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伊朗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08

[摘要]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语: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位于亚洲西部,属中东国家。伊朗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语: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位于亚洲西部,属中东国家。伊朗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约1648195平方公...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语: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位于亚洲西部,属中东国家。伊朗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约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据伊朗国家统计数据库2014年7月18日显示,伊朗人口为77,598,379。[1-2]   

伊朗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为世界石油天然气大国,地处世界石油天然气最丰富的中东地区,石油出口是经济命脉,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别位于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伊朗的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制造业发达,还有电子工业、核工业、计算机软硬件业。

伊朗Iran位于亚洲西南部,北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东面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相连,另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隔海相望。南面濒临海湾和阿曼湾。[3] 

伊朗国土绝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国家,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间。伊朗风光

主要河流有卡流伦河与塞菲德。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南岸属伊朗。[4] 

伊朗实行冬令时和夏令时。冬令时比北京时间晚4小时30分,夏令时比北京时间晚3小时30分。

伊朗是一个多民族的伊斯兰国家,其中波斯人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库尔德人占5%,还有阿拉伯人、巴赫蒂亚里人、卢尔人、俾路支人及土克曼人等少数民族。[2] [5] 

据伊朗国家统计数据库2014年7月18日显示,伊朗人口为77,598,379。[1-2]   

联合国数据显示:1968年时伊朗人口为2700万,到1988年这一数字已经是5500万。1980年代,有人估计到2006年,伊朗人口将达到1.08亿。

1990年,伊朗正式开始实施名为“安排家庭计划”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倡只生两胎,每个家庭最多3个孩子。同年,伊朗专门成立了“生育率调节委员会”,负责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各部门的协调。

2006年10月,内贾德总统发表了一次讲话,说伊朗人口应该从7000万增加到1.2亿,并主张妇女应该减少工作时间,把更多时间花在养育孩子上面。

2012年7月25日,伊朗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伊正式表态,控制人口计划废除[6] 。

伊朗气候四季分明。北部春夏秋季较为凉爽,冬季较为寒冷,南部夏季炎热、冬季温暖。伊朗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温暖和湿润,降水也往往形成于此,这和北下的冷空气有关系。而夏天的时候,伊朗由于处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气温很高,且降水不多。这就是伊朗1-4月(即冬季)降水降多的原因。德黑兰最高的气温是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是22℃和37℃,最低气温是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温度是3℃和7℃。

伊朗主要有三种气候类型:

沙漠性气候和半沙漠性气候。伊朗国内大部分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属这种气候,其特点是干热季节长,可持续7个月,年平均降雨量30-250毫米。

山区气候。山区气候分为寒冷山区气候和一般山区气候二种,寒冷山区气候地区有40000平方公里,都在有高山的地区,包括阿尔俾斯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萨哈德高峰和萨巴朗高峰,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500多毫米。一般山区气候地区3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250-600毫米。

里海气候。里海地区是一狭长地带,地处里海与阿尔俾斯山脉之间,年平均降雨量600-2000毫米。[4]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蕴藏丰富。截至2011年底,已探明石油储量1545.8亿桶,天然气储量33.69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1%和17%,分列世界第三、二位。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均列世界第四位,日产原油能力350万桶、天然气5亿立方米。

其它矿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可采量巨大。已探明矿山3800处,矿藏储量270亿吨;其中,铁矿储量47亿吨;铜矿储量30亿吨(矿石平均品位0.8%),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锌矿储量2.3亿吨(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铬矿储量2000万吨;金矿储量150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锰、锑、铅、硼、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已开采矿种56个,年矿产量1.5亿吨,占总储量的0.55%,占全球矿产品总产量的1.2%。[7] 、

德黑兰Teheran位于横亘伊朗北部厄尔布斯山的南麓,有人口1100万。[5] 

(约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639年):埃兰人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卡伦河流域,他们是伊朗高原的土著人。约公元前2500年,埃兰人建立了国家。公元前1176年,埃兰国攻陷巴比伦。公元前639年,埃兰国被亚述人所灭。[8] 

波斯波利斯石柱群

(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0年)

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后经过数十年扩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在国王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和中亚内陆地区直至帕米尔高原的西部,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包括70个民族,5000万人,近700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在公元前492年希(腊)波(斯)战争后逐渐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东侵,征服波斯全境。[8] 

