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凯里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0

[摘要] 凯里市简称“凯”,别名:苗岭明珠,位于中国贵州东部,是中国贵州省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黔中经济区五大主要城市中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是中国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

凯里市简称“凯”,别名:苗岭明珠,位于中国贵州东部,是中国贵州省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黔中经济区五大主要城市中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是中国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凯里”系苗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那...

凯里市简称“凯”,别名:苗岭明珠,位于中国贵州东部,是中国贵州省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黔中经济区五大主要城市中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是中国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凯里”系苗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

凯里有“中国百节之乡”之称[1] ,有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风雨桥和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凯里融合了现代化的浪潮与传统的苗侗文化,将现代化与传统化融合,促凯里市成为一座优秀旅游城市,凯里周边及市内的著名景点有西江千户苗寨、杉木河、云台山、剑河温泉、苗侗风情园、下司古镇、舟溪生态园、南花苗寨、黔阳第一山、平良古峡等。[1] 

凯里市地处云贵高原向中部丘陵过渡地段的苗岭山麓,清水江畔;在地理上,凯里市东抵台江县,西抵福泉市,西南抵麻江县,南抵丹寨县,东南抵雷山县,北抵黄平县;[2] 东起三棵树镇挂丁南高村,西至炉山镇大田白腊村,南起舟溪镇青曼情郎村,北至大风洞乡平良都兰村,长51.76公里,宽44.3公里。

凯里市原为炉山县。在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凯里市成为了一座以电子、轻纺、建材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现为国家乙类对外开放地区。凯里是全黔东南州政治、经济、文化、人流、科技、教育、物流、信息流的中心;同时也是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

凯里体育馆

春秋时期属牂牁(牂柯),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属且兰,隋、唐属宾化县,宋属合江州。明、清时期置清平堡、司、卫、县或凯里司、卫、县。民国三年改称炉山县,1958年复称凯里县,1983年设立凯里市。“凯里”系苗族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

凯里市原为炉山县。炉山县汉为故且兰地,元朝时麻峡(今麻江县)县地。明洪武初年置清平堡,二十年(1389)置清平长官司,三十年(1397)改为清平卫。明弘治七年五月(1494)置清平县,隶都匀府。清康熙七年(1668)并入麻哈(今麻江)州,十一年(1672年)复置清平县,四十一年(1702年)凯里安抚司并入清平县。民国二年(1914)清平县改为炉山县。[2] 

美丽宜人的凯里

2014年9月,贵州省政府批复,同意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将麻江县下司镇、碧波镇划归凯里市管辖,原下司镇、碧波镇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凯里市、麻江县行政区域界线做相应变更。批复还要求,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应认真做好行政区划调整相关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3] 

凯里市辖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个街道办事处(含33个新型社区)、9个镇、2个乡:凯里经济开发区、炉碧经济开发区、大十字街道、城西街道、西门街道、鸭塘街道、湾溪街道、开怀街道、洗马河街道、三棵树镇、舟溪镇、旁海镇、湾水镇、炉山镇、万潮镇、龙场镇、下司镇、碧波镇、凯棠乡、大风洞乡。

凯里城市经济圈,辖1市5县4区,即凯里市、麻江县、丹寨县、雷山县、台江县、黄平县、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炉碧经济开发区、金钟经济开发区、台江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为747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30万;凯里地区辖1市1县2区,为凯里市、麻江县、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炉碧经济开发区,国土总面积为265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30万(包括流动人口);凯里市内有苗、汉、侗等民族。辖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乡9镇和7个街道办事处、含33个新型社区,国土总面积为155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面积796平方公里,建成市内面积67平方公里(2012年),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2013年,含凯里、炉碧经济开发区)。[2] 

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为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东接台江、雷山两县,南抵麻江、丹寨两县,西部福泉县,北界黄平县。地理位置在东经107°40′58〃—108°12′9〃、北经26°24′13〃—26°48′11〃之间。东西最长跨度51·76公里,南北最长度44·3公里。[2] 

