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颜真卿(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0

[摘要]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颜杲卿从弟,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颜杲卿从弟,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郡任太守...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1] 、颜杲卿从弟,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郡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创立“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概述图片来源:[2] 

颜真卿像[3]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登甲科。被任命为醴泉县尉。经两次提升,任监察御史,奉命巡查河东、陇州。当时五原有冤狱很久没有断案,天又干旱,颜真卿平反冤狱后,天降大雨,五原的百姓称为“御史雨”。又巡查河东郡,上书玄宗,弹劾朔方县令郑延祚在母亲死后三十年还未将其下葬,玄宗诏令终身不录用郑延祚。听闻此事的人都感到害怕。[5]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颜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当时御史吉温因为私怨陷害御史中丞宋浑,使其降职至贺州任职。颜真卿说:“怎能因一时气愤就想害宋璟的后代呢?”宰相杨国忠讨厌他,暗示御史中丞蒋冽奏请玄宗任真卿为东都(洛阳)采访判官,再转任武部员外郎,杨国忠始终想排挤他,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将颜真卿调离出京,担任平原太守。[6] 

平原郡属安禄山辖区,当时安禄山谋反的迹象已显露出来,颜真卿便假托阴雨不断,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表面上每天与宾客驾船饮酒,以此麻痹安禄山。安禄山果真认为他是个书生,不足忧虑。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河北郡县大都被叛军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严密,颜真卿派司兵参军李平骑快马到长安向玄宗报告。玄宗初起初听到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叹息说:“河北二十四个郡,就没有一个忠臣吗?”等到李平到京,玄宗大喜,对左右的官员说:“我不了解颜真卿的为人,他做的事竟这样出色!”[7] 当时平原郡有三千静塞兵,又增招士兵一万人,派录事参军李择交统领,任用刁万岁、和琳、徐浩、马相如、高抗朗等人为将领,分别统领军队,在城西门盛大地犒劳士兵,颜真卿慷慨陈词,泪水直流,全军都感奋。饶阳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王怀忠、景城司马李〈目韦〉、邺郡太守王焘各领军来归附他。朝廷命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率领五千精锐士兵渡河援助。[8] 

叛军攻下东都洛阳,派段子光送李憕、卢奕、蒋清的头到河北示众。颜真卿担心大家害怕,哄各位将领说:“我一向认识李憕等人,这些头都不是他们的。”于是杀了段子光,把三颗头藏起来。过了些时候,用草编个人体,接上头,装殓后祭奠,设灵位哭祭他们。[9] 

颜真卿版刻像[10]

清河太守派郡人李萼来向颜真卿求援,李萼建议颜真卿联结清河郡,利用其钱粮。颜真卿便派出六千援兵,又向李萼求计,李萼说:“朝廷派程千里统帅十万军队,自太行山向东进发,准备兵出山郭口,限制叛军前进。您如果攻打魏郡,杀掉叛将袁知泰,用精兵打下〈山郭〉口。迎接朝廷的军队出〈山郭〉口攻打邺城、幽陵,平原、清河两郡共十万军队攻向洛阳,分出精锐部队控制要冲。您坚守不与敌人交战,不超过几十天,叛贼必然溃败,自相残杀而死。”颜真卿同意,就传送文告给清河等郡,派大将李择交、副将范冬馥、和琳、徐浩与清河郡、博平郡的五千军队驻扎在堂邑。袁知泰派白嗣深、乙舒蒙等领兵二万交战,叛军战败,被斩了一万多颗首级,袁知泰败逃到汲郡。[12] 

史思明围攻饶阳,派游军截断了平原郡的救兵,颜真卿害怕打不过敌军,便写信请贺兰进明,把河北招讨使让给他。贺兰进明在信都作战失败。恰逢平卢将领刘正臣据渔阳起义,颜真卿想坚定他的信心,派贾载渡海送去十多万军费,并用自己十岁的儿子颜颇做为人质,众人坚决请求将他留下,颜真卿不听。[13] 

