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香山县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0

[摘要] 香山县,古时县名,主要地域涵括现广东省中山市、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及今广州市番禺区部分地区。香山县自古人才辈出,特别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就是香山人(今

香山县,古时县名,主要地域涵括现广东省中山市、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及今广州市番禺区部分地区。香山县自古人才辈出,特别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就是香山人(今中山市翠亨村人)。香山县又是著名的侨乡。由于香山人的务实、拼搏、进取的精神,从而形成了香山地区独特的“香...

香山县,古时县名,主要地域涵括现广东省中山市、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及今广州市番禺区部分地区。香山县自古人才辈出,特别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就是香山人(今中山市翠亨村人)。香山县又是著名的侨乡。由于香山人的务实、拼搏、进取的精神,从而形成了香山地区独特的“香山文化” 。香山县名来源于香山镇,该镇地处五桂山分支凤凰山山麓。史志记载,五桂山盛产“异花神仙茶”,此茶是一种野生茶叶,“异花”乃指“王者之香”的兰花,香闻十里,人们称它“隔山香”,所以五桂山也叫“香山”,香山镇由此而名。香山场(今珠海市山场村),为香山镇前身,是当时香山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南宋1152年,香山镇提升为香山县,县址仍在今珠海山场村。到南宋1154年,香山县县址搬迁至石岐(今中山市石岐区)。 1925年,为了纪念逝世的孙中山,从而将“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县”。 1849年,葡萄牙侵略香山县澳门地区作为殖民地,直到1999年12月20日,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回归中国大陆。 1952年和1965年,从“中山县”划分出去的部分成为现今的珠海市,剩下的地区(除了澳门外),就是现在的中山市。

关于香山县的立县缘起,见诸《香山县志》的记载共有两处,其一云:“香山县,汉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为东莞县地,宋绍兴二十二年分置香山县,属广州”。关于香山得名,《太平寰宇记》有此一说:“东莞县香山在县南,隔海三百里,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县志称,香山“”即五桂山。

自宋初以来,香山岛上居民便开始了争取立县的努力。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老家在文顺乡、进士出身的鄂州通判(主管征粮运粮的官员)梁杞,辞官归里不久,便与广南通判徐九思商议,两人联名向朝廷奏本,要求把香山寨(镇)升格为县,但并未获得朝廷批准。

70年后,时任香山寨官(守海防的武官,县级)的陈天觉,说服当时在行政上管辖香山岛的东莞县令姚孝资,两人以“役属东莞,以船输役,江上经常被盗,输役往来不便 ”为理由,请求朝廷将香山岛的役属东莞改为役属广州,“以便输役”。终于得到朝廷“诏准”,这一年已是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

当时南宋的抗金形势相当严峻,军粮居于战备首位,因而姚、陈二人所持的理由,确是较容易打动朝廷的。

奇怪的是,翻遍《宋史》,对此竟无只字记载。在《宋史》阐述行政区域的“地理志”中也只能找到东莞,根本就没有“香山”二字。明初成书的《宋史纪事本末》对此也无记载。于是问题就来了,明嘉靖年间编修《香山县志》的黄佐,以及比他稍早在永乐年间编撰《香山县志》的容裕与,在成化年间编撰《香山县志》的黄经(按:这两套较嘉靖志为早的县志均已散佚),他们关于香山立县的资料是从何得来的?

尽管由于宋元之际的战乱造成史料散失,造成元代官修的《宋史》对此没有记载。幸而史料到底还不至散失殆尽。最少,目前还可以在多种史料中找到出处。

年代最早的当数李心传 (1167-1240) 所编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李心传少年时代曾随其父李舜臣居于临安。时舜臣任宗正寺主簿,因而李心传有机会阅读官藏的史书,并最终编成该书。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

“(绍兴二十二年九月)丙午升广州香山镇为县,从本路诸司请也。”

清乾隆年间状元出身的学者毕沅编撰的《续资治通鉴》也有相同记载:

