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粤语流行音乐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2

[摘要] 粤语流行音乐,一般指香港的用粤语、广州话唱的流行曲,由于香港的原创作曲家是广东人,又叫广东歌、粤语歌。一般所指是近代的“粤语流行音乐”,是香港自1970年代起,由莲花乐

粤语流行音乐,一般指香港的用粤语、广州话唱的流行曲,由于香港的原创作曲家是广东人,又叫广东歌、粤语歌。一般所指是近代的“粤语流行音乐”,是香港自1970年代起,由莲花乐队主音歌手许冠杰所带动的一股潮流,其后蓬勃发展的粤语流行歌曲;这一定义亦正符合了大部分1970年代或以后出生...

粤语流行音乐,一般指香港的用粤语、广州话唱的流行曲,由于香港的原创作曲家是广东人,又叫广东歌、粤语歌。一般所指是近代的“粤语流行音乐”,是香港自1970年代起,由莲花乐队主音歌手许冠杰所带动的一股潮流,其后蓬勃发展的粤语流行歌曲;这一定义亦正符合了大部分1970年代或以后出生的香港人对“粤语流行歌曲”的认知范围。一如其他流行音乐,粤语流行曲是一种商品;一种反映某段时期社会面貌和价值观的商品。

一般说法粤语流行曲源于1950年代初期,但确切的源头仍然莫衷一是,有着不同的说法。惟初期的粤语流行曲脱胎自粤曲中的小曲,乃不争的事实。小曲是传统粤剧的过场谱子,除原有的广东谱子外,大量套用易于上口及流行的国语时代曲、欧西流行曲以至外省民歌,填上粤语曲词,以粤曲的唱腔及配乐出现。[1] 

1950年代前的香港社会结构大致可分三为阶层:上层是英国殖民政府高官、外资商行高层与一小撮华人商办与富商;中产阶层只占少数;下层是佣工、文员、和占大多数的劳动人口。各阶层的交往与流动不多,泾渭分明,绝少互相沟通。但1949年大量移民涌入香港,香港人口激增到250万人,是战前的四倍多。新移民之中,除了少数的资本商家和专业人士外,绝大部份都是操粤语的广东农村居民,在1950年初期,真正流行的音乐是粤曲。

从粤剧滋生出纯演唱的粤曲歌坛,将全出粤剧化整为零,在民间流传,一般歌坛附设在茶楼之内,供人品茶听曲,消费尚算普及,平民可以负担,在五十年代初期,十分兴旺。[2] 

及至1960年代时,也是香港粤语电影流行的年代,不少香港电影更卖埠东南亚等地而大受欢迎,谭炳文、 邓寄尘和郑君绵等当时的电影演员均曾推出唱片。当时粤语流行音乐只是粤语电影的附属品,未能独当一面成为许冠杰

早期香港的娱乐场所如酒廊、夜总会被英文歌曲及国语歌曲所主导,当时本地著名歌手较为现时香港人所熟悉的包括祖·尊尼亚(Joe Junior)与黎爱莲(Irene Ryder)和泰迪罗宾(Teddy Robin)等。英文歌曲主要流行的原因是演唱这类高级娱乐场所以上流社会的洋人为主,只有少数华人较有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来负担这类高级消费。[3] 

1974年-粤语流行曲分水岭

1974年,仙杜拉(Sindokla)被邀请主唱《啼笑姻缘》,而事前她是一位从未演唱过粤语歌曲的英文歌手。此曲由顾嘉辉作曲和叶绍德填词作为一首电视剧主题曲,在优美的旋律配合文雅的歌词加上电视剧做成的流行风潮,一度成为当时炽热的音乐。

港产电视剧在1970年代开始的流行,为粤语流行曲注入强大动力。电视剧的主题曲不少都能成为流行一时的经典。当中以无线电视音乐总监顾嘉辉的作曲最为人所熟悉。很多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由顾嘉辉作曲、黄沾填词的电视剧主题曲,至今仍被奉为粤语流行曲的经典作品。

