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0

[摘要] 全名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Fritz Erich von Manstein),出身普鲁士贵族。由一位军官格奥尔格·曼施坦因抚养长大,故双姓。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既精通战略,又精通战术的军事指挥

全名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Fritz Erich von Manstein),出身普鲁士贵族。由一位军官格奥尔格·曼施坦因抚养长大,故双姓。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既精通战略,又精通战术的军事指挥官之一,是纳粹德国三大名将之一,并居首位。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称他是希特勒麾下最会用头脑打仗的将...

全名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Fritz Erich von Manstein),出身普鲁士贵族。由一位军官格奥尔格·曼施坦因抚养长大,故双姓。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既精通战略,又精通战术的军事指挥官之一,是纳粹德国三大名将之一,并居首位。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称他是希特勒麾下最会用头脑打仗的将领。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曾参加一战,先后担任过柏林第三军区参谋长、参谋部第一处作训处长、总参谋部首席军需部长。1939年,制定西线作战方案(被称为“曼施坦因计划”),被德国高层采纳实施,因为主张陆军建立“突击炮”兵种,直接导致了西欧战败投降[1] 。1941年9月-1942年7月,出任第11集团军司令期间,组织指挥了“克里木战役”[2] ,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歼灭苏联克里木方面军,俘虏苏军超过46万,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2] 。1943年2月-3月,指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发起“哈尔科夫反击战”(著名的“反手一击行动”),达到其军事生涯的顶峰。1944年3月30日,被希特勒卸任[2] 。1945年,被英军逮捕,判处18年有期徒刑[2] ,因为在监狱表现良好,于1953年,提前释放[2] 。著有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3] 、《士兵的一生:1887-1939》[2] 。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帝国之鹰”。

曼施坦因

1887年11月24日,出生于东普鲁士的柏林,出身在名门贵族。

1906年,在近卫军步兵第三团见习。

1907年,晋升为少尉。

1913年,就读于柏林军事学院学习。

1914年,晋升为中尉。同年,回到近卫军步兵第三团,不久担任近卫第二后备团的副官。

1914年-1918年,参加一战。

1915年,晋升为上尉。

1918年,担任德国一个致力于重建国防军的军事委员会参谋长。

1920年,担任连指挥官。

1927年,晋升为少校。

1929年,在德国陆军参谋部第一处工作。

1932年,晋升为中校。

1933年,晋升为上校。

1935年,转到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工作。

1936年,晋升为少将。升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首席军需部长,不久又升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

1938年,担任步兵第十八师师长。

1939年,晋升为中将。同年,出任龙德施泰特上将指挥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参加波兰战役。

1939年10月,出任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德军A集团军群参谋长,制定西线作战方案的“曼施坦因计划”。

1940年2月,出任德军步兵第三十八军军长,主张陆军建立突击炮兵种。

1941年6月,出任德军装甲兵第五十六军长,入侵苏联。

1942年7月,出任第11集团军司令,组织指挥了克里木战役。

1942年7月,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克里木战役结束,在战场上得知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

1942年8月,指挥围攻列宁格勒,在拉多加湖畔附近歼灭苏联一个集团军。

1942年11月,出任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解救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

1943年2月-3月,指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发起哈尔科夫反击战。

1943年7月,参加库尔斯克会战。

1944年3月,被希特勒撤职。

1945年5月,被英军逮捕。

1973年6月11日,逝世于西德的巴伐利亚州,享年86岁。[5] 

1913年就读于柏林军事学院学习的曼施坦因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不仅仅其父是普鲁士将军,他的两个爷爷也是普鲁士将军(其中一个在1870/71年的普法战争中率领一个军),他的舅舅也是将军;大名鼎鼎的陆军元帅兼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也是他的伯父[7] 。他命中注定要以军人为职业。曼施坦因在斯特拉斯堡接受中学教育(1894-1899),这里在1870/71年的战争后就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然后他在位于普伦和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少年候补军官团度过了六年时光(1900–1906)。1906年3月曼施坦因作为一名见习军官参加了近卫军步兵第3团(Garde zu Fuß)。1907年1月晋升为少尉。1913年10月他就读于柏林军事学院学习(也叫战争学院或战争军校)。[6] 

1914年曼施坦因毕业于柏林军事学院。当时正值一战爆发,他担任第2近卫预备团中尉副官。战争期间曾先后在比利时、东普鲁士、波兰作战。还担任过参谋长、骑兵师作战科长、步兵师作战科长。得到一级铁十字勋章和霍亨索伦王室勋章。[7] 