唐肃宗当时已在灵武即位。颜真卿多次派使者带着用蜡丸封的信向肃宗汇报军政事务,肃宗任命他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复任河北招讨使。当时军费困难,李萼劝真卿收取景城的盐,让各郡之间互相调济,军中的费用才不缺。第五琦当时在贺兰进明军中参谋军务,后来实行这个方法,军中的物资很丰富。[14] 

安禄山乘虚派史思明、尹子奇急攻河北一带,各郡又沦陷,只有平原郡、博平郡、清河郡防守坚固。但人心惶惶,不能再振奋起来。颜真卿经与众人商议,于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十月,放弃平原郡,渡过黄河,走崎岖小路到凤翔拜见肃宗,肃宗任命他为宪部尚书,又调任御史大夫。此时,朝廷正处于混乱状态,但颜真卿仍像平常一样按法律治事,武部侍郎崔漪、谏议大夫李何忌都被他弹劾降职。[15] 

颜真卿陕西大荔石刻像[16]

长安、洛阳收复后,肃宗派左司郎中李选祭宗庙,在祝词上署名“嗣皇帝”,颜真卿对礼仪使崔器说:“太上皇还在四川,这样行吗?”崔器立即报告肃宗更改,皇帝认为他通达事理。颜真卿又建议在长安郊野筑坛,由肃宗向着东方哭祭,然后再派出礼仪使,肃宗未采用此建议。宰相讨厌颜真卿直言劝谏,调他出京任冯翊太守。转任蒲州刺史,封丹阳县子。又被御史唐旻诬陷,降为饶州刺史。[18]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颜真卿任浙西节度使,刘展将要反叛,颜真卿指示预先做好战备,都统李峘认为他无事生非,反而攻击他,肃宗因此召颜真卿为刑部侍郎。刘展后起兵反叛,渡过淮河,李峘逃奔江西。李辅国将太上皇迁居西宫,颜真卿率百官问安,李辅国讨厌他,降他为蓬州长史。代宗即位,起用他为利州刺史,没有下任命书,任吏部侍郎。任荆南节度使,还未赴任,改任尚书右丞。[19] 

代宗自陕州回朝,颜真卿请代宗先参拜陵墓宗庙,后在正殿即位。宰相元载认为他迂腐,颜真卿生气地说:“这意见用不用在您,进言的人有什么罪过?但朝廷规章哪能经受您两次破坏呢?”元载记恨在心。不久以检校刑部尚书的职务任朔方行营宣慰使,没有赴任,留在京城主持尚书省事务,改封鲁郡公。当时元载结党营私,怕群臣奏报代宗,想要欺骗代宗,让他命群臣进言都经自己审查才能上奏。颜真卿上奏劝阻,于是宦官等在宫中和朝廷外传播。[20] 

后来颜真卿掌管太庙的事务,说祭器没有整治,元载认为他诽谤朝廷,降为峡州别驾,后改任吉州司马;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四月,改任抚州、湖州二州任刺史。在抚州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21] 

颜真卿头像[22]

杨炎掌管国政时,颜真卿因刚正,不被杨炎容忍,改任太子少师,但还兼任礼仪使。到卢杞掌权后,更加厌恶颜真卿的刚正,改任太子太师,连礼仪使也罢免了,多次派人探听哪一个方镇方便些,准备把他排挤出京都。颜真卿去见卢杞,告诉他说:“你先父卢中丞(卢奕)的头颅送到平原郡,脸上满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亲自用舌头舔净,您忍心不容忍我吗?”卢杞表面惊惶地下拜,但内心恨之入骨。[24] 

