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巴哈马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0

[摘要] 巴哈马,正式名称巴哈马国(英文: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是一个位于大西洋西岸的联邦制岛国。巴哈马地处美国佛罗里达州以东,古巴和加勒比海以北,巴哈马包含700座岛屿和珊瑚

巴哈马,正式名称巴哈马国(英文: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是一个位于大西洋西岸的联邦制岛国。巴哈马地处美国佛罗里达州以东,古巴和加勒比海以北,巴哈马包含700座岛屿和珊瑚礁。佛罗里达州东南海岸对面,古巴北侧。群岛由西北向东南延伸,长1220公里,宽96公里,由700多个岛屿及2000多个珊瑚...

巴哈马,正式名称巴哈马国(英文: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是一个位于大西洋西岸的联邦制岛国。[1] 

巴哈马地处美国佛罗里达州以东,古巴和加勒比海以北,巴哈马包含700座岛屿和珊瑚礁。佛罗里达州东南海岸对面,古巴北侧。群岛由西北向东南延伸,长1220公里,宽96公里,由700多个岛屿及2000多个珊瑚礁组成,总面积为13878平方公里,其中20余个岛屿有人居住。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3.5°C。[1] 

公元300到400年,巴哈马就有印第安人文明存在。1492年之后,巴哈马开始沦为欧洲殖民地。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哈马的旅游业才开始发展,促进当地永久性的繁荣。1964年巴哈马群岛获得内部自治权。1973年成为独立的巴哈马国。[1] 

2013年12月19日中国与巴哈马在巴哈马首都拿骚签订全面互免签证协定。[1] 

主词条:巴哈马历史

公元300到400年,巴哈马群岛上生活着一支非阿拉巴哈马地图

1492年,当克利斯多弗·哥伦布来到巴哈马东部的圣萨尔瓦多岛,第一次登上这块新大陆。当他站在岛上,环顾岛屿四周,看到浅浅的海水拍打着海岸,于是说了一句“巴扎马”(意为浅水或海)。巴哈马的名称便由此而来,所以巴哈马群岛又被称作是“浅海里的岛屿”。当哥伦布到达巴哈马群岛时,岛上大约有40000名卢卡伊人。[2] 

欧洲人自从在距离巴哈马不远处的佛罗里达定居下来之后,就经常乘船度过海峡,而巴哈马群岛也由此吸引了众多探险家,移民、侵略者和商人纷至沓来。卢卡伊印第安人被欧洲殖民者沦为奴隶,不久就全部灭亡了。[2] 

1648年,一群与当局持不同政见的英国清教徒(即 “伊鲁瑟拉冒险家”)为寻求宗教信仰自由而来到这里。冒险家们给这座岛屿起了一个名字,岛屿却没有给他们回馈多少东西。殖民者食物匮乏,缺少稳定的供给,而且内讧不断,最终发生了分裂。他们的社区一部分在伊鲁瑟拉的总督港,一部分在传教士山洞。为了寻求和平,伊鲁瑟拉的领袖威廉·赛勒斯船长航行到美洲殖民地。他成功地从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取得了补给,然后回到冲突不断的伊鲁瑟拉岛。[2] 

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是海盗和私掠船的黄金时期。人们大都听说过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和黑胡子的故事,他们曾隔三差五地以巴哈马群岛为基地。巴哈马的岛屿是海盗和私掠船的理想场所。数不清的岛屿和小岛,密布着沙洲和海峡,地形十分复杂,为那些劫掠船提供了极好的藏身之所。而且,由于巴哈马群岛靠近繁忙的货运通道,这就海盗们偷窃商船提供了大量可乘之机。[2] 

从1861年到1865年,经济繁荣与萧条交替循环的巴哈马

巴哈马是一个拉丁美洲的岛国

巴哈马大部分岛屿地势低平,最高海拔也只有63米,无河流。[3] 

巴哈马群岛大部分属温和的亚热带气候,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气候,8月为最热月份,平均气温 24~32℃;1、2月为最冷月份,平均气温17~25℃。年平均气温23.5℃。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3] 

巴哈马海产资源丰富,巴哈马海域为世界主要渔场之一。盛产石油、天然气、盐等。可耕地少,淡水不足,农业资源有限。[1] 

巴哈马全国共分31个区、19个岛组,在新普罗维登斯(首都拿骚所在地)、大巴哈马、安德罗斯、阿巴科、伊柳塞拉等主要岛屿上设有地方专员。[3] 