(公元前330年至公元前247年)

亚历山大大帝在波斯积极推行“希腊化”的殖民统治。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所建的帝国分裂,其部将塞琉古(马其顿人)夺得帝国东部广大地区,并于公元前312年称王,以叙利亚为中心建立塞琉西王国,中国古称条枝。塞琉西王国全盛时,疆域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两河流域、波斯和中亚的部分地区。

公元前247年,波斯的帕尔尼部族打败塞琉西王国军队,在波斯土地上建立了阿萨希斯王朝。中国史称安息王朝,西方史学家称之为帕提亚王朝。安息王朝由于同罗马的长期战争和朝廷的内讧,从公元1世纪以后逐渐衰落。

(224年至651年)

公元224年,安息王朝被萨珊王朝推翻。萨珊王朝建立后又向东扩张至印度河中上游,曾一度成为古代波斯最辉煌的时期。随着同罗马帝国的战争、封建割据、人民起义、中亚游牧民族及阿拉伯人入侵而逐渐衰落。

(651年至874年)

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推翻萨珊王朝,占领波斯全境。伊斯兰教取代拜火教,成为波斯人的主要信仰。波斯被征服后,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行省。自公元661年至11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先后经历了倭玛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波斯成为这两个王朝的一部分。从9世纪起,阿拔斯王朝日渐衰落,在波斯境内及其邻近地区,相继出现一些独立或半独立的地方封建王朝,与其分庭抗礼。[8] 

(874年—999年)

公元874年,古波斯萨曼家族的成员伊斯玛仪·本·艾哈迈德(892~907在位)以布哈拉为首都,正式称“埃米尔”,创立了萨曼王朝,名义上仍承认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宗主权,但实际仅向哈里发奉献贡物,报告军务。他效法古波斯与哈里发宫廷建立了统一的行政和军事制度,确立了王朝与辖地的隶属关系。萨曼家族原本信奉拜火教,此时已经皈依了伊斯兰教。萨曼王朝的几代君主励精图治,一度把疆域扩张到费尔干纳以及更远的地方。由于萨曼王朝强大的影响力,中亚许多突厥人游牧部落纷纷进入波斯帝国内定居生活,此外伊斯兰教在中亚广泛流行,从而开启了中亚突厥人伊斯兰化的进程。萨曼王朝疆域最大时包括中亚、波斯大部分、阿富汗斯坦等地。[8] 

(999年—13世纪初)

公元962年,萨曼王朝的一名突厥近卫军将领在国内建立了伽色尼王朝,公元999年,伽色尼王朝联合中亚另一个突厥帝国——喀喇汗王朝灭了萨曼王朝。伽色尼王朝取而代之,继承了萨曼王朝的大部分领土。11世纪中期,另外一个突厥部落——土克曼人由中亚兴起,推翻了伽色尼王朝统治,并先后征服巴格达、叙利亚、拜占庭帝国,建立起一个东起中亚、西至博斯普鲁斯海峡,包括波斯在内的塞尔柱帝国,但帝国不久即告分裂。12世纪末,花剌子模沙王朝夺取波斯东北部,13世纪初占领波斯全境。它统治的疆域还包括伊拉克、阿富汗斯坦等地区。[8] 

(1258年—14世纪中叶)

成吉思汗于1219年率军西侵,先后征服了花剌子模、中亚细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地,杀死花剌子模国王,掠夺大量财物后撤回蒙古本土。1229年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二次侵略花剌子模,杀死国王后返朝。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再次率兵占据波斯并建立以波斯为中心的伊尔汗王朝。此后,蒙古人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并任用波斯人为行政官吏。

(1380年至1405年)

随着伊尔汗国的逐渐衰落,当时的波斯又陷入地方封建王朝割据之中。西察合台汗国(今乌兹别克境内)的突厥国王帖木儿(1336年至1405年在位)在夺取中亚地区后于1380年至1393年征服波斯全境,继而侵占伊拉克,并攻打印度。1405年帖木儿死后,他的帝国迅速瓦解,统治范围只限于中亚河中地区和波斯东部,但15世纪帖木儿王朝的文化艺术相当繁荣。[8] 