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李希烈攻陷汝州时,卢杞竟建议派颜真卿做使者到李希烈军中去传达朝廷旨意,德宗同意。朝臣为此大惊失色。宰相李勉也秘密上奏,坚决要求留下他。河南尹郑叔则也劝他不要去,颜真卿回答说:“圣旨能逃避吗?”颜真卿到后,李希烈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在见面的时候,叫自己的部将和养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厅堂内外。颜真卿刚开始宣读圣旨,那些人就冲上来,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围住颜真卿又是谩骂,又是威胁,颜真卿面不改色。李希烈才用身子护着他,命众将退下,让真卿住进驿馆。李希烈逼颜真卿写信给德宗来洗刷自己罪行,颜真卿不听,李希烈就借他的名义派颜真卿侄子颜岘与几个随从到朝廷继续请求,德宗没有答复。颜真卿每次给儿子写信,只告诫他们严谨地敬奉祖宗,抚养孤儿,从未有其他的话。[25] 

鲁公写经图[26]

李希烈最终将颜真卿逮捕,用甲士看守着。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传言说要活埋他,颜真卿约见李希烈说:“死生有命,何必搞那些鬼把戏!”张伯仪兵败时,李希烈命令把张伯仪的仪仗和头颅送给颜真卿看,他悲痛地哭倒在地。恰逢李希烈同伙中的周曾、康秀林想偷袭杀掉李希烈,尊颜真卿为帅,事情泄露,周曾被杀死,李希烈就把颜真卿押送到蔡州。颜真卿估计自己一定会死,于是写了给德宗的遗书、自己的墓志和祭文,指着寝室西墙下说:“这是放我尸体的地方啊!”李希烈称帝时,派使者问登帝位的仪式,颜真卿回答说:“老夫年近八十,曾掌管国家礼仪,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28] 

颜真卿半身像

半年后,李希烈被手下陈仙奇毒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由其子颜頵、颜硕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为他废朝八日,追赠司徒,谥号文忠。[31] 

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德宗发赦书,封颜頵为五品正员官。开成初年,又封颜真卿的曾孙颜弘式为同州参军。[32] 

颜真卿为琅琊颜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颜真卿

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禇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

传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诗文后人编辑有《颜鲁公文集》15卷,并著有《韵海镜源》等。

裴将军碑

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拓本

颜真卿书《东方朔画像赞》拓本

颜真卿书《颜家庙碑》拓本

颜真卿书《多宝塔碑》拓本

颜真卿书《颜勤礼碑》拓本

颜真卿半身像[33]

李萼:闻公义烈,首唱大顺,河朔诸郡恃公为长城。[34] 

卢杞: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34] 

李适:故光禄大夫、守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属贼臣扰乱,委以存谕,拘肋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34] 

殷亮:昨段秀实奋身击泚首,今颜真卿伏缢烈庭,皆启明君臣,发挥教训,近冠青史,远绍前贤。[35] 

裴敬:以忠烈称者,颜鲁公、段太尉。[36] 

刘昫等:①国,是武之英也;苟无杨炎弄权,若任之为将,遂展其才,岂有朱泚之祸焉!如清臣富于学,守其正,全其节,昌文之杰也;苟无卢杞恶直,若任之为相,遂行其道,岂有希烈之叛焉!夫国得贤则安,失贤则危。德宗内信奸邪,外斥良善,几致危亡,宜哉。噫,‘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二君守道殁身,为时垂训,希代之士也,光文武之道焉。[34] ②自古皆死,得正为顺。二公云亡,万代垂训。[34] 

宋祁: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晚节偃蹇,为奸臣所挤,见殒贼手。毅然之气,折而不沮,可谓忠矣。详观二子(段秀实、颜真卿)行事,当时亦不能尽信于君,及临大节,蹈之无贰色,何耶?彼忠臣谊士,宁以未见信望于人,要返诸己得其正,而后慊于中而行之也。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37] 

米芾:颜真卿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特立,卬然有不可犯之色。

王应麟:①颜鲁公为《郭汾阳家庙碑》云:‘端一之操,不以险夷概其怀;坚明之姿,不以雪霜易其令。’斯言也,鲁公亦允蹈之。[38] ②颜真卿、郑畋以兴复为己任,倡义讨贼,其志壮矣。真卿权移于贺兰进明,畋见袭于李昌言,功不克就。故才与诚合,斯可以任天下之重。 [38] 

