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山东师范大学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1

[摘要] 山东师范大学(SNU,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山师大”,是国家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部共建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

山东师范大学(SNU,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山师大”,是国家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部共建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国培计划”入选院校;山东省省属重点大学、首批”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建设院校。办学...

山东师范大学(SNU,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山师大”,是国家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部共建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国培计划”入选院校;山东省省属重点大学、首批”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建设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1903年从山东大学堂分出并成立山东师范学堂;1944年成立省师范专科学校;1950年10月,在原华东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师范学院,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田佩之、华东大学教务长余修分别担任第一、二任院长;1952年享有“南齐北燕”美誉的齐鲁大学(Cheeloo University)的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并入;1981年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3月升格为省部共建大学,将建设“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有25个学院,82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覆盖十大学科门类,植物学与动物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行列;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9个;学校有全日制学生38000余人,研究生4900余人。山师大成为一所“综合性强、国内知名的研究教学型大学”。

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师范馆;

1903年从山东大学堂分出并成立山东师范学堂;

1944年成立山东省师范专科学校;

1950年10月,在原华东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师范学院;

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Cheeloo University)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

1958年,学校的体育系、艺术系相继分离出去,建成山东体育学院、山东艺术学院;

1970年,学校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

1974年,机关及大部分系部迁回济南,同时筹建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即聊城大学的前身);

1981年8月,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

2014年3月,教育部同山东省共建山东师范大学(省部共建大学)。[1] 

截至2014年4月,学校设有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MBA教育中心)、法学院 (知识产权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传媒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心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MTA教育中心)、公共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教师教育学院、历山学院(独立学院)等25个教学学院以及齐鲁文化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Ed.M教育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精细化学品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中央部委重点科研机构。[2]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哲学

四年

哲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四年

法学

国际政治

四年

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法学

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MBA教育中心)

经济学

四年

经济学

金融学

四年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经济学

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知识产权学院)

法学

四年

法学

法学(知识产权)

四年

法学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学

四年

教育学

学前教育

四年

教育学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MPA教育中心)

公共事业管理

四年

管理学

行政管理

四年

管理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

四年

管理学

城市管理

四年

管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四年

教育学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四年

教育学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四年

教育学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

汉语言

四年

文学

新闻学

四年

文学

广播电视学

四年

文学

秘书学

四年

文学

山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文学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

四年

文学

俄语

四年

文学

法语

四年

文学

西班牙语

四年

文学

阿拉伯语

四年

文学

日语

四年

文学

韩国语

四年

文学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四年

艺术学

音乐学

四年

艺术学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四年

艺术学

舞蹈学

四年

艺术学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

四年

艺术学

摄影

四年

艺术学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

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教育技术学

四年

理学

戏剧影视文学

四年

艺术学

广播电视编导

四年

艺术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四年

艺术学

数字媒体艺术

四年

艺术学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工作

四年

法学

历史学

四年

历史学

世界史

四年

历史学

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统计学

四年

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物理学

四年

理学

应用物理学

四年

理学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四年

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

四年

理学

应用化学

四年

理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工学

制药工程

四年

工学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四年

理学

生物技术

四年

理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四年

工学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地理科学

四年

理学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四年

理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四年

理学

地理信息科学

四年

理学

环境科学

四年

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心理学

四年

理学

应用心理学

四年

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物联网工程

四年

理学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

四年

管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年

管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

四年

管理学

电子商务

四年

管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MTA教育中心)

工商管理

四年

管理学

财务管理

四年

管理学

物流管理

四年

管理学

旅游管理

四年

管理学

会计学

四年

管理学

截至2014年12月,山东师范大学拥有

2012年,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统计,化学、植物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2012年)中,18个学科参评,11个学科进入前50%,是山东省属高校最好成绩。[4]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5] 

一级学科博士点

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正门

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教育学原理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分析化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植物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数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文艺学、世界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省级重点学科

艺术学、教育技术学、动物学、自然地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英语语言文学、世界经济、企业管理、信息与信号处理。[7] 

山东师范大学校本部行政楼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生物科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化学、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级精品课程

德育原理、社会近代史、细胞工程、中国现代文学史。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实验示范教学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

德育原理课程教学团队[9] 、世界近现代史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定向山东农村基础教育的“3+1”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精品课程

摄影艺术、多媒体课件开发、大学英语视听、C语言程序设计、化

省级教学团队

植物生物学教学团队、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软件服务外包及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等。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

截至2014年4月,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学校获得山东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等。

山东师范大学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七十五,2007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四十四。该校在中国校友网2013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榜76位和大学教师水平排行榜84位。

在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14年分省大学排名中仅次于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位列第四位。办学层次为“中国知名大学”。