地势西北部、西南部、东南部高,中部、东北部较低。最高山峰够末也海拨1447米,最低〔清水江流出境处〕海拨532米,平均海拨850米,属中山、低山地貌区。[2] 

凯里市属中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3·6—16·2℃,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3·2—25·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2·6—5·2℃。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240·1毫米,适宜于农、林、牧并发展。[2] 

凯里市是一个以苗、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居住着:苗、汉、侗、仫佬、畲、布依、水、彝、壮、瑶、满、回、蒙古、景颇、佤、黎、东乡、纳西、仡佬、京、朝鲜、土家、白、傣、藏、拉祜、维吾尔等民族和革家、西家等待定民族。这些民族中,仫佬族、苗族、汉族、畲族及革家、西家是世居民族。总人口106万(含流动人口),户籍人口73万。少数民族人口为66.5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6.67%,其中苗族人口56.1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7.76%。[2] 

市委书记:黄远良(副厅级)

市 长:张 淼(副厅级)

凯里有清水江、重安江、巴拉河等大小河溪153条黔东南州雷山县河流夜景

凯里市矿藏资源已探明的有煤(储量7500万吨)、铝土矿(33544万吨)、菱铁矿、褐铁矿(8万吨)、硫铁矿(6·09万吨)重晶石(300万吨)、石灰石(8352·4万吨)、白云石(280万吨)、铅锌矿(45·4万吨)、石英砂岩(428·7万吨)、页岩(163万吨)、大理及粘土等。已开发利用的矿藏资有煤、铁、重晶石、石英砂岩、石灰石、白云石、粘土等。[2] 

主要有煤、铁、石英砂岩、石油和天然气等。保有储量:煤矿8142万吨、铁矿361万吨、铅锌矿46万吨、铝土矿1.98亿吨、重晶石300万吨。石油和天然气有矿点一处。

2012年,在贵州省88个县市区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预排位中,凯里市名列第4位,比2011年实际排位提高两位。其中:凯里市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8.95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在贵州省88个县市区中排名第1位;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10.55亿元,同比增长79.4%,增速在贵州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7位;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08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1.7%;财政总收入完成31.13亿元,同比增长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4.48亿元,同比增长70.6%,增速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4位;税收收入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48.6%,增速在贵州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2位;金融机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预计达127.63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在贵州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5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预计达179.66亿元,同比增长21.6%,增速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1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67.42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在贵州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1位;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6155元,同比增长18.9%,增速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1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8890元,同比增长15.1%,增速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排名第7位。[4] 

凯里园区产业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路网建设21公里,园区“四纵四横”路网骨架基本形成,炉山至碧波32公里产业大道建设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炉山至下司14公里快速通道建设有序推进,炉山至白秧坪14.6公里铁路专线建设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一季度可破土动工;7.5万吨/日供水工程已建成并试运行,清江发电厂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年内可开工建设;10千伏开闭所及其配套建设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炉山11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进展顺利,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30%,可建成投入使用;围绕园区配套建设的金融服务、物流园、工业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中小学校、幼儿园、二级医院、敬老院、公益性公墓等设施已基本建成。园区落户企业51户,建成投产18户,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同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投资100亿元的煤电铝一体化产业园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投资100亿元以上的清江发电厂工程可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并开工建设。二是工业结构转型取得重大突破。凯里市已由以能源、煤炭为主的单一工业体系逐步转变成以能源、铝及铝化工、建材、制造、冶金、电子、纺织、食品、药品等为主的多元化工业体系。三是工业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取得重大突破。已将城区多户工业企业搬迁到园区建设发展,新引进的工业企业基本入园建设。2012年,炉碧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是工业产品名牌化、品牌化、精品化取得重大突破。五是加强煤、电、油、运、土地、资金、市场、信息等工业生产要素的调度,为企业落地、建设、生产、经营搞好服务。同时,通过工业经济发展,调动各种生产要素自发聚集,实现联动发展、互利共赢。六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民营企业达2008户,同比增长59.37%;个体工商户达15314户,同比增长10.87%;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预计达48.5%;民营经济纳税14.2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5.6%。