1974年,许冠杰主唱的《铁塔凌云》可以说是近代粤语流行曲的滥觞。 1970年代初香港无线电视节目《双星报喜》好评如潮,主持节目的许冠文和许冠杰两兄弟因而名利双收(其兄弟许冠英后来也有涉足娱乐圈,人称许氏三兄弟),许冠文在做节目前到世界各地旅游因而作了一首英文诗,回港后许冠杰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改为《铁塔凌云》的中文歌词并主唱,在新一辑的“双星报喜”内发表(当时歌名为《就此模样》),结果反应空前理想而大受欢迎,带动了香港当代粤语流行曲的快速发展。

在许冠杰的《铁塔凌云》得到好评之后,其[1] 他歌手纷纷改变唱国语歌及外语歌的路线,其中最有名的,有温拿乐队、徐小凤、罗文、甄妮、林子祥、关正杰、叶丽仪、叶振棠、陈洁灵等。社会的气氛逐渐改变,人们开始不再认为唱英文歌和国语歌才是高格调的表现。

这时期美国流行音乐权威杂志《告示版》(Billboard)上出现“Cantopop”这个英文专用名称称呼粤语流行曲。

早期的粤语时代曲,有两极化的填词现象:一部份像粤曲一样,用较严谨的书面语甚至文言文写作歌词。这一类比较文雅的歌曲至今仍为人熟悉的,有《天涯孤客》、《啼笑姻缘》与《一水隔天涯》等等(部分此类的歌曲的作词风格,也深受日本演歌的影响);另一类就是人们所说的“鬼马歌”,以香港地道的广州话口语填词,歌唱的内容就像一般对话一样。因为它的内容每每幽默灰谐,描写一般市民大众的经历和感受,所以得到草根阶层的共鸣,故有这个名称。例如:《半斤八两》、《打雀英雄传》。郑少秋

“六婶三太公大众开台喇面似莲蓉又放工打餐懵围埋砌几圈论呀论英雄”-《打雀英雄传》

随着粤语流行曲逐渐脱离“时代曲”的框架,新一代的填词人(如黄沾、郑国江、卢国沾等等),凭着他们的文学素养,在流行曲的歌词上,作出史无前例的改革:摒弃传统的“粤曲风格”,将歌词写得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同时开拓新的题材,撰写非情歌,将“粤语流行曲”的热潮推上高峰,并使“流行曲歌词”升格到艺术层次。例如郑国江所填写,改编自日本演歌《北国之春》的《故乡的雨》,由薰妮在1979年主唱,可以见到一点艺术层次。

“母亲的笑深深记 望着这信泪儿垂念到故乡俩老愿似燕子家乡飞去”-《故乡的雨》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由李泰祥作曲,女作家三毛写词,齐豫演唱的《橄榄树》带起台湾的“校园民歌”风靡港台两地,同时带动香港“城市民歌”的兴起,引发了香港电台主办的“香港城市民歌创作大赛”,产生了《问》(区桂芬、叶源春主唱)、《昨夜渡轮上》(李炳文主唱)等的民歌。而商业电台“六啤半”唱片骑师群所演唱的“城市民歌”系列,亦展现本地创作新力量。“城市民歌”可算为当代粤语流行曲注入了一股清流。

1980年代不仅是粤语流行曲百花齐放的日子,亦是香港乐坛的辉煌全盛时期,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人纵然不谙

当中,谭咏麟、张国荣和梅艳芳于1980年代中期开始雄霸乐坛,获塑造为划时代巨星,不但唱片销售,演唱会次数/场数屡创高峰,各人的歌艺、形象和台风亦广获歌迷疯迷,历久不衰,距今仍拥有跨时代的影响力。而从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叶蒨文、林忆莲、陈慧娴、乐队Beyond、太极乐队、达明一派及组合草蜢等均曾叱吒乐坛,红极一时。1993