“(绍兴二十二年九月)丙午,升广州香山镇为县。”

清嘉庆十五年,翰林院编修徐松任全唐文馆提调兼总纂官时,利用职务之便,将《永乐大典》中收录的宋代官修《宋会要》辑录成《宋会要辑稿》。该书《方域篇》的“州县升降废置”章也说:

“绍兴二十二年九月十五日诏升香山镇为香山县,从本路诸司请也。”

所谓“从本路诸司请也”,亦即是说,姚、陈二人的奏折,是经过当时管治广东的广南路行政长官签署后再呈报朝廷的。

三文俱在,不算孤证了,因而说香山是在绍兴二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建立一说可以成立。

根据中国传统历法可以算出,该年为农历壬申年;换算为公历,立县的那一天应为1152年10月14日。

按传统历法,还可查出这天是“成日”,宜祈福、入学、开市、求医、成服,是个上好的黄道吉日。由此可知,为了选择适当的下诏日期,朝廷确是动过一番心思的。

不过,朝廷对香山的关注,也就到此为止。朝廷关心的,说到底只是香山的粮和税。对远在天涯的小岛,朝廷从来就没有放在眼内,所以诏准设县后,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根本没给新建的香山县选派县令,只是指定陈天觉暂以寨官身份“署理”。陈天觉这个无名无分的“县令”,一代就是17年,连同立县前以寨官身份管理香山镇,一共在香山岛上当了27年行政首长,这也是香山有史以来行政首长连续任期最长的纪录。为纪念他的劬劳,他逝世后,香山人在他的墓石上刻下一副楹联:“英魂留库岭;伟绩镇香城”。[1] 

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52年),香山镇升为县。香山县的县治开始在山场村(今珠海市香洲区山场村),后来搬迁到石岐。[2] 

据《香山县志》明嘉靖本、清康熙本、乾隆本记载,唐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香山岛属东莞县地;东莞县在香山岛上设置文顺乡,为地方行政单位。在乡的驻地濠潭(今珠海市山场村)设置香山镇,为戍边军事单位,镇将品级与县令相等。至北宋,整个文顺乡改为地方行政单位之香山镇。其时文顺乡、香山镇的境域,也就是今中山市的石岐、沙溪、大涌、南区、五桂山、三乡、神湾、张家边、南朗、翠亨、珠海市的山场村、珠海前山、唐家湾、下栅一带地方。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广东运判徐九思采用香山进士、时任鄂州通判的梁杞的建议,向朝廷奏请将香山建县。但因当时的香山经济开发程度尚浅,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已萌芽的商贸、手工业基础尚差,离立县尚有一段距离,故请奏未获批准。

在梁杞、徐九思第一次提请香山建县未果70年后的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镇寨官仁厚乡(今石岐)进士陈天觉再次上书要求建县,东莞县令姚孝资采纳建议并请奏朝廷,终获批准。新建的香山县,以原东莞县香山镇(即文顺乡)的行政区域为基础,加上新划入的南海、番禺、新会三县的滨海之地,共分为10个乡。

新县既立,就要确立县治,修筑城府。经多次勘察比较,征求意见,初步形成两个修建县城的候选地点。一是五桂山南面的平岚平原,即丰乐乡的桥头、平岚、乌石一带。(注:丰乐乡即今中山市三乡镇[3] )以郑廷举郑廷辅兄弟为首的丰乐乡乡绅代表,认为这一带平原广阔,村落集中,北靠五桂山,南临金斗湾,是建治筑城的理想地段。而以陈天觉及其兄陈天伦、弟陈天叙为首的仁厚乡乡绅代表,则坚持石岐一带地势平坦,民居众多,前有石岐海,后有五桂山,才是建立县城的好地方。

双方意见相持不下。为了定出建城地点,陈天觉提出“建城必须贵地,地贵者土重,须兑称两地之土,重者方可建城。”据《陈氏族谱》和《香山县志》记载,陈天觉暗中使人将铁沙混入仁厚乡的泥土中,拿去和丰乐乡的泥土比重,果然仁厚乡的泥土较重而胜出,城址始定于石岐平原。