凯里市作为贵州省打造“黔中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全省对接沿海发达地区的桥头堡、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和产业承接的示范区。凯里资源丰富,水量充沛,电力充足。凯里主要矿藏有煤、铁、铅、锌、铝土矿、硅石岩等,其中硅石中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8%,名列西南之冠。凯里市建有炉山工业园区,截止2012年1月底,园区共有50家企业落户建设,项目总投资450亿元,全部建成可实现年产值500亿元。在工业方面,凯里市主导产业为煤电铝、煤电冶、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等,形成了与本地资源开发相适应和配套的工业体系。

省级农业园区2个(凯里市现代高效畜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凯里市万亩葡萄产业园区)

州级农业园区2个(凯里舟溪现代农业园区、凯里市舟溪云谷农业观光旅游生态园区)

1949年工农业生产总产值807万元,每人平均65元,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中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调整农业体制结构,实行改革开放,放宽农村经济政策,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57716万元,为1949年的71·51倍,每人平均1582元,为1949年的24·33倍。1973年农民纯收入49·92元,1988年纯收入486元,增加9·73倍。1949年粮食总产量31777吨,1988年63645吨,增长2倍。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除粮食生产逐年稳产增产外,经济作物也增长迅速。1988年,油菜产量2454吨,比1949年增长46·3倍;1985年,烤烟产量1529吨,比1949年2·8倍;1988年桐子油产量61000公斤,比1950年增长4·65倍。1988年,在农业总产值中,林业产值占3·10%,牧业产值占27·75%,副业产值占12·99%,渔业产值占1·08%。[2] 

在工业方面,解放前1947年炉山县城仅有一户以木炭为燃料的引擎发动的电灯厂,照明不足100户,年发电量为1·6万度。1988年,年发电量4132万度;原煤产量54·35万吨;木材产量1162立方米;饮料酒4728吨;砖3849万块;瓦2138万块;食用植物油700吨;机制纸12193·35吨;化肥4586·75吨;服装70·14万件。1950年有职工261人,年平均工资168元;1988年有职工40814人,其中固定工32383人年平均工资1423元,增长8·47倍,职工生活有了改善。1950年,凯里市社会商品零售额78万元,而1988年为20398万元,增长261·51倍。[2] 

凯里经济开发区

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位于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区域,功能定位凯麻新城区主体、凯麻新区中心区(凯里中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凯里开发区

炉碧经济开发区

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炉山工业园区起步建设于2008年,位于黔东南州凯里市西北面的炉山镇和万潮镇境内,2011年7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是贵州省重点培育的“千亿级”开发区之一,开发区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分为一区两园,即凯里炉山工业园区和麻江碧波工业园区。

炉山工业园区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四个统筹(即统筹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平衡、与资源开发相衔接、与城镇化建设相促进、与社会稳定相和谐),“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按照统一规划,中心突破,放射发展的思路,以濒临破产的原炉山国营农场改革改制盘活国有土地为切入点,以资源配置和企业退城入园为突破口,重点发展火电能源项目、铝产业项目和新型原材料产业项目以及配套关联项目,着力延伸煤炭、铝矾土、石英砂等矿产资源的精深加工,在短时间内形成集聚效应,发展煤—电—铝—冶金—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新型重化工业产业基地,全力破解落后地区有资源无产业的难题,破解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矛盾的难题,构建黔中经济区域新的增长极。

普通高等

本科院校:凯里学院 大专院校: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 凯里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黔东南州委党校(行政学院)、 黔东南州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

中等职业

贵州省农业机电学校(省属学校、省级重点中专)、凯里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黔东南州旅游学校、黔东南州歌舞学校、黔东南应用技术学校、黔东南州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黔东南州电子工业职业技术学校、黔东南州永华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校、黔东南国防学校、黔东南州凯旋工业职业学校、黔东南州技工学校等

