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上海理工大学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09

[摘要] 上海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上理或上海理工,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交融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学校办学文脉

上海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上理或上海理工,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交融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学校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创办的教会大学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1960年在沪江大学旧址上筹建了上海机械学院,1994 年...

上海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上理或上海理工,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交融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

学校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创办的教会大学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1960年在沪江大学旧址上筹建了上海机械学院,1994 年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1996年5月,华东工业大学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上海理工大学。1999年,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并入学校。2003年7月,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

截至2013年12月,学校有53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含双聘)。设有18个学院、1个教学部,有学生24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7700余人,研究生6300余人。[1] 

●沪江大学

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是20世纪上半叶一所位于上海的浸会背景的教会大学。原沪江大学校址鸟瞰

1900年,庚子之乱期间,美南浸信会的华中差会(在江苏传教)和美北浸礼会的华东差会(在浙江传教)成员都来到上海避难。期间他们达成了共识,决定在上海联合创办一所高等学校。

1906年,首先在北四川路北端开办了浸会神学院,校长是美南浸信会传教士万应远博士。

1909年开设浸会大学堂,校长是美北浸礼会传教士柏高德博士。

1911年,浸会神学院和浸会大学堂合并组建 “Shanghai Baptist College and Theological Seminary”(上海浸会大学),校长为美北浸礼会传教士魏馥兰,校址选定在沪东军工路。

1914年中文校名定为沪江大学,并确定校训为“信、义、勤、爱”。1917年由美国弗吉尼亚州颁发学位。沪江大学

1921年开始招收4名女生入学,实行男女同校,开在华基督教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

1927年神学院分立。1928年1月,经过改组的沪江大学校董会聘请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年仅31岁的刘湛恩博士为校长,这是沪江大学历史上首任华人校长。

1913年在杨树浦眉州路创设沪东公社,这是一个以宣传基督教教义为主,同时兼办社会福利的教育机构。刘湛恩就任校长后,沪东公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除了为工人区儿童创办幼儿园和中小学,还开办了医院和诊所,免费为周围工人及附近农民施医送药,受到社会的欢迎。

1929年,沪江大学向中国政府立案,英文校名也改为University of Shanghai。相继成立了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等院系,从院长到系主任皆由华人充任。

1932年,刘湛恩校长在圆明园路真光大楼创办了沪江商学院,又称城中区商学院,这是沪江大学最富盛名的学院,院长为朱博泉。

1938年4月7日,樊正康接任校长。在重庆的沪江与东吴大学的校友曾联合开办法商学院。

抗战爆发后,沪江大学因地处战区,校区遭到严重破坏,学校本部迁往城中区商学院。抗战胜利后,沪江大学于1945年10月1日正式复校,1946年2月迁回杨树浦军工路原址。

1951年2月,沪江大学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办,校务由余日宣、蔡尚思主持。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沪江大学各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相关院校,校址移归华东工业大学(原上海机械学院)今上海理工大学北校区。[2] 

●德文医工学堂

德文医工学堂

1899年,"德医公会"营业不振,埃里希·宝隆通过中国实业界和德国公司、企业私人募捐到一笔资金。当时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克纳佩派领事馆参赞费舍尔与上海的中国官员上海道扎饬善堂协商。上海道决定把坐落在张家浜新马路(现上海凤阳路)旁的一块地,用于筹办医院。

1900年前后,由埃里希·宝隆创办的“同济医院”正式挂牌,这所医院就是后来武汉同济医院的前身。医院的医师大都是"德医公会"成员。

1906年,院方设立了一个支持医学堂开办的基金会,得到了德国“促进德国与外国思想交流的科佩尔基金会”的协助,筹集到一批医科书刊及新式的外科手术电动器械等物品。

1907年6月医学堂开学前,德国驻沪总领事克纳佩在上海不仅号召德国商人捐款,而且要求德国洋行向中国商人募捐。同时,费舍尔还要求中国官方的资助和支持,克纳佩利用在中德两国募来的捐款,成立了“为中国人办的德国医学堂基金会”。当时规定,捐款金额较多者可成为医学堂董事会董事。医学堂建立时定名为上海德文医学堂,并成立了董事会负责学校的管理。医学堂的校址设在同济医院对面的白克路(今上海凤阳路)。