(1467—1502年)

随着帖木儿王朝在波斯统治的衰落,两个由土克曼人建立的王朝开始强大,他们分别是黑羊王朝与白羊王朝,两个王朝发源于土耳其东部、阿塞拜疆以及波斯西北部地区。其中黑羊王朝在30、40年代实力较强,但随后被更为强大的白羊王朝击败,白羊王朝在乌宗.哈桑的带领下,一度统一了波斯的大部分地区。

(1502年至1722年)

白羊王朝时期,一个名为萨菲社团的什叶派社团在伊朗西北十分活跃,这个社团的成员多为土克曼人与阿塞拜疆人。他们的首领有着古波斯贵族的头衔,趁白羊王朝动乱之际于1502年推翻其统治,建立了萨法维王朝。此后国力逐步强大,极盛时版图包括阿富汗斯坦的坎大哈、赫拉特。萨法维帝国与奥斯曼帝国曾长期进行战争。萨法维王朝是伊朗历史上第一个以什叶派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朝代,对什叶派在波斯的发挥壮大起了重要作用。17世纪末,萨法维王朝日渐衰落。1722年,阿富汗的普什图人吉尔扎部落在马赫穆德的领导下,攻占萨法维王朝首都伊斯法罕,并自立为波斯国王。[8] 

(1736年至1796年)

1736年,来自伊朗呼罗珊地区的突厥部落首领纳迪尔率军把阿富汗人逐出波斯,并以马什哈德为首都建立阿夫沙尔王朝。经过数年战争,阿夫沙尔王朝版图一度东至阿富汗斯坦和印度北部,西至巴格达,北接里海,南濒波斯湾。1747年,纳迪尔国王死后,其儿孙为争夺王位而爆发内战,各路诸侯纷纷称王,其中凯里姆汗(1749年至1779年在位)以设拉子为首都建立了赞德王朝。经过多年战争,赞德王朝占据了除霍拉桑及以东地区以外的阿夫沙尔王朝的土地。1779年凯里姆汗死后,赞德王朝分裂。1792年和1796年,赞德王朝和阿夫沙尔王朝先后被恺加王朝所灭。[8] 

(1779年至1921年)

伊朗独立纪念碑

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随着欧洲列强的侵入,伊朗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社会经济衰落,封建统治专横残暴,多次发生人民起义。1921年2月,军官礼萨汗·巴列维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建立巴列维王朝。[8] 

礼萨汗·巴列维(1925年至1941年在位)对内采取了一些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但同时实行个人独裁。1921年,伊与苏联签订协议,废除了沙俄与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927年,伊宣布废除所有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外国在伊的领事裁判权,并实行关税自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伊朗与纳粹德国关系较密切。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后,英国和苏联出兵伊朗。礼萨汗·巴列维被迫退位,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位(1941年至1979年在位)。1942年1月,英国、苏联和伊朗订立同盟条约。1943年9月,伊朗对德宣战。

二战结束后,伊与英、美关系趋于密切,英、美对伊在政治、军事上给予大量支持和帮助,同时也趁机控制了伊的经济命脉。60年代初,巴列维为巩固其统治,缓和国内各阶层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提出以土改、工人入股分红、出售工厂股票、在农村开展卫生和扫盲运动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改革计划”。这一以世俗化和现代化为核心的改革计划又称“白色革命”。但由于脱离国情、触及宗教人士利益,造成经济严重失调,贫富悬殊加剧,各种社会、宗教矛盾激化,各地动乱不断升级。1979年1月,国王被迫出走海外。2月1日,因领导反国王运动而流亡国外的宗教领袖霍梅尼返回伊朗。2月11日,忠于国王的军队倒戈,巴列维王朝覆灭。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8] 

行政划分:30个省、324个地区、865个郡、982个县、2,378个乡:伊朗分省地图

主要城市:德黑兰、伊斯法罕、设拉子、马什哈德、克尔曼、大不里士等。

1979年霍梅尼执政后,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1989年6月3日霍病逝,原总统哈梅内伊继任领袖。7月28日,原议长拉夫桑贾尼当选总统。1993年6月11日,拉夫桑贾尼连任总统。1997年5月,伊总统文化事务顾问、前文化和伊斯兰指导部长哈塔米当选总统,并于2001年6月大选中获选连任。2005年6月,伊举行第九届总统选举,德黑兰市长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2009年6月,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伊第十届总统选举中获得连任。2013年6月15日,哈桑·鲁哈尼当选伊朗第十一届总统,8月4日宣誓就职。[7] 

