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伊通满族自治县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0

[摘要] 伊通满族自治县,简称伊通,古称一秃、伊敦、伊屯、均系满语音译,源于伊通河名,意为宏大、汹涌之河。伊通满族自治县,隶属于吉林省四平市,位于吉林省中部,伊通河上游,省

伊通满族自治县,简称伊通,古称一秃、伊敦、伊屯、均系满语音译,源于伊通河名,意为宏大、汹涌之河。伊通满族自治县,隶属于吉林省四平市,位于吉林省中部,伊通河上游,省会长春市南面,东与长春市双阳区、东南与磐石市接壤,南接东丰、东辽二县,西南与梨树县为邻,西南西北面与公主...

伊通满族自治县,简称伊通,古称一秃、伊敦、伊屯、均系满语音译,源于伊通河名,意为宏大、汹涌之河。[1] 

伊通满族自治县,隶属于吉林省四平市,位于吉林省中部,伊通河上游,省会长春市南面,东与长春市双阳区、东南与磐石市接壤,南接东丰、东辽二县,西南与梨树县为邻,西南西北面与公主岭市接界,北与长春市郊区毗连。全境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6公里,幅员面积2523平方公里。[2] 

晋,伊通属挹娄。

南北朝,属勿吉白山部。

隋属高句丽。

唐,设渤海国,分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伊通属中京显德府荣州。伊通满族自治县老照片

五代时,辽灭渤海国建东丹国,伊通属人皇王辉发部。

辽天庆五年(1105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灭辽称帝,创建金国,伊通属东京咸平路。

元代,地方实行行省制,全国设11行省,辽阳行省下设一府七路,伊通属咸平府开元路。

明初,废元行省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伊通分属奴儿干都司之塔山卫、勒克山卫、呼兰山卫、乌尔坚山卫、伊敦河卫、雅哈河卫、乌苏卫、穆苏河卫、呼鲁河卫等。

明末,海西女真崛起,形成叶赫、哈达、辉发、乌拉四部,伊通大部属叶赫部,东南一隅属辉发部。

天命元年(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灭叶赫,伊通全境尽归建州女真所属。

康熙二十年(1681年),修筑京师至吉林驿道,伊通地当盛京至吉林之中,设蒙古霍罗、叶赫、赫尔苏、阿勒坦额墨勒、伊巴丹五处驿站。

雍正六年(1728年),伊通设镶黄、正黄二旗公署,隶属永吉厅。

嘉庆十九年(1814年),设伊通河分防巡检,隶属吉林厅。

光绪八年(1882年),建伊通州,属吉林府。同时建磨盘山分防巡检,隶属伊通州。

光绪十三年(1887年),撤磨盘山分防巡检,改设分州,隶属伊通州。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磨盘山分州从伊通州划出,设磐石县,隶属伊通州。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赫尔苏分州,隶属伊通州。

宣统元年(1909年),伊通州升为直隶州。

民国二年(1913年3月),撤州建县,称伊通县,隶属长春道,设县公署,置县知事。

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伪伊通县公署,隶属伪吉林省。

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1日),伊通县与双阳县合并,称通阳县,伪县公署设在伊通街。伊通满族自治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中国共产党收复伊通,建立通阳县民主联合政府。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 月15日),撤销通阳县,恢复伊通县和双阳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6年5月20日),国民党占领伊通,伊通县政府转移辉南县境内。

民国三十七年(1947年10月1日)伊通县解放,伊通县政府迁回伊通县城,隶属吉林省。

1956年11月,伊通县为公主岭专员公署所辖。

1958年为四平专员公署所辖。

1983年8月为四平市所辖。

1985年2月为公主岭市所辖,同年12月复归四平市所辖。

1988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通县,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隶属四平市。[3] 

1946年2月,伊通县辖14个区,172个村,县政府驻伊通镇。1948年6月辖14个区,161个村。1955年,各区称谓取消序号,恢复原地名称呼;伊通满族自治县辖14个区,173个村。1956年初,伊通满族自治县辖4个区,1个镇、61个乡。1956年辖4个区、1个镇、25个乡、9个公社。