颜真卿题跋像[39]

赵秉文:①陛下勿谓书生不知兵,颜真卿、张巡、许远辈以身许国,亦书生也。[41] ②肃代有一颜真卿而不能用,德朝有一陆贽而不能用,宣朝有一李德裕而不能用,自是以还,唐衰矣。[42] 

董其昌: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43] 

王夫之:颜鲁公谓卢杞曰:‘先中丞传首至平原,真卿以舌舐其面血,公忍不相容乎?’近世高邑赵冢宰以魏广微叔事逆奄,而欢曰:‘昆溟无子。’鲁公陷死于贼中,冢宰没身于远戍,取祸之繇,皆君子之过也。[44] 

蔡东藩:①拚生一击报君恩,死后千秋大节存。试览《唐书》二百卷,段颜同传表忠魂。[45] ②颜真卿奉敕宣慰,不受李希烈胁迫,且累叱四国使臣,直声义问,足传千古。至朱泚窃据京城,复有段秀实之密谋诛逆,奋身击笏,事虽不成,忠鲜与比。唐室不谓无人,误在德宗之信用奸佞,疏斥忠良耳。[45] 

颜真卿书《自书告身帖》

颜真卿坐像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七十八》[34]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三·列传第七十八》[37] 

颜真卿书《麻姑仙坛记》拓本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

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

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

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可以说是第二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其间作品有《金天王庙题名》(758)、《请御书逍遥楼诗碑额表》(758)、《鲜于氏离堆记》(762)、《磨灭记》(762)、《颜允南碑》(762)、《韦缜碑》(763)、《臧怀恪碑》(763)、《郭家庙碑》(764)、《颜秘监碑铭》(765)、《颜乔卿碑》(769)、“逍遥楼”三字(770)、《殷践猷碑》(770)、《张景倩碑》(770)、《元子哲遗爱碑》(770)、《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771)、《麻姑山仙坛记》(771)、《小字麻姑山仙坛记》(771)、《大唐中兴碑》(771)、《颜含大宗碑》(771)、《宋广平碑》(772)、《重建颜含碑》(772)、《八关斋会报德记》(772)等等。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灵的空间;书生——斗士——统帅,立朝——外黜——立朝,生活方式频繁转换,人生体验更多,艺术体味也就更深。这些,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

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真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

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

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说是第三境界的历练。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此时期的作品有《元结碑》(772)、《干禄字书》(774)、《颜杲卿碑》(774)、《妙喜寺碑》(774)、《竹山堂连句》(774)、《李玄靖碑》(777)、《颜勤礼碑》(779)、《马璘碑》(779)、《颜家庙碑》(780)、《颜氏告身》(780)、《奉命帖》(784)、《移蔡帖》(785)等等。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真卿晚年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至此境界,其书如老枿枯林,却有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

颜真卿

1982年,颜鲁公祠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1995两年,鼓楼区政府拨款全面维修颜鲁公祠。并在原放生井上恢复修建了新放生亭一座。庭院内增设景点,栽种名贵花木。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题"书坛泰斗",镶金匾高悬与大殿内正中上方。

颜真卿墓位于偃师市山化乡汤泉村的村口,村民称之为 “颜鲁公坟”。颜真卿墓北倚邙山,南坐洛水,墓长宽均为16米,墓前有明清石碑各1通。颜真卿墓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胡军 史蒂夫·福里斯特 朴春 李芳雯 蔡珩 徳井义実 阿伊·阿什顿 高耀太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阿诺德·科派尔森 布鲁思·麦勒 许亚军 景冈山 邱淑珍 龙刚 张献民 雅克·拉兰德 谢伟才 甘蒂丝·褒瑾 李佳薇 1936-10-23 刘立淇 全球首映 圣塔莫尼卡 伦敦南郊Dulwich 张翰郑爽 欧阳泊辰 迈克尔·麦格鲁泽 刘婉莹 吉那·利·诺琳 袴田吉彦 恋无 二女儿 J-C-陈多尔 金赛伦 卡利斯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