曼施坦因战后继续留在军队,在20年代,他参加重建德国国防军的进程,《凡尔赛条约》限定魏玛共和国只能拥有最多10万人的军队。1920年晋升为连长,1922年晋升为营长。1927年晋升为少校,且在参谋本部工作,并出访国外了解军事情况。直到1933年纳粹党篡夺权力,结束了魏玛时期,开始扩充军队,破坏《凡尔赛条约》。[6] 

1935年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作训部长。

1938年因上层人事变动,贬职为步兵第18师师长。

1939年参加动员,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参加对波兰的入侵。

1941年9月任第11集团军司令,在克里木半岛作战。

1942年8月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奉命攻占列宁格勒未果,歼灭苏一集团军。

1942年11月任“顿河”集团军群司令,试图挽救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他要求保卢斯立刻从斯大林格勒后撤,但保卢斯拒绝了他的命令。

1943年2月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指挥库尔斯克会战。

1944年3月被希特勒解除军职。主张在作战中集中使用装甲兵摩托化部队,配合空军实施速战速决的闪击战。

1949年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监禁。

1953年提前释放。战后聘请为阿登纳政府组建的联邦德国国防部的军事顾问。

1973年6月11日逝世于西德的巴伐利亚州,终年86岁。

《失去的胜利》(曼施坦因于1955年亲自撰写的战争回忆录)

《士兵的一生:1887-1939》

1887年11月24日,曼施坦因出生于东普鲁士的柏林,他的父亲是西普鲁士的名门贵族,炮兵将军,曼施坦因是他的第10个孩子。

曼施坦因于1906年开始其军事生涯,担任近卫军步兵第3团见习军官,一年后,晋升为少尉。

1913年,曼施坦因选送到柏林军事学院学习。1914年,晋升为中尉。同年,曼施坦因又回到近卫步兵第3团,不久后担任近卫第2后备团的副官。

自从一战爆发期间,曼施坦因先后在西线和俄国前线参战,曾负过伤,此后转送至集团军参谋部担任参谋长,参加了德军对波兰北部的进攻。然后又回到西线,先后担任骑兵作战科长和步兵作战科长。1915年,曼施坦因晋升为上尉。

1918年,战争结束后的曼施坦因参加重建德国国防军的进程,担任连指挥官。1927年,曼施坦因晋升为少校。由于访问过一些欧洲国家的装甲兵部队,曼施坦因得到了很多经验和信息。1932年,曼施坦因晋升为中校,次年晋升为上校。1935年,曼施坦因进入德国陆军总参谋部。1936年10月,他晋升为少将,出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首席军需部长,随后升任德国陆军总部首席副总参谋长,开始接触德国陆军的高层决策机构。

1938年4月,曼施坦因担任第18步兵师师长。1939年4月,曼施坦因晋升为中将。[8] 

1939年,曼施坦因开始担任龙德施泰特将军指挥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准备入侵波兰。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在曼施坦因的策划下,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连续围歼波军主力,很快包围波兰首都华沙。9月28日,波军投降。

波兰战役后,曼施坦因多次修改制定了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准备入侵法国。该计划充分展现了闪击战的思想和创造力的精髓。按照他的想法,德军将集中使用装甲兵部队穿越阿登森林,突破色当,迅速攻占马斯河的桥头堡,向东进攻,绕过马其诺防线,将法军切断在北部。希特勒采纳了这个计划。

1940年2月1日,曼施坦因担任德军第38军军长。在法国战役中德军装甲集群洪流滚滚席卷而下,英法联军全线崩溃,英军从敦克尔克狼狈撤回英国,法国很快沦陷。曼施坦因因此得到骑士勋章。[8] 

1941年2月,曼施坦因担任装甲兵第56军军长。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曼施坦因指挥的第56军在5天内前进320公里,几乎冲进了列宁格勒。9月,曼施坦因成为南线德军第11集团军司令。他的集团军成功进入克里米亚,俘虏43万苏军。1941年冬,曼施坦因顶住了苏军的冬季反击,继续向南前进。

1942年7月1日,曼施坦因的军队攻克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同日,曼施坦因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随后,第11集团军被转到北线,加入北方集团军群。8月,曼施坦因负责指挥围攻列宁格勒。11月,曼施坦因担任重新组建的顿河集团军群(包括第4装甲集群、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其中的第6集团军和部分第4装甲集群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曼施坦因的任务就是解救这些被围困的军队。

