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中国艺术研究院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0

[摘要]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美术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它的建立和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1...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美术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它的建立和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1951年,毛泽东同志为其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并题写院名,周恩来、彭真、陆定一和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题词。

在历任院领导中,贺敬之、王蒙曾以文化部部长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李希凡、曲润海、冯牧、张庚、王朝闻、郭汉城、冯其庸、陆梅林、马彦祥、胡风、杨荫浏、葛一虹、周汝昌等学者或艺术家都曾担任院领导或顾问。现任院长为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文章。

中国艺术研究院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属主管,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艺术科研、创作和教育机构。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理论研究领域最高学府,被称为全国文艺理论研究的“国家队”。这里汇集着中国当代各个艺术门类的一大批最优秀和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自成立以来,至今已有59年的历史。中国艺术研究院曾经坐落在北京前海西街古建筑恭王府内,现位于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于1954年的中央民族音乐研究所和成立于1953年的中国绘画研究所。毛泽东主席曾为中国戏曲研究院的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中国艺术研究院拥有戏曲研究所、音乐研究所、美术研究所、舞蹈研究所、话剧研究所、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红楼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曲艺研究所、建筑艺术研究所、艺术人类学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摄影艺术研究所、工艺美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拥有《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美术观察》、《红楼梦学刊》、《中国文化》、《艺术评论》、《中国摄影家》、《中华文化画报》、《传记文学》、《中国艺术时空》、文化艺术出版社等核心学术刊物和出版单位;拥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心、亚太地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展览演出中心等中心机构;拥有中国画院、中国书法院、中国篆刻艺术院、中国雕塑院、中国油画院、艺术创作院、文学院、中国紫砂艺术院、中国设计艺术院、中国当代艺术院、中国版画院、秋雨书院、范曾文苑等艺术创作机构;拥有中国工艺美术馆、梅兰芳纪念馆等博物馆;拥有全国唯一独立设置的艺术学科研究生院。