1907年10月1日上海德文医学堂举行了开学典礼。后历经中法国立工学院、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上海机器工业学校(中专)等校名,1991年起更名为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大专),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

1996年5月,华东工业大学(原上海机械学院)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上海理工大学。

1999 年,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并入学校。

2003年7月,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

2008年位于杨浦区的军工路318号原上海海洋大学军工路校区校址移归上海理工大学,建立上海理工大学南校区。[2-3]   

截止2013年12月31日,学校设有18个学院、1个教学部,设有53个本科专业。[4] 

截止2014年6月,学校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种类;17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11] 

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光学工程;

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7个):热能工程学科、工程热物理学科、系统工程、系统分析与集成等7个;

上海市重点学科(6个):系统管理、光学工程、动力机械与工程热物理、制冷与低温工程、医疗器械工程、印刷出版;[12] 

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22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软件工程、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学、统计学、新闻传播学[13] 

博士后流动站(3):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14] 

专职院士(1人):庄松林[15-1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陈康民、张忠孝、高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组成员(2人):华泽钊、林宗虎;

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张忠孝;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庄松林、陈康民、王树林、林宗虎;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5人):许晓鸣、张忠孝、刘平、陈斌、常兆华;

全国优秀教师(4人):黄晨、陈大文、高岩、朱坚民;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邓红文;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邓红文、窦晓鸣;

上海市领军人才(4人):徐福缘、杨俊和、张华、杨茉(后备);

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6人):刘宝林、宋成利、许键、于安东、董琼(讲座)、 黄影平(讲座)。[17] 

截至2013年12月,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区,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 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36门。学校师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2篇,获得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1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4篇。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是上海市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试点学校。

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热工教学团队[18]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9] 、热能与动力工程[20]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21]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经济管理实验中心[22] 、现代出版印刷实验中心[23] 、能源动力工程实验中心[24] 

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传热学、建筑环境学、光学信息技术[25] 

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区(1个):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26] 

截至2013年12月,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接受了近80个国家各类留学生1000余人。[1] 

截止2013年12月,学校有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27] 

序号

类别

名称

1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工业过程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

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光学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光学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3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现代光学系统

4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动力工程多相流动与传热

5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实验室

新闻出版总署数字传播科学

6

机械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业精密磨削技术

7

机械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业环保制冷剂应用研究

8

机械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

汽车底盘机械零部件强度与可靠性评价

9

机械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业数控机床优化技术

10

机械工业联合会重点实验室

机械工业精密光电测试技术与仪器

11

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中心

现代微创医疗器械与技术

12

教育部工程中心

光学仪器与系统

13

上海市科委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粉末冶金汽车材料研究中心

14

上海市科委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数控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5

上海市科委公共研发服务平台

超精密光学加工与检测

16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工程研究中心

新闻出版总署数字印刷

学校承担和参与多项“973”、“863”和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级重点项目及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2012年学校获各级科技成果80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励9项,特种光栅的精确制备及应用技术获高校科技成果发明二等奖。[28-29]   2010年-2012年学校获授权专利1000多项。[30] 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学校各学院(部)科研到款纵向到款2988万元,横向到款2744万元,合计到款5732万元。[31] [1]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评价为A类(优秀)科技园。

●馆藏资源

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创立于1908年,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除军工路主馆外,还有营口路校区、水丰路校区、南汇校区、复兴路校区和军工路南校区5个分馆。截至2010年12月,馆藏中外文期刊合订本81735册,订购现期中文期刊964多种、外文期刊57种、报纸104种;馆藏纸质图书近120万册,电子图书325万种;订购外文电子数据库11个、中文电子数据库15个、视频数据库3个;自建本校硕博论文数据库1个;随书光盘10414种、35782张。文献语种包括中、英、法、德、俄、日。[32] 