在陈天觉主持下,确定了建城的总体规划:城址定在石岐山以东、莲峰山以西、库充河以北、岐头涌以南的平原地带;城门设置,除按方向取名外,还各有其名,分别为启秀门(东门,今孙文中路月山公园处)、阜民门(南门,今南门头民生路与民族路交界处)、登瀛门(西门,今民族路与孙文西路交界处的西山寺下)、拱辰门(北门,今拱辰路与太平路交界处榕树头附近)。直至现在,这些地方仍可看到少许残留的城墙。县署衙门,定在县城的中心,仁山之南,即今孙中山纪念堂一带。

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历经两年建设,香山县城于石岐平原屹立而起。由于“炼铁和土”和“称土”的故事,人们称县城为“铁城”。[4] 

澳门本是香山县的一部分,它的历史文化渊源于香山。

北宋1082年,改立香山寨,仍属东莞县管辖。南宋1152年,始建香山县,隶属广州府。立县之初,香山分别从东莞、南海、番禺、新会各县划入部分地方,共设置10多个乡。其中长安乡包括今山场村、珠海前山、澳门、唐家湾、下栅一带。

明代洪武十四年,即1382年,香山改乡为都,共设11个都。澳门所在的长安乡改为恭常都

清代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又改都为镇,全县分设9个镇。恭常都分为上恭镇下恭镇。澳门在地理上属于下恭镇辖区范围。

澳门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最高端,东经113.32’47’’,北纬22.11’51’’处,包括澳门半岛及凼仔、路环两岛。[5]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澳门问题是由中国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和外国列强的入侵造成的。

1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萄牙以曝晒船上水渍货物为由,并通过贿赂当地中国官吏,进入澳门居住;至1557年起,他们每年须向当地中国官吏交纳一定银两的地租,以换取在澳门居住的资格。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被迫割地赔款。葡萄牙政府也趁机发难。1845年,葡萄牙颁布法令,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拒交地租,以武力抢占关闸,驱逐中国官吏,绑架中国士兵。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强行将凼仔与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

1887年,葡萄牙与中国清政府在北京签订不平等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但该条约涉及的勘界问题经多次会谈一直无法达成协议。1928年,当《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第四次期满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曾照会葡萄牙政府,声明中止该条约,并与葡萄牙政府签订了新的《中葡友好通商条约》。新条约没有提及澳门问题,葡萄牙占领澳门的现状没有得到任何改变。1955年,葡萄牙颁布了《澳门海外省组织法》,擅自将澳门视为其“海外殖民地”。1974年,葡萄牙国内发生了反法西斯政变,宣布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并于1976年颁布了《澳门组织章程》,规定澳门地区属葡萄牙管治下的特殊地区,享有行政、经济、财政及立法自治权。1979年中葡两国建交,双方就澳门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澳门是中国领土,目前由葡萄牙管理;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在适当时机中葡两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6] 

1999年12月20日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同时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使管治澳门的权力,葡萄牙共和国结束对澳门的统治。

1925年,为了纪念逝世的孙中山,从而将“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县”。

珠海市原属中山县(1925年以前称为香山县)。1949年10月,珠海地区内陆基本解放,至是年底,先后解放了三灶、大小横琴、龙穴、淇澳、内伶仃等岛屿。1950年8月,攻克万山群岛(蚊尾洲岛除外)。至此,全境基本解放。

新中国成立初,广东省人民政府根据巩固珠江口海防与统一管理发展渔业的需要,于1951年1月,从中山县划出鸡头角、涌口门,淇澳岛、万山群岛、横琴岛,从宝安县划出内伶仃岛、固戍、蛇口、盐田、外伶仃岛、佳蓬列岛,从东莞县划出万顷沙、五涌、一涌、龙穴岛,组成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岛管理局珠江分区,继改为珠江专区海岛管理处,相当于县(团)级建制。1952年7月,海岛管理处移交给中山县管辖。是年12月,将该处所属沿海各岛屿设立中山县渔民区,包括现在珠海市的香洲、唐家湾、万山群岛、担杆列岛等,区政府设在唐家村。

