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山东大学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1

[摘要] 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简称山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拥有全部12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111计

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简称山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拥有全部12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简称山大[1]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拥有全部12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管副部级建制。

山东大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901年清政府主持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拥有完整章程的大学。学校先后历经山东大学堂、山东高等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等多个阶段,于1951年定名为山东大学。2000年7月,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

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含青岛校区约3000亩), 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青岛、威海)八个校园的办学格局。截至2013年,学校有各类全日制学生达6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1437人,研究生16034人,留学生1737人。

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奏折及光绪朱批[2]

山东大学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综合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等学校之一。其前身是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在济南创办的官立山东大学堂。建校以来,山东大学随着社会的变革,由晚清王朝、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个历史阶段。期间曾几度更名,有过停办、重建、合校、搬迁的多次变革,曾在不同时期汇纳过各类大学,也曾分出过十多所高等院校。[3] 

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同时调蓬莱知县李于锴进行筹备。是年10月《折稿》获准,在济南泺源书院正式创办了官立山东大学堂。周学熙任管理总办(校长)。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分专斋、正斋、备斋、分斋督课。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后增至110多人,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制初为三年,后改为四年。

1903年师范馆从山东大学堂分出成立,成为独立的师范院校,亦是今山东师范大学的前身。

1904年,学校迁入济南杆石桥新址,改为山东高等学堂。山东高等学堂毕业执照(1905年)[2]

1911年又改称山东高等学校。方燕年、陈恩焘、萧应椿、陈庆和、周学渊、魏业锐、陈恩畲、李豫同、李联璧、范之杰、黄国恩、丁维椽等先后出任校长。1912年国民政府实行全国设立大学区,各区中心城市设大学,各省设专门学校的体制,山东隶属中心城市北京,按章大学堂应予裁撤,因为等候正科两班结业,至1914年停办。师生分别转入法政、工业、农业、商业、矿业、医学六个专门学校,校长丁维椽继任商业专门学校校长,校舍由法政专门学校使用。山东大学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人,选送去欧美和日本留学的59人。其中徐镜心、张伯言等人在日本参加同盟会,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山东同盟会负责人。山东大学堂是山东省第一所官办的高等学校,也是山东大学历史的起点。

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校门[2]

1926年,奉系军阀张宗昌督鲁,下令将山东公立六个专门学校合并,在济南建省立山东大学,由山东省教育厅厅长,清末状元王寿彭任校长1926年省立山东大学校门[2]

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是随后创办的国立青岛大学的前身,在山东大学历史上占有重要篇章。

国立山东大学校门[2]

1930年4月,国民党政府任命杨振声为校长,9月21日,举行开学典礼,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学校初设文、理、教育三个学院,分为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学系、教育行政系和乡村教育系八个系。1932年9月,教育学院停办,学生大部分转入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同时增设工、农两学院。工学院设土木工程学系和机械工程学系。农学院设于济南,设研究、推广两部。不久,又将文、理两学院合并为文理学院。学校设校务会议,由校长、教务长、秘书长、各学院院长、各学系主任和教授代表组成,负责议决一切重大事项。校长杨振声思想进步,富有远见,效法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科学民主”的办学方针,广聘专家学者,如闻一多、黄敬思、黄际遇、任之恭、傅鹰、沈从

《科学丛刊》、《文史丛刊》等刊物[2]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11月国立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再迁四川万县。图书、仪器、案卷分批运出,损失严重。1938年春学校在万县复课,不久教育部下令“暂行停办”。师生分别转入国立中央大学,图书、仪器、机械分别暂交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工业职业学校保管使用。

1944年中共华中局决定,在华中党校基础上,创办华中建设大学。校址设于苏皖边区的旰眙县新埔,由华中局宣传部长彭康兼任校长。设民政、财政、文艺三系和一个高干班。1945年5月4日,正式开学。8月份,首届学生结业,学校迁清江市。1946年初,校长彭康率领部分干部教师和学员北上并入临沂山东大学,华中建设大学校长由李亚农继任,解放区知名人士贺希明、张劲夫、张茜、夏征农、戴白韬、阿英、孙冶方、范长江、车载、朱维基、黎冰鸿、黄源、陶官云等在校工作和执教。学校拟办成一所正规大学,设工、农、文、医、师范、社会科学等六个学院和预科。