曼施坦因于1942年12月12日指挥军队发起进攻,到1942年12月24日,德军前进至距斯大林格勒仅50公里的地方,但由于苏军的顽强阻击,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被挡住了,被迫后撤200公里。

1943年2月,曼施坦因被任命为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在哈尔科夫反击战中重新攻占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这也是德军在二战中最成功的一次反击战。1943年3月14日,曼施坦因得到橡树叶骑士勋章。

曼施坦因

1945年5月,曼施坦因被英军逮捕,被送到战俘营关押,后被转到纽伦堡。1946年秋,又被转到英国的德国高级军官关押所,1948年回到德国。1949年8月,曼施坦因判处入狱18年。1952年由于健康原因而提前释放。

1955年和1958年,他先后出版了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和《士兵的一生:1887-1939》。1956年,曼施坦因就任一个政府组建的联邦德国国防部的军事顾问,对抗苏联。1973年6月11日,86岁的曼施坦因逝世于西德的巴伐利亚州。[8] 

主条目:闪击波兰

1939年8月18日,曼施坦因调任南方集团军群总部的参谋长,司令是龙德施泰特上将,准备实施入侵波兰的“白色作战计划”(Operation Fall Weiss)。在这里,他和龙德施泰特的作战处长衮特·布鲁门特里特上校一起制定作战计划。龙德施泰特采纳了曼施坦因的方案,此方案要求将南方集团军群的主要装甲单位集中到瓦尔特·冯·赖歇瑙上将率领的第10军团,以求得决定性的突破,从而在维斯瓦河以西包围波兰军队主力。其他两个从属于南方集团军群的军团,威廉·李斯特上将率领的第14军团和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上将的第8军团,则负责在两翼支持赖歇瑙的装甲突击力量直捣波兰的首都—华沙。

私底下曼施坦因对于进攻波兰并不是特别热心,他认为波兰作为德国和苏联之间的缓冲区更好,而且他也担心进攻波兰将会导致盟国进攻,从而将德国拖入两线作战的窘境[9] 。

在德占区,南方集团军群集群于1939年9月1日顺利发起进攻。第10集团军的装甲兵部队追赶上了撤退的波兰人,使他们来不及建立防线,第8军团在他们的侧翼,防止分散的波兰军队在罗兹、拉多姆、波兹南地区集结,形成比较联贯的军队。按照原计划,南方集团军群应该首先向维斯瓦河直进然后转向华沙,鉴于战场形势的变化,曼施坦因和龙德施泰特决定在拉多姆地区对波兰军队进行合围。包围取得了成功,清除了从南部到华沙的成规模的抵抗力量。

主条目:镰刀闪击行动

战争初期,曼施坦因以参谋长的身份在幕后发挥影响,原本德军进攻法国草拟了以施里芬计划为基本架构,此计划为德军装甲集群主力配置在北方的A集团军群,目的是攻占法国北部的广大临海土地,以准备跟英国作战(当时德国各高层军官并不认为可以在西线战场上得到决定性的胜负来击败法国,与其去强求那不可能的幻想,不如以局部胜利为目标,因此才打算效仿施里芬计划),其正面强攻比利时和荷兰,跟英法主力硬碰硬。

但曼施坦因认为: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居然无法制定出更好的计划,而还要去仿照前人的计划。因此他修改了此计划,主张应将装甲集群主力配置在南方的B集团军群,穿越阿登山区,由后方截断孤立的英法主力军队。

他的计划一开始并未受到重视。尔后由于一架联络飞机失事迫降于比利时,机上的军官以及进攻计划“黄色方案”被比利时所截获后转交英法,引起了参谋本部的震动。在经过多次努力提交计划的情况下,得到了希特勒的接见,接见中他向希特勒介绍了自己的计划(来源自《失去的胜利》曼施坦因),进而得到了在军事上爱冒险的希特勒大大赏识,并且被付诸实施,德军最终得到极大成功,装甲兵部队一路直冲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只好沿海路撤回到英国,也注定了法国的溃败[9] 。

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德军并不像大家所想像的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实际上法军无论从人数还是坦克数量上来讲都多于德军,但德军通过集中装甲集群的力量,在拥有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和富有冲劲的将军的前提下(海因茨·古德里安、埃尔温·隆美尔),最终得到了极大的成功,以闪击战一举打垮了法国。此时曼施坦因只担任第38军军长进行追击残余法军的工作,被明升暗降的挤出了参谋本部。