伊斯兰革命后第一部宪法于1979年12月颁布,规定伊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权统治高于一切。1989年4月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突出强调伊斯兰信仰、体制、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绝对权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内伊正式批准经全民投票通过的新宪法。[7] 

伊斯兰议会是伊最高国家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议会通过的法律须经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方可生效。议员共290名,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议会设有主席团和12个专门委员会。主席团由议长、两名副议长、三名干事、六名秘书共12人组成,主要负责制订会议议程、起草会议文件等工作,任期1年,任满后由议员投票改选,可连选连任。第9届议会于2012年3月经选举成立,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Ali Larijani)。[7] 

伊朗总统鲁哈尼

最高领袖阿亚图拉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ayatollah sayyed ali khamenei) ,1989年6月霍梅尼逝世后继任领袖;

总统哈桑·鲁哈尼(Hassan Rouhani) ,2013年6月15日当选伊朗总统。

副总统兼原子能组织主席兼外交部长阿里·阿克巴尔·萨利希。

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专家会议主席拉夫桑贾尼;

议长阿里·拉里贾尼(Larijani),2008年5月当选。

司法总监是国家司法最高首脑,由领袖任命,任期5年。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由司法总监任命,任期5年。司法部长由司法总监推荐,总统任命,议会批准,负责协调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在司法总监领导下,还设有行政公正法庭和国家监察总局,分别审理民众对政府机关的诉讼和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现任司法总监萨迪格·拉里贾尼(Sadegh Larijani),最高法院院长艾哈迈德·莫赫森尼·古尔卡尼(Ahmad Mohseni Gorkani),总检察长古拉姆侯赛因·莫赫森尼·艾杰伊(Gholamhossein Mohseni Ejei)。[7] 

1988年12月,伊颁布政党法,要求所有党派向内务部重新登记,经审查批准后才能开展活动。1998年,伊国内各种政党竞相成立,已获准活动的政党组织主要有:

①德黑兰战斗的宗教人士协会:1987年从革命初期成立的“德黑兰战斗的宗教界协会”分化出来,成员大多是宗教界和政界的知名人士。书记迈赫迪·卡鲁比(Mehdi Karubi)。

②伊斯兰指导党:主席大流士·扎格阿里·马兰迪。

③伊朗拜火教协会:主席阿尔达希尔·阿扎尔古沙斯布。

④建设公仆党:1998年5月21日成立。成员多为政界人士,包括:体育组织主席哈什米·塔巴、中央银行行长努尔巴赫什、前原子能组织主席阿姆鲁拉希、计划与预算组织主席阿里·纳贾菲、德黑兰市长卡尔巴斯齐、伊斯兰文化和指导部长穆哈杰拉尼、执行事务副总统哈什米、石油部副部长阿里·哈什米、德黑兰议员法埃泽·哈什米、克尔曼议员玛尔阿什。

⑤伊斯兰伊朗团结党:1998年1月31日成立。由议员和政府各级负责人组成,有成员30多名。其宗旨是发展自由和文明社会、伊斯兰的尊严与国家的强盛、推进社会公正与共同富裕、民族团结与大众参与。[7] 

专家会议

1979年通过的宪法中规定专家会议为常设机构,由公民投票选举86名法学家和宗教学者组成。其职责是选定和罢免领袖。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现任主席为阿亚图拉穆罕默德礼萨·马赫达维卡尼(Mohammadreza Mahdavikani)。[7] 

国家利益委员会

1988年3月17日成立,1989年7月经宪法确认。主要职责是为领袖制订国家大政方针出谋划策,协助领袖监督、实施各项大政方针,当议会和宪法监护委员会就议案发生分歧时进行仲裁。现任主席为前总统阿克巴尔·哈什米·拉夫桑贾尼(Akbar Hashemi Rafsanjani)。[7] 

