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歙县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0

[摘要] 歙(Shè)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面积2122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人口49万。徽州六县之一,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

歙(Shè)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面积2122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人口49万。徽州六县之一,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为歙县,被授予“中国...

歙(Shè)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面积2122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人口49万。徽州六县之一,[1] 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为歙县,被授予“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徽班)之乡”、“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牌坊之乡”荣誉称号。

歙县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歙县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素有“东南邹鲁“、徽商故里”、“文物之海”、“程朱故里”、”礼仪之邦“等美称。2014年歙县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2] 

歙县自秦建制以来,历为郡、州、路、府所在地[3] ,是古徽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县,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3] 。

据歙县下冯塘、新洲等地出土石器证实,旧石器时代,歙县境内已有人类活动。公元前21世纪以后,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属扬州,为“蛮夷”所属之地。

春秋时期属吴国,战国初属越国,后属楚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置歙县,属会稽郡(治山阴,即今浙江绍兴)。楚汉之际属鄣郡(治故鄣,今浙江长兴),此时,歙县含今歙、休宁(含今屯溪区)、婺源、绩溪、淳安、遂安、黄山风景区等地。[1] 

搁船尖的天然女娲石像

汉建安十三年(208),吴取黟、歙,分歙东乡地置始新县(今淳安),分歙南乡地置新定(今遂安)县,分歙西乡地置休阳县(今休宁县)县、黎阳县(今屯溪)。

梁大同元年(535),分歙北华阳镇地置良安县。

隋开皇九年(589),本县并入海宁县;十一年复置,以相湖岭与海宁分界。

唐武德四年(621),罢良安县,其地仍属歙;永徽五年(654),邑人蒋宝起兵响应睦州清溪陈硕真农民起义,事平后,分歙东竦口地置址(音荡)野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江南道分置,歙县属江南东道。

乾元元年(758年),拆江南东道为浙江西道与浙江东道,歙县属浙江西道。

大历元年(766), 分歙西、休东八乡地置归德县,并分歙县华阳镇地置绩溪县。

大历五年(770),废址野县,其地复属歙县,并废归德县,其地归属休宁。

至道三年(997年)改道为路,歙县划属江南东路。

歙县

洪武初年建都应天府,歙县划属直隶,永乐初年移都北京,直隶改称南直隶,简称南直。

清顺治二年(1645年)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建江南省,歙县属之。

康熙六年(1667年)拆江南省为江苏省与安徽省,歙县属安徽省。

此后直至清末,境域与隶属关系基本稳定,据民国《歙县志》所载为:东至昱岭关浙江昌化县界六十公里,西至长充铺(今槐源)休宁县界十八点五公里,南至街口浙江淳安县界五十公里,北至箬岭关太平县界四十公里,西北至汤岭(关)太平县界六十公里,东北至界牌岭绩溪县界十七点五公里,西南至危峰岭(危峰关)浙江遂安县界四十五公里,至相湖岭休宁县界十五公里。

民国元年(1912),废府留县,直属安徽省;3年6月,属芜湖道;17年8月,废道,直属安徽省;21年10月,属安徽第十行政督察区;29年3月,属皖南行署;同年8月,属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区;抗战胜利后,皖南行署撤销,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4] 

建国后,1949年10月,本县璜尖乡划属休宁县。

1952年8月,屯溪市草市村划属 本县;本县上源、茶源乡划属绩溪县,黄口村划属屯溪市,旃田、呈田划属休宁县。

1955 年12月,坦头、大源两乡划属绩溪县。1956年元月,本县溪头乡的溪东、洪塘、汪村,竦口乡的江村环村划属绩溪县;同年4月,本县金坑乡划属绩溪县;11月,休宁县白际乡的结竹营划属本县,本县旃田乡的湖驾划属休宁。

1961年4月,属徽州专区。

1964年3月,休宁县柿树岭生产队划属本县。

1973年3月,本县草市大队划属屯溪屯光公社。

1974年以来,属徽州地区。[4] 

1984年元月,本县黄山乡(含黄山风景区)共154平方公里范围,划属县级黄山市(原太平县)。

1987年,属黄山市。

1988年1月歙县篁墩乡划属屯溪区;并划出歙县洽舍区所属富溪、杨村、洽舍所,岩寺区所属岩寺镇、罗田、呈坎、潜口乡和郑村乡瑶村,成立黄山市徽州区。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东经118°15′~118°53′,北纬29°30′~30°7′,属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东北与绩溪县和浙江省临安市交界,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毗连,西南与屯溪区、休宁县相邻,西北与徽州区、黄山区接壤。[5] 

歙县境内早元古代期,为沉积数千米的浅海碎屑岩地槽区。吕梁地质运动后,地壳褶皱隆起,形成走向北东的褶皱基底构造层。印支期、燕山期境内造山运动强烈,伴随有大量酸性、中性岩浆活动,形成黄山、许村、徽城、佛岭等地花岗岩体;周家村以北,杞梓里、三阳以南,以及仰坦至小洲的安山岩、流纹岩等地火成岩体。第四系新构造运动中,地层发生强烈倾升,河流改道,形成一至二级和三至四级阶梯,渐江、丰乐河、布射河、富资河、扬之河、练江两岸分布有第四系红色粘土,近代河流冲积物分布于河谷两岸阶地和河漫滩。境内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系均有地层形成,特点是南部地层古老,北部较为年轻。境内地层比较齐全,岩石种类繁多,岩性差异很大,地貌景观各异。[5] 

西北有黄山耸立,东至东南被天目山、白际山屏蔽,位于皖浙边境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为天目山主峰,海拔高度在安徽省内仅次于黄山。

地处皖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4℃,年降水量1477毫米。

气温 歙县在1960—1987年的28年中,年平均气温为16.3℃,区域分配沿河谷、平贩一带高,南、北山区低,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为-12.7℃(出现于1970年1月15日);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7.9℃,极端最高气温为40.8℃(出现于1978年9月3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等于10℃,80%保证率的初日在3月15日,终日在11月15日,持续236天,积温为5174.7℃。

地温 歙县多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8.8℃,地中(10厘米深处)温度为17.8℃,地面极端最低温度为-16.3℃(1977年),极端最高温度为70.9℃(1978年)。