1945年8月,山东抗日人民政府在解放区首府临沂,创办了山东大学(为了区别国立山东大学,称临沂山东大学),由李澄之、田佩之任正副校长。设预科部,招收知识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946年初,华中建设大学校长彭康,率领该校师生400余人北上,并入临沂山东大学。师资力量得到充实,学校规模有所扩大,设立政治、经济、教育、文艺四系,转入以专业为主的学习,解放区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何封、薛暮桥、李仲融、王淑明、孙克定、刘力行、胡考、宋日昌、尚钺、宋之的等在校执教。

50年代青岛山东大学校门[2]

1948年夏,中共华东局决定,以原临沂山东大学渤海地区的部分留守人员为基础,并集中原来的一些教师,会同华中建设大学的部分干部教师,在潍县组建成立华东大学,同年9月4日开学。1951年开学典礼暨合校主席团合照[2]

1951年03月,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校,仍命名为山东大学。华岗任校长兼校党委书记,童第周、陆侃如为副校长、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分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水产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病虫害学、政治学、艺术学18个系。其中政治和艺术为两个直属系。学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科学研究。1951年创办《文史哲》杂志文史哲创刊号[2]

1952年夏,进行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山东大学根据中央教委部关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方案,调整的院系有:

(一)1952年政治系,迁至济南,组成山东政治学校,现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二)1952年艺术系戏剧组,迁至上海,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上海戏剧学院。

(三)1952年艺术系音乐、美术两组,迁至无锡,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现为南京艺术学院。

1960年,毛泽东主席在山大听讲运筹学[2]

(五)1952年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迁至济南,与原山东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工学院,即后来的山东工业大学(后并入山东大学)。

(六)1952年农学院的农艺、园艺、植物病虫害学三系,迁至济南,与原山东农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农学院,现为山东农业大学。

(七)1952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论组部分教师并入该校,组建新的海洋系(后分出)。

(八)理学院的地矿系迁至长春,与有关院校系科合并,组建成长春地质学院,后并入吉林大学。

(九)1954年教育部拟改变高等学校的布局,指令由山东大学负责,在郑州筹建一所新的大学, 由山东大学支援师资,即现今的郑州大学。

(十)医学院因受校舍的限制,暂缓调整。1956年青岛工学院迁去武汉时,使用该院校舍组建成青岛医学院,后合并入青岛大学。

(十一)在迁校济南后,1959年,留在青岛海洋、水产、筹建中的地矿三系独立为山东海洋学院,现为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大学简史[2]

1958年7月,山东大学归由山东省领导,同年10月奉命迁校济南。文科的中文、历史两系和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系搬迁济南,海洋、水产和正筹建的地矿三系留在青岛(后独立为山东海洋学院)。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6月殃及山东大学校园,全校机构随之瘫痪。1967年后,校内山头林立,学校的一派组织夺权后,把校名改为“鲁迅大学”,直到1970年才又恢复了山东大学校名。1970年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将山东大学一分为三:政治、中文、外文、历史四系南迁曲阜,与曲阜师范学院合并,改称为山东大学;生物学系迁奉泰安,并入山东农学院;校部机关和数学、物理、电子、化学、光学(新建)五系留在济南,2000年7月22日,新山东大学成立大会[2]

1997年,进入“211工程”建设序列。

2000年7月,由原山东大学、原山东医科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大学。[3] 

2001年2月,进入“985工程”序列。

截止2013年,山东大学下设31个专业学院,在118个本科专业招生。

韩国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翻译学院、艺术学院、海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4] 