宪法监护委员会

由12人组成,其中6名宗教法学家由领袖直接任命,另6名普通法学家由司法总监在法学家中挑选并向议会推荐,议会投票通过后就任,任期6年。主要负责监督专家会议、总统和伊斯兰议会选举及公民投票,批准议员资格书和解释宪法;审议和确认议会通过的议案,裁定是否与伊斯兰教义和宪法相抵触,如有抵触则退回议会重新审议和修改。如与议会就议案发生争议且无法解决,则提交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进行仲裁。现任主席艾哈迈德·贾纳提(Ahmad Janati)。[7] 

伊斯兰革命卫队

武装力量由军队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组成。领袖为武装力量总司令。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军事领导和国防政策的制定机构,由总统、两名领袖代表、司法总监、议长、军队总司令、卫队总司令、国家计划和预算组织主席及外交、内务、国防和情报部长组成。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二年。

伊朗宪法规定政教统一,宗教领袖为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国防委员会是领袖领导下的军事决策机构,成员有总统、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以及领袖指定的两名顾问。武装力量由正规军、革命卫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革命卫队由地面部队、海上部队、陆战队和航空部队组成。1989年7月正规军和革命卫队合并,组成松散的联合。

宗教领袖、武装部队总司令兼最高国防委员会主席阿亚图拉·赛义德·阿里·哈梅内伊(1989年6月上任)。武装部队司令穆罕默德·萨利米(2000年5月上任)。国防部长阿里·沙姆哈尼(1997年8月上任)。武装部队总参谋长阿卜杜勒-阿里·普尔沙斯卜(2001年2月上任)。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叶海亚·拉希姆·萨法维少将(1997年9月上任)。

伊朗现役部队51.3万人。

陆军

伊朗地面武装力量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除了坦克,伊朗陆军还拥有近百辆装甲侦察车、上千辆步兵战斗车和装甲输送车。其拥有的近600架直升机更非伊拉克、阿富汗可比。此外,伊朗还拥有牵引火炮约2000门、自行火炮约300门,以及数量庞大的火箭炮其中包括中国WS-1火箭炮,尤其是伊朗的导弹部队更是其威慑美以的“撒手锏”武器。约35万人。编有4个军司令部、4个装甲师(每师辖3个装甲旅、1个机械化旅、4~5个炮兵营)、6个步兵师(每师辖4个步兵旅,4~5个炮兵营)、1个空降旅、1个突击师、2个特种部队师、5个炮兵群、若干独立装甲、步兵、突击旅。[10] 

海军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伊朗一直比较注重海军实力建设。在前国王巴列维时期,伊朗就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购买了大量的海军装备,建立起了当时本地区最为强大的海军。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霍梅尼政权受到国际社会的制裁,美、英等国对伊朗实行武器禁运,再加上后来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伊朗海军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自80年代末,伊朗把海军建设重新提上议事日程,海军在每年的国防预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1996年大约为27亿美元,近些年更是大幅上升。

伊朗海军拥有兵员2万人左右(包括约2000人的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主要海军基地有5个,其中在波斯湾有阿巴斯港、布什尔和霍梅尼港,在印度洋有恰赫巴哈尔(潜艇基地),在里海沿岸有恩利泽。主要作战舰艇包括俄制“基洛”级潜艇3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3艘和轻型护卫舰12艘。[10] 

空军

伊朗空军约4.5万人(其中包括1.5万名防空部队)。编有16个攻击/战斗机中队、1个侦察机中队、1个加油/运输机中队、5个运输机中队、5个地空导弹中队和16个地空导弹营。[10] 

预备役

除正规军外,规模为12万人的伊革命卫队也是伊朗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地面卫队约10万人,编有13个步兵师、两个装甲师及15-20个独立旅;海上卫队约两万人,以5个岛屿为基地,装备有45艘武装小艇;岸防部队编有炮兵和地地导弹连,现统一由海军指挥。此外不可忽视的是,伊朗是一个尚武的民族,拥有庞大的预备役力量。伊朗常设预备役部队有35万人,主要是陆军。其中准军事部队“民众动员军”约20万人,多为青年志愿人员,战时可达100万人,仅有少量武器装备。宪兵15万人中包括边防部队。[10] 