全院现有在职人员近800人,其中研究人员621人,包括高级专业人员29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7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者近200人,这些专家学者都是各艺术学科的带头人或国家重点课题承担者。60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汇集了一大批在各学科领域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如张庚、王朝闻、蔡若虹、杨荫浏、缪天瑞、葛一虹、郭汉城、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等,他们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影响。2010年,郭汉城、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资华筠、范曾、刘梦溪七人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聘任的终身研究员。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走上了全面建设与发展的新阶段,具备了与国家级艺术科学最高研究机构相适应的人才储备、基本建制、学科设置以及相应的规模,并逐渐形成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确立了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艺术科研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的发展目标。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我国的艺术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承担和完成的国家级、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多达300余项,专家学者编撰了一大批史论著作,为我国的艺术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艺术科学大系》、《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华艺术通史》、《中国美术史》、《中国舞蹈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国话剧史》、《中国建筑艺术史》、《中国先进文化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少数民族剧种发展史》、《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与和谐文化建设》、《中国评剧发展史》、《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延安文艺史》、《共和国书法大系》、《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等,成为各艺术学科的奠基性著作。此外,《昆曲艺术大典》、《京剧艺术大典》、《艺术科学综论》、《中国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与策略》、《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国廉政史鉴》、《中国传统营造技艺数据库》等一批在研重大课题,对中国的艺术学科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1978年以来中国首批恢复招收艺术学研究生的机构,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评审批准的中国第一个艺术学一级学科授予单位,是国家人事部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拥有全国唯一独立设置的艺术学科研究生院,设有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等8个博士点和9个硕士点及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且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招收外国留学生,现有在读艺术学博士、硕士生研究生近800人。
  在艺术研究领域不断深入拓展的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十分注重加强创作队伍的建设和相关机构的设置,成立了多个专业艺术创作机构,汇集了一批全国艺术创作专业的一流人才,其中很多文学艺术家在世界舞台享有盛誉。文学院院长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终身研究员范曾获得法兰西骑士勋章奖;艺术家袁熙坤获得匈牙利文化部授予的“最高文化奖”;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在联合国总部举办“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国际巡展联合国特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以艺术类藏书著名,并藏有音响、音像、档案数据20000小时;其中有近7000小时民族民间音乐的录音数据,囊括了北京等20余个省市地区的汉族民间音乐以及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这批数据已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记忆名录”。清末以来的戏曲唱片30000余张,包括260个剧种,有的已成为绝响。院藏美术书画作品3000件,书法、印谱5000件,碑帖拓片10万余件,图片80000张,其中包括30000张属1949年以前的戏曲照片。馆藏还有中国各民族乐器和外国乐器2000余件,其中最珍贵的是唐宋时期的古琴,古琴艺术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为第二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近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策划举办了多场主题展览,包括大型现实主义中国绘画主题展“同在蓝天下——为农民工塑像中国画主题创作展”、“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中国当代青年雕塑展”、“中国国际摄影双年展”、“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周”、“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精神——油画风景学术邀请展”、“当代中国与俄罗斯写实油画展”、“中国写实画派2012年展”、“2012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展”等,在当代艺术创作领域发挥了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的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面向世界的文化交流,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积极开展的一项工作。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通过举办研讨、展览、演出、考察及互访,中国艺术研究院已先后同五十多个国家建立学术联系与交流,遍及全球五大洲。同时形成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自己的品牌论坛和文化对话活动。如“亚洲文化艺术界高层学术论坛”、“中欧文化对话”、“中美文化论坛”等文化交流活动,以其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成果,塑造成为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文化部领导的支持下,中国艺术研究院创立了多个文化艺术界的重要学术奖项,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中,“中华艺文奖”是由政府主导、企业支持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置的国家级学术机构主办的面向国际的文化艺术奖;“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旨在表彰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做出杰出贡献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包含国画、雕塑、书法、篆刻、油画、当代艺术等6个艺术门类。提名奖奖励遵循中华文化主流价值取向,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实践,具有扎实艺术基本功和执著纯粹艺术追求的青年艺术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汇集了一大批在各学科领域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如梅兰芳、程砚秋、张庚、郭汉城、黄宾虹、王朝闻、蔡若虹、朱丹、杨荫浏、缪天瑞、葛一虹、郑雪来、吴晓邦、侯宝林、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陆梅林、范治斌等。他们的学术理念和治学方法不仅构成了研究院的学术传统,也成功地完成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思想的奠基礼,积累了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丰富经验。

2010年11月,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举行首批终身研究员聘任仪式,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人员郭汉城、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资华筠、范曾、刘梦溪等七位著名学者,受聘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终身研究员。

全院现有在职人员近800人,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在职专家学者300余人,包括博士研究生导师7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者近200人。这些专家学者,都是各艺术学科的带头人或国家重点课题承担者。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原名研究生部)成立于1978年,在先贤学术思想的引领下,研究生院在其发展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其突出表现为:以科研带动教学,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互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学术能力和竞争力。这种教育理念获得了丰厚的回报,30多年来,研究生院共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及各类研修生3000多人,他们分布在祖国乃至世界各地从事教学、研究、创作和艺术管理工作,其中许多人已成长为著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

中国艺术研究生院拥有众多著名的艺术学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目前,我院可以担任硕士生导师的副高以上职称专家学者有300余人。与此同时,一批国家和社会急需的新学科、新的研究方向应运而生,许多学术成果不断涌现,研究生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艺术硕士、访问学者、研究生课程班学员达700余人。长期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德国、法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并接收了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访问学者和进修生,积累了丰富的培养海外学生的经验。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学术研究领域具有综合性、跨学科特点,在科研水平和指导研究生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艺术学的研究中,我院已经取得多项重大学术成果,各学科学术带头人承担了许多国家重点课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美日及港台艺术学界均有合作项目,也得到了较为充足的科研经费。