降水 歙县多年平均降水日数154.3天,降水量为1536.2毫米,属皖南多雨区。其中,处于作物生长的暖季 (4—10月)降水量为1131.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3.6%,冷季(11月—次年3月),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26.4%。年最多降水量2264.4毫米(1983年),最少1159.2毫米(1963年),极差1105.2毫米;年平均相对温度为78%,各月变幅较小,在75—81%之间,4—7月最高,达79—81%,12月至次年2月最低,仅75—76%;年均蒸发量1270.0毫米,年干燥度为0.71。

日照 歙县日照时数,按30度南计算,可照时数为4426.3小时(闰年4437.4小时),实际日照时数为1928.3小时,约占可照时数的44%。7—10月日照时数占可照时数的54%,最多日照时数为8月,平均占可照时数的59.8%,个别年份达80.7%(1967年),最少为3月,占可照时数的32%,1960年3月只占17%;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13.1千卡/平方厘米。其中,4—10月,太阳幅射量为79.7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太阳幅射总量的71%,月幅射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为14.4千卡/平方厘米,最小值出现在12月,为5.9千卡/平方厘米。

霜雪 平均初霜期11月10日,最早初霜日10月24日(1968年)。平均终霜期3月23日,最迟终霜日4月14日(1970年)。多年平均无霜期230.9天,最长无霜期253天(1972年),最短无霜期208天(1960年)。从地区差异看,城区附近无霜期长,南北山区短。平均年度积雪9.9天,最长27天(1977年)。1971年无积雪,终雪期一般年份在清明前后,1987年4月14日下雪,为近28年来的最迟终雪期。[6] 

歙县境内地表水主要是河水,也有部分山峰顶部的天池、天湖水;地下水有孔隙水、岩溶水和裂隙水。歙县水资源总量为22.13亿立方米,均由大气降水补给,其水文特性深受地形、气候影响。山地、谷地与其过渡地带之间,年降雨量的差值分别为250毫米和200毫米;而丰水、枯水与其过渡季节之间,季降雨量的差值则分别为350毫米和220毫米。降雨量的地域、季节分配,差异显著。歙县地表、地下水,属山泉、矿泉水,已发现含锶偏硅酸等多种优质矿泉水。[7] 

歙县河流,按地形和流向,可分发源于西北部黄山山脉、东北部天目山脉、东南部白际山脉三部分。其中,除富溪乡滔湖山的湖水流入香溪,属青弋江水系外,其余均汇流新安江,统属新安江水系。 新安江自徽州区入境,纳练江、昌源河等支流,曲折东南流,于街口流入千岛湖。

歙县木本植物共有104科,899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古老孑遗树种有:水杉1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古老孑遗树种有:银杏、华东黄杉、金钱松、杜仲、鹅掌楸、连香树、香果树等7种;属国家三级保护的珍稀树种有:南方铁杉、青檀、黄山木兰、天目木兰、凹叶厚朴、天女木兰、云叶树、天竺桂、天目木姜子、黄山花楸、红豆树、蝟实、银鹊树、毛红楝子、短穗竹等15种,属国家保护的还有福建柏、台湾水青冈、夏腊梅、天目紫茎等树种。省珍贵树种有:三尖杉、南方红豆杉、山核桃、猕猴桃、青线柳、兰果、紫楠、红楠、华东楠、光皮桦、猫儿屎、膀胱果、黄连木、粗榧、香榧、水青冈等;属安徽省地理新分布的树种有:华西枫杨、兴山榆、光叶粉花绣线菊、华中山楂、平枝栒子、裂叶海棠、绢毛稠李、无毛稠李、荛花、毛白杜鹃、菱状葡萄、异叶蛇葡萄等。其它珍贵树种有:松、杉、柏、杨、柳、樟、桑、茶、桦、栲、槠、檫、楝、榉、栎、椴、榆、枫、槐、梓、楸、棒、枥、檀、喜树、栾树、漆树、紫树、栗树、构树、香椿、木荷、青冈、乌桕、枳、泡桐、棕榈、山茶、油茶、香桂、牛筋、毛竹、箬竹、山鸡椒、山茱萸、丝棉木、黄杨木、黄连木、青皮木、山棉皮、白乳木等。分布本县黄山、天目、白际等山区及丘陵地带。

草本植物 有蕨、狗脊蕨、鲜毛蕨、五节芒、芒箕、前胡、白花前胡、一枝黄花、兔耳伞、紫花堇菜、荩草、萱草、草莓、蛇莓、夏枯草、野菊、苦苣菜、三脉叶马兰、马兰、大麦冬、细叶土麦冬、苔草、野古草、一年蓬、淡竹叶、过路黄、黄背草、翻白草、凤尾草、地榆、小连翘、白茅、鱼腥草、乌头、天葵、耳挖草、兰草、多花黄精、淫羊藿、沼原草、天目藜芦、心叶地榆、何首乌、威灵仙、黄连、复盆子、防己、独活、鹿蹄草、丹参、紫苏、艾草、胶水草、瓜蒌、玉竹、百合、土茯苓、金钱草、独角莲、天南星、滴水珠、七叶一枝花、蒲公英、桔梗、莎草、荠菜、车前草、节节草等。

水生植物 有藻类、菹草、苦草、荇菜、水鳖、菱、紫萍、浮萍或红萍、眼子菜、大藻(水浮莲)、凤眼莲(水葫芦)、空心莲子草(水花生)、莲、茭笋等。[8] 

能源

煤矿 有岩寺煤岭、溪口仰坦、岩寺金坑等矿点,含煤地层分别为上三迭统安源组、下寒武系荷塘组和侏罗纪,总储量45.5万吨,已采5万吨,尚存38.5万吨。

石煤矿 有桂林洪村口和金川等矿点,预测层位为寒武系华严寺组,总储量9.69万吨。[9] 

黑色金属

磁铁矿 有狮石结竹营西南面航磁异常矿化带一处,矿化带范围约25平方公里,分属休宁白际、本县狮石两个乡。本县境内矿化带磁铁含量南段为18%左右,中北段为17.5%、曹家段为20%。总储量434.8万吨。