从1980年代初期起,香港乐坛开始大量输入日本改编歌曲,好像谭咏麟的《忘不了您》(五轮真弓《恋人よ》)、《酒红色的心》(安全地带《ワインレッドの心》),张国荣的《不羁的风》(大泽誉志辛《La Vie En Rose》)、《Monica》(吉川晃司《モニカ》)。而梅艳芳的《夕阳之歌》更与陈慧娴的《千千阙歌》及Blue Jeans的《无聊时候》同时改编自近藤真彦的《夕烧けの歌》。其中张学友翻唱的《太阳星辰》(德永英明《BIRDS》)被喻为影响香港流行乐坛最重要的歌曲之一。于本地原创音乐力量走下坡的同时,不少台湾原创歌曲亦成为本地改编对象。这不但丰富了本地乐坛,也间接促成了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一批台湾唱作音乐人在香港走红,如童安格、巫启贤、王杰、周华健等。

1990年代,张学友、刘德华、黎明和郭富城被传媒封为“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支配香港乐坛,并垄断四大电子传媒音乐颁奖典礼的奖项。虽然张学友凭著出众的歌艺而雄霸整个乐坛,并成为

女歌手方面,在1992年凭一首“容易受伤的女人”成为乐坛天后的王菲,除了一般较为大众化的歌曲外,王菲的不少作品被认为是对多种另类音乐的尝试,如“梦中人”、“开到荼靡”等等,是80年代乐队热潮过后在粤语音乐上最具探索性、音乐个性最别树一格的歌手之一,以980万张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确认为当时全球粤语专辑销量最高的香港女歌手。而于1995年以《舍不得你》冒起扬名香港乐坛的郑秀文则以其歌艺及百变形象而见称。大胆鲜明的的形象让郑秀文赢得唱片业内人士及大众的注意与赞赏,被香港媒体尊称为“百变天后”,出道至今唱片销量高达2500万张,亦为1990年代出道女歌手红馆个人演唱会总场次最高纪录的歌手。其他歌手如许志安、关淑怡、李克勤、周慧敏、彭羚等,也于同期相继走红乐坛。

张学友于1996年后开始尝试一些不同的表演方式,藉以挖掘香港流行音乐的潜力以及帮助其他歌手寻找更多

“四大天王”亦有大量参与广告演出,使广告歌曲非常流行,当中以张学友的电讯盈科光影岁月系列广告、黎明的和记电讯广告、刘德华的爱立信广告及郭富城的百事可乐广告影响巨大。其他歌手亦争相仿效。

1999年尾,雷颂德从韩国引入电子舞曲,并替陈慧琳及黎明创作了多首电音舞曲,包括:《恋爱情色》、《眼睛想旅行》、《Happy 2000》等,并取得空前成功。古巨基

期后,由乐坛天后陈慧琳、郑秀文及天王黎明、郭富城引领的电子舞曲风潮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掀起华语乐坛电音热潮。陈慧琳著凭大碟中《花花宇宙》一曲获得高达20万的全年销量,疯靡音乐界及广大华语乐迷,特别是中港台三地的迪斯可。郑秀文凭改编韩国歌手李贞贤的舞曲《煞科》使电音舞曲形象更为鲜明并将其热潮推至台湾地区,《Ladies First》一碟销量超过10万。郭富城同年于香港体育馆的“百事郭富城Live On Stage演唱会2000”更多达28场,打破其个人演唱会纪录。四人的电子舞曲风潮风靡台湾、中国大陆、东南亚等地,其舞曲国语版本,如:《不如跳舞》、《眉飞色舞》、《不得了》、《Para Para Sakura》、《Happy 2000》均为四位天王天后之国语经典代表作。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01年年中。

由于音乐界人才青黄不接,唱片公司陆续出现裁员和结业潮。唱片公司为寻找赚钱途径而尝试邀请电影界受欢迎的演员成为歌手,或者物色模特成为歌手,令香港乐坛变得只重视市场和形象而不重视歌唱实力,大量只有外表但歌艺平庸的新人在乐坛涌现,当红人气组合Twins正是这时期出现的佼佼者。可是,大部分在这个时期出道的新歌手都没有什么影响力,出道不久就很快销声匿迹。2006年12月,Twins所属的英皇娱乐与长期垄断香港乐坛市场的电视台无线电视合作开设一条开宗明义用作“造星”的电视频道英皇娱乐台,但它们此举显然忽视了当前的现实——在香港,因大量上一代的歌手高调复出,以及网络歌曲和非主流音乐因宽带发达而迅速崛起,加上乐迷对香港歌手的实力要求变得严谨,“造星”这种推出乐坛新人的手法经已失效。香港本土流行音乐由于过度注重包装以及过分削弱音乐实力的整体力量,已被认为远远不如辉煌时期的1980年代和1990年代。

