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许鞍华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09

[摘要] 许鞍华1947年5月23日出生于辽宁鞍山。香港女性电影导演、监制、编剧。1975年,许鞍华回港后为胡金铨的助手,之后在香港无线电视任编导。1977年,转往香港廉政公署拍摄宣传反贪污电

许鞍华1947年5月23日出生于辽宁鞍山。香港女性电影导演、监制、编剧。1975年,许鞍华回港后为胡金铨的助手,之后在香港无线电视任编导。1977年,转往香港廉政公署拍摄宣传反贪污电视片《ICAC》。1978年转任香港电台,拍摄纪录片及短篇电视剧,其中拍摄的电影作品《狮子山下》之《来客》,成为许...

许鞍华1947年5月23日出生于辽宁鞍山。香港女性电影导演、监制、编剧[1] 。

1975年,许鞍华回港后为胡金铨的助手,之后在香港无线电视任编导。1977年,转往香港廉政公署拍摄宣传反贪污电视片《ICAC》[2] 。

1978年转任香港电台,拍摄纪录片及短篇电视剧,其中拍摄的电影作品《狮子山下》之《来客》,成为许鞍华“越南三部曲”之首[3] 。1979年,专职拍摄电影,指导首部电影作品《疯劫》获得第17届金马奖剧情片奖[4]  。1981年,继续拍摄《胡越的故事》。1982年在海南岛拍摄的《投奔怒海》,获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5] 。

1990年拍摄半自传电影《客途秋恨》自喻身世,夺得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导演奖、三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2004年曾担任香港电影导演会会长。2011年获得亚洲电影大奖颁发的终身成就奖。2012年指导拍摄电影《桃姐》荣获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Volpi Cup最佳女演员、平等机会奖、Signis特别荣誉奖、La Navicella奖。第48届金马奖最佳导演;香港电影金像奖大满贯作品[6] 。

2014年拍摄指导电影《黄金时代》[7] 。

1947年5月23日,许鞍华出生于辽宁鞍山。她的父亲是国民党文书,母亲是一名日本人。

1972年她获得文学硕士后,前往英国伦敦国际电影学院进修。

1975年返港,先后在香港无线电视台和香港电台电视部工作,从师胡金铨摄制了电视剧《狮子山下》等电视剧。

1976年,赴东南亚及墨西哥拍摄专题片《奇趣录》。

1977年,为香港廉政公署拍摄《CID》[1] 。

1979年,执导电影处女作《疯劫》,被认为是香港新浪潮电影代表作之一,

1980年,与萧芳芳合作喜剧恐怖片《撞到正》,将多视点结构与特技镜头、科幻气氛融为一体,尝试摆脱传统香港电影叙事模式[9] 。

1981年,执导《胡越的故事》,获第一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奖。1982年执导《投奔怒海》,获第二届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个奖项,并获邀参加戛纳影展,受到国际注目。两片与《来客》,均涉及越南战后的难民问题,并称越南三部曲[10] 。

1984年,开始对文学电影化的尝试,拍摄张爱丽同名小说《倾城之恋》[11] 。与1987年在大陆拍制的《书剑恩仇录》均为文学电影化[12] 。

1988年,联手林青霞、吴大维拍摄电影《今夜星光灿烂》[1] 。

1990年,拍摄半自传电影《客途秋恨》[13] 。

1991年,与刘德华合作拍摄电影《极道追踪》[14] ;同年携手刘嘉玲指导电影《上海假期》。

1992年,再次指导拍摄电视剧《狮子山下》之《归去来兮》[10] 。

1994年再度与萧芳芳合作《女人四十》,获第32届金马奖最佳影片、许鞍华在香港星光大道的手印及签名

1996年,联合黎明、吴倩莲、梅艳芳再次拍摄张爱丽作品《半生缘》[11] 。

1999年,与李丽珍、黄秋生、李康生、谢君豪合作拍摄电影《千言万语》,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第36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导演和女主角在内的五个奖[16] 。

2001年,拍摄电影《幽灵人间》,获得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导演[17] ;同年指导由张学友、梅艳芳、林嘉欣出演的电影《男人四十》[18] 。

2003年,与赵薇、谢霆锋合作拍摄电影《玉观音》[19] 。

2006年,指导由斯琴高娃、周润发、赵薇出演的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20] 。

2008年,拍摄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21] 。2009指导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22] 。

2010年,携手吴君如拍摄电影《得闲炒饭》[23] 。

2011年执导的新片《桃姐》在第48届金马奖上囊括了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刘德华)和最佳女主角(叶德娴)三项大奖,也是许鞍华继1999年凭借《千言万语》获得金马最佳导演之后再次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殊荣[24] 。

2014年,联合汤唯拍摄电影《黄金时代》[25] 。

1978

1987

1991

1997

2001

[以上资料参考[26] ]

[以上资料参考[16] [18] [29-30]   [32-34]    [18] [35] ]

不同于许多女导演迫不及待地要祭出“女性主义”大旗,许鞍华作品是“向下”的,

电影语言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在潜移默化中与观众相互影响。许鞍华的影片为观众带来一种熟悉的陌生感,突破日常感觉的习以为常,复活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日渐枯萎的感觉,唤醒其内心永无止境的探索内驱力。(网易网评[37] )

许鞍华的创作心态亦与诸多艺术片导演一般,有满腹的灵感,却苦于没得发挥,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肯向上边妥协,还特别不怕得罪人,喜欢哪个演员或编剧,又讨厌哪一个,统统倾吐出来。许鞍华眷恋往昔,这令她有些作品显得很中性。而中性现在几乎就是许鞍华电影的一个标签,她拍片子就跟讲话一般的不婉约。(凤凰网评[38] )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邱淑珍 布鲁思·麦勒 胡军 阿伊·阿什顿 李芳雯 高耀太 蔡珩 雅克·拉兰德 许亚军 阿诺德·科派尔森 徳井义実 谢伟才 龙刚 史蒂夫·福里斯特 景冈山 朴春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张献民 离婚前规则 陈弋弋 京野琴美 拉塞尔·肯 异度空间 查宁-塔图姆 血液 阿B 洱源 韦恩斯坦公司 1974-08-16 柯拉莉·郑轼 1938-12-26 最佳粉丝组织 威斯康星州 签名 195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