褐铁矿 有桂林岑山矿化点,为震旦系雷公坞组含金铁锰泥岩段,金的赋原形式呈针状或粒状被褐铁矿包裹,含金平均品位为133克/吨;金川水塘湾矿点,矿体位于寒武系下统荷塘组中上部炭质板岩、炭质硅质页岩中,矿石含铁21.88%,含锰0.02%,储量在120万吨左右。

钨矿 有秋山矿床、竹铺矿化点、古门坑、三阳坑、金川三个矿点,以及大谷运西坑、西溪南依坑两个钨(及多金属)异常区。其中,金属三氧化钨的储量为5118.718吨,铋的储量为130.944吨。古门坑和金川两矿已由民间开采80余吨。

铬矿 有伏川一个矿点,矿体赋存于超基性岩体之中;其围岩—蛇纹岩中的金属镍含量为210.0477万吨。[9] 

有色金属

铜矿 有水竹坑、苏村、湖田、结竹营、姣姑亭、金上、金下等矿点,以及古祝铜矿异常区。其中,金属储量为3138.38吨。古祝铜矿异常区,分布面积3.12平方公里,铜的最高含量为0.044%。

钼矿 有古祝和岑山两个钼(铜)矿化点。古祝钼(铜)矿,钼的D级金属储量为692.02吨,矿区平均品位为0.092%,属中等品位的小型钼矿床;岑山钼(铜)矿矿化带,钼的平均品位为0.008%,达不到一般工业指标要求。

金矿 有王村金滩、杏村长滩、汪龙坑梅滩、坑口金滩,以及柘林、瀹潭等砂金矿点,含金总砂体为1.3847万立方米,以金滩每立方米含金1.4克计算,总储量为1.9586万克。另有金异常区两处,即分布面积27平方公里的田里、新田附近金异常区和分布面积3平方公里的黄毛、焦一带金异常区。前者属中温热液含金石英脉,后者为16个粒状含金异常点,一般含金量为2—5颗/15公斤。

白钨矿 有依坑、六公坑两个异常区,前者属蚀变闪长玢岩或闪长岩中细脉侵染矿化类型,氧化钨的含量为0.02—0.24%;后者为重砂型的14个异常点,取样中的白钨含量为0.0025克/15公斤,11—100颗/15公斤。

铂矿 位于里大庙、琅源一带,属超基性辉长岩分异产物,金属铂主要赋存于单辉辉橄岩中,最大含量为0.62克/吨。

磷钇矿 位于渔梁、琳村、稠木岭一带。

多金属矿 有长春坞矿点,细晶岩脉内含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毒砂、黄铁矿等矿物,围岩为寒武系中统杨柳岗组灰岩,矿石样化验结果:含铜0.18%,铅0.08%,锌2.04%,砷10.33%,银3.68%;查坑钼镍钒磷矿点,其兰田组一般五氧化二磷含量小于1%,个别样达4.13%,荷塘组石煤层中钒矿层有2—4层,五氧化二钒含量在0.6—0.79%之间,主要赋存于炭质页岩中,个别五磷化二钒含量高达6%,五氧化二磷可达3.46—6.94%。

铀矿 烟村铀矿点,面积3平方公里,含铀品位0.03%,含矿层为粗石石英砂岩;老竹铺铀矿点,属沉积型铀矿床,产于炭质页岩中,烟灰状含铀层含铀0.02%,含铀炭质层含铀0.015%。[9] 

截至2004年,歙县辖13个镇、15个乡:徽城镇、深渡镇、北岸镇、富堨镇、郑村镇、桂林镇、许村镇、溪头镇、杞梓里镇、霞坑镇、岔口镇、街口镇、王村镇、坑口乡、雄村乡、上丰乡、昌溪乡、武阳乡、三阳乡、金川乡、小川乡、新溪口乡、璜田乡、长陔乡、森村乡、绍濂乡、石门乡、狮石乡。[10]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歙县常住人口为40924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54593人相比,十年共减少45346人,下降9.98%,年平均下降1.05%。

歙县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48478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01644人相比,十年共减少16862人,下降3.36%,年平均下降0.34%。歙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33028户,家庭户人口为39243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43598人减少51165人。

歙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621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40338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7293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2966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375人上升为396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6640人上升为985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3220人上升为4225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1909人下降为31683人。[11] 

人口地区分布

地区

人口数(人)

比重(%)

2000年

2010年

歙县合计

409247

100

100

徽城镇

74349

13.47

18.17

深渡镇

18539

5.16

4.53

北岸镇

19080

5.85

4.66

富堨镇

15247

4.23

3.73

郑村镇

17277

3.08

4.22

桂林镇

25980

4.82

6.35

许村镇

8052

2.05

1.97

溪头镇

13220

3.7

3.23

杞梓里镇

19184

6.46

4.69

霞坑镇

14471

3.73

3.54

岔口镇

13980

3.62

3.42

街口镇

8912

2.93

2.18

王村镇

21996

4.66

5.37

坑口乡

6346

2.38

1.55

雄村乡

11291

2.61

2.76

上丰乡

10936

2.54

2.67

昌溪乡

4970

1.48

1.21

武阳乡

8673

2.27

2.12

三阳乡

15825

4.35

3.87

金川乡

8820

2.19

2.15

小川乡

8119

3.04

1.98

新溪口乡

6512

1.58

1.59

璜田乡

16972

4.58

4.15

长陔乡

11955

2.7

2.92

森村乡

10991

2.71

2.69

绍濂乡

10438

2.65

2.55

石门乡

3365

0.84

0.82

狮石乡

1277

0.32

0.31

开发区

2470

0.6

歙县居民历代均为汉族,抗日战争后始有少数民族迁入。1964年,歙县有少数民族46人,其中回族36人,苗族1人,朝鲜族1人,满族7人,侗族1人。汉族417081人,占总人口99.99%。1982年,歙县有少数民族137人、其中回族103人,苗族2人,壮族9人,蒙古族3人,布依族8人,朝鲜族4人,满族5人,水族3人。汉族576077人,占总人口99.97%。1987年,歙县汉族678706人,占总人口99.98%,少数民族109人。2000年,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54364人,占99.9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29人,占0.05%。[12] 

2013年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保安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13] 

歙县境内有G56杭瑞高速经过,有歙县、三阳出口或经G3京台高速岩寺(潜口)出口,溧黄高速有歙县出口(即为杭瑞高速歙县出口),正在建设的黄千高速横穿歙县。

1路 泊仕庄园—南源口(主要站点:火车站、徽商大宅院、徽州府衙、古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渔梁景区)