巴哈马行政区划

首都

拿骚( Nassau ),2013年人口25.4万。[1] 

大巴哈马岛

大巴哈马岛位于巴哈马群岛最北端,与美国佛罗里达隔海相望,面积530平方英里,人口仅次于首都拿骚,约5万。岛上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岛西部的自由港位于全球最主要的游轮及货轮航道上,是客运游轮最佳的靠泊地。自由港的集装箱码头、客运游轮码头、大型船舶维修设施、自由贸易区及其工业圆和大型旅游设施使大巴哈马岛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港口、工业中心和旅游中心。岛上有较发达的公路交通,与首都及其他主要成员岛以及美国佛罗里达有较为方便的海上和空中交通运输。

安得鲁斯岛

安得鲁斯岛位于大西洋上、首都拿骚岛以西20英里,是巴哈马群岛中最大的岛屿,由许多小岛组成,其南北长104英里,东西宽40英里,岛上居民约8000人。岛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其土地、淡水、森林占有量为巴哈马第一,岛上有许多湿地,岛上有较大规模的果树种植圆以及中小规模的蔬菜农场,也是大西洋海底实验及评价中心所在地。周围海域盛产骨鱼,岛上有三个机场,四个港口,交通较为便利。

易路斯岛(Eleuthera;也称自由岛)位于大西洋上、首都以东英里,人口,该岛居民是最早有居民的岛屿之一。总面积约200平方英里,是巴哈马群岛中最狭长的岛,其长110英里,大多数地方宽仅约1英里。北部地势较高,海岸有些峭壁;中部是巴哈马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之一,以菠萝、西红柿较为著名;南部有些绿荫环绕的村庄。该岛是皇家成员光顾的旅游圣地之一,岛上有华丽的粉白色沙滩,幽静的海湾、险峻的峭壁和秀丽的港口。

巴哈马国(英语:The 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西班牙语:Bajamar )。国家代码为BHS;国际域名缩写为BS。国名“Bajamar”一词在西班牙文中为“浅滩”,因为1513年7月西班牙殖民探险家莱昂León发现此地时,这一地区布满沙洲和浅滩。[3] 

巴哈马国旗启用于1973年7月10日,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面由黑、蓝、黄三色构成。靠旗杆一侧为黑色等腰三角形;右侧为三个平行宽条,上下为蓝色,中间为黄色。黑色三角形象征巴哈马人民团结一致,开发利用岛国的海陆资源;蓝色象征海洋环绕该岛国;黄色象征该岛国美丽的沙滩。[3] 

巴哈马国徽启用于1971年12月7日,国徽上一艘正在海洋上乘风巴哈马国徽

《巴哈马,向前进!》(歌词大意:抬起头来迎着朝阳,巴哈巴哈马

红鹳,又称火鹳(火烈鸟)。[3] 巴哈马有拉丁美洲“鸟类王国”之称,这个国家的面积只有一万三千九百多平方公里,却有鸟类二百多种,其中红鹳就有五万多只,是世界上红鹳最多的国家,有“红鹳之乡”的赞誉。

迈步向前,共同进步(英语:Forward,Upward,Onward Together)[3] 

截至2013年,巴哈马总人口为34.8万,黑人占85%,其余为白人和少量亚洲人后裔。[1] 

巴哈马为英联邦成员国,沿用英国的政治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1973年独立后,巴进步自由党和自由民族运动交替执政,政局长期保持稳定。2012年5月7日,进步自由党赢得大选,党领袖佩里·克里斯蒂出任总理。[1] 

巴哈马

巴哈马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任期5年。参议院由总督任命的16名议员组成,其中9名由总理提名,4名由反对党领袖提名,另3名由总理和反对党领袖协商提出。众议院由普选产生的38名议员组成。本届众议院于2012年5月组成,进步自由党占30席,自由民族运动占8席。参议长莎伦·威尔逊,众议长肯德尔·梅杰,均于2012年5月当选。[1] 

巴哈马司法机构设有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和地方法院。均受理刑事和民事案件。英国枢密院为终审法院。最高法院院长伯顿·霍尔,上诉法院院长琼·索耶。[1] 

●进步自由党,执政党。成立于1953年1首都拿骚

●自由民族运动,反对党。成立于1972年。由从进步自由党分裂出来的议员和联合巴哈马人党组成。领导层多为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曾于1992至2002年和2007年至2012年5月执政。党领袖休伯特·明尼斯。[1] 