主条目:巴巴罗萨行动

1941年希特勒转向俄国发起了巴巴罗萨行动,3,000,000德军分成北方、中央、南方三大集团军群向俄国进攻,曼施坦因此时终于如愿以偿(指挥一个装甲军),任北方集团军群56装甲军军长,他率领的第56装甲军在开战后的4天内,冲入敌境达200公里的进度,打得苏军措手不及,他认为装甲兵部队就是要不断向前冲,以机动的方式深入敌阵纵深,迫使敌军无法重整旗鼓组成新的防御阵地,一旦停下来就会成为敌军的标靶,因此要不断前进,最终得到了4天长驱直入达200公里的成就。后来由于德国的一个秘密计划在送到军部时被缴获。曼施坦因保证不再突进那么远[3] 。

主条目:克里木半岛行动

主条目: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1942年希特勒为了消除苏联对罗马尼亚油田的轰炸威胁,准备进攻苏军位于黑海的克里米亚半岛最大的海军、空军基地,于是他任曼施坦因为第11集团军司令。

曼施坦因率领第11集团军表现活跃,该军团不仅攻占克里米亚半岛,在苏军享有海空优势的情况下,击败3至4倍以上的苏军。此时苏军穿越刻赤海峡向克里米亚半岛发起逆袭,他立刻决定停止进攻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对苏军发起反击,成功阻止了苏军的进攻,俘虏苏军17万人,最终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沦陷,这场光荣的战役让曼施坦因得到了他的元帅权杖,他的成就已经足以证明其将道的卓越至极。

主条目:列宁格勒之围

主条目:西尼亚维诺会战

正当曼施坦因元帅准备穿越海峡,加入进攻高加索地区的行列时,希特勒却下令第11军团必须北上列宁格勒,拿下该城。对此曼施坦因非常反对,他认为就算将第11集团军充当集团军的总预备队,也总比将其浪费在一个次要战场上任其消耗要来的明智。但最高统帅部的决定已经无法更改,因此第11军团必须北上,准备拿下列宁格勒。

第11集团军抵达后,曼施坦因决定以切断补给线的方式围攻列宁格勒的北极光计划,此举势必要在其他方面冒着相当程度的风险,抽调部分兵力加以突袭苏军的补给线。当第11军团发起进攻后。苏军完全受到了奇袭,就在曼施坦因即将成功之际,希特勒又下令要他去解除苏军另外的威胁。但他认为这是发起此次攻势所必须承担的风险,如果不冒险的话是无法拿下列宁格勒的,但希特勒仍坚持先解决眼前的危机,于是德军歼灭了苏军第2亲卫队。

同时恶耗传来,曼施坦因的儿子吉罗战死了。对于痛失爱子的他此时无法悲伤太久,因为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围了,必须等着他去解救。

主条目:天王星行动

主条目:冬季风暴计划

1943年3月10日,在戒备森严下,希特勒飞到顿河集团军群在乌克兰扎波罗热的总部。德国陆军元帅冯·曼施坦因与汉斯·包尔和德国空军元帅沃尔弗拉姆·冯·里希特霍芬,在当地机场迎接希特勒。

此时的第6集团军还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由于希特勒下令不准后撤,突围的时机早已失去。对此曼施坦因认为第6集团军如今被大量的苏军包围,如果擅自突围,则后方必将会引来数百万的苏军追兵,不如先以第6集团军吸引大量苏军包围,等位于高加索地区的A集团军群先行撤退以后,才能避免德军整个南翼遭到歼灭。

当经过希特勒同意撤出A集团军群后,曼施坦因命令何立德兵团(由罗马尼亚的第3军团,以及第4军团的残部组成)东进发起佯攻,再由第4装甲集群从南边突袭斯大林格勒以解救第6军团。南边的苏军完全受到了奇袭,因为他们认为德军再也无力抵抗,想不到居然发起反击,就在霍特上将的第4装甲集群攻到距斯大林格勒仅30公里时,保卢斯上将以并未收到元首的下令撤军行动,以及燃料不足为理由选择拒绝突围,如今再也无法挽救第6集团军的命运,德军如今的首要任务就是赶紧将A集团军群撤出,以挽救整个南方战场,让第6军团继续吸引苏军包围,直到A集团军群全军安全撤走。1943年1月,保卢斯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历史上从未有过德国陆军元帅被俘,意思是希特勒要他自尽),但他却选择投降,率领第6集团军仅剩的90,000人投降,只有5,000人在战后才重返德国。