与地方机构同时存在的还有军事机构。1950年解放万山群岛的联合指挥所曾设于唐家。之后,为加强珠江口海防,于1951年1月,成立了中南海军万山独立水警区,司令部设唐家。1952年,万山水警区与虎门要塞合并,成立万虎水警区(师级),统理珠江口沿岸及附近岛屿的防务工作,司令部仍设唐家。此足以说明珠海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

根据众多老同志的回忆与对现存档案资料的分析,在珠海地区建县的意向可能由当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提出,得华南分局党委认可,交粤中区党委讨论。由粤中区党委向华南分局提交建县报告,再由华南分局呈报中央批准。

曾文同志(首任珠海县委书记,时任万山警备团政委)回忆,1952年夏秋间,叶剑英、陶铸等首长视察唐家,由他陪同去淇澳岛慰问苏兆征遗属时,听叶剑英与周围同志说:“这里要建立一个县,成为边防县、渔民县。”欧培等同志回忆:“争取渔民内向”、“面向海洋”等渔区方针都是华南分局与叶剑英提出来的。

建县的最早文件,见之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2年12月31日(52)政政齐字第一○八号》,批复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广东省成立雷东、渔民(即珠海)两县。

越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1953年4月7日(53)政政孙字第(59)号》文件中,批复中南行政委员会,同意将渔民县正式定名为珠海县,且提高一级按丙等县编制。

接着,在《广东省人民政府1953年4月30日(53)粤民府朱字第62号,关于本省划设雷东、珠海两县及赤溪并入台山县、梅茂并入吴川县的通报》中说:“本省为发展渔业生产、便利领导……将中山县属的中山港乡、东莞县的万顷沙及珠江口外附近的三灶、大横琴、小横琴,南水、北水,高栏,荷包、淇澳、龙穴,内伶仃、外伶仃、三门列岛、万山群岛、担杆列岛、佳蓬列岛等全部海岛划设珠海县,并经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2年12月31日政政齐字第一○八号批复同意……珠海县于1953年在月20日成立,县治设在唐家。”《南方日报》1953年4月27日,也在第一版登载4月20日建立珠海县的消息。

1953年5月1日,在唐家广场上(今唐家影剧院后面),由首任县委书记曾文向群众宣布珠海县成立。[7] 

1959年3月22日,珠海县撤并入中山县。

1961年4月17日恢复珠海县建制,县政府驻香洲。

1979年3月5日,珠海县改为珠海市,市革命委员会(1980年改为市人民政府)设在香洲。同年11月定为省辖市。

1980年8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批准在珠海设置经济特区,面积为6.81平方公里。1983年6月29日,国务院批准调整珠海经济特区范围面积为15.16千方公里。

1983年5月,斗门县划归珠海市管辖。

1984年8月,珠海市设立市辖区——香洲区。[8] 

2001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斗门县,设立珠海市斗门区和金湾区。

自此,珠海管辖的行政区域基本定型。

因伟人孙中山于1925年逝世,为纪念一代伟人,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县”。

1983年12月,中山县获准撤县改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

今天的中山市是广东省地级市,下设24个镇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澳门,全市总面积1900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20°C,户籍人口141万。中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中山市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先后建成了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民营科技园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优质产品为拳头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有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锁、凯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嘉华电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工业品牌。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休闲服、大涌红木家具、南头空调、黄圃食品等区域特色经济蓬勃发展,产品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全球500强在中山办了20多家企业,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1.40亿元,工业总产值1544.29亿元。