首末班运行时间:冬季早6:30—晚17:40;夏季早6:20—晚18:00

2路 影剧院—牌坊群(主要站点:公路客运站、县政府、徽州府衙、古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

首末班运行时间:冬季早6:30—晚18:00;夏季早6:20—晚18:00

3路 二中(歙县新安中学)—牌头交管站(主要站点:老汽车站、徽园、县医院、行知中学、金三角)

首末班运行时间:县奔马公交公司将根据新安学校的上、下学时间另行安排公交车辆接送师生,确保新安中学师生的出行。其它运行时间为冬季早6:30—晚17:50;夏季徽园早6:20—晚18:00

4路 公路客运站—桂林(主要站点:火车站、徽园、县医院、政务中心)

首末班运行时间:冬季早6:30—晚17:40;夏季早6:20—晚18:00

富堨城乡公交线路 富堨(公交客运站)—公路客运站

首末班运行时间:冬季早6:20—18:00;夏季早6:00—晚18:00

雄村城乡公交线路 雄村(航步)—歙县新安中学

首末班运行时间:冬季早6:20—晚18:00;夏季早6:00—晚18:20[14] 。

票价:1路线:全程3元。其中泊仕庄园→潭渡中学1元,潭渡中学→塘坞口1元,塘坞口→南源口终点站1元。

2路线:全程2元。其中影剧院→郑村镇政府1元,郑村镇政府→牌坊群1元。

3路线:全程2元。其中(歙县新安中学)县二中→金山角1元,金山角→牌头交通管理站1元。

4路线:全程2元。新汽车站→政务中心1元,政务中心→桂林终点站1元。[15] 

皖赣铁路穿境而过,正在建设的京福、黄杭高铁以及皖赣铁路复线从县域通过。京福、黄杭、皖赣复线三条高铁合福客专歙县站前区规划[16]

由于歙县站等级较低,经行皖赣铁路的部分列车不停靠歙县站,可从绩溪县站或黄山站换乘。

车次

始发

歙县站时刻

终到

始发站

发车时间

到达时间

发车时间

终到站

终到时间

7102

黄山

06:30

07:05

07:13

南京

15:08

6091

绩溪县

07:00

07:57

08:04

景德镇

13:17

K8440

黄山

08:10

08:57

09:04

徐州

20:48

7101

南京

05:32

14:12

14:18

黄山

15:00

K8409

淮北

07:30

18:39

18:43

黄山

19:25

6092

景德镇

14:12

19:33

19:37

绩溪县

20:30

K178

厦门

21:42

20:15

20:19

合肥

03:05

K177

蚌埠

13:07

20:44

20:45

厦门

17:41

K8420/K8417

黄山

20:45

21:35

21:39

上海

08:35

古代歙县的经济一直以农业为主。由于山多地少,林茶收入成为农民生活的主要来源。粮食不能自给,须从外地调入。在地狭人稠、生活贫困的处境下,勇于进取的歙县人民,为了摆脱困境和出售林茶等土特产品,不得不离乡背井,远赴他乡,从事商业贸易活动。早在东晋、南北朝时期,歙县商人即在江南城镇进行贸易。至明朝成化、弘治年间,遂形成了一个人众资巨、颇具特色的徽商集团,开始称雄商界。明嘉靖至清嘉庆的近300年间(1522—1820),是徽商的鼎盛时期。当时徽商的足迹几遍全国乃至海外,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有“无徽不成镇”之誉。经营的行业主要有茶、粮、木、盐、海上贸易、典当、丝布、漆、酱及文房四宝等。本县富商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财力雄厚。清代两淮盐商八总商中,歙人恒占其四,富者积资达千万两银以上。[17] 

2006年被安徽省列为12个享有省辖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县市之一。

2012年,歙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02亿元,同比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27亿元,同比增长19.2%;固定资产投资75.83亿元,同比增长1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4亿元,同比增长16.2%;财政收入10.64亿元,同比增长2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0363元、8946元,同比增长13.3%和15.4%。2013年歙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亿元,位居黄山市第一。[18] 

歙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其中又以茶叶为主,粮食不能自给。民国期间,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发展较快。1957年,农业总产值7244.7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下同),比1949年增长89.8%,1958—1961年由于“共产风”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1962年农业总产值下降到4293.1万元。之后,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但由于忽视本县山高坡陡、耕地少的客观条件,推行以粮为纲的生产方针,农业生产发展速度不快。1978年农业总产值为9501.5万元,同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从“以粮为纲”转向“林茶为主,多种经营,因地制宜,综合发展”,对南乡陡坡耕地有计划地逐步退耕,改种林、茶、桑、果等,使农业经济向多元化发展。粮食生产也上新台阶,1982年粮食总产12.63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1978—1987年,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8.95%。1987年,农业总产值1722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0543万元,占61.2%。在种植业产值中茶桑果产值4359万元,占41.3%,粮食作物产值3141万元,占29.8%,蔬菜瓜类产值1820万元,占17.3%。农业人口人均产粮食221公斤。人均纯收入276.57元,比1978年增长181.6元。[19] 

2011年,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到50万亩,省、市龙头企业发展到3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00家,茶叶、贡菊、茧丝绸、山核桃、枇杷、葡萄等产业形成品牌效益。歙县农村经济总收入增至81.8亿元,年均增长15%。[20] 