59年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承担和完成的国家级、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多达300余项。由我院专家编撰的一大批史、论著作,为我国的艺术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华艺术通史》、《中国美术史》、《中外美术交流史》、《中国舞蹈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国话剧史》、《中国建筑艺术史》、《坛庙建筑》、《中国先进文化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等,成为各艺术学科的奠基性著作。《昆曲艺术大典》、《京剧艺术大典》、《艺术科学总论》、《中国西北人文资源环境基础数据库》等一批在研重大课题,对中国的艺术学科建设和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成立30年来,共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近2000人,还培养了一大批各类进修生。我院现在读生总数达800余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现有藏书近百万册。收藏各种艺术门类的报刊、学刊合订本共16万册,每年订阅的国内外期刊260余种、全国各种及地方报纸43种。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藏精品有善本30000余册;戏曲类收藏的明清戏曲剧本,许多版本十分珍贵,如大量的清代演剧机构南府和升平署的剧本;还收藏许多艺人的手稿,如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十几种手稿均完整保存在馆内。收藏的大量民间曲本大部分为手抄本,许多为清朝著名的书铺如百本张等,这些曲本有子弟书、鼓词、弹词、梅花落、牌子曲及各类杂曲,都是研究清代曲艺的重要资料。另藏音乐类善本书多册;美术类善本多种,主要有《唐诗画谱》、《唐六如画谱》、《汉六朝服饰》、《石涛画谱》等。图书馆还藏有著名藏书家傅惜华、著名音乐家盛家伦所有藏书,以及音乐家冼星海、聂耳的手稿和遗物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还有一大批珍贵的艺术资料。音响、音像、档案数据20000小时;其中有近7000小时民族民间音乐的录音数据,囊括了北京等20余个省市地区的汉族民间音乐以及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歌舞及舞蹈音乐,各种民族器乐曲,民族乐器的独奏曲。这批数据已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记忆名录”。清末以来的戏曲唱片30000余张,最珍贵的是1080盘戏曲地方录像,包括64个剧种,有的已成为绝响。院藏美术书画作品3000件,书法、印谱5000件,碑帖拓片10万余件。拓片多为汉画像石的拓片,这些拓片都是传世之作。图片80000张,其中包括30000张属1949年以前的戏曲照片。馆藏还有中国各民族乐器和外国乐器2000余件。其中最珍贵的是唐宋时期的古琴,目前古琴艺术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为第二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是集图书、报刊、音响、音像、乐器、书画、图片等为一体的艺术信息中心,为艺术学的研究和研究生培养提供保障。

艺术研究院成果丰硕

中国艺术研究院已承担国家重点课题42项,院重点课题131项,其中已完成出版的有80多项,以改革开放20年计,全院发表的有价值的论文、评论6千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工具书近800部,总字数约6个亿。研究成果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两大类型,在学科基本建设方面,主要艺术学科戏曲、音乐、美术、舞蹈等的一史一论都已完成,如《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漫画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国音乐史纲》、《中国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中国美术史》、《中国舞蹈通史》、《中国舞蹈概论学》、《中国舞蹈史图鉴》。各学科研究必备的工具书也已完成,如《中国戏曲脸谱》、《中国巫傩面具艺术》、《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中国音乐词典》、《中国音乐家词典》、《中国舞蹈词典》、《红楼梦大词典》。艺术学科之间,艺术学科与相关学科之间的比较研究、综合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艺术类型学》、《艺术文化学》、《东西方戏剧进程》、《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京剧与中国文化》、《新时期文艺新潮评析》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近几年来为了多出成果,给广大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举办大型学术活动21次,主要有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中国古琴名琴鉴赏,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研讨会,中国小剧场展演暨国际研讨会。从1988年开始中国艺术研究院已举办4次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共有134项成果获奖,获一等奖的成果共有13项。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等方面,中国艺术研究院也获得了许多重大成果,昆曲艺术与古琴艺术成功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报单位就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的专门工作机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就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它在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国家名录体系的建立、科学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艺术研究院还承担着文化部委托的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论证、评选工作。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艺术研究院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构建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正在创造性地努力把中国艺术研究院建成“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艺术科研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门类的研究所还有话剧研究所,曲艺研究所,电影电视研究所,主要是对话剧、曲艺、电影电视的史论进行探讨,并针对本学科领域理论问题、实践问题,及如何团结国内外有关学者开展学术活动,仅话剧研究所开展的大型学术活动就有10次,它们以1992年举办“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开先河,接着又举办“中国小剧场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戏剧交流暨学术研讨会”等,这些学术活动对于理论工作者来说,丰富了自己,促进了话剧事业的繁荣,也为同仁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曲艺研究所虽人数不多,但他们承担了被誉为文化长城的中国民族民间十部文艺集成志书的《曲艺志》的编辑组织工作,十余年来他们的足迹踏遍全国20几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曲艺志》已有出版卷,交稿卷。