1958年,伊通满族自治县辖8个公社,134个管理区。1960年,辖1个镇、8个公社.计134个生产大队。1966年1月,辖1个镇、21个公社,计221个生产大队。1968年2月,增设1个公社,仍为211个生产大队。1979年6月,伊通镇设2个街道办事处。1980年初,辖1个镇、21个公社,260个生产大队,1479个生产小队。

1983年,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小队改为屯。1988年7月,伊通县辖8个镇、14个乡.234个村委会、31个居委会。1989年8月4日,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撤销新家满族乡,设立新家乡;12月9日,将东尖山乡的河北村、头道乡的三星村、新家乡的东新村划归伊通镇管辖。

1995年12月,伊通满族自治县辖9个镇、13个乡:伊通镇、营城子镇、靠山镇、马鞍山镇、大孤山镇、小孤山镇、伊丹镇、景台镇、西苇镇、五一乡、新家乡、爱民乡、东尖山乡、三道乡、黄岭子乡、板石庙乡、地局子乡、头道乡、二道乡、新兴乡、发展乡、莫里青乡。共有27个居委会、241个村委会。

1998年12月4日,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撤销二道乡,设立二道镇。2000年8月20日,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撤销头道乡、东尖山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伊通镇管辖;撤销发展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景台镇管辖;撤销地局子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板石乡管辖,将板石乡更名为河源镇。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伊通满族自治县总人口482134人,其中:伊通镇102064人、二道镇18757人、伊丹镇29631人、马鞍镇29809人、景台镇36376人、靠山镇28050人、大孤山镇29104人、小孤山镇27915人、营城子镇23042人、西苇镇15833人、五一乡18364人、爱民乡13379人、新家乡16477人、新兴乡16155人、莫里乡16655人、黄岭子乡17474人、三道乡20637人、板石乡22412人。

2002年6月14日,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撤销五一乡、新家乡,将五一乡所辖行政区域和新家乡的米斗浅村等划归伊通镇管辖,将新家乡的向前村、打草村、新宏村、沙古村、后柳村、新家村、新山村划归营城子镇管辖;撤销爱民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大孤山镇管辖;乡镇合并后,镇政府驻地不变。8月9日,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撤销黄岭子乡,设立黄岭子镇,所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2002年底,伊通满族自治县总人口4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近9万人。辖12个镇、3个乡。

2003年底,伊通满族自治县辖12镇,3乡:伊通镇、营城子镇、靠山镇、大孤山镇、小孤山镇、伊丹镇、马鞍山镇、景台镇、西苇镇、二道镇、河源镇、黄岭子镇、新兴乡、莫里青乡、三道乡。

截至2006年1月,伊通满族自治县辖12镇,3乡:伊通镇、营城子镇、二道镇、西苇镇、景台镇、河源镇、伊丹镇、小孤山镇、大孤山镇、马鞍山镇、靠山镇、黄岭子镇、莫里青乡、三道乡、新兴乡。共有14个社区(其中城镇社区5个)、189个行政村。[4] 

伊通满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中部,伊通河上游,省会长春市南面,东与长春市双阳区、东南与磐石市接壤,南接东丰、东辽二县,西南与梨树县为邻,西南西北面与公主岭市接界,北与长春市郊区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24°49'~125°46',北纬43°3'~43°38'。地理坐标为东经125°17',北纬43°21',距省会长春市48公里。全境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6公里,幅员面积2523平方公里,约占四平地区幅员面积14080平方公里的17.9%;约占吉林省总面积187400平方公里的1.35%。[2] 

伊通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东南部和西北部分属吉林哈达岭余脉和大黑山脉,多为连绵起伏的低山丘陵,占伊通满族自治县总面积的60.8%。境内最高点为河源镇青顶山,海拔611米。 中部、西部为伊通河与东辽河的冲积平原和侵蚀台地,地势大致由南向北倾斜。境内地貌按成因和形态可分6种类型。

构造剥蚀低山:分布在西北部大黑山、东部碾子山和东南部青顶山一带,面积4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 500~611米,相对高差为221~313米。多陡坡峻岭。