歙县唐代有麻纺业、酿酒业、造纸业、制墨和砚雕业。宋代新增帛、绢、绸织造业。元代,徽城设立染织局。明代,刻书业兴起。民国12年(1923)始建电力工业。民国26年,官商合办“歙县平民工厂”,生产草纸、棕绳、肥皂、腊烛。民国37年,中心工厂有制油部、棉织部,手工生产食油、腊纸、棉布。至1949年,本县始有机器织布工业,并有碾米、酿酒、油脂、粉丝、茶叶加工、造纸、徽墨、印刷等小型工业90家,总产值403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
  1950—1952年,工业、手工业恢复和发展较快,工业企业发展到135家,拥有职工2500人,总产值1675.57万元,平均年递增率60—67%。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进行私营工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至1957年,有工业企业128家,职工5316人,总产值3621.57万元,平均年递增率16.67%。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盲目新建了一大批工厂,造成比例失调,之后,许多企业不得不“下马”。1959年至1962年,工业企业由231家、职工8527人,下降到152家、职工3310人,总产值由7769万元下降到1708.86万元。1962年后,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至1965年,工业企业有115家,其中全民17家、集体98家,拥有职工3563人,总产值回升至2067.27万元。三年调整期间,平均年递增率6.65%。1966—1970年,第三个五年计划正值“文化大革命”前期,一些企业党政领导靠边,生产发展缓慢。至1970年,有工业企业124家,职工5687人,总产值3066—21万元,平均年递增率8.2%。1971—1975年,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创办了建材、农机、造纸等企业。至1975年,有工业企业125家,职工5945人,总产值5340.9万元,平均年递增率11.74%。1976年后执行第五个五年计划,至1980年,有工业企业130家,职工7305人,总产值7261.97万元,平均年递增率为6.34%。1981年以后,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加强老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新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至1987年,本县有工业企业2565家,职工26270人,总产值18689.1万元。[21] 

2011年,歙县102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9.3亿元、利税3.5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3倍和4.7倍,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0户,税收超千万元企业达5户。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8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4个。[20] 

唐、宋以来,歙县商业逐渐繁荣。明、清时输出的大宗土特产品有茶叶、木材、桐油、贡菊、白术等;输入主要有粮食、食盐、布匹、南北杂货等。民国时期,县城和水陆交通比较方便的深渡等地已成为物资集散地,另一些集镇定期不定期开展集市贸易。抗日战争暴发后,县城几次遭日机轰炸,数十家商店受灾,市场萧条。至建国前夕,物价暴涨,许多商号破产。
  建国后,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以国营商业为主,集体、个人商业并存的商业体系。对生产资料商品,1953年以后即实行计划分配供应的办法。1980年后,计划外议价、高价商品逐步进入市场。对生活资料商品,初期敞开供应。1953年后,粮、油、棉实行统购统销,部分其它商品也采取凭票供应的办法,1980年后逐步敞开供应。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除少数年份外,基本上逐年上升。1949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382万元,1965年为2934万元,1978年为6713万元,1987年达21064万元,其中,生活资料商品零售额17765万元,生产资料商品零售额3299万元。[22] 

2010年,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完成17868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亿元。[23] 

歙县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八角许国石坊[16]

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渔梁坝、郑氏宗祠、竹山书院、许村古建筑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安碑园石刻、渐江墓、长庆寺塔、太平桥、南谯楼、忠烈祠坊、圣僧庵壁画、黄宾虹故居、贞白里坊、新州石塔、方春福宅、张林福宅、方士载宅、丰口四面坊、殷尚书坊及大司徒坊、潘氏宗祠、吴氏宗祠、风雨廊桥、东谯楼、徽州府衙、敬本堂、曹氏二宅、稠墅牌坊群、天心堂、棠樾古民居、员公支祠、周氏宗祠、汪华墓、昱岭关、大母堨、昌溪庙坦及水口、紫阳桥、叶村洪氏宗祠、万年桥、太湖祠、槐塘双坊、石潭吴氏宗祠、 巴慰祖宅、 徽州府衙、蕃村鲍氏宗祠、王氏故宅、郑村和义堂、 雄村五石坊、吴承仕宅、张曙故居、蜈蚣岭梯田及大队部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还有徽州国家森林公园、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徽州古城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歙县雄村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明万历十二年( 1584)建,坊石质为砾凝灰岩(茶园青石,又称黟县青),八柱,口字形平面,南北长11.56米。南、北二面依二柱三楼式,东、西二面依四柱三楼冲天柱式,结构稳固,造型丰满。石坊施以仿木构建筑彩绘的雕饰,图案典雅,刀法娴熟。许国石坊是徽州石牌坊中最杰出的代表,综合体现了石坊建造技艺的最高水平,其四柱三楼冲天式石坊形制,垂明清数百年,在石坊建筑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全国独一无二。可乘1或2路公交车至游客中心或徽州府衙站。

宋绍熙年间(1191-1194),州衙毁于大火,随后重建。明初,卫国公邓愈改为行枢密院,洪武三年(1370年)复为

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位于歙县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中,坝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边侧有许多叉口,拾级而下,使可下到渔梁坝。渔梁坝坝长143米,底宽27米,

2005年,渔梁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渔梁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可乘1路公交车至渔梁景区站或乘坐1或2路车至渔梁景区西入口(香格里拉小区)站。[25] 

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 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

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见的木盾牌坊一“叶氏贞节坊”等等。可乘1或2路公交车至游客中心站或徽州府衙站后步行800米。[25] 

新安碑园是一座典型的徽州私家园林式建筑,它凭太白楼,靠披云峰,借练江水,临太平桥,以曲折有致而又含丰富的借景表现手法,依山傍水而筑,显得幽深而奇巧。它因陈列了两套著名帖刻《余清斋》和《清鉴堂》而驰名。整个园林由真赏亭庭院、小天都庭院、两清堂庭院、披云小筑庭院等部分组成。

太白楼,徽派楼宇式建筑。它背靠披云山峰,面临练江水,原为一座洒肆。唐代诗人李白来歙访隐士许宣平不遇,曾在此饮酒,后人为纪念李白,特将酒肆改名为“太白楼”。可乘1或2路公交车至游客中心站后经太平桥步行400米。

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乃正宗宋代“营造法”,今已很难见到。据地方志记载,此楼建于隋末,宋、明二代多次重建。可乘1或2路公交车至游客中心站或徽州府衙站后步行400米。[25] 

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是在歙县县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带新建的仿古旅游城。2000年11月建成开园,再现了徽州城明清时期的风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粉墙黛瓦,鳞次错落,雕刻精美,脉传徽州文化之神韵,新创徽派建筑、雕刻之精华。“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走进徽园,就如走进了婉约的江南,走进了古朴典雅的徽州古城。可乘3或4路公交车至徽园站。[25] 

徽商大宅院位于歙县县城练江之西,与练江之东的徽州古城遥遥相对,故亦称“西园”。徽商大宅院完美重现了明

由歙县20所濒危的明、清、民国时期的徽派建筑异地拆迁而成。可乘1路公交车至徽商大宅院站。[2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景区,棠樾牌坊群由七座牌坊组成,明代三座,