在2000年代,香港乐坛虽有大批新晋实力歌手涌现,但却缺少举有十足影响力的王牌歌手,当中古巨基、陈奕迅、李克勤、陈慧琳、容祖儿和杨千嬅则一直为2000年代具代表性的主要歌手。

陈慧琳在90年代尾凭《记事本》奠定华语乐坛天后地位,期后再凭《对你太在乎》确立香港乐坛天后地位,容祖儿

古巨基自1994年踏入乐坛后,至今已夺得多个男歌手及音乐上的奖。更曾获颁2008年MTV全球频道的“MTV亚洲大奖- 香港最受欢迎歌手奖”成为首位得到该奖项的香港男歌手,在2008年至2011年期间连续4届获得“最受欢迎男歌手”。他于1997年叱吒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中更击败四大天王之中的三位(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夺得“叱吒乐坛男歌手银奖”。2003年,古巨基与前任经理人黄柏高签约,加入金牌唱片公司,复出香港乐坛。2004年年底古巨基凭歌曲《爱与诚》登上歌唱事业的高峰,成为乐坛天王,期后也推出了不少极受欢迎的作品,如《天才与白痴》、《爱得太迟》、《爱回家》、《时代》等等,而他最著名的粤语歌曲是《爱得太迟》,这首歌于2006年横扫各大颁奖礼的大奖,此外《爱得太迟》更在全港的卡拉OK上点播次数达700万次。

陈奕迅于1995年夺得第十四届新秀歌唱大赛冠军,并加盟华星唱片,正式开始他的歌唱事业。他在华星时期,已拥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如《每一个明天》、《与我常在》、《天下无双》等等,在2000年代初期,他改签英皇娱乐旗下的Music Plus,并推出了不少极受欢迎的歌曲,如《K歌之王》、《明年今日》、《Shall we talk》等等,成为乐坛天王。2005年,他转投环球唱片旗下新艺宝唱片,开始唱作有关人生方面的歌曲,如《夕阳无限好》、《葡萄成熟时》、《沙龙》、《陀飞轮》等,均大受欢迎。此外,他自2001年开始囊括甚至蝉联多个乐坛男歌手及金曲奖项,亦多次夺得唱片销量大奖,更曾获颁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演唱人”以及年度国语专辑。在2005年后,陈奕迅是公认的最受欢迎的香港歌手,其市场早已冲出香港足以覆盖整个华语地区,被誉为“全民歌手”,不少人认为其影响力足以比美90年代全盛时期的“四大天王”。

容祖儿则于1990年代后期正式出道,以歌艺及唱情歌见称,2003年凭一首《我的骄傲》成为乐坛天后,至卫兰

李克勤在1985年凭着歌唱比赛冠军出道, 他是少有在80、90、千禧年代也有辉煌成绩的歌手。90年代头,李克勤凭《红日》、《旧欢如梦》、《回首》等金曲被称为“第五天王”,但后来在与唱片公司的合约纠纷令他在90年代后期声势下滑。直到2001年,他凭首《飞花》再重归一线男歌手之列。2002年的《高妹》更令他重新登上乐坛天王地位,获得“最受欢迎男歌手”。2003年他更与谭咏麟组成“左麟右李”,使香港掀起一阵“左麟右李”热潮,“左麟右李演唱会2003”两度加演后共在香港演出18场。在2003年至2007年推更推出了《我不会唱歌》、《婚前的女人》、《情非首尔》、《公主太子》、《天水.围城》等多首耳熟能详的金曲,更与陈慧琳、容祖儿两位天后合唱了《爱一个人》、《刻不容缓》两首经典男女对唱金曲,并且再夺得2003年及2005年“最受欢迎男歌手”。