高级中学

凯里一中

凯里一中、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凯里振华民族中学、凯里学院附属中学 、凯里市第三中学、 凯里市第八中学、开发区高级中学、博南高级中学、华泰高级中学、田家炳中学、赏郎中学等。

初级中学

凯里学院附属中学、凯里二中、凯里四中、凯里五中、凯里六中、凯里七中、凯里九中、凯里十中、凯里十一中、凯里十二中、凯里十三中、凯里第十五中学、博南高级中学、凯里开发区初级中学、下司中学、逸夫中学等。

小学教育

凯里第一小学、凯里第二小学、凯里第三小学、凯里第四小学、凯里第五小学、凯里第六小学、凯里第七小学、凯里第八小学、凯里第九小学、凯里第十小学、凯里第十一小、凯里第十二小学、凯里第十三小学、凯里第十五小学等

学前教育

凯里市第四幼儿园、凯里市第五幼儿园、凯里市第一幼儿园、凯里市第二幼儿园、凯里市第三幼儿园、凯里市第六幼儿园等

国家三级甲等医院 2所: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2所:黔东南州中医院、贵州省苗药肿瘤医院

国家二级甲等医院 3所:凯里市第一人民医院、凯里市第二人民医院、凯里开发区人民医院、黔东南协和医院、凯里开发区开元医院、凯里妇幼医院等

凯里市还有苗族医院等民族医药机构,并都具有较好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

2012年,凯里市有村卫生室168个、村卫生员206人。全市15个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100%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100%使用国家基本药物,100%实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使群众“看病贵”明显缓解,“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新格局逐步形成。[5] 

“一卡在手,走遍全国”,凯里市是全国35个互联互通城市中在大西南唯一的城市,凯里市作为第三批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城市进入了试运行阶段,将与全国其他34个城市实现互联互通,

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平台,联网城市市民可持本地公交IC卡在其他联网城市刷卡乘坐公共交通及进行其他消费,还可以异地充值,并享受当地刷卡的优惠政策。到2013年10月底,全国将共有35个城市一卡通实现互联,包括:上海、宁波 、绍兴 、湖州、 台州、 常熟 、兰州、 白银、 南昌 、永州、 葫芦岛、 锦州 、江油、 抚顺 、昆山、 江阴 、淮安 、天津 、沈阳、 福州 、三亚、 湛江、 无锡、 南通、 辽源 、松原、 克拉玛依、 榆林、 龙岩、 舟山、 泰州 、长兴、 驻马店、 鹰潭 、凯里。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东北地区和华中地区,其中包括2个直辖市、4个省会城市和若干二三线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介绍,“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大平台”自2008年开始筹备,2012年7月,上海等首批8个城市加入,2013年4月南昌等9个城市加入。[6] 

“抢花炮”是壮族、侗族广泛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在贵州、湖南、广西一带比较流行。每年春节或者其他重大节庆,黎平、从江等地的侗族群众便会穿上节日的盛装,按照传统习惯,以村寨为单位进行抢花炮比赛。

比赛场上,队员们用传递、掩护、假动作、奔跑等方法,把用红绿布缠绕的花炮放进对方花篮内。花炮分为头炮、二炮、三炮。据侗族老人传说,抢得头炮象征“吉祥如意”,抢得二炮象征“风调雨顺”,抢得三炮象征“五谷丰登”。

“抢花炮”具有强烈的对抗性,攻防转换快,既要有个人突破,又要有整体的配合。因此被誉为“东方橄榄球”。[7] 

赛事LOGO

凯里市西江千户苗寨夜景

凯里苗侗风情园(拟打造成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是贵州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凯里市西江千户苗寨夜景

凯里下司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凯里西江千户苗寨(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凯里舟溪甘囊香芦笙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凯里风雨桥(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风雨桥:全长377米,宽44米)

凯里巴拉河南花村(国家级农业示范旅游乡村产业带)