截止2013年,学校有教授1107人,博士生导师907人。其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eter Grünberg教授加盟山东大学,受聘为特聘教授;山东大学研究生导师莫言教授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9人,双聘院士43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11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14人;“千人计划”国家

两院院士[5] 

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实戈、钱逸泰、佟振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艾兴、张运、王文兴、方家熊、钱七虎、张明高。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

截止2013年,学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8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70个,覆盖文、理、工、医四大学科领域。山东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本科专业1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学校在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工程、临床医学、动物植物、生化与生物等10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跨入世界前1%。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产业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文艺学,中国古代史,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微生物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妇产科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中国古典文献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药物化学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汉语文字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文艺学,基础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运筹学与控制论,计算数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6]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口腔医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社会学、体育学、地球物理学、生态学、统计学、系统科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社会学,体育学,艺术学,地球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口腔医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社会学、体育学、地球物理学、生态学、统计学、系统科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建筑学、电气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学。

博士后流动站[7] 

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口腔医学、工商管理、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生态学、统计学、系统科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药学、护理学、软件工程、电气工程。

截止2013年,学校设有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8]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6门。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山东大学2010年参与并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点计划,采用多元、多种、多次选拔机制,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共5个学科,每年各选拔15名左右具有培养潜质的学生,进入泰山学堂学习。学校将为参与试点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采用本博贯通的长周期培养,夯实专业基础,培养专业兴趣,强化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跨学科(院)、跨学校、跨国家(地区)学习,使学生具备山东大学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拓宽国际视野,提高综合素质。[10] 

应用学科卓越人才培养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多种类型优秀工程师。山东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试点高校,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工作方案”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使之成为培养未来的创业、研发型高端人才和行业领军人物。该计划实行本科、硕士、博士三段制,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施双导师制和动态管理,聘请知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参与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建设。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都将具有长短期海外学习经历或国内知名高校学习经历;在研究生学习期间50%以上的学生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比例为30%-40%,获奖学金学生比例高于普通班。[11] 

交叉学科复合人才培养

在交叉学科复合人才培养方面,山东大学自2000年开始试行英语+法学(五年制)等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其中在英语+国际政治、文科+教育学、小语种+法学、小语种+国际贸易、护理+管理等单独组成双学位班;另外在经济、管理、法学、文学、化学、信息、数学等学生需求量大的专业开设双学位班、辅修班。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打破学院界限,合作建设社会急需的专业。[12]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

山东大学设有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命科学与技术六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基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后备人才,逐步成为山东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标杆和教学改革的窗口。6个国家基地均以学界泰斗命名。学校为基地班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实行导师制,采用国际化课程、国际化教师、国际化教材,营造国际化氛围,为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精英人才创造条件。基地班60-80%的优秀学生可以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13] 

山东大学特色试验班

彭实戈班

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校级人才培养基地。彭实戈,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金融研究院院长。该班由数学学院与经济学院联合设立,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掌握现代金融理论、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该班已进入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齐鲁医学班

山东大学从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中选拔30名左右特别优秀的学生,进入八年一贯、本硕博融通的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班学习,培养更高层次的医学专门人才。该班已进入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法学试验班

为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法学精英人才,改革传统法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该校开设法学试验班。试验班在法学类新生中选拔,实行“六年一贯、本硕融通”的模式系统培养,达到要求者可直接获得硕士学位。

文史哲校级人才培养基地

按照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的模式、自2002年开始试点的特殊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科交叉在办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尝试。文史哲基地班集文学、史学、哲学三大学科之优秀师资,培养了百余名具有扎实学术功底和创新意识的青年学子。

材料科学与工程校级人才培养基地

为探求优秀工科学生而设立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实行精英型、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以培养材料科学领域创新素质高、学科知识全面、科研能力强的研究型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校级人才培养基地

该专业是理、工、医、生物等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朝阳学科,致力于人的防病、治病、康复和健康,致力于探索生命现象提供高水平的科学方法和工程技术手段,培养厚基础、重能力的人才。采用“4+3”学制,毕业可获得硕士学位。