驻外兵力

伊斯兰革命卫队驻黎巴嫩约400人;在苏丹派有军事顾问。

伊朗核问题六国外长会议

2011年11月28日,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了议会前一天通过的要求降低与英国外交关系的议案。根据这项议案,伊朗外交部须在两周内将伊朗与英国的关系从大使级降至代办级。此外,该议案还要求伊朗政府降低两国经贸关系水平。11月29日伊朗示威者冲进位于德黑兰的英国使馆和另一处英方外交驻地,打碎玻璃,焚烧英国国旗。11月30日,英国驱逐所有伊朗外交官,关闭伊朗驻英使馆。“对伊关系降至维持外交关系的最低水平”。此后,德、法、荷、意宣布召回各自驻伊朗大使。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指责伊朗暗中发展核武器,但伊朗坚称其核计划用于发电和医疗目的。[11] 

2011年2月23日,塞内加尔外交部宣布,由于伊朗向塞南部卡萨芒斯地区分裂组织提供武装,塞内加尔决定断绝与伊朗的外交关系。塞内加尔南部卡萨芒斯地区1982年以来一直处于动乱状态。“卡萨芒斯民主力量运动”要求这一地区独立,时常与政府军队发生武装冲突。持续20多年的内战导致数千人丧生,上万人无家可归。2010年12月15日,塞内加尔外交部曾宣布召回驻伊朗大使。[11] 

由于埃及在1979年为流亡国外的巴列维国王提供政治庇护,伊朗遂宣布与埃及断交。两国至今没有恢复全面外交关系,但两国在对方均设有利益代表处。[11] 

伊朗和伊拉克长期存在着边界、教派和民族争端。进入20世纪8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经国际上多方调解于1988年8月宣布接受停火。[12] 

胡锦涛会见内贾德

伊中两国在经贸合作上, 中国是伊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世界第三大贸易伙伴。

伊中两国在文化上,中国同伊朗成立文化联合委员会并定期举办会议。[11] 

伊朗货币

2011年伊朗的名义基本价格GDP折合4163.13亿美元,名义市场价格GDP折合4191.01亿美元,人均名义市场价格GDP约为5610美元。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伊朗的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制造业也比较发达,电子工业、核工业、计算机软硬件业发展很快。伊朗的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胡齐斯坦为石油工业区与重要出海门户。

伊朗盛产石油,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欧佩克第二大石油输出国。石油是伊经济命脉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石油收入占伊外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伊经济保持稳步增长。2010年,伊国内生产总值4114亿美元,同比增长2.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478美元。

伊朗以石油开采业为主,另外还有炼油、钢铁、电力、纺织、汽车制造、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建材、地毯、家用电器、化工、冶金、造纸、水泥和制糖等,但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工业原材料和零配件依赖进口。[7]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伊朗农耕资源丰富,全国可耕地面积超过5200万公顷,占其国土面积的30%以上,已耕面积1800万公顷,其中可灌溉耕地830万公顷,旱田940万公顷。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3%,农民人均耕地5.1公顷。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其综合收割机与拖拉机保有量分别为1.3万台和36万台。伊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农业,粮食生产已实现90%自给自足。

农业主产区集中在里海和波斯湾沿岸平原地带,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自2003年以来,伊朗政府逐年加大农业扶持力度,重点支持水利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科研、信贷与自然环境保护,以便改良农耕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力争实现政府第四个五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制定的13.5%的行业增长目标。[7] 

伊朗拥有数千年文明史,自然地理和古代文明遗产丰富。伊斯兰革命前,每年到伊旅游都有数百万人。两伊战争后,旅游业遭到极大破坏。1979~1994年,到伊旅游人数年均不足10万。从1991年起,政府开始致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逐渐复苏,2011年游客人数达300万,旅游收入20亿美元。伊全国有各类旅游组织、旅行社约3000个。德黑兰、伊斯法罕、设拉子、亚兹德、克尔曼、马什哈德是伊主要旅游地区。[7] 

截至2011年底,伊朗外债总额为179亿美元,外汇储备为1046亿美元。[7] 

伊朗主要出口商品为油气、金属矿石、皮革、地毯、水果、干果及鱼子酱等,主要进口产品有粮油食品、药品、运输工具、机械设备、牲畜、化工原料、饮料及烟草等。2012年,伊进出口总额约178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117亿美元、同比下降21%,进口额670亿美元、同比下降7%。受制裁因素影响,2011年底以来,伊朗原油出口大幅下降。[7] 