杨千嬅于1995年参加第十四届新秀歌唱大赛获得第三名后晋身乐坛,她唱歌着重感情,并能完全地将填词人想表达的讯息和情感演译出来,令一众填词人都对她份外疼爱,特别是著名填词人林夕。她早期的歌曲比较充满少女情怀,例如《再见二丁目》、《夏天的故事》等,当中《少女的祈祷》为她首夺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的金曲金奖,正式踏上天后之路;2000年后,她的歌曲主要突显出其“烈女”的性格和形象,作品包括《杨千嬅》和《烈女》等;另外,当时她亦推出了不少大热的K歌和情歌,深受大众欢迎,例如《野孩子》、《可惜我是水瓶座》和《小城大事》等;而随着年龄的渐长,歌曲也开始走向较成熟的路线,例如《化》、《All About Love》、《原来过得很快乐》和《斗零踭》等。她坦诚率直的性格,加上她与传媒保持着较合作的关系,为她建立了很正面的形象。她三次夺得“叱咤乐坛女歌手金奖”及六次夺得“叱咤乐坛我最喜爱女歌手”,并三度夺得“最受欢迎女歌星”。

一直到2000年代后期,他们仍然是香港乐坛的主力王牌歌手,支撑着香港乐坛。而同期的其他实力派歌手包括有许志安及何韵诗等等。

2005年开始,众多实力派歌手、创作歌手、风格另类的歌手或组合出道,亦因低靡的市场环境,不少一线歌手在音乐道路上创新求变,增强音乐个性与辨识度,以致香港乐坛出现短暂的“回潮”。“回潮”除了令当时的音乐质量提升了不少外,亦有短暂且限度地提高了市场效益以及部份歌手的推广程度,如方大同,张敬轩,王菀之,何韵诗,邓紫棋等歌手开始被不少内地及台湾乐迷提及甚至熟知;一些独立歌手或组合亦在市场上亦越来越受到重视,如At17,林一峰,My Little Airport甚至在中港两地拥有众多乐迷,更时常到内地演出。“清一色k歌”以及大量倒模式出产偶像歌手的现象明显弱化了,而相对地创新求变的风气强了不少,不少歌手或者音乐人在创作歌曲时力求不脱离市场之余也避免过分地“口水化”。这股风气亦可能是被边缘化的香港乐坛未来发展的新路向。

自2005年前后,香港也陆续出现不少被喻为实力派或是别树一格的歌手或创作歌手,为乐坛注入一股清新的气流。他们都被大众视为香港乐坛的明日之星,如:张敬轩、邓紫棋、卫兰、侧田、王菀之、泳儿、吴雨霏、陈柏宇、谢安琪、周国贤、方皓玟、方大同、关心妍、官恩娜等等,都被众多乐评人,或乐坛前辈如谭咏麟、林忆莲、黄耀明、关淑怡等推崇备至。其后,不少在1960年代后期到1970年初期曾在香港风行一时的粤语时代曲歌手亦再次回到香港开演唱会,例如郑锦昌、凌霄、丽莎等。

女子组合慢慢复兴,如Twins、2R、Cookies、HotCha。男子组合亦从新冒起,如Soler、EO2、Shine、Sun Boy'z。以唱作人身分出道的歌手也不少,他们往往是集作曲、填词、歌手于一身,如唱作四小强——王菀之、张敬轩、张继聪、方大同最为突出。

而伴随媒体的推广,现代网络的讯息流通以及乐迷的口味变化,有部份风格别致而音乐优质的独立歌手或组合逐渐走进公众视野而变得知名,其中成绩较为突出如AT17、林一峰、My Little Airport等也受到了乐迷及市场的肯定。其实不只是香港,近几年世界各地(尤其以中国等亚洲过期尤其明显)独立音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推崇,甚至有成为一股潮流的趋势:大批的独立音乐人拥有,甚至当中不少通过演出,与大品牌合作以及与主流歌手合作来提高知名度。现在这个高科技时代乐迷接触音乐绝对可以不需要依附在如电台电视台杂志这类的主流媒体了,他们当中有很多可以通过网络来搜索适合自己口味的音乐,选择比以往丰富得多。而且大多数独立音乐人创作音乐时所考虑的市场因素比主流音乐少得多,有的甚至完全不考虑市场而只为自己的爱好,这对于长期节奏主流K歌而感到厌倦的多数香港乐迷是一个相当新鲜的选择。这个现象其实也在警醒著主流乐坛:主流音乐一定要有质量甚至是创新求变,再不能流水作业倒模生产,因为在选择丰富的年代,只要不喜欢,听众是可以完全不卖帐而选择其他音乐。