主条目:反手一击行动

2月,德军开始进行重组。冯·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与B集团军群合并,组建成新的南方集团军群,由冯·曼施坦因指挥。1943年2月21日,他对过度拉长的苏军侧翼发起了反攻。这次反攻被证明是一项重大的成就。冯·曼施坦因的军队进展迅速,孤立了苏军的前进单位和苏联红军被迫停止大规模进攻行动。至3月2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群的坦克先头部队和肯普夫的军团支队会师,切断了苏联西南方面军的大部分军队。至3月9日,德军已经在克拉斯诺格勒和巴尔文科夫对苏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估计有23,000名苏军士兵被打死,另有9,000人被俘虏。此外,615辆苏军坦克与354门火炮被缴获。

冯·曼施坦因再次向前推进,其先锋是保罗·豪塞尔的武装亲卫队第2装甲军,经过被称为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的血腥巷战后重夺哈尔科夫。为了表彰冯·曼施坦因的这一贡献,得到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武装亲卫队第2装甲军攻占别尔哥罗德。冯·曼施坦因策划在夏季发起一项代号为“反手一击”的大胆行动,其目的是通过迂回到在亚速海的罗斯托夫,以围歼苏军,但希特勒却选择比较传统的堡垒行动,以旨在粉碎位于库尔斯克的突出部。

主条目:铁钳夹击行动

在堡垒行动中,冯·曼施坦因率领军队从南边实施夹击,尽管有所损失,他仍成功地实现他最初的目标,对苏军造成更多的伤亡。率领苏军防守库尔斯克的格奥尔基·朱可夫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也称赞冯·曼施坦因。但由于京特·冯·克鲁格和瓦尔特·莫德尔在北部地区领导的夹击几乎彻底失败了,长期缺乏步兵的支援与预备队,以及盟军入侵西西里的爱斯基摩人行动,希特勒下令取消进攻,同时抽调曼施坦因的装甲兵部队和战斗资源撤出库尔斯克会战,冯·曼施坦因因此提出抗议,指出胜利几乎在望,因为他觉得他已经取得了局部优势,只要再作出多一点努力,他可以在苏军出击预备队前攻破防线。当堡垒行动失败后,苏军对精疲力竭的德军发起了大规模反攻。

德军的胜利,在意义上是要歼灭被合围的苏军,这既需要完成合围(这是德军的北部和南部的坦克会师)又需要长期的封锁包围圈,以消灭在包围圈内的苏军。即使第一步已经做到了,并不等于第二步就会自动完成。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始终没能迫使苏军作出重大后撤,除了像哈尔科夫的临时性逆转。德军在库尔斯克的进攻暂停后,苏军便有足够的力量立即展开反攻[9] 。

主条目:第聂伯河攻势

1943年9月,冯·曼施坦因将军队撤回到第聂伯河西岸,对追击的苏联红军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从1943年10月中旬至1944年1月,冯·曼施坦因稳定了南方的战局。然而,苏军从基辅形成了一个突出部,到达关键地区日托米尔。这时德军实施了成功的反击,其中武装亲卫队的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和第2帝国装甲师与第1、第7、第19、第25装甲师、第68步兵师(第4装甲军的一部分),在日托米尔前面迂回苏军侧翼。他们在赫尔曼·巴尔克将军的指挥下,在布鲁西洛夫与拉多密歇等地得到了几个值得注意的胜利。巴尔克和他的参谋长本来想进攻突出部的根部,向基辅前进,但艾哈德·劳斯将军却赞成采取更审慎的方式。1944年1月下旬,冯·曼施坦因在苏军的进攻下被迫进一步向西撤退。1944年2月中旬,他违抗希特勒“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战线”的命令,下令南方集团军群中的第11和第42军(包括6个师共56,000人)于1944年2月16至17日从“科尔逊口袋”中突围。最后,希特勒在行动开始后接受了这次撤退行动,下令突围。 1944年3月,俄军又再度展开攻势,随即突破第4装甲集群与第1装甲集群之间的空隙,准备将第1装甲集群赶往罗马尼亚山区,执行包围歼灭。朱可夫将装甲集群兵力集中在东南边,准备等第1装甲集群往南退却后进行围歼,此时曼施坦识破朱可夫的意图,于是严格禁止第1装甲集群退往罗马尼亚山区,但若想向西突围又必须面对苏联两个战车军团阻挡在前,曼施坦因为此要求第4装甲集群东进与第1装甲集群会合,1944年4月,两集群成功会师,第1装甲集群的200,000人得以避免斯大林格勒式的全军覆没,虽然朱可夫得知德军并不是向南而是向西后,立刻命令部队向西追赶,但为时已晚,以为可以瓮中捉鳖的朱可夫又被曼施坦因摆了一道[9] 。