●学术期刊

《上海理工大学报》报头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是由上海理工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刊物,1979年创刊。学报主要报道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光电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机械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科学、传媒出版科学以及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和科研实践成果。期刊被CA、AJ、Scopus等数据库收录,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荣获1999年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一等奖、1999年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2004年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首届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2013年上海市期刊编校质量优秀奖。[33] 

信义勤爱,思学志远

释义:

信,乃信崇真理,信而有征,讲信修睦,诚信不欺;义,即仁义礼智,遵道秉义,义薄云天,见义敢为;图文信息中心

“信义勤爱,思学志远”,便是继往开来之精髓。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学者,当慎思明辨,以思导学,思而创新,思以促变。学如登山,动而益高,学富才高,学无止境,方能至真。古人云:“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乃学业起点,事业基础。追名逐利者,岂能有经邦高志。少年志高,定有胜于欧洲、雄于地球之时。纵暮年伏枥,仍志在千里。是故心平意远,专心致志,高瞻远瞩,定有所作为。[34] 

上海理工大学校歌

巍巍驻守沪江畔 百年理工著华章

穿越历史承继荣光 五湖四海桃李芬芳

满载世纪强国梦想 你托起华夏朝阳

我们迈开新时代的步伐 担起明日天下兴亡

诚义勤爱思学至远 燃起青春炽热的火焰

我们迈开新时代的步伐 肩负祖国未来栋梁

诚义勤爱思学至远 祖国荣誉捧起在心间

滔滔奔流浦江水 汹涌澎湃东海滨

巍巍驻守沪江畔 百年理工今日辉煌

海纳百川铸就你神奇想 科教兴国化为你翅膀

世界瞩目乾坤朗朗 我们并肩创美好新希望 希望 希望[35] 

上海理工大学一共有6个校区:军工路校区(本部)、军工路南校区(原上海海洋大学校区)、军工路1100号(申江基础学院校区)、南汇校区(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营口路校区(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复兴路校区(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校本部)共有3个大门:上海杨浦区军工路516号(正门)、军工路470号(海安路)、军工路580号(控江路)。南校区大门位于军工路334号(周家嘴路)。

●建筑

馥赉堂

思伊堂(Evanston Hall):今上海理工大学第四宿舍。美国芝加哥伊文斯顿的哈里斯先生捐资4.35万美元建造。1919年落成,楼高4层,为学生宿舍。因其临江而立,浦江美景尽收眼底,曾有文这样描述:“每值暮潮初敛,夜阑人静,月光如水,波平如镜,风景绝胜。”1984年大修时将尖顶改成平顶。

大礼堂与思魏堂(Auditoriumand and White Chapel):今上海理工大学大礼堂,为庆祝沪江大学建校30周上海理工大学本部侧门

思裴堂(Breaker Hall):今上海理工大学第三宿舍。由校长魏馥兰向美国墨疏利浸会募捐0.94万美元建造。1915年落成,楼高4层,为学生宿舍。取名思裴为纪念美国墨疏利浸会第一任书记裴理克博士(Dr. Manley J. Breaker)。1967年大修时将尖顶改成平顶。

思孟堂(Melrose Hall):今上海理工大学第二办公楼。由美国人士捐资建造,1920年落成,耗资4.91万美元,楼高4层,为中学部下院。

思晏堂(Yates Hall):建于1908年,1909年落成投入使用,是沪江大学第一座大建筑,耗资2.13万美元。取名思晏为纪念浸会第一位到中国的传教士晏马太。1956年9月24日14时20分,因突遭龙卷风袭击,此楼西端半幢楼顿时倒塌,上课师生被埋,伤158人、亡37人。1957年5月15日完成重建。