同时,歌手涉足另类音乐风格抑或创作完整的概念专辑(甚至是社会民生这类以往甚少出现在香港主流音乐的题材)的现象亦开始频繁起来,最突出的莫过于05年卢巧音的《天演论》与何韵诗的《梁祝下世传奇》。一向以独特风格引入注目的卢巧音除了令她走红的几首大热情歌外,不少歌曲都是以摇滚或另类风格,而在05年推出的卢巧音

到了2008年,亦因音乐质量相对突出而值得被提及,最为标志性的是谢安琪的走红以及乐队浪潮的回归。首先08年被不少乐迷认为是乐队热潮复苏的一年,以Mr.与RubberBand走红为标记,多个乐队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为当时的香港乐坛注入不少新元素。同年新人亦有日后走红台湾的实力派创作女歌手邓紫棋、已在幕后创作多年的冯曦妤以及拥有不少前香港经典hip-hop乐队LMF前团员的新晋hip-hop组合廿四味等等。

女歌手方面,05年出道后一直都以唱草根民生类题材歌曲为主而渐露头角的谢安琪,08年凭借情怀类题材歌曲《喜帖街》开始正式受大众欢迎,不少乐迷对其温暖的声线,独特的音乐风格以及多元化的社会民生题材津津乐道,更被称为新一代“草根天后”。在众多个性类女歌手如王菲、关淑怡、卢巧音的淡出以及杨千嬅加入Amusic后,谢安琪、王菀之、何韵诗被喻为将音乐驾驭与主流与另类之间,成为一线歌手中难能可贵的风格独特型女歌手。他们出道至今的多张专辑如谢安琪08年的专辑《Bianry》,何韵诗08年的专辑《Ten Days In Madhouse》,和王菀之09年的专辑《On Wings Of Time》等在音乐性与歌曲内涵上都备受推崇,其中更有难得的高评价概念专辑。而天后容祖儿、女歌手薛凯琪亦于08年发行了各自被称为出道至今音乐性最强口碑最好的专辑---《In Motion》、《Smile》。此外,90年代与王菲同期的的同为著名个性女歌手的关淑怡继06年推出备受乐迷叫好的复出专辑和演唱会会后,亦在08年再次推出演唱会。

男歌手方面,最受瞩目的应属两位为当时乐坛增色不少的唱作歌手方大同与张敬轩,两位皆是与谢安琪、王菀之同期出道。其中方大同有着深厚的西洋黑人音乐底蕴,虽以唱国语歌为主,但以其极富骚灵风格的特色曲风和标志性沙哑唱腔而备受欢迎,他亦是近年来为数少之又少的成功进军台湾乐坛并且获得优秀成绩和收益的歌手,而08年的《橙月》是其出道至今最受大众欢迎和最畅销的专辑,除此之外他为其他歌手所创作的歌曲亦有不少回响,如薛凯琪的专辑《Smile》、郑秀文的歌曲《Mi》等;本于广州出道的张敬轩,04年正式进军香港乐坛,亦稍显中性的独特声线和温柔的唱腔为人所认识,和在07年凭歌曲<酷爱>获得至尊歌曲奖后正式步入一线歌手之列,08年亦推出了大受欢迎的专辑和演唱会。天王级的古巨基亦推出了甚少一线歌手尝试的“发烧”音乐专辑。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老牌另类歌手黄耀明,以及早几年就抛弃偶像歌手之路而去追求另类个性音乐的麦浚龙,他们各自于08年亦再次推出了倍受乐评人推荐的另类专辑,虽然另类但仍占有各自的市场。