公路

伊朗霍梅尼国际机场

铁路

伊朗铁路总长9508公里,干线7265公里,支线2243公里,在建3300公里。拥有机车277辆,年运送旅客1311.1万人次,运送货物2639.2万吨。

水运

主要港口有波斯湾地区的霍拉姆沙赫尔、布什尔、阿巴斯、霍梅尼、恰巴哈尔港和里海地区的安萨里和诺沙尔港。主要船运公司有四家,分别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船运公司、伊朗—印度船运公司、瓦尔法加尔船运公司和里海船运公司;拥有轮船112艘,货物运输能力3069万吨,旅客运输能力263万人次。此外,伊是中东和波斯湾地区最大的油轮拥有国,有20万吨级以上油轮26艘,油轮总吨位超过450万吨。哈尔克岛是伊最大的原油输出港。

空运

伊朗共有机场83个,使用率为 34 %;其中14个军用机场、61个综合性机场(只有22个可降落飞机)和8个客运机场。德黑兰、伊斯法汗、设拉子、大不里士、阿巴丹和阿巴斯为六大国际航空港。伊朗航空公司是伊境内最大的航空公司,拥有飞机83架,在23个城市间拥有航班,开通有赴海湾、亚洲和欧洲的33条国际航线。 2004年共运载旅客1133万人次。

伊朗有通往中东、亚洲、及欧洲全靠庞大的航空网络。来自美国或澳洲的游客需在亚洲或其它中东国家转机才能飞往伊朗。大多数飞机在德黑兰的迈赫尔阿巴德机场(Mehrabad Airport)着陆。

伊朗实行中、小学免费教育。重视高等教育,并于1989年制订高等教育5年发展计划,通过提供贷款和给予物质、政策支持等措施鼓励民办高等教育。6岁以上受教育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2.5%。共有高等院校346所,大学生近340万人。德黑兰大学是伊朗著名的高等学府。[7] 

伊斯兰教(什叶派)为国教,9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91%为什叶派,7.8%为逊尼派。

在伊朗境内,所有媒体都受到国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并且必须有伊斯兰教义指导部的批准,才能公开运作。这也包括因特网。但网络已经成为在年轻人中获取数据讯息和自我表现的流行方式。伊朗在2005年是世界的网志人口(bloggers)的第4大国家。

伊朗电信部长雷扎·塔格希普尔(Reza Taghipour)宣布,该国计划在5个月内建成全国性局域网,以打造“清洁网络”。

塔格希普尔表示,到2012年8月,伊朗所有电信运营商只能为“国家互联网”提供服务。此外,该国将用“伊朗电邮”和“伊朗搜索引擎”等服务,取代谷歌(微博)、Hotmail和雅虎等网站。

伊朗政府已经开始为“伊朗电邮”提供注册服务,用户需要提供全名和地址以供核实。[13] 

伊朗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波斯人创造了辉煌

波斯人在艺术、音乐、建筑、诗歌、哲学、传统和思想体系,都具有悠久的历史。[13] 

官方语言为波斯语,波斯语已有超过2500年的使用历史,留下了可观的文献记录。波斯文学举世都予以很高的评价。波斯语诗韵和歌词的优美,也获得全世界的赞叹。[13] 

在过去的25年中,伊朗电影在全世界影展得到广泛的认同,获得过300项的国际奖项。阿巴斯奇亚罗斯塔米或许是最著名的导演之一。[13] 

伊朗有各种报刊1700余种,大部分在德黑兰出版。主要报纸有:《世界报》、《消息报》、《伊斯兰共和国报》、《虔诚者报》、《使命报》、《和平报》和英文版的《德黑兰时报》、《伊朗新闻报》和《伊朗日报》国际版。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是唯一的官方通讯社。1979年伊斯兰革命前称波斯通讯社。

国家广播电视台成立于1966年,1979年改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声像组织。电台用波斯语、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德语及汉语等二十五种语言对外广播。电视有7个台播放节目,并有3个卫星台向海外播出。2007年7月,伊朗开通伊首家英语电视台PRESS TV。