●民主全国联盟,反对党。由自由民主运动前议员、移民国务部长布兰威尔·麦卡特尼于2011年4月组建,在2012年5月大选中虽未获议席,但对两大主要政党选情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巴哈马政坛的第三大党。[1] 

巴哈马总理为政府首脑。2012年5月组成本届政府。[1] 

参考资料来源[1] )

巴哈马国家元首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委派总巴哈马国会

巴哈马总督阿瑟·福克斯。1928年5月11日生于伊纳瓜岛,拿骚公立学校毕业。巴独立前,曾任交通部长、旅游部长。多次当选众议员。1971年参与创立巴自由民族运动。1992年起,先后出任巴驻英国高专和驻法、德、意、比利时和欧盟大使。2001年被英女王封为爵士。2004年参与创立巴中友协并曾任副主席。1999年至2002年任巴驻华大使(非常驻)。2007年起,任巴副总督兼新闻局长。2010年4月14日,就任巴总督。[1] 

巴哈马总理兼财政部长佩里·克里斯蒂。1943年8月21日生于巴首都拿骚。曾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成为执业律师。1974至1977年任参议员。1977年起,历任卫生和国民保险部长,旅游部长,农业、贸易和工业部长。1992至1997年任进步自由党副领袖,1997年起任党领袖。2002年至2007年任总理。2012年5月再任总理兼财政部长。[1] 

巴哈马巴是加勒比地区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巴哈马元

1991年,巴哈马国内生产总值为25.2亿美元。汇率为1巴哈马元兑 1美元(1992)。旅游业、服务业和金融业是巴哈马联邦国民经济最重要的部门。80%的食品靠进口,部分蔬菜和水果能自给并有少量供出口。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关税,关税约占总收入的70%。主要贸易对象是美国、日本和挪威。主要出口石油、鱼、药品、酒、食盐、水泥等,主要进口食品、石油产品、服装、谷物、汽车、建筑材料等。[1] 

主要资料来源:[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巴哈马有小船制造、水泥、食品加工、饮料、酿酒、手工艺品和制药等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大巴哈马岛的自由贸易区内。为实施经济多样化战略,巴政府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并为此制定了优惠政策。[1] 

巴哈马土层薄,土壤贫瘠,农业不发达,农渔业产值仅占国内巴哈马元

2002 年,巴哈马鸡肉、蛋产量共10900吨,牛羊奶1600 吨。巴海域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鱼种类繁多,水产品生产潜力很大,但巴哈马的商业捕捞尚未形成规模。

巴海域主要出产龙虾、海螺、石斑鱼、马林鱼、旗鱼和金枪鱼等。其中龙虾约占水产总量的60%。2001年总捕捞量9303吨。[1] 

巴哈马国民经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是金融服务业,其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由于巴政经形势稳定,与美毗邻,境内无直接税,有严格的银行保密法,无外汇管制等原因,巴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离岸金融中心。2003年,巴哈马从业人员4253人,约占总劳力的3%。截至2001年底,来自英、美、加拿大、瑞士、法国以及日本等 38 个国家的356家银行在巴注册,共同基金和保险公司600多家,国际商业公司达10万家,超过 2800亿美元的资产处于巴金融机构管理之下。从事旅馆和餐馆服务业的人员约14000人,占全部劳动力的10%,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左右。[1] 

巴哈马的旅游业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在政府的资助下,兴巴哈马

1961年,古巴的豪华赌场和海滩场所对美国游客实行关闭,巴哈马群岛的好运气于是再次光临。利用他们与美国的亲密关系,巴哈马政府致力于增加每年到这些岛屿观光游客的数量。他们将拿骚港拓宽并挖深,可供六艘游船同时停泊,并在拿骚和天堂岛之间修建了桥梁。

1964年,英国授予巴哈马群岛有限自治地位。1969年,巴哈马殖民地成为英联邦的一员。1973年7月10日,巴哈马成为一个合法国家。7月 10日因此也就成为巴哈马的独立日。旅游业收入几乎占到巴哈马经济的一半。巴哈马群岛同英国保持着象征性的联系,它仍是英联邦的成员国。