中山市的投资环境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全市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067公里,形成了以国道和干线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大机场;铁路运输经由广州通达全国各地。目前,随着神湾港的开通,中山已形成东有中山港、南有神湾港、北有小榄港的"品"字形码头布局,其中,中山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更是跻身全国十强、世界百强。从中山港往香港航程仅需75分钟。中山供水供电充足,并初步建成以城区为枢纽,贯通各镇区、大中型企业的宽带高速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形成了"中山信息高速公路"。

中山是中国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口西岸,北接广州,南连珠海,毗邻澳门.全市下设24镇,5个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政府所在地东区松苑路1号.中山是著名的侨乡,有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

自明清特别是近现代以来,香山出现了众多闻名中外、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最权威的辞书《辞海》收录了古今中外2000多名历史人物,其中香山人有30余位。[9] 

政治界:
  孙中山、唐绍仪、萧友梅、吴铁城、苏兆征、陆皓东、杨鹤龄、杨心如、陈天觉、刘丽川、郑观应、孙眉、林锵云、孙科、陈芳、容闳、杨匏安、欧阳庚、陈友仁、刘思复、郑天锡、黄居素、陈君葆、李凡夫


  经济界:
  黄汇、郭乐、马应彪、唐廷枢、徐润、徐荣村、严迪光、张肇达


  科技界:
  彭华利、黄胜、林亮东、林可风、郑守仪、张福林、杨仙逸、程璧光、杨殷、陈公哲


  体育界:

容国团、关颖姗、郑敏之、江嘉良、冯强标、陈连娇、卢裕富、郑家豪


  文艺界:
  王云五、郑彼岸、黄冷观、郑君里、阮玲玉、毛公弼、古元、龙剑笙、龙万积、卢施福、吕文成、江有生、刘永福、刘逸生、阮章竞、伍瑞隆、伍权、李仙根、吴云纵、肖淑娴、陈依范、杨荫芳、杨嘉仁、张慧冲、张其、苏曼殊、麦放明、林介如、林冠明、郑贯一、郑水心、郑志声、郑景康、郑淡然、郑桦、欧阳可亮、欧初、胡蝶影、于沫我


  教育界:
  程君海、郑锦、程度纯、吴桂显、容星桥、钟荣光


  侨领:
  郑藻如、杨著昆


  医学界:
  黄宽、萧悔尘、黄以静[10] 

由于名人众多,资料有限,未能尽录。

石岐区乳鸽,这种乳鸽以体大肉嫩、胸肉特厚而著名。

东升镇脆肉鲩,由于独特的养殖环境和技术,脆肉鲩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耐煮不烂、且肉味清香可口,屡获荣誉,并远销港澳地区和南美部分国家。

黄圃镇腊味,由于三角洲天热潮湿,聪明的黄圃人采用盐、糖、酱油、酒腌制后再晒干的办法制作了色香味美的腊肉。之后又以这种方法对猪的各个部位进行制作。渐渐总结中一套腌制的配方和制作花式品种的方法。自此,黄圃人制作腊味的技艺闻名于世。

三角镇沙栏鸡,特点是鸡其个体大,胸肉较厚,肌体丰满,以鸡肉味鲜、香滑、骨脆而驰名中外。

沙溪镇扣肉,其风味特点是浓郁甘香,酥化不腻,是沙溪镇所有酒楼食店甚至一般家庭均懂得制作的地方名菜。

三乡镇濑粉,是用以优质粘米为主要原料,并选用当地的优质矿泉水,拌和成稠度适中的粉浆,蒸制成细长而很有韧性的园条状鲜粉,成品配上上汤肉料,吃起来粉条润滑爽口而有弹性,非常可口。

小榄镇菊花,用菊瓣所特制的菊花宴,如三蛇菊花羹、菊花炸鱼球、菊花蒸肉丸、菊花鱼榄、菊花鱼片、菊花鸡、菊花海鲜、菊花焖猪肉、菊花炒牛肉等,每种菜式都有肉的鲜味,更有浓浓的菊花清香。

