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华中师范大学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09

[摘要] 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师范类、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入选“

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师范类、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

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师范类、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成员,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是一所渊源流长的高等学府,其部分科系最早可以追溯至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武汉昙华林创办文华书院;历经华中大学、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华中师范学院等多个历史阶段,于1985年正式定名为华中师范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其中研究生100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2] 

文华书院

文华书院教学楼

1890年增设高中,成为六年制完全中学。

1901年翟雅各任院长之后,发展迅速。

1903年,文华书院成立大学部,这是华中师范大学校史的开端。

1909年5月18日,书院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注册,正式取得大学资格,校名为“文华大学校”。

1911年1月15日首次公开进行毕业班学生学位论文答辩,16日在文华教堂首次举行毕业班布道会,17日首次授予九名毕业生文学学士学位,韦卓民为其中之一。

1915年1月29日,文华书院首次颁授硕士学位。

私立华中大学

1922年2月,美国圣公会、美国复初会、美国雅礼协会、英国伦敦会、英国循道会等差会代表应邀到汉口吴德施主教寓所开会,决定在武昌开办一所联合大学。8月,筹建华中大学的临时管理委员会成立。

1924年,文化书院改名为(私立)华中大学。

1924年汉口博学书院大学部、武昌博文书院大学部并入。

1927年,基督教及《圣经》相关课程被编入教学大纲。

1927年5月,受时局影响学校暂时关闭。随后校长孟良佐给本应于当年6月毕业的学生寄去了毕业文凭,给5月仍坚持在校学习的学生全部给予成绩“D”,并寄给学生本人成绩单副本。

1929年1月,五个教会的代表在武昌开会,达成为重建华中大学做出最大努力的共识。长沙雅礼大学、岳阳湖滨书院大学部正式并入华中大学。5月,再次举行会议,选举韦卓民为华中大学校长,在韦卓民从英格兰返回之前,孟良佐继任校长。大会表决通过学校英文名为“Central China College”。各差会就师资、财物等做出承诺。9月,华中大学重新开学。文华图书科以专科学校名义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注册,具备了成为一所独立学校的资格。

1933年受西方经济萧条的影响,五个合作教会的拨款额削减,办学经费短缺,学校发展受到制约。

1935年申请得到了四万由美国返回的庚子赔款,并得到校友、政府及中国基金会的拨款,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武汉形势严峻,学校着手准备西迁。

1938年举校西迁。7月10日从武昌启程,船行五天,于15日抵达长沙;22日从长沙乘火车出发,经衡阳、东安、全州,再乘汽车抵达桂林。历时一个月余,历程千余里,9月下旬在桂林开学。日军频繁轰炸,难保师生安全,校临时执委会决定再次迁移。

1939年2月20日,师生乘汽车离开桂林,经良丰、荔浦、柳州、大塘、南宁、出境至安南、东塘、谅山,抵达河内。再踏上滇越公路,于27日下午全体抵达昆明。3月16日,乘车离开昆明转辗喜洲。5月1日,在喜洲这一边陲小镇开始了华中大学新的学期。学校仍设文学院、理学院及教育学院,在此办学近八年之久。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结束的消息传至喜洲,临时执委会决定缩短假期,加快教学进度,争取尽早返回武昌,并组建了一个运输委员会,负责制定返回武昌的计划。

1946年4月17日,华中大学第一批师生由骆传芳率领出发,一周后第二批师生由黄溥率领离开喜洲,举校返回武昌。夏,全体师生安置进原华大校园临时住房,并接受政府拨款加快房屋修建。9月,开始了返回武昌后的第一学年。加入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托事部。随后,师资队伍得以充实,图书馆藏增加,办学拨款到位,校园建筑增多,学校发展势头良好。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11月1日,学校举行建校二十五周年、重建二十周年校庆纪念会。[3] 

公立华中大学

解放初期,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潮的即将到来,教育事业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造旧大学,建设新大学的任务提上了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因此,从1950年底至1951年初,全国各地开始了接收、改造各级各类旧学校和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教育主权的教育改造工作。基于这种客观形势的要求和改造旧教育的需要,中南军政委员会开始酝酸以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为根本,在改造旧大学的基拙上,建立一所规模较大、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经过协商和筹备,1951年8月16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正式决定,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私立华中大学合并,改为公立华中大学,并成立“华中大学改制委员会”。

华中高等师范学校

1952年秋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1952年10月关于“撤梢华中大学改制委员会,组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建校委员会”、校名暂称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的指令精神,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在(1952)教办字第3548号令中指定潘梓年为主任委员,徐悉庸、王自申为副主任委员,领导建校各项筹备工作。院