工业生态校级人才培养基地

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合作建设的国际化、新兴交叉专业,引入国际理论体系,选用国际通行的英文教材,部分核心课程由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教授授课。优秀学生可推免山东大学研究生或进入欧洲顶尖大学完成硕士课程。

七年制医学专业

山东大学拥有临床医学、临床医学(药学方向)和口腔医学三个七年制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医学硕士和口腔医学硕士,学制七年,实行具有七年一贯、本硕融通、整体优化、注重素质、加强基础、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14] 

三跨四经历培养模式

山东大学“三跨四经历”模式,即学校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院)、跨学校、跨国境”的交流学习,大力推进学生的“第二校园经历”、“海外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经历”和“本校经历”四种经历学习。

跨学科(院),山东大学学习经历:学校充分利用学科综合优势,大力推行主辅修、双学位、二次选择专业,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开设英语+法学、英语+政治等双学位班;文史哲班、金融数学班、生物医学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等交叉专业;引导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跨校园,第二校园经历:在国内率先实施大学校际合作计划,现与国内24所“985”、“211”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 每年选拔700名本科生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进行一学期或一年的交换培养,使学生感受两所高校的文化氛围。

跨国界,海外学习经历:学校大力推进本科生“海外学习经历”,注重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现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72所高校开展本科生交换培养,学生主要派往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派出形式有语言类整班派出学习,如韩语、西班牙语、俄语等专业;有一学期或一学年互换交流学习的长期项目;有利用寒暑假参加国际暑期学校的短期项目,如美国加州大学暑期学校、英国巴斯大学暑期学校等。除专业学习以外,海外学习还有实践、专业实习类的项目,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海外学习经历,接受国际化的教育,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国际化的思维。

社会实践经历:山东大学倡导100%的学生要有社会实践经历。以一年级学生感恩父母、二年级学生接触社会、三年级学生专业实习、四年级学生毕业实习为主题规划设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15] 

直属附属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山东大学口腔医院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

非隶属附属医院

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

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

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

[16] 

最新权威排名结果:

世界三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学排名:

1、QS世界大学排名(2012-2013年):山东大学位列世界601+,亚洲119位。[17] 

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2012-2013年):山东大学未进入榜单。

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2年):山东大学位列世界第301-400位(区间),中国大陆8-14位(区间)。[18] 

其他排名结果(公信度较低):

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年),山东大学位列中国第12位。[19] 

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网络计量学实验室基于互联网的世界大学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WRWU")(2013年),山东大学位列世界第90位,在入围前一百强的大陆高校中排名第3。[20] 

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年),山东大学位列中国第15位。[21] 

此外,山东大学还是《大英百科全书》所列中国著名大学之一;中国内地最具国际声望的16所大学之一;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中国10所杰出大学之一;34所国家“985工程”重点支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高校之一;在教育部公布的提名国家科技奖励项目中,山东大学连续4年获奖总数均列全国高校前三名;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统计,山东大学科技竞争力已经进入世界高校前500强,列中国大陆高校第7位。山大连续十几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数进入中国大陆高校前十位;被EI收录论文保持在全国高校十位左右,被SCI收录论文的引证总数也进入全国高校前十名。

截止2013年,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7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另有大批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畸形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高效洁净机械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粒子物理与粒子辐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殖内分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耳鼻喉科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

电力电子节能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环境热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大型地下洞室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低维材料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科学与工程计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高能物理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软件工程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与仿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材料工程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辅助设计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发育机制与基因调控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血液病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毒理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工程陶瓷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液态金属及遗传工程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工程系统与控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风险分析与金融计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光子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医学神经生物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可再生能源与电力电子节能技术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岩土力学与工程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感染与免疫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妇科肿瘤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卫生检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药物分子设计与创新药物研究省高校重点实验

光学天文与日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

妇产科重点实验室

遗传病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激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晶体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应用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半导体光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CA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高性能计算中心

山东省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现代焊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冶金设备与工艺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