坐落于县城西北20公里,地处黄山主脉箬岭南麓。唐末,许氏迁居于此后,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许村。明清时

国家4A景区,是一座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古村落。清末翰林许承尧称“吾乡昔宦达,首数雄村曹”。主要景点有竹山书院、四世一品坊、大中丞坊、桃花坝、慈光庵、小南海。可乘雄村城乡公交线路至雄村。

昌溪是古徽州歙县境内的一个历史、文化、生态古村。它位于歙县南部山区,从歙南名镇深渡至昌溪大约五公里左右,它坐落在千岛湖的源流昌源河所流经的皖南山间盆地中,四周群山环绕山青水秀。是一个历史、文化古村。昌溪历来被称为“歙南第一村”。村内分上村和下村,上村为吴氏古村,下村为周氏古村(又叫周邦头)。昌溪村始建于唐,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不仅存有 “员公支祠”、“周氏宗祠”等省保单位,还有保存完整的“燕窝山庄”、“九子巷”、 “周氏古村”三个古民居建筑群。[27] 

全长约百里,是黄山——徽州古城歙县——千岛湖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新安江山水画廊两岸生态环境极佳,呈现高山林、山中茶、低山果、水中鱼的立体生态格局,与掩映其间的粉墙黛瓦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辉映。

搁船尖风景区地处北纬30°神秘地带。位于歙县金川乡境内,与浙江省临安、淳安两县交界,隶属天下第一心[16]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大学时代曾名知行,歙县黄潭源村人。他于1917年从美国学成归国,着力推行平民教育,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推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陶行知纪念馆位于歙县城内中和街。1984年由崇一学堂旧址改建,1991年和2003年两次扩建,占地1700平方米。纪念馆大门为南向,用青灰色水磨砖砌,大方砖门额镌刻胡耀邦手书“陶行知纪念馆”六个填金大字。门厅正中设陶行知全身汉白玉坐像,二楼为展厅,陈列陶行知生平介绍和有关文献、实物,厅后为崇一学堂旧址。可乘1或2路公交车至游客中心站或徽州府衙站后步行400米。[1] 

歙县,秦始置县,古称“新安”,自隋唐以来,历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歙县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也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明

新安画派独树一帜,新安医学拔萃医林,徽派艺术技艺精湛,徽派建筑纳徽四雕于一体,在古建艺苑中占重要一席,文房四宝中有“两宝”:徽墨和歙砚出自歙县,还有徽菜、徽剧、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盆景等。“徽州学”已成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并立的三大地方学之一。如今的古徽州城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坝、古楼、古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四乡村镇,处处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随处可见,共建有250多座,比较成规模的有棠樾牌坊群、许国石坊等,有“牌坊之乡”美称。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县,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歙县文化的代表是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基于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而形成的。南宋以来,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30] 

歙县四乡,风俗迥异,除了共同的节日以外,各地还有不相同的风俗节日,西乡有岩寺的“上九”(正月初九)、堨田的“四月八”、潜口的“六月二”等,民间都要筹集款项,建台演戏,四乡的农具家具、生活用品、竹木器具云集到村镇上来交流销售,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如今,还保留着这些传统的风俗节日,不过内容更加充实,真正变成了规模很大的物资交流会。东乡也有风俗节,如大谷运的“六月一”、汪满田的“六月十”、桃坑的“六月半”、桃岭的“七月半”、竦坑的“十月半”等,俗称“保熟节”、“庆熟节”。

在这些节日里,有的用面粉做咸淡面包,有的做油煎米果,有的裹粽子,都为的祈求风调雨顺,五谷大熟。并有用面包、米果、粽子互送亲戚,以示“撒福”,相互祝愿。南乡和北方的许多地方,还有社节,俗称“土地节”。二月春分和八月秋分,为一年中的“二、八”社节。过去,人们要去社公祠、土地庙祭拜,祈求年景大熟。有的地方还要剪些寸长的麦杆与黄豆炒在一起,到田畈里去祭拜,谓之“炒虫”。这一天,小孩子要剃光头,谓之“除虫窝”。意思是祈求无虫无病,五谷丰登。[31] 

二千多年的县建制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不仅在城镇而且在歙县的乡村,到处可以寻觅到深厚的历史。由于历代战火波及较少,歙县很多千年以上建制的村,仍然古韵犹存。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歙县境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有:许村镇、渔梁村、棠樾村。

许村镇位于歙县西北部,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曾是古徽州通往安庆、池州的必经之地。现有保存较完好的元明清时期古建筑200余处。2006年,在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的名录里,许村古建筑群名列其中,包括了高阳廊桥、五马坊、大观亭、薇省坊、观察第、大邦伯祠等十五处元明清古建筑。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歙县共有7处文物保护单位名列其中,具体是叶村洪氏宗祠、长庆寺塔、棠樾古民居、北岸吴氏宗祠、北岸廊桥、昌溪周氏宗祠、员公支祠榜上有名。[32] 

至此,歙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13处。国宝单位的增加对于提升歙县的历史文化品位、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具有重大意义。

渔梁村位于歙县徽城镇,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唐代已具雏形,整体建筑格局保存完整,渔梁坝和水运码头是村落最有特色的要素。古村落内现存传统古建筑占古村落建筑总数的65%。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有320处。村落沿江有一条东西向主街,垂直该街则衍生出10余条小巷,是颇具特色的古徽州商业街巷。

棠樾村位于歙县郑村镇,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牌坊群闻名于世。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牌坊群旁,还有男女二祠,建筑规模宏大,砖木石雕尤为精致,如今已修复如旧。

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漳潭村、漳岭山村,歙县北岸镇瞻淇村,歙县许村镇许村,歙县雄村乡卖花渔村、雄村村于2013年8月7日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33] 

歙县的饮食都属于徽菜系。另外,歙县作为古徽州府衙所在地,其“徽府菜”已得到了传承和创新,满足现代人需求。徽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发祥于南宋,起源于歙县,以烹制山珍野味而显其特色。徽菜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熘,讲究佐料,重火功,提倡原汁原味。重油,以滋润肠胃和肌肤;重色,以增强审美效果,达到“色、香、味”统一的效果。