凯 里紧邻湖南、广西,是东部沿海地区进入西南,四川、云南两省通往华东、华南的交通要地。凯里处在西南三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第一梯度上。为变区位优势为开放引进优势,凯里抓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推进交通建设,着力构筑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格 局。凯里市距省会贵阳160公里,湘黔铁路、株六铁路复线、凯麻高速公路、凯玉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和320国道贯穿全境。凯里黄平机场已开工建设,沪昆高速铁路、贵广高速铁路即将建成。[9] 

凯里机场

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已全面开工建设,高速铁路一旦建成,将极大地缩短凯里与各大城市的时空距离,将来凯里到上海1800公里左右的路程只需5个小时左右,凯里到广州1100多公里的距离只需3个小时的时间。该线路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凯里市立体交通网络,增强凯里市区域交通优势。

凯里站,凯里中心站,位于清江路,成都铁路局辖下二等站,沪昆铁路(贵州段为湘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

每日经过客运列车86次。

凯里南站,成都铁路局辖下一等站,位于凯里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域金汇大道与春晖大道交汇处,将于2015年投入运营,沪昆客运专线主要中心站,三(棵树)——(下)司轻轨(已规划)终点站。

凯里作为贵州东南部的公路运输中心,凯里市内交通发达,320国道贯穿全境。

G60 沪昆高速——贵州段为凯麻高速(昆明经贵阳至凯里)

——凯玉高速(上海经杭州、南昌、株洲、至凯里)

在建的高速公路有:

凯雷高速(凯里经雷山到西江千户苗寨)

凯余高速(凯里连通凯里黄平机场到余庆)

凯羊高速(凯里到羊甲连通G75厦蓉高速)

正在开工建设的有:金泉路、凯丰路、滨江大道、凯台大道、碧司大道、永丰东路至玻璃厂市政干道、原棉纺厂13号路及其延伸段、炉山至下司快速通道、二龙至台盘城市主干道、白果井至三棵树城市主干道、火车站至北出口城市主干道、滨江路、棉纺东路、凯开大道(二号线)、清水江风雨大桥(世界上最大的风雨桥)等主要道路。

城南客车站:迎宾大道大地春城对面

凯运司客车站:洗马河文化北路隆峰商贸城旁

博南客车站:博南新区市府西路市政府对面

黔岭州林汽车站:州林汽金井路行政学校对面

凯里市西郊客车站(市运司):二商场老苗井苗都批发市场内

酸、甜、苦、辣,酸当家。黔东南是“吃酸”的故乡。日常生活的家宴、宴会、红、白喜事中,酸食无处不有。男女老少,都有“嗜酸”的爱好。难怪当地乡谚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车”(指走路打趔趄的意思),道出了黔东南的酸食文化的特色功效和风格。[10] 

在世界“吃在中国”。在中国素有北咸,东南甜,西辣的说法。气候干燥食为盐、气候湿热食为甜、气候潮湿食为辣。同为吃辣,湘、贵、川又各有妙趣,有所谓的“不怕辣”、“怕不辣”,“辣不怕”的戏说。具体而言,贵州是酸辣,四川是麻辣,湖南是炸辣。黔东南又与贵州其他地区不一样,强调和突出的是第一个字“酸”,而其他地区则强调和突出第二个字“辣”。

常言说“除油盐无贵味”,历史上,黔东南地区严重缺盐,只得用酸与辣来调味,可见酸食习俗,实非偶然,它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产资料及人的生理需要等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黔东中地区气候潮湿,多烟瘴,流行腹泻、痢疾等疾病,嗜酸不但可以提高食欲,还可以帮助消化和止泻。因此,每家每户都少不了几个酸坛子:酸水坛、醋水坛、奄莱坛、腌鱼坛、腌肉坛,还流传着三月腌菜,八月腌鱼、正月腌肉”和“坛不下,莱不烂”等关于酸食的腌制季节和保存方法的俗语。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黔东南苗、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不同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吃酸的独有风格和制作工艺,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酸食文化”,仅酸的制作就有近10种工艺。[7] 人类长寿,确有几份酸的功劳。:酸食有防病健胃之药用,酸食有除惑提神之功效,酸食有防腐保鲜之功能。