新曲风新气象。迈进2010年,乐坛天后郑秀文复出后的首个专辑大碟计划《信Faith》以及其国语版大碟《信者得爱》大胆地打破以往的情歌以及电子舞曲路线,改以流行福音歌曲作为主题,向乐迷传达正面的信息和能量,为香港乐坛带来一股新气息。《Faith》为香港乐坛史上少有的并且是最成功和畅销的福音专辑。此举不单获得极大的成功及回响,更创下香港八年来最畅销的唱片纪录,成功为广东流行福音唱片于香港以及亚洲的主流音乐市场开创了先河,带起国粤语福音流行曲的潮流。值得一提的是,在《信Faith》之先,新冒起的钟氏兄弟凭《钟声》大碟成功把福音、爵士及靓声发烧完素结合并建立全新的独立音乐风格。

2010年1月,张学友与环球唱片推出了爵士乐唱片《Private Corner》,打破了现行模式下粤语流行音乐的单一性,对于粤语流行音乐市场的百花齐放是一种新的突破和尝试。2011年,钟氏兄弟亦与环球唱片推出了福音爵士大碟《齐唱‧吴秉坚之歌》,力邀多位乐坛前辈出山,包括上海滩歌后姚莉、泰迪罗宾、曾路得、苏德华、刘以达等,成为独立音乐中最畅销的专辑。

2010年7月,乐坛天王古巨基推出了一张以非情歌为主的专辑大碟《时代》,此专辑道尽香港人、香港事的心声,罗列出了十种现今社会现象,为香港人记录时代,此专辑的大胆作风是近年香港乐坛少有的作风,而此作风亦成功获得乐迷极大的回响,成为2010年最畅销唱片之一。及后他更在2011年推出了最新国语专辑《大时代》,此专辑延续了上张粤语专辑《时代》的概念特色,将专辑的选材内容锁定在由时代所衍生出的各种热门的话题、现像中。而不同的地方在于《时代》专辑的内容指向更着重于香港地区,而《大时代》则是更多的偏向于中国内地地区,相同的地方是同样获得乐迷极大的回响,此专辑更在全亚洲销量突破30万张。

同时张继聪、周国贤等歌手亦制作不少含有新纪元运动思想的专辑,向乐迷传达不同的信念和思想,为香港乐坛及香港文化带来不少冲击。

此外,天王天后陈奕迅、杨千嬅、容祖儿继续在其各自音乐风格上作出新尝试而推出数张概念EP,而且三人分别在同年开了各自叫好叫座的演唱会;唱作歌手王菀之配合其出演的音乐剧《柯迪夫》推出了香港乐坛较为少见的富有音乐剧特色的专辑,而不久后又推出风格相当另类而且被乐评人评为近年来最佳歌曲的《最好的》;女歌手何韵诗、邓紫棋、谢安琪分别于同年推出国语专辑进军台湾乐坛,其中邓紫棋收效可观,而何韵诗主打文艺路线的专辑《无名。诗》成绩则最为突出,成功将台湾变为其音乐事业的第二市场,其后更入围鲜有香港歌手入选的台湾金曲奖最佳女歌手;亚洲电视的引入台湾歌唱选秀节目《星光大道》制作《亚洲星光大道》及无线电视的《超级巨声》自2009年开播,亦成功推出一些实力派歌手,其中较为出名的为罗力威、许廷铿和林欣彤,亦因这个节目某些本已转型或淡出乐坛的实力派歌手再次受到关注,如官恩娜、罗敏庄、刘美君。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高耀太 阿诺德·科派尔森 许亚军 史蒂夫·福里斯特 龙刚 朴春 雅克·拉兰德 布鲁思·麦勒 张献民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邱淑珍 徳井义実 阿伊·阿什顿 蔡珩 李芳雯 胡军 景冈山 谢伟才 瓦拉克纳比 王奎荣 泰蒂徐 西关 竹内顺子 过海 被逼 大牛 俞灏明上厕所门被拉开 绯闻:李克勤与郭可盈 莎拉·拉弗提 矿井 深夜秀 包子 塞奇·马奎恩德 查尔斯·贝尔林 江平 席恩·维尔奇(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