剥蚀丘陵:分布在南北两侧山区。风化厚度1~30米,海拔高度为275~500米,相对高差为50~150米。山体起伏较小,大部分丘陵较平缓,山顶呈浑圆状,山间谷地较发育。

波状台地:分布于地堑平原中,台地面呈波状起伏,坡度甚小。在西南部小孤山、三道一带台地后缘冲沟较发育,并出现一些陡坎。台地海拔高度为223~270米,相对高差为10~20米。

山前倾斜台地:属剥蚀堆积地形,分布于山间沟谷坡角地带和较大河谷上游的部分地段,其后部与丘陵相接。海拔高度为280~340米,相对高差为10~20米。

河谷平原:分布于伊通河、孤山河、伊丹河等河流的河谷中,包括一级阶地和二级阶地的全部面积。一级阶地沿河床两侧分布,标高219~229米,低于二级阶地0.5~1.0米。县城就座落在一级阶地上。

火山地貌:伊通境内有16座火山,呈两列分布于依兰──伊通断裂带的南端,即处在伊通断陷盆地内,海拔高度为225~430米,相对高差为15~150米不等。分布方向与断裂方向一致,即东北~西南走向。[2] 

日照: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8900千卡/平方厘米。其中以5月为最多,达14646千卡/平方厘米。在5~9月整个农作物生长期内,太阳总辐射量有64911千卡/平方厘米。

气温:年平均气温5.5℃,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2.7℃,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17.1℃,年较差为39.8℃。极端最高气温35.5℃,出现在1972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0. 2℃。

霜期:多年平均初霜日9月23日,终霜日5月7日, 霜期长达227天,无霜期仅为138天。东南部山区的河源镇和营城子镇的部分地方,多在9月上旬见初霜, 次年5月中旬终霜,无霜期较县内中西部地区少15~20天。

降水:伊通满族自治县年平均降水量为651.7毫米。 降水的年变率为18.5%。一年四季降水不均衡,春季降水91.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4.4%。夏季降水414.1毫米, 占全年降水量的66.2%。秋季降水10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6.9%。冬季降水(雪)14.4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5%。

风速:伊通满族自治县年平均风速为2.2米/秒,春季为4.3米/秒,夏季为2.6米/秒,秋季和冬季均为3.0米/秒。全年主要风向频率出现较多的是静风占19%,东南风占16%,西南风占11%。[2] 

伊通满族自治县有河流128条,分属松花江、辽河两个水系,跨东辽河、饮马河、辉发河三个流域。较大河流有伊通河、孤山河等。[5] 

伊通满族自治县耕地面积129599公顷,占幅员面积的51.3%。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33公顷。林地82888公顷,占幅员面积的32.8%。牧草地517公顷,占幅员面积的0.0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753公顷,占幅员面积的6.2%。居民及工矿用地12796公顷,占幅员面积的5.1%。交通道路用地709公顷,占幅员面积的0.28%。园地1459公顷,占幅员面积的0.6%。未利用的土地8862公顷,占幅员面积的3.7%。[6] 

伊通满族自治县属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森林覆盖率为 27.7%。立木蓄积量为355万立方米。

乔木:主要有柞、山杨、椴、山榆、曲柳、山槐、桦等;

灌木:有榛、胡枝子、山玫瑰等。

针叶树:以落叶松为最多。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工林面积29873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36%,树种以落叶松为主。[7] 

兽类:有狼、狐、狸、狍子、貉子、灰鼠、松鼠、香鼠、鼬、刺猬、野兔等;

禽类:有环颈雉、沙斑鸡、鹌鹑、大山雀、苏雀、麻雀、铁雀、斑鸠、啄木鸟、布谷鸟、喜鹊、乌鸦、燕子、野鸭等;

鱼类:有鲤鱼、鲫鱼、鲢鱼、鳙鱼、草鱼、鲶鱼、青鱼、泥鳅鱼等。[8] 

药用植物:有细辛、五味子、黄芪、五加皮、狼毒等178种,多分布在东南部山区,次为西北部山区。

野菜:有寒葱、蕨菜、山芹菜、苋菜、荠菜、车前、蒲公英、小根蒜、苦菜、黄花菜、柳蒿芽、猫爪菜、山菠菜、灰菜等。

食用菌:主要有白蘑、榛蘑、松蘑、油蘑、杨树蘑、木耳、地瓜皮等。[8] 