徽州毛豆腐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徽州毛豆腐因表面长有一层寸把长的白色绒毛(白色菌丝)而得名,豆腐毛豆腐[16]

臭鳜鱼是一道徽州名菜,别有风味。它统称“桶鲜鱼”,又俗称“腌鲜鱼”。所谓“腌鲜”,在徽州土话中就是臭的意思。这“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肉质又醇厚入味,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肉成块状。[34] 

在徽州各县的深山峡谷之中,栖息着一种堪与古巴牛蛙媲美的蛙类一石鸡。石鸡,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扑鼻的香味,丰满的后腿,足以胜过鸡肉。如果在烹饪时,保留石鸡皮,风味更佳,营养更高。许多宾客在品尝之余,无不交口称赞。徽州的风味名肴“清蒸石鸡”,清汤见底,盖碗清蒸,原味不失,香气浓郁,味鲜肉嫩,更使食者赞不绝口。烹调时,先将石鸡从颈部开一小口,剥出外皮,开膛去内脏、头和脚尖,洗净,把每只石鸡切成四块。火腿切成片,香菇切成两片。然后取汤碗一只,将石鸡在碗中拼成原形,加入精盐、火腿、蒜瓣、冰糖、甜米酒、姜片、熟猪油和鸡汤,用大盘盖在汤碗上,上笼蒸三十分钟左右即可。[34] 

徽州风味小吃名品。徽州传统面食,早在清代即负盛名,是有口皆碑的美食。

是正宗徽菜品种之一。起源于歙县,别称“细沙炸肉”,约在200年前就己流传各地。这道菜是将熟肥膘、桔饼、蜜枣、青梅等细丁拌入白糖和桂花,做成小圆馅心。然后用鸡蛋、肥膘泥、湿淀粉、炒米花拌匀,用水酒湿揿饼包成圆子,形如乒乓球大小,经油炸熟后浇上用白糖、青红丝熬成的卤汁而成。其成品颗粒匀称,色泽金黄闪光,吃起来外层松酥、馅心香甜味美,是一道深受欢迎的大众菜。[34] 

这道菜采用黄山特产山珍花菇与石鸡同蒸。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并有降血压、减少胆固醇及抗癌作用。此菜堪称山珍之巧配,甚为名贵。[35] 

魔芋豆腐是徽州特产副食品,以魔芋为原料制成。

魔芋又名鬼芋、鬼头、花连杆、蛇子头、天南星、蛇六谷,徽州各县山区均有出产。魔芋具有医治疟疾、闭经、疔疮丹毒、烫伤和降血压、降脂、开胃、防癌等功效。“魔芋豆腐”为新型保健食品,既可单独烹食,亦可佐其它菜肴共食,其味清爽。[36] 

歙县物产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文房四宝中的歙砚、徽墨,以及被列为国家珍贵礼品的茶叶。歙县有“墨都”的雅称。此外,歙县民间艺术的瑰宝“砖”、“石”、“木”、“竹”四雕亦很有特色,还有徽派盆景、版画、漆刻,以及新兴的徽州竹编、玉竹家具等,也都独具特色。还有三潭枇杷、三口蜜桔、金丝琥珀蜜枣、徽州雪梨、问政山笋、金竹贡菊、窨茶三花等,也很有名。[37] 

歙砚是砚中之上品,它的珍贵在于雕刻上具有徽派石雕的风格,浑厚朴实、美观大方、刀法刚健、花式多样。它

徽墨,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今黄山市屯溪区、歙县两地为徽墨制造中心。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是书画家的必备用品。 墨模上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书画,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37] 

徽墨品种繁多,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 高级漆烟墨,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名贵材料制成的。 据《徽州府志》记载,徽墨始创于唐末,易州(今河北)著名墨工奚超因避战乱,携全家南逃至歙州,看到这里有茂密的松林和清澈见底的新安江水,便定居下来,重操制墨旧业。不久,他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被南唐后主李煜视为珍宝。

中国盆景重要流派之一,以歙县的卖花渔村为代表,以古朴、奇特、遒劲、凝重、浑厚为其特色,开创一派独特的艺术风格,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徽州贡菊是从菊花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原产于歙县金竹岭一带,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据民

“徽州贡菊”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的功能。用它调配其它药物可以制成桑菊感冒片等成药和菊花晶等饮料。“徽州贡菊”可以泡茶、泡酒,常饮菊花茶或菊花酒,能“清净五脏,排毒健身”,起到延寿美容的作用。饮用过的菊花晒干后充作枕芯,使人清凉降火,明目醒脑。[37] 

三潭枇杷是中国枇杷中的一个优良品种,因产于新安江沿岸歙县的漳潭、绵潭和瀹潭三个自然村而得名。“三潭枇杷”的特点是皮薄、肉厚、汁甜、营养丰富,并以早熟优质而闻名遐迩。“三潭枇杷”有20多个品种,在国外享誉的是“大红袍”和“光荣花”。“大红袍”黄里透红,“光荣花”花蒂处长了一个明显的五角星。一级枇杷每公斤只有20来个, 绵潭村甚至培植出每公斤只有10个的“枇杷王”。[38] 

徽州雪梨不仅梨花洁白晶莹,而且果实也如雪似玉,流光溢采。雪梨都用柿漆水渍过的毛边纸袋包着,再用棕叶丝扎在树枝上。这种纸袋,一不透水,二不透光。当果实如钮扣般大小时,辛勤的梨农就精心地把它们用纸袋包裹起来了、历时四、五个月,直到梨子成熟采摘,梨袋才和雪梨一起下树。包梨袋有两大好处:一可以防虫害,二能使果皮雪白,外形美规,雪梨之美名,由此而得。正如《歙县志》所载:“按梨称雪,状其色也。吾邑梨初结实时,用柿漆纸就树上裹之,故色白,不裹则青而皮粗。” [39] 

歙县的茶叶产量高居全国之首。“黄山毛峰”、“顶谷大方”、黄山银钩、“黄山绿牡丹”、“锦上添花”、“海贝吐珠”等极品名茶列为国家珍贵礼品。

黄山毛峰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40] 