山东省石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中药标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塑性成型仿真与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超硬材料工程技术中心

山东省燃烧与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磁悬浮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瑞合作山东省工业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磁力分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高效切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金融风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年实到科研项目经费7.65亿元,增长3.05%。专利申请1079件,增长8%;专利授权747件,增长7.5%;3项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资助经费总额230万元。人文社科类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立项82项,立项经费总额1708.54万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持及参与课题7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2项;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收录论文数排名全国高校第9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计划)课题主持立项9项。

2013年共有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全年CSSCI收录论文1192篇、SCIE收录论文2372篇。[22] 

馆藏资源

截止2013年,山东大学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4434296册,其中中文社科图书:1748668册,中文自然图书:1158146册,中文综合图书:60760册;外文图书:453773册;合订本期刊:中文社会科学:151548册,中文自然科学:143197册,中文综合:61758册;外文期刊合订本:209792;古籍:385546册;其他(学位论文等)61209册。电子资源:数据库201个;电子图书:中文80万册,外文77万册;电子期刊:中文9556种,外文(全文)2.8万种;电子论文:中文315万篇,外文190万篇。

此外,学校还藏有古籍珍善本10726种,36578册件,金石拓片尤为丰富,特别是本馆收藏的书目文献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易学文献、线装古籍、明清版本的州府地方志颇具特色;图书馆入选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山东省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元宗文书院刻明修本《五代史记》等67部馆藏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872部馆藏古籍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入选国家名录的《明舆图》一书参加了国家第三批珍贵古籍名录展览。

学术期刊

文史哲: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山东大学学报》: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理学版 、医学版 、工学版。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山东省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MCC》等数据库收录。

《周易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中文核心期刊。

《高校辅导员》

《产业经济评论》

《民俗研究》

《制度经济学研究》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现代妇产科进展》

“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源自1901年山东大学创办时的《山东大学堂章程》第三章第八节:“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庶几所志者闳,而所成就者亦大,行之既久,非独可与各国学堂媲美,且骎骎乎复古学校之旧矣。”这段话充分体现了山东大学的“天下观”和“国强观”,体现了山大人的胸襟和气魄,体现了山东大学自创办以来就具有的争创世界一流水平、担负民族复兴使命的追求。110年来,山东大学正是以此为办学理念,把学校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3] 

设计者:刘乐一等设计时间:1985年2月
  (1)图案核心以汉字“山”、“大”为设计基本元素,运用现代变形手法进行变化,具有易于识别的特征。标志简洁、明快,便于制作和传播。校徽图形线条曲直结合,刚柔相济、稳中有动,向上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富有现代感和节奏感,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2)整个图案对称、稳定、平衡,富有大家风范、名校风采。图案上部“山”字是中国象形文字“山”的变形,富有中国文化特色。“山”字变形具有上升态势,寓意山东大学不断发展,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底部是“大”字变形,像浩瀚大海,寓意学海无涯。“山”、“海”一体,极易使人联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表现山东大学师生勤奋求知,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同时又强调“山之魂,海校徽

崇实求新

“崇实”是山东大学一贯的追求和山大人的基本特征。山东大学是近代中国最早按章程办学的高等学校,在创办时就注重实际、务求实效。1901年的《山东大学堂章程》第一章第一节明确提出:“实事求是,力戒虚浮”;第一章第七节明确提出:“大学堂首贵崇实”。
  “求新”出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求新就是要与时俱进,发展社会文明,引领时代潮流,从而体现大学的本质特征。

“崇实求新”作为校风,集中体现了山大人“朴实、扎实、务实”等品格和不断追求创新的风貌。[23] 

学无止境 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参考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通论五古》:“学无止境,道无终极。”此处的“学”,不仅仅是指知识和技能的追求,更包含了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气有浩然”,出自《孟子·公孙丑》:“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体现了孟子所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校训“学无止境,气有浩然”,是以永不满足的执着精神激励广大师生在学术和人生的历程中勇于登攀,不断追求文化知识、技术能力、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完美境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较之于此前所使用的“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更加体现了价值取向,更加符合音韵平仄的要求,更加琅琅上口。[23] 