截止2010年底,伊通满族自治县已发现的有金、银、铜、铁、铅、锌、硫铁、硅石、萤石、石灰石、麦饭石、硅灰石、玄武岩、膨润土、高岭土、粘土、煤、石油、天然气、矿泉水等30余种,矿产地200余处。

石油天然气: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面积540平方公里。伊通盆地勘探潜力为石油5.3亿吨、天然气1000亿方以上。

金:主要分布在伊通镇、营城子镇、莫里乡等3个乡镇,资源总量约为7吨,平均品位是1.0—2.0克/吨,属贫矿床;

锌:主要分布在景台镇和莫里乡交界处的放牛沟、老虎沟一带,锌金属资源储量达到139万吨,属中型矿床,平均品位9%,是吉林省有色金属的重要接续基地;

铁:主要分布在景台镇、莫里乡、黄岭子镇、营城子镇等乡镇,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451万吨;

铜:主要位于景台镇永久村,保有资源储量315万吨,有五个矿体;

硅石:主要分布在景台、莫里、马鞍、营城子、伊通镇等乡镇,远景资源总量超过100万吨,多数硅石矿可露天开采;

萤石:主要分布在营城子镇、莫里乡、伊通镇,资源总量约为20万吨;

硫铁矿:主要分布在景台镇放牛沟、莫里乡老虎沟一带,保有资源储量176万吨;

硅灰石:主要分布在二道镇、营城子镇、河源镇,储量37万吨;

大理岩:分布较广,预测资源总量1.8亿吨以上;

麦饭石:产于大孤山镇石匠背山,矿石保有资源储量160万吨,适宜露天开采;

脱硫黄土:又称氧化铁粉,产于放牛沟的脱硫黄土,脱硫效果极佳,最高可达99.2%;

膨润土:主要分布在马鞍镇和莫里乡,又名斑脱岩,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工业储量为143.4万吨;

高岭土:主要分布在景台镇,储量100万吨,预测远景储量约200万吨以上,矿石呈灰白色、浅粉色,土状结构,含二氧化硅43.18%,二氧化铝30.14%;

煤炭:主要分布在大孤山镇,属褐煤,分布面积近10平方公里,煤层厚度20余米,埋深2100米,开采难度较大。2008年,在大孤山镇杨树村、柴永村勘探,以探明储量1.5亿吨;

矿泉水:分布在河源镇、景台镇、大孤山镇三个乡镇。特别是河源镇石头泉眼屯莲花泉,偏硅酸含量为38.75毫克/升,平均流量为149.25立方米/日。[9] 

伊通满族自治县水资源总计3.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量2.5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1.16亿立方米,年人均水占有量580立方米,耕地年亩均水量153立方米。[5] 

2010年底,伊通满族自治县总户数157132户,总人口481998人,其中男性247137人,女性234861人,男女比例为105:100;农业人口398352人,占总人口的82.6%;非农业人口83646人,占总人口的17.4%。伊通满族自治县人口密度190人/平方公里。[10] 

伊通满族自治县共有1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9.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0.5%。其中,满族18.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8.7%;回族6026人,占人口总数1.3%;朝鲜族1784人,占人口总数0.4%。还有蒙古族、锡伯族、瑶族、苗族、门巴族、白族、壮族、土家族、高山族、彝族。[10] 

2012年,伊通满族自治县共有民族学校5所,其中:满族高级中学1所,满族小学1所,朝鲜族九年制学校1所,回族学校2所。在校学生4567人,教职员工329人。同时,在4所学校增设了民族幼儿班。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5%。[11] 

截止2014年5月份,城乡居民卫生档案累计建档人员为346304人,建档率71.7%;规范电子建档人数为260536,建档率54.4%。孕产妇健康管理率达90.73%;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人数40865人;高血压患者建档21965人;2型糖尿病建档8194人;重性精神病管理1424人。[12] 