华中师范学院

1953年春,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经过院系调整,规模不断扩大,系科逐步齐全,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呈报中央高教部,拟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定性为师范学院。同年10月24日,中央高教部批准将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华中师范学院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原华中大学经济系、外语系并入武汉大学,1953年学校改名为华中师范学院。

1962年湖北大学的一部分并入。1970年中南民族学院的一部分,湖北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函授学院并入。

华中师范大学

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邓小平题写了校名。

2005年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名单。

2009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4-6]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学校2011、2012年获国家和教育部重大攻关(招标)项目17项,全国高校排名第

2012年科研项目经费2.1亿元。

截至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文化部“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创新研究中心”等部委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湖北省级重点研究基地8个。[7]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中国农村研究院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9] 

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10]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

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

纳米科技研究中心

考试科学研究中心

湖北省农药工程技术中心

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相对论研究中心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心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文学批评研究中心

文化管理研究中心

民间文学研究中心

高阳研究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激光光谱实验室[10] 

高能物理实验室

最优控制与离散数学实验室

非线性分析实验室

农药与化学生物学实验室

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光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

水生生物学实验室

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室

纳米材料与技术实验室

分析与测试实验室

量子光学研究室

运筹学与控制论研究室

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工程实验室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建有两座图书馆,馆藏面积39689平方米,藏书290余万册;馆藏古籍图书9105种,111779册,其中有善本书455种、3511册,含明版105种、1777册。所藏(明)何楷撰《古周易订诂》、(清)浦龙渊《周易辨》二十四首四卷为全国孤本。[11] 201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为图书馆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平台。

学术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CA 化学文摘(2011)收录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科双效期刊、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社会主义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外国文学研究》:中文核心期刊、A&HCI (美国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12] 、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教育与经济》: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唯一一份教育经济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汉语学报》:中文核心期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教育财会研究》:中文核心期刊。

《教育研究与实验》:中文核心期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

《教师教育论坛》: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截至2014年,学校下设28个学院,在68个本科专业(方向) 招生。[2]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

截至2014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等13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8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 

重点学科

序号

学科名称

1

应用经济学[16] 

2

法学

3

政治学

4

社会学

5

马克思主义理论

6

教育学

7

心理学

8

体育学

9

中国语言文学

10

外国语言文学

11

新闻传播学

博士后流动站[17] 

序号

博士后流动站

成立时间

1

物理学

1994

2

中国语言文学

2001

3

中国史

2004

4

政治学

2004

5

教育学

2004

6

马克思主义理论

2007

7

心理学

2007

8

数学

2007

9

公共管理

2009

10

社会学

2009

11

世界史

2012

12

体育学

2012

13

化学

2012

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 

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学。

学科评估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排名情况如下:

备注:1. 排名含并列;2. 详细排名请见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站;3. 师范大学中有计入西南大学。

截止2014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3800余人,专任教师1800余人[7] ,其中教授、副教授1000余人,博士生导师近300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专兼职院士等20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华中师范大学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有权自行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博士生导师资格。[2] 

资深教授[21] 

章开沅、邢福义。
  

长江学者[22] 

徐勇、王恩科、朱英、令狐萍。
  

国家级教学团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马敏

教育学教学团队

王坤庆

截至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23]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有12个专业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立项。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24] 

序号

专业名称[26] 

项目负责人

所在院系

立项时间

1

英语

张维友

外国语学院

2007年

2

化学

万坚

化学学院

2007年

3

教育学

涂艳国

教育学院

2008年

4

思想政治教育

龙静云

政法学院

2008年

5

汉语言文学

张岩泉

文学院

2008年

6

数学与应用数学

何穗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2008年

7

历史学

邢来顺

历史文化学院

2009年

8

物理学

刘守印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9年

9

体育教育

王 健

体育学院

2009年

10

生物科学

王玉凤

生命科学学院

2010年

11

心理学

郭永玉

心理学院

2010年

12

教育技术学

赵呈领

信息技术系

2010年

截至2014年,学校已经与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越南等7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学校还建有专门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负责招收和培养各种层次的留学生,推进国际汉语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在中国部属师范院校中最先提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与服务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项目,并得到教育部支持。华中师范大学已在中国11个省市区签约共建29个实验区,最北达北京市,最南达海南岛,最东到齐鲁大地,最西到云贵高原。崇阳县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部属师大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教师教育区域性数字化学习港,各项合作业务也将逐步推广到各实验区。[27] 