旅游业是巴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每年平均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仅旅游业一项年收入就达 20 多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约 50000人,占全部劳动力的35%。2003 年接待外国游客 460 万人次。游客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坐落在巴哈马天堂岛的亚特兰蒂斯饭店(又称大西洋城饭店)举世闻名,共有客房2500间。1999年9月全国共有旅店223家,客房14080间。[1] 

政府收入主要来自关税和印花税等,约占总收入的70%。2012年末,巴外汇储备8.6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8.85亿美元,政府债务42.21亿美元,占当年GDP的52.63%。历年政府收支情况如下(单位:亿巴哈马元):[1] 

2010/11

2011/12

2012/13

收入

12.92

14.0

14.96

支出

16.47

17.76

19.72

差额

-3.55

-3.76

-4.76

列表资料来源:[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巴哈马主要商品长期依赖进口,每年均有巨额贸易赤字巴哈马元

●巴哈马商会,地址:亚特兰蒂斯度假中心(大西洋城饭店)

●巴哈马农工公司,地址:BAIC Bldg,East Bay St.,POB N-4940,Nassau。[1] 

巴哈马属于英属地邮票价格较高的地域之一,独立前根据英国统一规巴哈马邮票

巴哈马的官方语言为英语。[1] 

巴哈马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1] 

巴哈马人的姓名与欧美人相同,即名在前,姓在后。黑人在文化上已被白人同化,因此姓名也不例外。人们见面都行握手礼,称男士为先生,称女士为夫人、小姐。早在19世纪80年代,黑人已基本上是基督徒,人们严格遵守自己信仰的教规。

巴哈马群岛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几个世纪以来,他们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使巴哈马文化带上浓厚的印第安色彩。后来,在1647年,英国的清教徒开始在伊鲁瑟拉岛定居,使巴哈马文化发生了巨变。在接下来四个多世纪的演变过程中,百慕大的奴隶和自由黑人、美国独立战争之后逃离美国的保王派殖民者(带着他们的奴隶)、从贩奴船上解放了的非洲人、佛罗里达的黑种米诺尔人、其他加勒比岛屿的居民,以及中国人、叙利亚人和希腊移民相继来到这里,共同见证了巴哈马的历史。这些人在出身、传统和信仰方面迥然不同,时至今日,他们已经塑造出一种独特的、凝聚了各族生活方式的、丰富多彩的巴哈马文化。

巴哈马的商务礼仪:访问政府办公室宜穿西装。其他时候穿长裤、衬衫,打领带即可。拜会公私单位须先订约。销售姿态宜保守。避免早餐时间约对方开会。

独立日(国庆日):每年7月10日(1973年起)[1] 

游客与巴哈马当地居民交流活动是将游客与当地居民一对一结成伙伴,这就为游客能更好的了解本地的历史,民间风尚和本地独特的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

1975年,这个经由巴哈马旅游局批准实施的项目活动在拿骚和新普罗维登司开展,在大巴哈马岛和海港岛分别开始于1976年和1988年,而阿巴克斯,伊克祖马斯,毕米尼和圣萨尔瓦多则实施于1992年。在这八个岛屿上,大约有1200名巴哈马当地人自愿成为这个活动的志愿者。[4] 

许多巴哈马人在艺术方面颇有禀赋,这在他们丰富多彩的绘画、具有感染力的音乐或华丽的舞蹈中可见一斑。巴哈马的传统音乐是贡贝,是非洲音乐传统和欧洲殖民地风俗相结合的产物。“贡贝”是班图语,是节奏、韵律的意思,也指那种用来演奏这种风格旋律的羊皮鼓。早在奴隶制时期,一些非常简约的乐队就已开始演奏贡贝音乐,因为那时黑人奴隶没有多少材料制作乐器。典型的简约乐队有一架鼓,其实就是一个箍上羊皮的猪肉桶;一把木匠用的锯,由一条金属薄片加工而成;几个沙球;几根鼓槌;还有一把自制的低音小提琴(一个洗衣盆,中间穿上一根三英尺长的木棍,系上一根弦)。[4] 