2014年,伊通满族自治县参合农民320339人,农村常住人口参合率为99.98%,2014年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10元,筹集资金达1.3亿元。[13] 

2010年,伊通满族自治县生产总值实现127.4亿元,比2009年增长25.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0亿元、28.8亿元和68.6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12.6%、37.7%和26.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43263万元,比2009年增长45.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8亿元,比2009年增长5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9亿元,比2009年增长19.2%。伊通满族自治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900元和5740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14.7%和10%。[14] 

农业

1994年伊通满族自治县粮食总产量达649000吨,被列为全国百名商品粮产粮大县第61位。

2005年,伊通满族自治县共有7个乡镇16个村从事玉米良种繁育,品种达到24个,总面积184000亩,产量达1.1亿斤,总产值可实现0.9亿元。

2010年,粮食总播种面积180万亩,占总耕地195万亩的92.31%,其中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主粮播种面积180万亩,占总粮面积100%,粮食总产实现20.1亿斤,农业总产值实现54.3亿元,比2009年增长11.2%。

林业

2010年,伊通满族自治县共完成造林9000亩,其中国营7200亩,民营1800亩;完成补植造林18350亩;完成村屯绿化20个、1161亩;义务植树70万株,栽花种草1.5万平方米;实现了连续3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10个国有林场实现利润55万元。

水利

2010年,伊通满族自治县共争取国家和省投资项目17项,总投资7750万元;伊通满族自治县四座中型水库和四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7公顷,共投资608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建设深水井145眼,完成15个乡镇、98个村、128个自然屯、7座农村中小学校、4321人饮水安全问题。

畜牧

2010年,伊通满族自治县牧业总产值实现35.7亿元,比2009年增长10.3%。牛、鹿、猪、羊、禽发展到97万头、12.5万只、110万头、14.8万只、3505只,分别比2009年增长19.9%、12.9%、16.7%、8.8%、8%。伊通满族自治县累计发展牧业小区294个。营城子黄牛交易市场占地35000平方米,年交易量20万头左右。[14] 

到2010年末,伊通满族自治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实现67.4亿元,比2009年增长53.1%。工业增加值实现16亿元,比2009年增长40%;利润、税金实现4亿元和1.8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91.1%和33%。技术改造投资完成20亿元,比2009年增长25%,完成新产品产值9亿元,比2009年增长35%,产销率实现97.43%,比2009年提高0.49%。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的4.27吨标准煤下降到1.97吨标准煤。[14] 

商贸

2010年,伊通满族自治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9.2%。伊通满族自治县有大型商场6家和综合性大市场一处。

建设规范化达标“农家店”、“农资店”400家,建立商品配送中心一家、配送站5个,2010年农家店销售额突破1亿元。家电下乡销售网点50家,补贴3200万元。从事商品配送的业户和企业15家。

金融

2010年,伊通满族自治县银行业网点总数70个,其中商业银行3家,即:工行2个、农行8个、建行1个;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社金融机构1家,农村信用联社35个;邮政储蓄所23个。2010年,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0.3亿元,比2009年增长20.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6.5亿元,比2009年增长23.6%。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7.6亿元,比2009年增长19.1%。[14] 

2010年,伊通满族自治县新建水泥化农村公路151公里,通村油路率达到99.5%。伊通至辽源、营城子至松江河伊通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九开公路伊通段建成通车。长春经伊通至辽源铁路建设项目做好开工前准备。客运站点建设不断加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伊通满族自治县现有二级客运站1个、三级客运站8个、四级客运站2个。伊通满族自治县营运路线114条,其中跨省的2条,跨市的15条,跨县的26条,县内71条。每日有252个班次运营,伊通满族自治县自然屯通车率达92%。[15] 

服饰

衣着,清代及民国时期,伊通境内满族服装主要有旗袍、长衫、马褂、马夹、短袄、皮衣裤等。满族无论贫伊通满族自治县旗袍

发式,满族成年男子将颅前发剃光,留下颅后发,蓄长编辫垂于脑后。未婚子女留全发,编双辫或独辫,额前蓄“刘海儿”。已婚子女发式多样,有架子头、两把头、燕尾式等,中老年妇女则在头顶部绾一发鬓,称为“小高粱头”。新中国成立初期,尚可见此发式。