老竹大方 大方创制于明代,清代已入贡茶之列。据《歙县志》记载:“明隆庆(公元1567—1572年)年间,僧大方住休宁松萝山,制茶精妙,群邑师其法。然其时仅西北诸山及城大涵山产茶。降至清季,销输国外,逐广种植,有毛峰、大方、烘青等目。”大方茶相传为比丘大方始创于歙县老竹岭,故称为“老竹大方”。[41] 

黄山绿牡丹 特种工艺茶。“黄山绿牡丹”产于歙县大谷运乡海拔1400余米的南云尖。南云尖重峦叠嶂,沟壑纵横,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极利于茶树的生长。这里茶叶不仅芽壮叶肥,叶质柔嫩,而且由于芳草遍地,兰花繁茂,茶叶别具香味。清明采摘茶芽,经过杀青轻揉,初烘整形、选芽、理条、装简、造型美化、定型烘焙等工序,绿色牡丹就制成了。[42] 

黄山银钩 黄山银钩因弯曲似钩,毫白如银而得名。1972年首创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大谷运乡,是以毛峰之嫩度,炒青之制法,精彩巧制而成的。

歙县花茶  歙县花茶历史悠久,种茶有上千年的历史,栽花也有上百年的经验。相传,清代乾隆年间,歙县在福建经商的肖氏最先引进珠兰花;其后茉莉、白兰花也先后从广东引进。代代相传,日益扩大,现已成长全国主要花茶产地之一。 [43] 

三口蜜桔:产于歙县新安江两岸

富岱杨梅:富岱是歙县雄村乡低山丘陵地带的山村,那里盛产杨梅,是安徽省主要杨梅产地。

问政山笋:徽州的问政山笋属毛竹笋,是山菜珍品。因出产于歙县问政山而得名。在历史上曾被列为贡品,以“问政山笋甲天下”而闻名海内外。

金丝琥珀蜜枣:中国蜜枣的珍品,产在歙县杞梓里、三阳、英坑一带。

毕升: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家。

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号南溟、太函,歙县人,明代中后期文坛上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散文和杂剧作家。有杂剧《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以及《唐明皇七夕长生殿》等五种。此外他还写了一些散曲。

许国:(1527—1596)字维桢,歙县人,明大臣。历任太子出阁、入侍太子的右赞善、礼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等职,著有《许文穆公集》。

曹文埴:(?—1798)字竹虚,清安徽歙县人。清朝大臣。乾隆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迁翰林院侍读学士,再迁詹事府詹事。授左副都御史,历刑、兵、工、户诸部侍郎。后擢户部尚书。为官持正,不阿附权臣和珅。以母老引退。嘉庆三年卒。谥文敏。

曹振镛:(1755—1835)字俪笙,歙县人。清朝尚书曹文埴之子,此后先后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学政、军机大臣等职。他曾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担任学政,前后典乡会试四次,严于挑剔一般小毛病。在他的影响下,这种严于挑剔一时成为一种风气。他曾任《会典》、《实录》、《河工方略》、《明鉴》、《皇朝文颖》、《全唐文》的总裁。

黄宾虹:(1865—1955)原籍安徽省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城,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承前启后的大家。除了山水画创作,他在金石学、美术史学、诗学、文字学、古籍整理出版等领域均有卓越的贡献。一生著述宏富,有《黄山画家源流考》、《中国画学史纲》、《虹庐画谈》、《古画微》、《黄宾虹画语录》、《画学编》、《印学》、《宾虹诗钞》等35种。

渐江:(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法名弘仁,县城桃源坞人。新安画派的奠基人。存世作品有《黄山图》、《晓江风便图》等约150件。

王茂荫:(1798-1865)字椿年,号子怀。历任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卿、左副都御史、户部、工部、兵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务。任京官前后达30年,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不携眷属随任,一人独居歙县会馆,以两袖清风,直言敢谏闻名。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濬,又名知行。近代著名教育家。著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等。

张曙:(1908-1938)人民音乐家,原名张恩袭。张曙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歌曲200余首,现存80余首,其题材大多表现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精神,音调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他的代表作有《保卫国土》、《丈夫去当兵》、《壮丁前线》、《日落西山》、《赶豺狼》、《洪波曲》等。

李济仁(1931—),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国医大师。[44] 

张其成(1959—),著名国学专家,养生专家,中医文化学家,文人书法家。[45] 全国政协委员。[46] 

2006年至2011年五年间,歙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高标准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13.6亿元(县级配套2.3亿元),惠及40余万城乡居民。高度重视“七保”工作,五年共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财政惠农资金5.8亿元,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5座、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17座,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53处、保障性住房12万平方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城乡有线广播电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基本实现全覆盖。教育科技事业蓬勃发展,荣获安徽省首批“教育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

歙县中学连续22年荣居全市高考录取率榜首,歙县二中升格为省示范高中,行知学校成为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歙州学校在全市民办学校中保持领先。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蝉联“全国文化先进县”,许村镇、棠樾村、渔梁街、三阳乡分别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徽墨、歙砚、徽派盆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以上各类非遗传承人达29人。歙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昌溪村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歙县志》完成二轮修编并出版。

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8所,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226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工作重返“一类县”,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称号。

“四大整治”和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蝉联“全省文明县城”、“全国文明县城”。蝉联“全省平安县”。荣获“全省国防动员先进县”称号。关爱残疾人和留守儿童工作分别荣获“全国残疾人康复示范县”、“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示范县”称号。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获全省一等奖。[47] 

自2008年来歙县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地”、“中国歙砚之乡”、“中国徽墨之乡”、"中国旅游百强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安徽省教育强县”、“安徽省最佳人居环境奖”、"中国十大休闲小城“、“安徽省文明县城”、“安徽省生态县”等荣誉。[48]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雅克·拉兰德 高耀太 阿伊·阿什顿 邱淑珍 布鲁思·麦勒 谢伟才 史蒂夫·福里斯特 蔡珩 朴春 徳井义実 景冈山 李芳雯 张献民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胡军 许亚军 龙刚 阿诺德·科派尔森 作最 萨姆•沃辛顿 WakeMeUp 凯特-玛拉 约翰·莱西 丁子玲 罗兰·伯汀 陈瑞 流量小花 李宝琳 1934-01-16 米切尔·鲍恩 ps照 保罗E·加斯基 鲁园 也得 端午节 191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