主词条: 山东大学校歌

成仿吾词,集体修改

东临黄海,南望泰山,

这里是我们追求真理的乐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薪火传,学子要与前贤比肩。

为天下储人才,放眼五洲;

为国家图富强,求索万年。

志向远大,气养浩然;

学无止境,不畏登攀。

奋斗啊,奋斗啊,为了中华民族崛起;

奋斗啊,奋斗啊,为了人类美好明天。

我们是崇实与求新的朝气勃发的青年![23] 

主词条: 山大红

“山大红”色值为:C26、M100、Y100、K28,色彩元素取自孔庙红砖色调,稳重、敦厚、大气,体现了山东大学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承最有代表性大学”的文化特色。[23]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李守信

校长

张荣

党委常务副书记

李建军

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王琪珑

校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方宏建

党委副书记兼威海分校党委书记

仝兴华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尹作升

党委常委、副校长

张永兵、娄红祥、陈炎、韩圣浩(兼威海分校校长)

副校长

陈子江

党委常委、总会计师

曹升元 [24] 

清朝

唐绍仪

1901年-1902年(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

方燕年

1901年—1902年

陈恩焘

1902年—1905年

中华民国

王寿彭

1926年—1927年

张宗昌

1927年—1928年04月

杨振声

1930年09月—1932年09月

赵太侔

1932年09月—1936年06月

林济青

1936年07月—1938年02月

赵太侔

1946年02月—1949年0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华岗

1951年02月—1955年08月

晁哲甫

1956年07月—1958年07月

成仿吾

1958年07月—1963年

吴富恒

1978年12月—1984年06月

邓从豪

1984年06月—1986年11月

潘承洞

1986年11月—1997年12月

曾繁仁

1998年01月—2000年07月

展涛

2000年07月—2008年11月

徐显明

2008年11月至2013年10月[25] 

山东大学毕业的科学院院士17位、工程院院士11位,肄业的院士6位:

庄孝僡、马祖光、夏道行、朱兆良、蒋民华、计亮年、吴祖泽、王克明、钱逸泰、石广玉、彭实戈、郭雷、薛其坤、江桂斌、魏炳波、葛均波、胡海岩、童铠、王文兴、张福绥、洪涛、赵法箴、雷霁霖、薛禹胜、薛群基、谢立信、张运、张致一、山仑、徐世浙、胡敦欣、刘光鼎、刘振兴、于金明。[27] 

童第周

享誉世界的生物学家

束星北

(1907—1983),著名物理学家

侯宝璋

(1893—1967),病理学家

尤家俊

(1900—1969),新中国皮肤性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王 普

(1902—1969),著名物理学家

刘先志

(1906—1990),力学专家

王小云

1966年生,导师潘承洞。破解了MD5和SHA-1两大密码算法。

王淦昌

两弹元勋

民国第一任总理。山东大学堂第一任校长

季允石

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

项怀诚

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李建国

现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秘书长

马建堂

国家统计局局长

李从军

安徽人,新华社社长兼党组书记

王国生

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

强卫

中共青海省委书记,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仕波

北京军区司令员

王京清

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兼干部一局局长

张立勇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陈建国

原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

吴爱英

司法部部长

杨衍银

原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

王文章

文化部副部长

尹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王军民

山东省委副书记

邵明立

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李兆前

山西省委常委、纪委书记

郝明金

监察部副部长,民建党人士

孙绍骋

山东省副省长

史大桢

前电力工业部部长兼国家电力公司总经理

王随莲

山东省副省长

王怀远

辽宁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赵树丛

国家林业局局长

李群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

周厚健

海信集团董事长

宁高宁

中粮集团董事长、蒙牛集团董事局主席

孙丕恕

浪潮集团董事长

王君庭

青岛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

杨绵绵

海尔集团总裁

刘振亚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

蒋洁敏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董事长

盖永光

英大投资集团董事长

谢明亮

华中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庆奎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