饰物,满族妇女饰物主要有头架、扁方、耳环、簪子、手镯、戒指和香荷包等。这些饰物多是以金银珠玉翡翠玛瑙等精雕细琢而成。男子饰物主要有帽正、戒指、腰荷包等。

饮食

满族所食谷物主要是稗、粟、小麦、大麦、黍、稷、高梁、玉米、荞麦等。满族喜面食、黏食。面制的块状食物统称“饽饽”,如苏叶饽饽、豆油饽饽,黏豆包、粘火勺、油炸糕、粘糕。这些黏食至今已成为伊通满族自治县各民族喜爱的食品。

居住

满族居住无论两间还是三间一般均在东间开门。东间称外层,里间卧室。卧室三面环炕,西炕较窄,称“万字伊通满族自治县满族宅院

满族宅院,一般均为方形,并“立木为栅”将房屋包围起来,前面正中立一栅门。富裕人家四周砌墙,并建有东西厢房。南墙中间建有门楼,有“三合院”或“四合院”进门处建有“影壁”。富裕家影壁上雕有“龙凤呈祥”、“日出云海”等图案。

婚嫁

满族婚俗大体有通媒、望门户、放定、迎亲、坐账、拜天、入洞房、分大小、回门、住对月等程序。青年男女方十五六岁,父母便托媒说亲。如双方有意,便互相看望,称“望门户”。两家同意婚事男方母亲及媒人前往女家,女方备酒席,行装烟礼。男方母亲赠女方簪珥,称“放小定”,即订婚。婚前一两个月,男方将女方索要之猪、羊、酒、布帛、金银首饰和钱币等送至女方家中,放在祖宗板前神案上,两亲家跪拜,斟酒互递蘸祭,俗称换盅,即“放大定”。

生育

婴儿出生如果是男孩,要在门柜上挂一小弓箭,祈望孩子将来能成为骑射能手。如果是女孩,则挂一红布条,一是象征吉祥,二是表示“月房”不能随便进去。第三天给孩子喂奶,称“开奶”。赶上祭祀时,婴儿要上子孙绳,在绳上系一小弓箭即添男婴,有的系一羊“嘎拉哈”(猪、羊、狍子等的骨);系一彩布条,即添女婴。

丧葬

满族人家遇丧事,首先要将祖宗匣、香案、祭品等用红布蒙上。寿衣多寡忌用双数。咽气前于地中央设一灵床,高低依丧者年龄不等,最高与炕齐平。入殓时不走门,从窗户抬出。后来也走门,但窗户要打开。[16] 

大孤山旅游风景区

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南17公里。大孤山以独特的火山地貌景观为核心,集观光游览、科研考

南山旅游风景区

现为国家3A级景区的南山旅游风景区,是1997由吉林省同泰矿冶公司投资兴建的,位于县城南6公里处伊通镇二道岭子村,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主要经营旅游开发、旅游服务、生态观光、农作物种植等。[18] 

寿山湖

建于1958年,扩建于1966年,在寿山脚下拦截伊通河,是伊通河上游干流上的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2002年进行除险加固,投资1210万元,库容达到2530万立方米,大坝全长1080米,顶宽5米,坝高12.92米,河道长16.3米,流域面积91.5平方公里,使寿山水库成为蓄水灌溉为主,旅游、度假、垂钓休闲、娱乐为辅的中型水库。[19] 

满族博物馆

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馆藏文物630种5000余件。本馆展示内容分为满族渊源、生产、生活、文化、礼仪、信仰、古今伊通七个展厅。[20] 

牧情谷旅游风景区

是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伊通满族自治县东南8公里,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三面环山,一湾碧水,风景秀丽,以独特而富有神秘色彩的萨满文化为核心,集北方民俗文化、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高品位的旅游风景区。是吉林省和多家高等院校确定的萨满学术研究基地。[21] 