神湾镇菠萝,经过长期选种培育,现在神湾菠萝,一般每个重一市斤左右,色泽金黄,皮薄肉厚,更难得的是肉细爽脆无渣,甜蜜清香而无酸味,齿颊留香,经久不散。

杏仁饼:因其外形似杏仁,故称。饼身松脆,饼心香甜,肥而不腻,入口融化,风味独到。

蕉蕾粥,粥色奶白,粥气清香,味感鲜甜,是一款沙田风味的靓粥。

官塘茶果:

大龙糕——又称大隆糕,取其步步高升之意,春节或者新屋入伙的时候制作。通常要用柴火蒸差不多十个钟头,很费工夫。表面撒上芝麻、红枣、过年还要放一对利是和一对桔在上面。过了正月十五后,通常早餐就吃这个。

豆捞仔——现在很少人这样叫了,甜品店都叫做糖不甩。花生剥壳、烘炒、去花生衣,石舂研磨成花生碎。煮好的汤圆,拌上花生碎和白砂糖,真的很香。如此繁杂的手工程序,在机械化的现代是不多见了。

生粳糕——即三丫苦茶果。三丫苦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在春夏交界之际,食之有利于预防疾病。用糯米粉与三丫苦树汁浸泡的水掺和,蒸熟成糕,或用粉皮包甜豆沙馅,搓成团状,以蕉叶垫底蒸熟。这种茶果现在已经非常少见了。

磨芋圆——一般用红芋,把磨好的芋头浆加少许粘米粉调成糊状,用手攥芋糜,从虎口处挤出成圆形颗粒,右手用勺子接住,放入用白虾、猪肉粒等做成的汤底中,动作要干净利落,芋丸的形状要圆。成品之后味鲜浓郁,软嫩清口。

叠石蚝油:蚝油有“海底牛奶”的美誉之称,是调味的材料。

横琴蚝,蚝以大、肥、白、嫩、脆,傲视同类。

斗门区重壳蟹,名为重壳,蟹壳也确实比一般蟹要坚硬和厚重,而且也更加珍贵,因为它生长于咸淡水海域里,每1000斤中也只能选取10斤的上品。尝之,只觉肉质嫩滑,味道鲜香,而且蟹肉很容易与壳分离。

白蕉镇禾虫,禾虫生长于咸淡水交界的禾田底下。每年收获两次,头一次在清明后的旧历初一、十五时分潮期,人称“荔枝虫”,在旧历八月十五前后收获的则称“秋虫”。据说每当此时,当地的农民就带上手电筒,点着火水灯,划着小船到农田的水闸放网捕捞。禾虫蛋白质高,营养丰富,炒、炸、熏、蒸、生晒、腌制样样均可。将禾虫晒干了还可用来煲汤除风湿。

白藤水鸭,白藤水鸭产在水鸭食料丰美的白藤湖,滋味清鲜,补而不燥。横山粉葛松化无渣,还有一股天然的清香味,用它来煲汤,汤水如奶水一般又甜又滑。

礼记杏仁饼、蛋卷、凤凰卷、牛肉干、猪油糕、蛋卷仔、光酥饼、姜糖、花生糖、甜老婆饼,咸切酥,牛耳仔,咸老公饼,鸡仔饼,合桃酥,姜汁肉松米通、芝麻饼等等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雅克·拉兰德 朴春 阿诺德·科派尔森 高耀太 张献民 许亚军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谢伟才 景冈山 徳井义実 阿伊·阿什顿 胡军 布鲁思·麦勒 蔡珩 邱淑珍 史蒂夫·福里斯特 龙刚 李芳雯 克里斯汀·乌尔曼 蔡诗芸 小偷进体院行窃 秀爱 王彦霖 詹姆斯·范德比克 2003-06-11 1995-01-13 克劳德·塞恩沃尔 假说 忘情水 网络爆料 伦敦时装周 杰米·贝尔 1963-03-27 腿软 都说 邓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