传统的简约音乐用来给巴哈马四对方舞和踢踏式波尔卡舞蹈伴奏的,后者也是非洲与欧洲因素融合而成的又一案例。如今的简约乐队除了用锯条和贡贝鼓之外,还用萨克斯、电吉他或其他乐器来演奏。不过,他们仍然保留着最初的简约风格。这并不像是一种舞蹈,而更像是一种活泼的游行步伐,形式为每前进两步就后退一步。和冲锋步伐一样,跳跃式舞蹈也是源于西部非洲。这种舞蹈由一人领舞,其他人在其周围跳舞,领舞者就在中央单独表演。大家合着舞步拍手、唱歌,有时也击鼓奏乐。几分钟之后,中央的舞者将挑选另一名舞者(通常是异性)代替他或她在中央的位置。这样,大家就能保持高昂的兴致,舞蹈就这样继续下去。巴哈马的宗教音乐有着浓厚的殖民地背景,同时也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有些人认为它们是巴哈马文化最好的体现。[4] 

宗教赞美诗与保王党时期传入巴哈马的美国黑人奴隶歌曲有些相象。在举行宗教礼拜的场所,可以常常听到当代美国黑人的福音音乐和欧洲的古典音乐和谐地融会在一起。除了那些最严格的教堂,公理会教堂的歌咏活动都伴有拍手、音乐欣赏和宗教舞蹈活动。[4] 

巴哈马海滨凉亭

各种新鲜的鱼也是巴哈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好菜。佐以粗玉米粉的水煮鱼很受游客欢迎。用芹菜,洋葱,西红柿和其他一些蔬菜炖鱼是当地另一道特色菜。许多菜肴都会配以鸽子豆和米饭(这就是加勒比海有名的豆子加米饭佐餐),另外还会佐以调味品,西红柿和洋葱。

豌豆在巴哈马各种美味的汤中经常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汤里加面团布丁和咸牛肉,或是裂开的干豌豆做成的汤加火腿,只是众多种豌豆肉汤的两种。加勒比海和巴哈马岛还有一种叫做“苏兹”的特色汤。汤略带咸味,它的成分是水,洋葱,酸橙汁,芹菜,胡椒粉和肉类,不加任何增浓剂。人们经常在汤中加入鸡肉,羊舌,牛尾或者是猪蹄,来使“苏兹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巴哈马的菜系不是那种口味很淡的,相反,和西印度群岛的烹饪风格所不同的是,它受美国南方菜的影响,以当地的肉食和其他土产品为原料,做得有些辛辣,风味也很特别。很有代表性的一道菜就是上面曾提到过的鱼加玉米粉。

巴哈马岛上,不管是烈性酒还是软饮料都有各自的特色品种。每个酒吧都有自己独特的招牌配制饮料。这里的卡力克酒通体淡黄,经过冷藏之后饮用,可以消暑降温。巴哈马的运动饮料是椰水,并不是那种口味浓重,富有脂肪的椰子汁,其中掺有少量甜牛奶和杜松子酒。还有一种叫做“换个味儿”的饮料,由当地特产酸橙制成。

巴哈马皇家国防部队(海岸警卫队)是巴哈马唯一的安全部队,其主要职责是缉毒、遣返非法移民。[1] 

2003,巴哈马年共有警卫队员 860 人,包括70名女队员。[1] 

2003年,巴哈马的国防预算为2900万巴哈马元。[1] 

截至2014年,巴哈马公路总长3350 公里,其中新普罗维登斯岛上约966公里,其余主要分布在伊柳塞拉岛、大巴哈马岛、长岛以及卡特岛上。[1] 

巴哈马是国际海运中心之一,截至2014年,巴哈马有两个主要港口:拿骚和自由港。自1976年起开始对外开放船舶注册,为世界第三大船舶注册国。至2002年底在巴哈马注册的船只达1348艘。至2003年底在巴注册的外国船舶总吨位达 3400 万吨。[1] 

巴哈马有通往美国、加拿大、欧洲、古巴等国的定期航班。有拿骚和自由港两个国际机场,可降大型客机;另有55处国内机场,各主要岛屿间有航班运营。[1] 

巴哈马公立学校对5~14岁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巴哈马大学建于1974年,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西印度大学在该国设有一个分院。公立学校对5-14岁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2001年成人识字率为95.5%。2003/2004 财政年度的教育预算为 2.09亿巴哈马元,占总预算的19.2%。小学6年制, 5 岁入学;中学6年制,分两阶段,11岁入学。2000年适龄儿童注册率小学为 98% ,中学为89%。学生大学多在巴哈马当地就读。西印度大学在巴设有一个分院。[1] 

巴哈马主要有3家大型医疗机构:拿骚的玛格丽特公主医院急诊科、私立DOCTORS医院急诊科及大巴哈马岛的蓝德纪念医院急诊科。[4] 

