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09

[摘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1]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 

一战中的中国劳工[2]

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1] 

19世纪末20年代初,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大扩充军备。俄奥矛盾的表现是在争夺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扩展,奥匈帝国也向巴尔干扩张,又怕俄国统治下的大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的独立。英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既不愿意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于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1]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79年,在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后来,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3] 

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国和俄国达成了军事协议,它规定一旦法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的支持意大利的进攻,俄国将以全部军事力量进攻德国,一旦俄国遭到德国或是德国支持的奥匈帝国的进攻,法国应以全部的军事力量来进攻德国。俄法同盟形成后,欧洲展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它也是向协约国方向推进的第一步。随着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签署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建立,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3]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右图)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4]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为借口,向埃塞俄比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四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等国。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埃塞俄比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5]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的关系,加入了协约国方面作战。

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5] 

一战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英、法、比三国的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俄国军队同奥匈帝国、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线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5] 

这次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索姆河战役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作战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的军队奋力抵抗和俄国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5]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赛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6]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6] 

马恩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在主要战区展开的生死搏斗,这场战争,各方都大使用现代化战争装备,已给敌人最大的杀伤,战况空前惨烈,人员伤亡惨重。[5]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经济损失3400万美元。 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5]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巴尔干半岛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俄罗斯、德意志、奥匈帝国等帝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封建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战争后期,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7]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上的一大进步,是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军事等许多方面大大加强,同时一战加快了人权实现的步伐。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是这次战争带给人类的最大成果。在此背后的民族意识的形成、民族观念的勃发,可以说是历史赐予其最好的机会,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7] 

道格拉斯·黑格将军

道格拉斯·黑格将军

黑格在索姆河战役中指挥英国军队作战,在战争的第一天就有多达6万的英军伤亡。这次战役使得协约国共丧失60万多的兵力——却仅仅向前推进不到八英里。黑格于1918年率军队重新获胜,然而他也成为一战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将军之一。

德皇威廉二世

德皇威廉二世

德皇威廉二世是一位狂热的军国主义者,威廉二世在萨拉热窝事件之后鼓动奥匈帝国采取侵略政策。威廉只是名义上掌管德国军队,真正握有实权的却是他手下的将军们。一战接近尾声时,他于1918年被迫退位。

赫尔穆特·毛奇

赫尔穆特·毛奇

赫尔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俗称小毛奇。 德意志帝国陆军大将,因为他伟大叔叔的老毛奇的名字和他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侍从武官出身,性格软弱的他超越许多比他更能干的人出任德军总参谋长,主持一战初期的施里芬计划,计划失败后被解除职务,默默无闻的死去。

埃里希·冯·法金汉

埃里希·冯·法金汉

法金汉于1896年至1903年在中国服役,参与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1913年,他出任普鲁士战争部长(相当于德国国防部长)。他一开始并不主张德国卷入全面战争,但是很快他改变了立场,敦促德皇威廉二世向英国、法国宣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之一。

亨利·菲利浦·贝当

亨利·菲利浦·贝当

法国元帅、维希法国首脑。一生颇为坎坷。民族英雄和叛徒集于一身。1878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领导1916年凡尔登保卫战而出名,成为当时的英雄。在法军索姆河惨败后,他在最黑暗的时候重振了法军的士气。二战法国战败后,出任维希政府总理,1940年6月22日与德国签订《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

1940年7月~1944年8月任维希政府元首,成为希特勒德国的傀儡。1945年4月被捕,同年8月因叛国罪被最高法院判处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

约瑟夫·霞飞

约瑟夫·霞飞

约瑟夫·雅克·塞泽尔·霞飞,法国元帅和军事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法军总指挥。性格稳重,木讷寡言,虽略显迟钝,却极其坚韧,人称“迟钝将军”。

费迪南·福煦

费迪南·福煦

法国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几个月协约国军总司令,公认是协约国获胜的最主要的领导人。一战爆发后参加了多场战斗。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被任命为北部集团军司令,并一直任职到罗伯特·内维尔接替约瑟夫·霞飞出任法军总司令,之后被调往法军总部。1918年被任命为协约国最高司令。1918年代表法国在贡比涅森林签订对德停战协定,后又在巴黎和会上发挥重要作用。生平有不少著作,曾提出胜利在于意志的观点,后来认识到军队新装备和机械化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强调歼灭思想和集中优势兵力原则。著有《战争原理》、《战争指南》等。

乔治·克列孟梭

乔治·克列孟梭

乔治·克列孟梭(1841年9月28日 - 1929年11月24日),法国政治家、新闻记者、第三共和国总理,法国近代史上少数几个最负盛名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政治生涯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与法国多次重大政治事件紧密相连。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胜利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作出重要贡献,被当时欧洲人称为“胜利之父”。

英王乔治五世

英王乔治五世

在为期4年的战争期间,乔治五世全力以赴地支持战争胜利。他视察陆军和海军部队、医院、工厂和船坞。他向国库作捐献,在一名议员的建议下,戒了酒并遵守配给规定。他在法国视察部队时从马背上摔下,骨盆严重摔伤。他还把两个王子送到军中服役。

沙皇尼古拉二世

沙皇尼古拉二世

俄罗斯末代皇帝,在位时间1894年—1917年。他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却一事无成。1905年旅顺被日本攻克之后,首都发生流血星期事件,引发了1905年革命。由于斯托雷平改革而暂时度过难关,但是又陷入更复杂的巴尔干问题。俄国军队在一战前线损兵折将的消息彻底摧毁了皇帝“小父亲”的形象。这个形象在俄国百姓的心目中保持了几百年。俄国先后爆发了波澜壮阔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者推翻了皇帝专制的统治,后者则最终结束了他的性命。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景冈山 龙刚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徳井义実 史蒂夫·福里斯特 雅克·拉兰德 蔡珩 阿伊·阿什顿 朴春 李芳雯 布鲁思·麦勒 高耀太 邱淑珍 谢伟才 张献民 胡军 许亚军 阿诺德·科派尔森 斯科茨代尔 1957-12-06 1957-08-25 罗杰·摩尔去世 桑嘉·理查 苏晗烨 健谈 2017两岸扶青戏剧创投平台剧本徵选计划 绯闻:柳敏与申彗星 卡尔·尹 情欲 因米兰达 朴槿惠爆非法协议 1962-11-21 周朗 1976-10-24 黎础宁 遇见王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