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沈西苓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1

[摘要] 沈西苓,原名沈学诚,笔名叶沉,浙江省德清人,是中国三十年代著名的电影、戏剧艺术家,他所编导的影片都不同程序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抗日爱国思想,他的

沈西苓,原名沈学诚,笔名叶沉,浙江省德清人,是中国三十年代著名的电影、戏剧艺术家,他所编导的影片都不同程序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抗日爱国思想,他的《十字街头》和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标志着中国左翼电影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沈西苓能编善导,能诗善画,又会...

沈西苓,原名沈学诚,笔名叶沉,浙江省德清人,是中国三十年代著名的电影、戏剧艺术家,他所编导的影片都不同程序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抗日爱国思想,他的《十字街头》和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标志着中国左翼电影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沈西苓能编善导,能诗善画,又会翻译,是个全才艺术家,1940年12月17日病逝重庆,年仅36岁。

沈西苓, 1913年随家迁居杭州,在浙江甲种工业学校(今浙江理工大学)毕业后,考取官费生,留学日本,时结识戏剧家秋田雨雀等人,使他在艺术上有所升华。沈西苓

1931年进入电影界,先后在天一、明星等影业公司任职,编导《女性的呐喊》、《乡愁》、《船家女》、《十字街头》等影片。

1937年转入联华电影公司。为纪念鲁迅,曾计划把《阿Q正传》搬上银幕,但未能如愿。接着又将曹禹的《日出》改编成电影。

于1937年7月中旬开拍,因“八一三”,抗战爆发而停顿。1938年夏,加入中央电影场,任编导委员,拍摄以抗战为题材的《中华女儿》、编写电影剧本《神鹰》、《大时代的小人物》。

1930年2月和许幸之等人发起组织中国第一个左翼美术团体一一时代美术社。

1930年3月,与鲁迅等人联名发起并组织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3年年2月当选为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执行委员,并担任宣传部领导工作。白杨主演的《十字街头》剧照

1938年1月,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成立,当选为第一届理事。同时,他又是戏剧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从日本回国后,与夏衍、冯乃超、郑伯奇等人组织艺术剧组,演出《炭坑夫》、《西线无战事》等剧。

1933年参与轰动一时的《怒吼罢,中国!》的联合演出工作。

1936年,在夏衍的协助下,将爱尔兰剧作家西恩·奥凯西的《求诺和孔雀》改编为《醉生梦死》,并亲自执导。还积极从事国防戏剧运动,与夏衍、于伶、凌鹤等集体创作《撤退赵家庄》等。抗战爆发后,又集体执导《保卫芦沟桥》,在上海蓬莱大戏院演出,轰动全市。其间,还创作了《在烽火中》、《罗店夜战》等独幕剧。当上海成为孤岛时,他和姊姊沈兹九一道离沪赴汉,后迁居四川,重庆、成都导演舞台剧《民族万岁》、《塞上风云》和《一年间》。

1940年12月17日病逝重庆。年仅36岁。

沈西苓是被三十年代电影界称作“怪物”“怪哥”“影怪”的一位导演,其实沈西苓能编能导,擅诗绘画,即是话剧奇才又是电影界精英,且精通翻译,善写影评,还出过一本关于普及电影知识的书,现在读来还是受益匪浅。把他称作天才一点也不为过。无奈其英年早逝,36岁便撒手人寰,实在是当时中国电影界一个重大损失。沈西苓是一位左翼电影的代表人物,其导演的电影作品仅仅有八部(还包括作为副导演的《姊妹花》),在仔细的看过其创作经历之后,可以将其八部作品做一个阶段性的分类。

1933年他导演的《女性的呐喊》和《上海二十四小时》,可以看做是他从美工师到电影导演的转型时期的作品。首先,在这一阶段,他还未脱离话剧中舞台的影响,他导演的这两部作品为当局和新闻界所不容,这两部影片都遭到电影审查当局不同程度的无理删减,尤其是《上海二十四小时》,遭到了国民党电影检查机关的无端扣留和大肆删减,反复审查达十余次,剪掉了很多的画面,一直拖到1934年12月才准予放映。如此支离破碎的片子,观众当然是看不懂了。因此,沈西苓最早的两部电影可以称之为转型时期的不成功的作品,在自身的导演技巧和与国民党当局的斗争技巧方面都还未成熟。

1934年他作为副导演和联合导演的身份制作的《姊妹花》和《女儿经》,是他向优秀的成熟的电影导演转变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他向前辈电影导演学习电影的技巧,学习讲故事的能力,学习斗争的经验沈西苓导演的电影

1934年12月,《上海二十四小时》被删减并拖延上映,沈西苓因为影片已经面目全非而拒绝上映,老板却坚持要放。他一气之下,离开电影界,后经左翼电影工作者的帮助,又再次回到明星公司。1935年,他导演了两部重要的电影《乡愁》和《船家女》,这两部电影的创作标志着他作为导演的成熟时期的到来。在这一阶段,再回顾他之前创作的电影,则已经形成了鲜明的沈西苓式的特色,其一,叙事视角的大众女性化策略,其影片都是以普通的大众的视角来构成的故事,而又多以普通的女性为创作题材。如《女性的呐喊》中的包身女工叶莲,《女儿经》中的女播音员夏云,《船家女》中的摇船妹,《乡愁》中的女教师杨瑛。其二,视听语言的左翼化倾向,沈西苓通过对比蒙太奇和极有冲击力的剪辑等手法带来一种左翼思想的表达,比如《上海二十四小时》中就以童工被机器轧伤和买办太太奢华淫逸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放弃了故事的完整叙述。又如《船家女》中片头和片尾处的女性解放会议,而影片则以阿玲的悲惨遭遇为主体部分,使得这部影片在整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性蒙太奇。

1937年4月,沈西苓编导完成《十字街头》,这标志着沈西苓导演的巅峰时期的到来。1939年9月完成了编导抗战题材电影《中华儿女》。至此,沈西苓电影作品也形成一个完整的序列,从前期的稚嫩和无畏,到接下来的学习和充实,再到后来的成熟与技巧,最后达到巅峰与不朽。

《中华儿女》 (1939) 导演

《中华儿女》 (1939) 编剧

《十字街头》 (1937) 导演

《十字街头》 (1937) 编剧

《船家女》 (1935) 导演

《船家女》 (1935) 编剧

《女儿经》 (1934) 导演

《女儿经》 (1934)编剧

《乡愁》 (1934) 导演

《乡愁》 (1934)编剧

《女性的呐喊》 (1933) 导演

《女性的呐喊》 (1933) 编剧

《上海二十四小时》(1933) 导演

《十字街头》 (1937) 作词

《日出》 (1938) 编剧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胡军 龙刚 谢伟才 李芳雯 徳井义実 张献民 雅克·拉兰德 邱淑珍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朴春 阿诺德·科派尔森 蔡珩 阿伊·阿什顿 布鲁思·麦勒 高耀太 景冈山 许亚军 史蒂夫·福里斯特 市街 商业大佬 年代戏 不费 朴河宣 布莱恩·布莱斯特 庆功会 渡边久美子 邝敏慧 姜承贤 贪污案 仿妆达人 1970-08-25 大女 汤姆·康蒂 滚草地 囚禁 一吻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