藏缅语、南方的苗瑶语和东南的壮侗语都在楚地接触和交流,所形成的楚语自然是吸收了多种语言成分而词汇丰富多采、音声别具一格的方言。楚国语言属华夏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上具有较多的自身特点。公元前666年,楚令尹子元率军伐郑,郑无备,“县(悬)门不发”,子元惊疑,“楚言而出”,说:“郑有人焉。”可见,楚人操“楚言”,与中原各国及其他地区是不同的。孟子曾用南蛮言这个比喻,形容楚人语音的奇特难懂。

春秋以后,随着各地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彼此促进,楚国成为南方各族的融合中心,在语言上,楚人也起着沟通夏夷、消除隔阂的作用。在扬雄《方言》中,楚与魏、卫、宋、郑、韩,吴、齐、巴、秦之中的某一地区共有的方言词汇约70个,其中与吴共有者占了一半以上,反映楚、吴方言比较接近。[51] 

艺术

湖北武汉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发源地。艺术表演场馆有琴台大剧院、湖北剧院、武汉剧院、洪山礼堂等。

武汉杂技厅于1992年建成,是中国第一座可供进行国际杂技、马戏表演的观演建筑,也是亚洲最大的杂技厅,在此举办的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是全球三大国际杂技节之一,被文化部列为中国“七大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之一。湖北玩灯独具特色,其中以僵狮子最为有名。

汉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它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绣名列其中。2013年,湖北省第一家民办汉绣博物馆——武汉汉绣博物馆,在汉阳江欣苑社区挂牌成立。[52] 

天门糖塑兴于明代,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至今也有1400年的历史。2007年4月,“天门糖塑”进入“湖北省首批非物资文化遗产”公示项目名单。[53]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孝感市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汉族地方声腔剧种之一,1926年改称楚剧,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楚剧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鄂州,黄冈、荆州、咸宁、荆门,宜昌、黄石,随州十地市五十余区县。是湖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楚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4]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又名楚腔、楚曲,初步形成于清代康乾年间,至嘉道年间走向进一步成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流行于湖北,远及湘、豫、川、陕、粤、皖、赣、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
  汉剧声腔以西皮、二簧为主。其中的代表性剧目有《双尽忠》、《两狼山》、《生死板》、《打花鼓》、《审陶大》、《合银牌》、《斩李虎》、《宇宙锋》、《闹金阶》、《哭祖庙》等。[55] 

湖北戏剧还有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等。武汉是中国京剧第一世家“京剧谭门谭鑫培”的故乡。

民风民俗

楚人以稻米为主食,在楚纪南城内,发现五外有火烧过的稻米遗迹,最大的一处长约3.5米,宽约1.5米,厚约5~8厘米。楚人的基本副食品有鱼类、肉类和蔬菜类。楚国的水果种植也很普及。古有:“江浦之橘,云梦之柚”的说法。

服饰方面,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装束。楚人的衣着具有地域色彩,历史上曾冠之以“楚服”和“楚制”的专称。与中原民族相比,楚族性格活泼,无拘无束,富于创新精神,敢于别具一格、表现个性,这种民族性格和精神也推动了楚族在服式上不断地推陈出新。[56] 

职务

姓名

省委书记

李鸿忠

副书记

王国生、张昌尔

省委常委

王晓东、尹汉宁、阮成发、黄楚平、楼阳生、王君正、张岱梨、陈大民

秘书长

傅德辉

表格资料来源于[57] )

截至2009年,湖北省省政府共有工作部门42个,其中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4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机构17个。此外,设置了部门管理机构6个。全省42个工作部门中,有33个与国务院对口;6个部门管理机构中,有2个与国务院对口。[58] 

职务

姓名

省长

王国生

常务副省长

王晓东

副省长

郭生练、张通、梁惠玲、许克振、梁惠玲、甘荣坤

省政府资政

段轮一

省长助理

曾欣

秘书长

王祥喜

表格资料来源于[59] )

“公安派”领袖、著名的文学家

1909.6.23-1992.6.21

名称

原产地

名称

原产地

襄阳大头菜

襄阳市

房县黑木耳

十堰市房县

罗田板栗

黄冈市罗田县

荆州鱼糕

荆州市

宜昌蜜桔

宜昌市

利川山药

利川市

潜江龙虾

潜江市

云梦鱼面

云梦县

精武鸭脖

武汉市

金柯辣椒

黄石市

武昌鱼

武汉市

孝感米酒

孝感市

秭归桃叶橙

秭归县

英山云雾茶

英山县

景阳鸡

建始县

恩施黑猪肉

恩施

恩施黄牛肉

恩施市

鹤峰葛仙米

鹤峰

野板栗

神农架林区

大布

红安县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许亚军 胡军 龙刚 朴春 张献民 徳井义実 李芳雯 邱淑珍 阿伊·阿什顿 雅克·拉兰德 高耀太 蔡珩 景冈山 阿诺德·科派尔森 史蒂夫·福里斯特 布鲁思·麦勒 谢伟才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1915-08-28 斯图尔特·贝尔德 宝莱坞 搭档:胡亚捷与丁柳元 迈克尔·汉布里·鲍兰 丰桥 1940-01-22 井上梅次 1978-02-07 新秀丽遭做空 刷新纪录 cart 张浩天 门后 遭袭 后座 笑功震武林 189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