希特勒与曼施坦因

这种争论也惊动一些希特勒最亲密的伙伴,如赫尔曼·戈林、约瑟夫·戈培尔、海因里希·希姆莱,他们都并不准备放弃任何权力。希姆莱开始公开质询冯·曼施坦因的忠诚,他旁敲侧击地向希特勒进言,冯·曼施坦因是唯心主义者和失败主义者,不适合指挥部队。冯·曼施坦因频繁的争吵加上这些指控导致了希特勒于1944年3月31日决定解除冯·曼施坦因的指挥权。1944年4月2日,希特勒任命瓦尔特·莫德尔,一位坚定的支持者,代替冯·曼施坦因为南方集团军指挥官。尽管如此,冯·曼施坦因获得橡叶带剑骑士铁十字勋章,这是德国军队中第3个最高的荣誉。

他被撤职后,冯·曼施坦因进入了一所在布雷斯劳的眼科诊所进行切除白内障的手术。他在德累斯顿附近休养,然后完全退出兵役。虽然他没有参加在1944年7月企图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但他在1943年左右已从亨宁·冯· 特雷斯科等人中知道有关的阴谋。尽管冯·曼施坦因也同意这种改变是必要的,但他拒绝加入他们的行列,因为他仍然认为要遵守自己的职责(他以一句“Preussische Feldmarschälle meutern nicht”“普鲁士的陆军元帅绝不叛变。”来拒绝)。他还担心,一场内战将随之而来。虽然他没有参加策划行动,他也没有背叛他们。1945年1月下旬,他从他的家园集合了他的家人,把他们疏散到德国西部的格尼茨。他于1945年8月23日向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投降,被英军逮捕。

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计划地图

哈尔科夫反击战地图

《时代》周刊封面的南方集群司令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具有极高的战略天赋,擅长组织计划周密的闪击战。曼施坦因第一个主张陆军建立突击炮兵种[11] 。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利德尔·哈特在评价时说“他对作战的可能性独具慧眼”。

最能体现他战略水平的是对法作战的“曼施坦因计划”。在二战中,整个法国战役都是按照这个计划为蓝本执行的。“曼施坦因计划”简单明了,击中要害。它针对盟军的战略部属,出其不意的反主攻方向从北方的B集团军群转到A集团军群。因为这就要求主攻装甲部队穿越密林覆盖的阿登山地,而当时坦克部队从来没有尝试过在这种地形前进。而且突破之后主攻部队的南侧翼完全暴露,这里赌的就是法军主力已经在北方穷于应付,南方则被钉死在马其诺防线,没有实力攻击A集团军群暴露的南翼。这是典型的“有算计的冒险"。但是曼施泰因本人根本就没有作为A集团军群参谋长参与和法国战役的指挥,他在开战前从A集团军群参谋长调任步兵第3军军长。后来的事实证明,曼施坦因赢了。

他的《失去的胜利》是他的个人传记,书中详细介绍了他在二战中的很多经历,以及他跟希特勒的关系,是后人了解二战史的重要史料。

曼施坦因一生征战,不仅亲自指挥了无数场战役,具有超凡的军事指挥艺术,而且参加了德国许多侵略计划的制定,显示出卓越的战略才能。[9]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朴春 史蒂夫·福里斯特 高耀太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邱淑珍 李芳雯 胡军 阿伊·阿什顿 许亚军 徳井义実 张献民 雅克·拉兰德 景冈山 龙刚 阿诺德·科派尔森 谢伟才 布鲁思·麦勒 蔡珩 如与 淘金俏冤家 西门町 藤田弓子 美好肉体 塞万·福兰克斯 迪庆藏族自治州 郭大宝 阿诺·施瓦辛格 希瑟·安吉尔 夏日 1924-08-31 师徒:郭麒麟与于谦 亚瑟·阿拉法特 谢尼亚·库茨涅佐娃 奥福尔伦 1979-11-25 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