电影电视研究所是该院成立时间较晚的所,他们的前身是外国文艺研究所和电影电视研究室,该所集中了英、法、德、日、韩、俄等外国艺术研究专家,他们主要对域外电影、戏剧进行系统研究和评论,以促进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近年来电影电视研究所的研究视角重点放在国内影视现状研究,他们立足国内影视现状,观照域外影视研究,通过综合比较研究促进中国影视的繁荣发展,他们创办的影视刊物《都市影视》集通俗性、学术性为一体,深受读者好评。话剧研究所现任所长为著名话剧理论家田本相,曲艺研究所现任所长陈义敏,电影电视研究所现任所长章柏青。

中国艺术研究院不仅对艺术科学理论体系进行研究,而且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指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发现的文艺理论进行归纳总结。红楼梦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就是为此设立的专门研究机构。红楼梦研究所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作《红楼梦》从版本、美学价值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进行研究,并通过《红楼梦》研究团结一批致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外学人。为此他们创办了国家级刊物《红楼梦学刊》,现已出版近百期;他们利用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等著名红楼梦研究者的影响举办了多次以红楼梦为主旨的学术活动,1992年,1997年两次举办红楼梦国际研讨会,不仅对红楼梦历年研究进行总结,主要对红楼研究新的价值观提出见解。1996年;1998年他们举办的“红楼梦”文化艺术展在台湾展出,更是盛况空前,一个月展期,平均每天3000人,参观人次达10万,使宝岛台湾形成一股“红楼热”,促进了海峡两岸对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认同。

中国文化研究所的成立是为了加强从文化角度对艺术各学科作比较研究和综合研究,在著名文化学者刘梦溪的主持下,相继创办两个大型学术刊物《中国文化》和《世界汉学》,两个姊妹刊分别从国人和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观照,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高层次的研究,《中国文化》和《世界汉学》都是半年刊,每期35~40万字,国内外发行。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所的宗旨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文化的基础理论,用马克思主文艺观研究当前文艺创作和文艺思潮,并介绍西方文艺思潮及有关马克思文艺理论研究的现状。1998年开始,文化部将邓小平文艺理论研究基地建在该所,并相继成立了邓小平文艺理论研究室。近年来相继出版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大辞典》、《新时期文艺新潮评析》、《邓小平文艺理论读本》、《艺术类型学》。著名学术刊物《文艺理论与批评》是该所反映国内外马克思文艺学成果的阵地,创刊以来已出版76期。

2012年10月12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秋雨书院揭牌成立,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受聘担任书院院长,同时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余秋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和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以及著名学者刘梦溪等出席揭牌仪式。

余秋雨是著名作家、艺术理论家和文化史学者,他创作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行者无疆》等系列散文集,创造了“文化大散文”的崭新文体而开启一代文风。他撰写的《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中国戏剧史》、《观众心理学》等学术专著荣获了众多荣誉称号。余秋雨的加盟,会使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中国文化史、戏剧理论以及文化批评等相关学科和专业的研究更具实力。

秋雨书院的成立也会进一步拓宽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术领域,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汇聚更雄厚的学术力量,共同为推进我国的艺术学术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秋雨书院作为一个博士点,将面向海内外招收研究人才,并教授中国文化史和中国艺术史。同时,秋雨书院还将承担起为社会遴选优秀书目的责任,会逐步列出古今中外的必读书目,从中凸显中国与世界的文化脉络。[1] 