华中师范大学在中国校友会编制的2014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全国高校第36位;在中国校友会编制的2012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全国高校第39位,社会科学贡献能力排名第10。在《2010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中国大学

钱基博

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杰出的古文学家。曾任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熊十力

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曾任教于文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

沈祖荣

中国图书馆学家。曾任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主任

韦卓民

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翻译家和宗教学家。曾任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之一)校长

张舜徽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章开沅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1985年8月~1991年3月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邢福义

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曾当选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原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中文专修科,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恽代英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1923年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1918年中华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中学部主任

光未然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中华大学毕业

李焕

中国国民党政治家,台湾“行政院长”。曾就学中华大学预科

萧楚女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大学毕业

施洋

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就读于就读于私立中华大学

陈昌浩

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人物之一。1919年就读于武昌私立中华大学附属中学,1926年就读于武昌中华大学

王亚南

中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曾任厦门大学校长。1926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教育系

刘介愚

著名教育管理学家。曾任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院长

万国权

前全国政协副主席,现任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1940年至1945年在重庆中华大学工商管理系学习

盛树仁

曾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52年毕业于华中大学经济系

邹时炎

曾任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现任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

田期玉

曾任公安部常务副部长。196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物理系

张洪祥

曾任湖北省副省长。1960年9月至1964年8月在华中师范学院化学系学习

蒋大国

曾任湖北省副省长。197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97年获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

李宪生

曾任武汉市市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

苏晓云

曾任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华师中文系专修科毕业

哈经雄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北京翻译研修学院名誉院长。1958年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谢圣明

知名企业家,1993年创建红桃K集团,任董事长。1977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陈振翠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班主任”。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

冯巩

中国著名相声演员。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夏雨田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黄华丽

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1986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

李静

美国总统教授学者奖和总统青年学者奖获得者。197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汉字为象形表意文字,校徽中“华”字似宫房屋舍,“大”字既像单人独立又如莘莘学子背靠建筑稍作休憩,整体风格明快活泼,隐有生机。

求实创新 立德树人[29] 

学以致新,师者育人,惟求实而可以创新,惟立德方能树人。八字校训既是学校对于学子的期许,也是学子正己立身的镜鉴。

华大新校歌

南湖浪涌,桂香灵动,百年求索路,桃红李白映苍穹。
  仰望星空,立言立功,江山任指点,青春飞扬别样红。
  华大正葱茏,博雅为我宗,大爱生为本,长风送鲲鹏。

原华中大学校歌

母校华中,鞠育劬劳无穷。长路漫漫,我惟校训是从。牺牲服务,报国尽我精忠。表彰博爱,促进世界大同。

同学兴起,立德立言立功。当仁不让,发奋天下为雄。锄强除暴,再见祖国兴隆。扶倾济弱,促进世界大同。

校园民谣

《南湖秋月》

朦胧月光,夜色未央,南湖水摇醒一片蓝梦乡。万籁都寂静,暖风轻轻唱。花香弥漫中,灯火几扇窗。南湖的夜啊,波光吻月光。青春的梦啊,伴月任徜徉!南湖的夜啊,波光吻月光,青春伴月任徜徉!

花已开放,夜正安详,桂树中捧出一朵蓝月亮。小草都睡去,浪花还荡漾。云彩轻飘动,相思已成行。南湖的夜啊,动情又牵肠。如月的心啊,好梦共珍藏!南湖的夜啊,动情又牵肠,缤纷好梦共珍藏!

文华大学[31] 

1903-1924.7

党委副书记

副校长

1993-1995

1995-2012

校园风光

此外,中华民国已故大总统黎元洪的墓位于校园内的一角。2011年,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市政府在这里增加了黎公亭、休闲长廊,增建了单独的停车场等,扩大为民国大总统陵园,这里已经成为华中师大重要的校园旅游景点,为这个百年老校增加了一丝沧桑感。

黎元洪之墓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谢伟才 布鲁思·麦勒 蔡珩 李芳雯 胡军 阿诺德·科派尔森 阿伊·阿什顿 徳井义実 高耀太 朴春 龙刚 史蒂夫·福里斯特 雅克·拉兰德 张献民 景冈山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许亚军 邱淑珍 南部比利牛斯 1952-01-01 丹尼尔·伊斯皮诺萨 护士长 宝贝吃屎 1975-01-21 提莫西·查拉梅 夜行观览车 夏路·韦烈达 茶色生香 孙花满 韦恩斯坦 姜恩菲 尼维尔·夏伯莱恩 1955-10-27 1955-12-30 源代码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