ESI数据显示,2002年初至2012年8月底,山东师范大学共发表SCI、SSCI论文2345篇,引用总数15004次,篇均被引频次为6.40。其中,化学领域发文量883篇,总被引6461次,篇均被引频次为7.32;植物学与动物学领域发文量129篇,总被引1317次,篇均被引频次为10.21。[10] 

截至2014年3月,学校设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5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山东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设有39个省级以上研究培训机构。[3]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分子与纳米探针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精细化学品清洁合成实验室、逆境植物实验室、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实验室、光学与光子器件技术实验室、动物抗性生物实验室。[11] 

省部级研究中心

教育部农药、医药中间体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物流优化与预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 

其他科研院所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山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CDM技术服务中心、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植物学会、中国现当代文学、地理研究所。[13] 

学术期刊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中英双刊,中文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文刊)和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英文刊)是科技部主管,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以宣传可持续发展为办刊宗旨的国家级政策指导性学术期刊。邓小平同志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文刊)题写刊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文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

1991年创刊,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的会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以传播可持续发展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为己任,及时反映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最新研究成果和决策动态,为建立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发表的许多观点和建议被吸收进国家的重大决策中,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文刊)曾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 2001年、2003年、2005年连续三届荣获国家期刊奖,其中获得提名奖1次、全国百种重点期刊2次。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B级重要期刊。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系反映理科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和体育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

该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地理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天文学文摘》等十几种数据库的刊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多次获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新闻出版局评选的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5年获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1997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称号;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5年被《中国数字化期刊群》收录为中国核心期刊。[14]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该刊主要刊登文学、语言学、史学、教育及心理学、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论文。截至2014年6月,该刊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评为《中国人民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核心刊物、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入编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源刊”。[15] 

图书馆藏

截止2010年底,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收藏书刊共计363余万册。其

截至2014年4月,学校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不断。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朝鲜 、肯尼亚等15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59所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在联合办学、教师和学生互派、文化学术交流、共同举办国际会议等方面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先后举办“植物耐逆基因:发展中国家未来发展前景”国际研讨会、偏微分方程及数值分析国际会议、国际心理学家委员会第62届学术大会、齐鲁文化国际研讨会、儒家思孟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IEEE医学与教育信息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4] 

党委书记:商志晓

党委副书记、校长:唐波

党委副书记:向来生

党委常委、副校长:于涛、钟读仁、王少华、王焕斌、张文新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初乐娟[17] 

校徽

山东师范大学标志(图一)主体部分由学校英文名称(Shan

校训

博学笃行、弘德明志

“弘德”,出自东晋常璩撰《华阳国志》中卷十(下):“恢弘德教,养廉免耻。”“思弘德化,思弘德教。”《隋书》卷七七《隐逸传》中《徐则传》中有“人能弘德,道不虚行”一语。“弘德”意谓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国。“为政以德”是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核心。以德立身、以德立国是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基本精神。“德主刑辅”是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主要表现形式。

“明志”出自三国诸葛亮撰《戒子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志”意谓表明志向,树立理想。理想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理想远大,目标明确,才能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校训把“明志”作为第二条,旨在强调理想,体现着学校注重理想信念教育,激励广大师生员工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追求。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猎取,同时“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阔的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训把“博学”作为第三条,旨在强调学识,体现着学校重视学识渊博,倡导追求新知,激励探索真理。通过广泛学习,达到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百科俱收。

“笃行”与“博学”同一出处。意谓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道德、理想与学识,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都要通过实践去落实。只有具有明确的道德目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渊博的学识,才能真正做到“笃行”。校训把“笃行”作为最后一条,旨在强调实践,体现着学校倡导实践理性,注重知行合一。[19] 

校歌

校歌为1999年时确定的《山东师范大学校歌》。校歌词作者为原校党委书记宫志峰研究员,曲作者为音乐系教师梁发勇。[20] 

学校分为千佛山、长清湖两个校区办学。

校本部位于风景秀丽的千佛山脚下,环境优美,古朴典雅,学术底蕴丰厚。[21] 长清湖校区湖光山色,气势恢宏,现代气息浓郁。

千佛山校区: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88号

长清湖校区: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朴春 阿诺德·科派尔森 龙刚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阿伊·阿什顿 张献民 许亚军 景冈山 谢伟才 蔡珩 邱淑珍 雅克·拉兰德 徳井义実 高耀太 布鲁思·麦勒 李芳雯 史蒂夫·福里斯特 胡军 高桥乔治 废柴特工 个体 继承遗产 提姆·希尔 孤独症 爱德华·戴维斯 比利M·格林 1949 1984-12-27 柯淑勤 比翻 同学:陆剑民与常戎 侵吞公款打赏主播 1968-08-18 夸世代 王油裁 小野坂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