1953年,中国绘画研究所成立,1954年更名为民族美术研究所,黄宾虹为首任所长,王朝闻为副所长。

1954年3月,中央民族音乐研究所成立,杨荫浏、李元庆任所长。

20世纪70年代,这3个研究所相继合并为“文化部艺术研究机构”,1975年该机构更名为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所,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袁水拍兼任所长;1978年文化艺术研究所改为院,由文化部副部长贺敬之兼任院长,苏一平任党委书记。同年,院属研究生部成立,成为恢复高考制度后我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文学艺术研究院更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正式成立,在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期间,国务院对文化部系统原处于分散状态的戏曲、音乐、美术、舞蹈、电影等科研机构和人才资源重新组合,一些相关的艺术研究机构陆续并入该院,相继成立了一批新的专业研究所。1979年,在文化部《红楼梦》校注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红楼梦研究所,冯其庸任所长;1980年,话剧研究所成立,葛一虹任所长,梁化群任副所长;1980年,在原电影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电影研究所,鲁勒任所长,李少白、赵国英任副所长;1980年,在原编译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外国文艺研究所,陆梅林任所长,陆风、陈继遵任副所长;1982年,在舞蹈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舞蹈研究所,吴晓邦任所长;1986年曲艺研究所成立,沈彭年任所长,贾德臣任副所长(创办时期侯宝林曾任研究所筹备组组长);同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成立,陆梅林任所长,程代熙、盛同任副所长;1993年,中国文化研究所成立,刘梦溪任所长;2001年,建筑艺术研究室改建为研究所,顾森任所长;同年,摄影艺术研究室改建为研究所,朱宪民任所长。该院所属的期刊和出版机构也在发展中相继成立。1979年5月创办了《文艺研究》杂志,张庚任主编;1980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成立,王致远任社长兼总编。

2000年9月,王文章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2004年4月任院长兼党委书记。王文章同志到任后,新领导班子实行机构组织、人事制度和科研管理的改革,培养和吸纳了大批优秀的艺术理论和创作人才进入我院。领导班子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到实处,极大地调动和发挥了广大科研和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院的整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促进科研发展,院领导班子根据实际情况,经过合理调整,逐步确立了我院的发展目标,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艺术科研为中心,以人才建设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奋斗,逐步形成艺术科研、艺术创作、艺术教育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努力把我院办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艺术科研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我院由此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近几年来,我院按照形成科研、教育、创作三足鼎立发展格局的要求,将内设机构进行调整,在机构总数不断增加的要求下,将一部分中国传统艺术研究的学术资源战略性地转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先后成立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管理中心和宗教艺术研究中心等机构。2005年,部分机构合并,组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于2006年正式挂牌。在研究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同时,我院也加大了关注现实的力度,经文化部批准,于2005年组建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从理论层面规划和设计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

鉴于我院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在各艺术学科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2003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为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10月,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决定,在我院设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艺术学一级学科的确立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建立,是我国艺术学学科建设的重要进展,为我国的艺术学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以及各类高级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2004年8月,我院研究生部更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同时按照一级学科的学科设置要求全面完成了艺术学一级学科8个博士点建制的学科建设,并全面招生。在已有硕士点的基础上,还建立了文艺学博士点,博士后也已进站工作。

2004年,为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我院先后成立了中国美术创作院和中国书法院;2005年,成立艺术创作研究院;2006年又成立了中国篆刻艺术院。2006年9月,经中编办批准,中国工艺美术馆正式划转中国艺术研究院管理。这些机构建设,通过艺术研究、艺术创作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发现和汇聚优秀创作人才,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我院艺术科研、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全国最高艺术理论研究学府,为便于与国内外学者交流、促进学术研究、在大型学术刊物取得国内外发行权的共12个,主要有《文艺研究》、《世界汉学》、《中国文化》、《中国摄影家》、《美术观察》、《传记文学》、《文艺理论与批评》、《红楼梦学刊》、《中国音乐学》、《都市影视》、《中华文化画报》、《炎黄春秋》等学术文化期刊。在各自领域,这些专业期刊均成为推动我院科研和沟通院内外学界同仁的重要园地。近年来,我院又着手调整和改革院所属刊物,并组建了《艺术评论》杂志社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刊编辑部,分别关注当代艺术实践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领域的最新动向。