奇兰(?一1636年),姓纳喇氏。世居伊巴丹(今伊丹镇)。原系该地女真部落酋长,后投奔努尔哈赤,被编入满洲镶红旗。皇太极即位后,设十六大臣分管八旗事务,巴奇兰被任命为正黄旗大臣。1633年(天聪七年),巴奇兰以步兵统领身份随贝勒岳托进攻旅顺口明军。因此次战功,巴奇兰晋升男爵。1636年(天聪十年),因前次旅顺口作战创伤复发而亡,恤赠子爵。[22] 

鄂硕(?—1653年)世居栋鄂,即伊巴丹河一带,清初将领,先后任轻骑都尉、佐领、世职二等、前锋参领、世职一等、男爵、男爵二等、镶白旗满洲副都统、前锋统领、子爵,又因系皇贵妃之父晋升伯爵。1657年(顺治十四年)病卒,加赠侯爵。其子费扬古承袭伯爵。[23] 

费扬古(?—1701年)鄂硕之子,袭父伯爵。清初将领,常读《左传》,赋诗词,被誉为儒将。[24] 

依克唐阿(1833-1899)字尧山,满洲镶黄旗人,族姓扎拉里氏。出生于今伊通县城东南马家屯。依克唐阿在抗击日、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立下了卓著的功绩,受到朝廷器重,被授为头品顶戴、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管理兵刑两部,兼管奉天府尹事务,任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等官职,有“东北三省海外天子”之称,被誉为“虎将军”。1901年卒,予谥诚勇。[25] 

齐耀琳:光绪乙未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他先后任直隶曲周知县,任内爱民如子,民呼“齐青天”,升迁谢任时民众跪地挽留。他官级递升,先后任河间、保定、天津知州,天津道尹、直隶按察使、提法使,1911年(宣统三年)任河南布政使、河南巡抚,1913年(民国2年)任吉林省民政长,1914年任吉林巡按使,1917年(民国6年)任江苏省长。他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唯才是用,一丝不苟。[26] 

齐忠甲: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都察院御使。任翰林院编修期间,曾出任三江主考,经他考取之士均侧重理论。兼都察院御使时,为人清廉,赞其“清正廉明”之气质。[27] 

齐耀珊:光绪十六年庚寅恩科进士。曾任汉口道尹,忠于清王朝。民国6年,任浙江省长;民国9年,任山东省长;民国10年,先后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农商总长和教育长。[28] 

郭星五(1861一1940),字景恒满洲镶黄旗,伊通州二十家子人。性平和稳重。10岁入乡塾读书,1878年(光绪四年)文庠生,1891年(光绪十七年)科举人。后执教15载,门生成名者颇多。[29] 

郭桂五字丹芳,生卒年不详。伊通州二十家子人。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文庠生,执教数年后到奉天荒务局任职。,后任江苏省长公署科长、镇江运北税务局局长。1922年办理北五省赈务时,曾获“慈善家”荣誉。他本人也节衣缩食,把私款用来赈灾。民国政府颁给他“急公好义”匾额一块。[30] 

于保合:,满洲镶黄旗人,出生于县城南青咀子屯,世代务农。曾任华北军区司令部通讯处处长、军委总军械部雷达局副局长、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器材部副部长、三机部供应局副局长等职务。1982年离休,1985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1岁。[31] 

毛诚(1915—1995),汉族,伊通东尖山乡人,原名武文璞。新中国成立后,曾于1950年担任总参联络部干部学校副校长;1954年任总参联络部副部长、中央调查部副秘书长、中央调查部干部学校校长。1958年12月任中共吉林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吉林省委委员,1969年9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党校校长。1978年至1984年先后任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吉林省人大副主任。[32]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阿伊·阿什顿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史蒂夫·福里斯特 许亚军 阿诺德·科派尔森 景冈山 谢伟才 朴春 布鲁思·麦勒 蔡珩 龙刚 李芳雯 徳井义実 雅克·拉兰德 胡军 邱淑珍 高耀太 张献民 何平 内衣 霍兰德 夫妻:吕丽萍与孙海英 雷·罗马诺 塞兹摩尔 1905-03-23 天宇 进口片 风暴杰克逊 范晓萱 忘年交:陈志远与黄磊 袁嘉敏 毛克利 乔丹·拉奇 三峡在线 大河内奈奈子 刘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