根据1996-2000年的报告,巴哈马传染病主要是艾滋病、甲肝、乙肝、疟疾、肺结核、登革热及其他由食物引起的疾病。公共卫生局下设专门的传染病监控单位,负责对巴哈马出现的传染病进行疫情跟踪和数据的收集。

在巴哈马,艾滋病是当地人在15岁至44岁年龄段死亡的主要原因。从1983年至2001年,巴哈马共报告艾滋病病例4092例,另有5760例为HIV携带者。从1985年至2001年,巴艾滋病患者中死亡2947例,新报告HIV携带者直到1999年呈下降趋势。艾滋病在巴哈马传播的途径主要是性行为。政府为控制艾滋病的传播采取了极为严格的措施,启动了全国防治HIV/AIDS计划,密切跟踪HIV/AIDS新发病例。此外,还成立了巴哈马防治艾滋病基金会、防治艾滋病秘书处等机构。[4] 

1977年建立的国营巴哈马电视台属巴哈马广播公司所有,可接收美国电视节目和一些卫星节目。第二大城市弗里波特有一个有线电视网。主要报刊有:《论坛报》,发行量12000份;《拿骚卫报》,1844年创立,日报,发行量 14100份;《弗里波特新闻报》,日报,发行量6000份。

巴哈马广播公司:国营,1936年建立。

巴哈马电视台:国营,1977年建立,属巴哈马广播公司所有。此外,还可接收美国电视节目和一些卫星节目。第二大城市自由港有一个有线电视网。[1] 

1952年,巴哈马首次参加奥运会,1964年依靠帆船帆板获得1枚金牌。2000年,巴哈马在悉尼奥运会夺得1金1银;2004年,巴哈马在雅典奥运会摘得1金1铜,2008年,巴哈马在北京奥运会中只取得了1银1铜。主要的优势项目是田径和帆船帆板。[1] 

具有“加勒比苏黎世”美称的巴哈马,不仅以发达的金融业和旅游业而闻名,还以雄踞人均奥运奖牌榜的首位而享誉国际体育界,平均每15万人拥有一块奥运奖牌。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到雅典奥运会,巴哈马都一直保持人均奥运奖牌第一的纪录。[1] 

作为一个1973年获得独立的年轻国家,巴哈马更愿意把1948年的伦敦看作是自己的奥运处女秀的舞台。那一年,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巴哈马人德沃特和他的同胞斯劳恩在英国的旗帜下参加了赛艇比赛,并获得了该项目的第四名。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上,德沃特和斯劳恩再次合作终于赢得了该项目的铜牌,而对德沃特和巴哈马来说,这不过是辉煌的序曲。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德沃特和队友一举夺得赛艇金牌,这是送给当年刚刚赢得自治的巴哈马最珍贵的礼物。当2000年世纪之交的奥运在悉尼上演的时候,巴哈马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奥运辉煌,计算上美国运动员琼斯因服用兴奋剂而应归还给鲍琳·戴维斯女子200米的金牌,拥有30万人口的巴哈马共夺得2枚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巴哈马以一金一铜的成绩继续保持着自己创下的纪录。

在2012伦敦奥运会男子4X400米接力决赛中,巴哈马队凭借最后两棒的出色发挥以2分56秒72力压美国夺得冠军,打破了美国队连续七届奥运会对这个项目冠军的垄断。

2011年,巴哈马人均GDP约2.3万美元,在美洲地区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但贫富悬殊较严重。家庭居民房屋拥有率为60%。[1] 

巴哈马的主要产业为旅游业,政府尤其重视巴哈马地理位置图

巴哈马政府动用了大量的资源提升和更新旅游设施,以吸引更多的游客。由于巴哈马很大程度上依赖旅游业,故政府采取了许多预防性措施,确保游客的安全。[4] 

巴哈马奉行和平合作、尊重各国主权的外交政策。在同英、美保持传统的密切关系的同时,发展同其他英联邦国家和加勒比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倡导民族自决、独立自主、领土完整和互不干涉原则,主张国际合作及和平解决争端。谴责类似“ 9.11 ”事件的恐怖主义行径,支持国际反恐斗争。对外关系中侧重经济因素。巴为联合国、加勒比共同体、加勒比国家联盟、美洲国家组织、英联邦以及不结盟运动等成员国。截至 2004 年与5 8 个国家建有外交关系。[1] 