思雷堂(Richmond Hall):今上海理工大学第一办公楼。由美国南浸礼会差会拨款建造,1922年落成,耗资3.21万美元,为中学部上院。

思福堂(Faculty Residence):今上海理工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建于1936年,为女教员宿舍。取名思福为纪念美国弗吉尼亚州Henrietta Hall Shuck夫人,又称弗吉尼亚堂。

怀德堂(Women's Hall):今上海理工大学第五宿舍。1921年,科学馆落成后,特里特夫妇第二次捐款建造,为女生宿舍,耗资5.02万美元,1923年落成,楼高5层。曾有文描述此楼:“建筑精美,华丽堂皇,幽雅宜人,背球场而面黄浦,红照挂林,白练横江,每值星期六晚上,夜光灯影,歌声悠扬,裙履联翩,笑语杂闻,沪大男女学生之社交生活,咸以是为集中焉。”1963年大修时将尖顶改成平顶,以后大修时又拆除了楼台。

体育馆(Haskell Gymnastum):今上海理工大学学生活动中心。由美国波士顿的哈斯科上校(Coloned E. H. Haskell)于1917年捐资1.81万美元建造。1918年落成,楼高2层。1932年,位于学校南面的女生体育馆建成后,该楼曾改称北体育馆。

科学馆(Science Hall):今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1918年美国加州的特里特夫妇第一次捐款所建造,耗资13.67万美元,1921年落成,钢混机构,楼高4层并建有地下室,是当时沪江大学最有价值的建筑物之一。因配备的理科实验设备为当时国内最完善者,被誉为“国内仅见之建筑物”,使得在文科基础上发展理科的沪江大学,得以跻身于一流大学行列。1965年大修时将尖顶改成平顶。

图书馆(Library):今上海理工大学仪表一馆。建筑费大部分由沪江大学教职员、学生与校友捐资,部分由美国西门基金会资助,耗资约2万美元,1928年9月落成。1948年,为纪念刘湛恩校长,向东扩建,并命名为“湛恩纪念图书馆”。扩建工程耗费美金54832元,由沪江大学校友及全体师生在国内募集。此楼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健身房(Gymnastum):今上海理工大学南体育馆。由美国人Edmands捐资建造,耗资1.08万美元,1932年落成,为女生体育馆,楼高2层,内设有膳厅、音乐室。

音乐室(Music Hall):今上海理工大学学校办公楼。建于1935年,楼高2层,初为中学部礼堂(Academy Assembly),上层为礼堂,下层为办公室、理科实验室,后改作沪江大学音乐室。

职务

姓名

校长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

沈炜、胡寿根、张仁杰、李江、刘道平、王凌宇、陈敬良、郑刚、陈斌、田蔚风、刘平、江才妹

现任领导参考资料来源:[36]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李公朴,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

孟建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原公安部部长、总警监、上海市副市长。

李道豫,原中国驻美大使。

雷洁琼,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历任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

黄奇帆,中央委员,重庆市市长,原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

林贝聿嘉,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堂妹,原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成员,香港立法会议员、湾仔区议会主席,GBS金紫荆星章佩戴者,M.B.E.大英帝国员佐勋衔、O.B.E.大英帝国官佐勋衔、太平绅士

陈序经,现代著名的社会文化学大师,社会历史学家、教育家。

朱抚松,原台湾“外交部长”。

程及,中国早期水彩画的拓展者之一,美国纽约国立艺术学院院士。

李成云,四川省原副省长。

周国雄,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书记。

柴永森,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

闵乃本,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得主。

戴军,中国著名主持人、演员、歌手。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雅克·拉兰德 邱淑珍 高耀太 布鲁思·麦勒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景冈山 徳井义実 蔡珩 张献民 许亚军 龙刚 谢伟才 史蒂夫·福里斯特 李芳雯 阿伊·阿什顿 阿诺德·科派尔森 胡军 朴春 RS 拍档:安七炫与张佑赫 小米6 痴情 性侵案 濮存昕 阿凡达续集 1966-11-24 亲爸 征集令 恋无 杨颖去 直男审美 吴天戈 流氓 董又霖 1992-07-12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