黔东南的风味食品还有侗乡腌鱼、镇远道菜、下司狗肉、下司酸汤鱼、香茅草烧鱼、重安江酸汤鱼、侗家油茶、社饭、从江香猪、三穗麻鸭、榕江香羊、侗果、侗家胯肉、侗家羊瘪、牛瘪、侗家老鼠肉。[7] 

名特产品凯里市地方名特产品可分为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两类,农业名特产品主要有:香炉山雾茶、平良香米、凯里柿花、万潮蓝靛、龙场蚕茧、凯里酸汤鱼、凯里鲤鱼(田养)、龙场西瓜、旁海生姜、炉山葡萄等以及凯里市供销社三辣合作社生产的“三辣”系列产品。工业名特产品主要有:舟溪芦笙、凯里香醋、凯棠银饰、湾水镰刀、米薅马尾斗笠、旁海擂钵、挂丁刺绣围腰、龙场革家腊染、挂丁织锦背带、舟溪刺秀荷包等。经济收入相当可观,可供广大旅游者前来观看购买及投资商前来参加生产投资,促进了凯里市的经济的发展。[8] 

酸汤鱼——用淘米水在坛子里发酵后,用火煮开,加少量辣、姜、盐、西红柿等,将活鱼取出苦胆后放进火锅煮熟,味道鲜美、可口、健胃,是当今南方北方人都赞赏的苗族名菜之一,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凯里红酸汤”正式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在评选全国特色火锅底料时,凯里红酸汤被中国食品协会认定为贵州特色,与内蒙古的涮羊肉火锅底料和重庆火锅底料被列为全国三大特色火锅底料。

鸡稀饭——将鸡打整干净后,用清水煮半熟时,放半斤或一斤米与鸡同炖,熟后取鸡切成块粘辣吃特别香。鸡稀饭特别可口,是苗族名菜之一。

腌菜——腌菜制作,将青菜洗净晒干,切细,用糯米饭和少量盐拌匀,放于坛子内加盖,数月开盖味鲜可口,将腌菜与螺、鱼肉等同煮,味道更鲜。

狗肉汤锅——将狗杀死后,用稻草包裹着狗烧掉毛,剖开狗腹取出、肠杂清洗干净,与狗肉一起放铁锅里煮熟,放佐料。狗肉味鲜皮脆,汤特别香,是接待宾朋的名菜之一。

螺丝鱼——将田螺与鲤鱼一起煮,按照酸汤做法一样烹调,也是苗族的一道名菜。

郭氏牛肉干——历史悠久,主要以鲜黄牛肉配以米酒、蜜糖和20多种品味不同中药精制而成,具有甜、咸、麻、辣等品味,纯香开胃健胃。旧州郭氏牛肉干曾定为航空食品,远销省内外。

黄平豆腐干——历史悠久,清朝时就很有名气。用本地黄豆为原料制成豆腐,然后再经过浸泡、烘烤而成。曾有“蟹黄脂白软嫩香,酒市呼朋细品尝”的诗句赞美。

米酒——用大米或稻谷酿制,酒精度一般只有20度左右,平时自家酿成后装入坛内,节日宾客来至,用于接待佳宾贵客,客醉主人欢。

茶叶----黄平产茶历史悠久。明清两代,浪洞云雾茶、旧州回龙寺茶、马场茶叶,曾作为贡品。现东坡的飞云茶也名扬省内外。

凯里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100个最具幸福感城市”、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谢伟才 阿伊·阿什顿 雅克·拉兰德 龙刚 史蒂夫·福里斯特 阿诺德·科派尔森 蔡珩 张献民 徳井义実 李芳雯 朴春 高耀太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胡军 许亚军 布鲁思·麦勒 景冈山 邱淑珍 陈辉虹 创业者 jerry 1963-03-01 保罗沃克 追女生求教前男友 该男子也太有才了吧 AM 1946-02-14 乔治·威尔森 免除兵役 难舍难分 wifi信号隐藏后手机怎么连接 1978-11-07 重情重义 跑男团 就医 1985-07-23 日本横浜市冈村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