双边政治关系

1997年5月23日,中国与巴哈马国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中巴关系发展顺利,双方保持高层互访势头。2013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期间同巴哈马总理克里斯蒂举行双边会晤。[1] 

双边经贸关系

巴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在加勒比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2012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为7.09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5.92亿美元,进口1.1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6%、7.6%、85.8%。2013年1月至3月,中巴双边贸易额6596.7万美元。中方主要出口船舶、成品油、钢铁或铝制结构体及其部件、油漆、服装等,进口农产品和机械设备。[1] 

双边人文领域交流

两国文化交流内容丰富。巴哈马政府文化代表团、巴哈马国家青年合唱团、巴哈马舞蹈团、巴哈马中国友好协会代表团、巴哈马民族歌舞团等文化团组曾访华。中国杂技团、中国河北省杂技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中国扬州木偶团、中国山东杂技团等代表团、天津华夏未来少儿艺术团等曾访巴。巴哈马学院设有孔子学院。[1] 

2005年2月,中国将巴哈马列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2006年3月,中国公民赴巴旅游组团业务正式启动。[1] 

中巴免签政策

2013年12月19日,中国与巴哈马在巴哈马首都拿骚签订全面互免签证协定。

2014年2月12日,巴哈马与中国签署互免签证协议生效。协定规定,双方持有效护照的公民,在缔约另一方入境、出境或者过境,停留不超过30日,免办签证。[1] 

巴哈马同美国保持传统友好关系。美国是巴哈马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为巴游客和消费品的主要来源地。巴美在金融、反毒、反恐等方面合作密切,两国签署了反毒、司法互助和税收情报交换协议等政府间协定。2014年2月,巴哈马外长米切尔与到访的美国国务院负责打击国际毒品犯罪与执法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阿雷加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巴哈马政府与美国政府关于反毒品与联合执法协定的第五条修正案》。[1] 

巴哈马与英国及英联邦国家保持密切的传统关系,英国每年给巴哈马一定的经济援助。2002年11月7日,英国政府向巴哈马卫生部及环境科学技术委员会提供4.5万美元资助,用于对稀有动植物等的生态资源保护。[1] 

巴哈马与加勒比邻国关系密切。由于巴经济较该地区其他国家发达,巴哈马对地区经济一体化持观望态度,担心拟议中的地区人员与资本的自由流动会导致邻国人员的涌入,冲击巴经济。1983年7月,巴哈马加入了加勒比共同体,但未加入共同市场与经济。在1997年举行的加共体首脑会议上,巴哈马未在允许资本和人员在本地区自由流动的《第二议定书》上签字。但在地区对外磋商中,能与该地区保持一致立场。2013年6月,加勒比国家增长论坛地区性研讨会在巴举行。[1] 

天堂岛

巴哈马群岛上哈勃岛的粉色沙滩

粉红色沙滩

巴哈马首都拿骚的海边,一片粉红让人以为那里开满了花儿,走近了,却发现这竟然就是沙滩的颜色。原来整个沙滩都是由红珊瑚被海水冲刷成的粉末构成的。[4] 

度假村

中国投26亿美元在加勒比海的巴哈马建西半球最大度假村,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是中国公司进入加勒比地区和中南美洲市场的最新例证,也是截至2014年西半球规模最大的度假村开发项目。

趣闻

1.大茵那瓜岛上火烈鸟和人的数量比例为61:1。

2.拿骚公共图书馆(一座八角形建筑)最初是一座监狱。

3.一些岛屿的名字非同寻常,它们是破烂岛、崎岖岛、浪姆酒礁、受精岛、肚脐岛、老农礁和大围巾礁。

4.天堂岛最初的名字是肥猪岛。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张献民 史蒂夫·福里斯特 谢伟才 布鲁思·麦勒 徳井义実 高耀太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李芳雯 阿诺德·科派尔森 雅克·拉兰德 景冈山 许亚军 胡军 朴春 龙刚 邱淑珍 蔡珩 阿伊·阿什顿 伊夫热利·拉夫朗蒂维 李静莉 酗酒 追剧 林栋甫 司各特·尼尔 刘琛 乖萌 格斯·韦恩 包小柏 蔡雯艳 克里·杜瓦尔 林世杰 李金铭 放弃 大阪府大阪狭山市 Caroline Renfro 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