马宗林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

郝建芳

陈建华

华电国际公司总经理

时家林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副总经理

王君正

湖北省副省长

张涛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胡建民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盖其庆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曲格平

原国家环保局局长

戴晰臣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

陈建华

华电国际公司总经理

于刚

中国电力科学院副院长

曹培玺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

马宗林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建国

国家电网技术学院院长

赵太侔

剧作家,曾任山东大学校长

季羡林

国学大师

王统照

文学大师

萧涤非

“汉学伟人”

明义士

西方甲骨文学者

沈从文

文学家

梁实秋

散文家

臧克家

诗人

杨振声

文学家

游国恩

文史专家

栾调甫

墨学学者

刘世传

法学家

顾颉刚

历史地理学家

刘大钧

周易学家,现任中国周易学会会长

梁实秋

散文家

杨懋春

社会学家

成仿吾

文学家,翻译家

马瑞芳

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马瑞芳说聊斋》

马彦祥

剧作家

徐绪典

著名清史近代史专家

严耕望

专精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和历史地理

路遥

义和团史和民建宗教史学家

孙伏园

散文家

游国恩

文史学家

闻宥

文史学家

王敦化

文物鉴定家

闻一多

诗人

周晓枫

散文家

陆侃如

文史学家

钱穆

历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冯沅君

文史学家

老舍

作家

周来祥

美学家

乔伟

法学家

吴伯箫

散文家

洪深

剧作家

胡厚宣

甲骨学家

高亨

史学家

吴富恒

教育家,中国第一位哈佛大学荣誉法学博士

华岗

哲学家

孙思白

史学家

刘捷

剧作家

蒋维崧

书法篆刻家

吕荧

美学家

黎锦扬

剧作家

高兰

朗诵诗人

徐显明

曾任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校长

樊丽明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乔建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

张政文

黑龙江大学校长

詹培民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胡海岩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林伟宁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举重69公斤级冠军

邢慧娜

2004年雅典奥运会10000米金牌

隋菲菲

2009代表解放军队获得第十一届全运会女篮金牌。现八一女篮主教练

山东大学在山东济南拥有六个校区。具体内容分别参考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山东大学软件园校区、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图册:[28] )

中心校区: 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洪家楼校区: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5号 邮编250100

趵突泉校区: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44号 邮编250012

千佛山校区: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73号 邮编250061

兴隆山校区:济南市市中区二环东路12550号 邮编250002

软件园校区:济南市历下区舜华路中段 邮编250101

山东大学(威海)创建于1984年,是山东大学在威海设立的一个校区,开中国名校异地办学的先河。山东大学(威海)坐落于滨城威海,学校占地1600余亩。2009年,在“统分结合、优势互补、各具特色、一体发展”的“大

威海校区: 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 邮编264209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Qingdao, Shandong University Campus)位于青岛市即墨市鳌山卫镇,占地约3000亩(约200万平方米),北起鳌山卫镇星石庄村,南至柴道路南侧的凤凰岭,西至滨海大道,东至鳌山湾海边。计划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东北角鸟瞰效果图[31]

青岛校区: 青岛市即墨市鳌山卫镇(在建,建成后为山东大学规模最大的单校区)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史蒂夫·福里斯特 阿诺德·科派尔森 胡军 蔡珩 阿伊·阿什顿 张献民 龙刚 景冈山 谢伟才 布鲁思·麦勒 李芳雯 高耀太 徳井义実 邱淑珍 雅克·拉兰德 许亚军 朴春 绯闻:高枫与章子怡 叶秉桓 证明 晒甜蜜 毛舜筠 夫妻:刘小微与冯小宁 绯闻:施祖男与邵美琪 长春市 曾因两 吴有音 《神探夏洛克》 颜红君 订婚 九九归一 1932-06-06 贵妇 李美凤 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