经过不断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目前已有12个专业研究所、5个二级院和3个专业研究中心、一家出版社、一家博物馆、一个图书馆、16种公开出版的刊物和一个内刊,成为全国唯一一家集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学术机构。全院现有在职人员75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各艺术门类专家学者250余人(离退休专家学者有300余人),博士生导师70余人。研究生院招生和在职人员培训工作开展顺利,2006年招收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达到132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各类研修学员达到780余人,在各类科研机构中名列前茅。此外,经过努力开拓经费来源渠道,全院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作为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文化部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在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按照创办一流科研、一流教学、一流创作机构的整体思路,汇集和发挥众多全国一流人才的作用,努力把中国艺术研究院建设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艺术研究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和国际艺术交流中心,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申报的“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项目类别,序号21。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王文章

高显莉(正局级)

田黎明(正局级)

谭 平(正局级)

吕品田

牛根富

贾磊磊

刘宏昌

周泓洋

李树峰

[2]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原名研究生部)成立于 1978 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艺术学一级学科所在单位,具有 8 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和 9 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分别为: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舞蹈学和文艺学;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国家人事部批准的建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也是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单位。

几十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汇集了一大批在各学科领域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如梅兰芳、程砚秋、张庚、郭汉城、黄宾虹、王朝闻、蔡若虹、朱丹、杨荫浏、缪天瑞、葛一虹、郑雪来、吴晓邦、侯宝林、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陆梅林等。他们的学术理念和治学方法不仅构成了研究院的学术传统,也成功地完成了研究生院教育思想的奠基礼。

在先贤学术思想的引领下,研究生院在其发展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其突出表现为:以科研带动教学,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互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学术能力和竞争力。这种教育理念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27 年来,研究生院共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及各类研修生近 2000 人,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他们分布在祖国乃至世界各地从事教学、研究、创作和艺术管理工作,其中许多人已成长为著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

近两三年来,随着艺术学一级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立,随着教学条件的极大改善,研究生院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目前,我院可以担任硕士生导师的副高以上专家学者有 300 余人。与此同时,一批国家和社会急需的新学科、新的研究方向应运而生,许多学术成果不断涌现,研究生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此大好形势下,我们坚信:发奋卓励数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定会建成世界一流的名校。

系统研究戏曲、话剧、音乐、舞蹈、美术、影视、摄影、曲艺、杂技、木偶、皮影、建筑艺术、马克思文艺理论等,以及中国文化艺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所设的研究生部,培养艺术学科理论研究人才。

设有戏曲研究所、音乐研究所、美术研究所、建筑艺术研究所、舞蹈研究所、话剧研究所、曲艺研究所、红楼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电影电视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艺术科技研究所、研究生部、资料馆和文化艺术出版社,以及综合艺术研究单位等,创办了文艺研究杂志社、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传记文学杂志社、中华文化画报社、红楼梦学刊、美术观察杂志社、中国音乐学杂志社、中国文化杂志社、中国摄影家杂志社、都市影视杂志社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自建院以来,承担国家级、院级重点研究课题100多项,其中国家级的30余项, 已完成近80项,主要有:《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国美术史》(12卷)、《中国音乐文物大系》(12卷)、《中国民间美术全集》(14卷)、《中国舞蹈通史》、《中国话剧史》、《中国建筑艺术史》、《艺术类型学》、《中国乐律学史》、《新时期文艺新潮评析》、《东方人体文化》、《艺术掌握论》、《艺术文化学》、《戏剧社会学》、《音乐社会学》、《艺术科学叙词表》、《中国歌唱发生体系声音形态研究》,以及域外文化研究成果等。负责全国艺术科学国家重点项目10部文艺集成志书的具体业务工作,其中《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曲艺志》等4部集成志书的总编辑部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完成专著约500余部,译著约200余部,编写丛书20余种。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许亚军 胡军 谢伟才 布鲁思·麦勒 邱淑珍 景冈山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高耀太 蔡珩 史蒂夫·福里斯特 阿诺德·科派尔森 龙刚 朴春 张献民 李芳雯 徳井义実 阿伊·阿什顿 雅克·拉兰德 马克.马格利斯 愿不愿意 意见领袖 爱德华·兹威克 一扒 韩配角女演员死亡 破表 候机厅 追凶者也 前任夫妻:黎小田与关菊英 1963-10-26 嘻哈音乐 1986-12-18 1989一念间 村官 黑龙江/伊春 超级APP 内蒙古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