2009年10月11日,伊朗迈赫尔通讯社与新华通讯社签署了两社新闻交换协议。[13] 

国名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简称伊朗(Iran)代码IR。曾名“波斯”[14] 。

国旗

伊朗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7∶4。自上而下由绿、白、红三个平行的横长条组成。白色横条正中,镶嵌着红色的伊朗国徽图案。白色与绿色、红色交接处,分别用波斯语写着“真主伟大”,上下各11句,共22句。这是为纪念伊斯兰革命胜利日——公元1979年2月11日,伊斯兰教太阳历为11月22日。国旗上的绿色代表农业,象征生命和希望;白色象征神圣与纯洁;红色表示伊朗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国徽

伊朗国徽由四弯新月、一本《古兰经》和一把宝剑组成。四弯新月和伊朗国徽

国花

大马士革月季、玫瑰。

伊朗开斋节

伊朗伊斯法罕郝珠大桥夜景

世界遗产(截至2012年,15项)

恰高·占比尔(神塔和建筑群) Tchogha Zanbil (1979年)(世界文化遗产)

波斯波利斯 Persepolis (1979年)(世界文化遗产)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 Meidan Emam, Esfahan (1979年)(世界文化遗产)

塔赫特苏莱曼 Takht-e Soleyman (2003年)(世界文化遗产)

帕萨尔加德 Pasargadae (2004年)(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波斯波利斯东北方87公里

巴姆城堡及其文化景观 Bam and its Cultural Landscape (2004年)(濒危世界文化遗产)

苏丹尼叶城 Soltaniyeh (2005年)(世界文化遗产)德黑兰西边

比索通古迹 Bisotun (2006年)(世界文化遗产)

亚美尼亚庙宇群 Armenian Monastic Ensembles of Iran (2008年)(世界文化遗产)东北部

舒什塔尔的古代水利系统 Shushtar Historical Hydraulic System (2009年)(世界文化遗产)

阿尔达比勒的萨菲丁谢赫长老陵园和圣殿建筑群 Sheikh Safi al-din Khānegāh and Shrine Ensemble in Ardabil (2010年)(世界文化遗产)

大不里士的古老的大集市 Tabriz Historic Bazaar Complex (2010年)(世界文化遗产)

波斯花园 The Persian Garden (2011年)(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分布在9个省份的9座园林。)

波斯花园

设拉子的埃兰花园(天堂花园Bagh-e Eram :Shiraz )
  伊斯法罕的四十柱宫花园(Bagh-e Chehel Sotun :Esfahan)
  卡尚的芬恩花园(Bagh-e Fin :Kashan )
  布什尔市的阿巴斯-阿巴德花园(Bagh-e Abas Abad : Behshahr)

克尔曼省东南部的王子花园(Bagh-e Shahzadeh :Kerman )
  亚兹德的“杜拉特阿巴德花园”(Bagh-e Dolat Abad :Yazd )

亚兹德市附近的梅赫里兹地区的帕赫鲁普尔花园(Bagh-e Pahlavanpur :Mehriz)
  比尔詹德地区的阿克巴里耶花园(Bagh-e Akbariyeh :Birjand )

卡布斯拱北塔 Gonbad-e Qābus (2012年)(世界文化遗产)东北部

伊斯法罕的礼拜五清真寺 Masjed-e Jāmé of Isfahan  (2012年)(世界文化遗产)

南方航空,每天北京经停乌鲁木齐到德黑兰;

伊朗航空公司,每周有两班往返北京德黑兰;

伊朗马汉航空,往返上海-德黑兰;往返广州-德黑兰;

阿联酋航空从迪拜转机,也可以选择卡塔尔航空从多哈转机等。

波斯地毯;伊朗藏红花;波斯风格手工艺品。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雅克·拉兰德 谢伟才 李芳雯 龙刚 朴春 邱淑珍 许亚军 阿伊·阿什顿 高耀太 蔡珩 徳井义実 景冈山 阿诺德·科派尔森 布鲁思·麦勒 胡军 张献民 史蒂夫·福里斯特 嫁小 幽默感 胫骨 与君相恋100次 痴情 我-是-zts 渣渣辉 1980-03-21 彼得 陈法蓉 十大 姐妹团 岳母 对方 MTV 女优 华盛顿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