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1

[摘要]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有“陆战之王”之美称,它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强大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有“陆战之王”之美称,它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强大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坦克一般装备一门中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有“陆战之王”之美称,它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强大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1] 。坦克一般装备一门中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直升机导弹)以及数挺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机枪。坦克大多使用旋转炮塔,但亦少数使用固定式主炮。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火控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装甲车体等系统组成。

一种全履带装甲战斗车,通常装有一门火炮和多门自动武器,具有优良的越野机动性、坚固的装甲防护、强火力和强大的突击能力,可以很据作战任务而携带穿甲弹、破甲弹、榴弹等弹药。此外一些坦克不仅可以在陆地上使用还可以在水上使用,简称水陆两牺坦克。

汉语读音(tǎnkè),是英语“Tank”的音译,Tank原意为“大水柜”,因为制造战车是在极机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最初是因当时参与建造的工人误以为他们在建造军舰装淡水的大水柜(即"TANK"),而英国军方为了在1915年首次使用坦克作战之前对外保密。因此他们在送往战场的战车贴上“Tank”的字样,并对外宣称是它们是盛载食水和食物的容器,该名称便一直沿用至今)。坦克说明图

种类

重量

火炮口径

主要用途

轻型坦克

10~22吨

57~100毫米

主要用于战场警戒、目标侦察、迂回或其他特殊任务

中型坦克

25~42吨

57~105毫米

执行装甲兵的主要作战任务

重型坦克

42~60吨

88~130毫米

用于攻击敌方坦克、强行发动正面进攻

特里顿发明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

1916年生产了“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1916年9月15日,有48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但因为各种原因只有18辆投入了战斗。同时丘吉尔也为了不让德国人察觉这样新式武器,于是便以“水箱(tank)”这一海军术语为这一个新式武器命名(关于“坦克”这一名称的由来说法很多,有一说是坦克发明后,一个人嘲笑坦克像个大水箱(tank),谁想到这个名称便以此传来了。还有一说,是为了保密。总之,“坦克”这个名称的由来有很多版本)。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在1918年,法国也研制出了雷诺FT—17坦克,亦在一战中立下战功。

这种称为“马克”Ⅰ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世界上已经制造了数十万辆坦克,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的主要作战武器。坦克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突破敌人的防线,摧毁敌碉堡和野战工事,粉碎敌步兵的抵抗,击毁敌方的火炮、车辆、物资弹药和桥梁,消灭一切有生力量,掩护己方的步兵,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2] 

坦克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跟战斗机一样,根据生产年代和技术水平,坦克也被分为三代。从一次大战出现坦克到二次大战中期,主流的坦克类型被称为第一代坦克;二次大战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的主流坦克,被称为第二代坦克;20世纪60年代—20世纪90年代研制的坦克被称为第三代坦克(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的划分方式也是从第三代坦克开始)。

早期坦克结构形式多样,有固定的顶置炮塔或侧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

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生产设备简陋,坦克性能较为低下,其火力主要用于歼灭有生力量,装甲只能防御枪弹和炮弹破片,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光学观察瞄准仪器,行驶颠簸、速度缓慢,机械故障频繁,乘员工作条件恶劣。早期的坦克只能用于引导步兵完成战术突破,不能向纵深扩张战果。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坦克技术的提升,并伴随着坦克作战思路的改变,世界陆军开始了机械化的新时期,对军队作战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以德国、苏联、英国、美国为主要代表,德国将军古德里安更是机械化作战思想及战术的创始人。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

二战时期的坦克与早期的坦克相比,战术技术性能有了明显提高。战斗全重9~82吨,单位功率5.1~13.2千瓦/吨,最大速度20~51千米/时,最大装甲厚度25~160毫米。火炮口径多为37、47、57、75、76、85、88、90、100、105、107、120、122、128、130、150、155、170、180毫米,炮弹初速610~1128米/秒,发射穿甲弹能穿透40~249毫米厚的钢装甲;有的坦克为增强支援火力,安装了75或76毫米口径的短身管榴弹炮,直至发展将小口径加农炮、中口径榴弹炮和数挺机枪集于一车的多武器、多炮塔坦克;开始采用望远式和潜望式光学观察瞄准仪器、炮塔电力或液力驱动装置和坦克电台,出现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推进系统多采用民用或航空用汽油机,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转向离合器或简单差速器式转向机构和平衡式悬挂装置。反坦克炮出现后,以苏联为首的军事强国为增强坦克的装甲防护,设计了倾斜布置的装甲,并按照各部位中弹的概率分配装甲厚度。

第二次世前苏联T34/85中型坦克

战争后半期,苏、德双方都利用坦克底盘生产了大量的自行反坦克炮(反坦克歼击车)(可视为无旋转炮塔的坦克),如SU—76、SU-100、SU-152、III号突击炮、IV号反坦克歼击车、猎豹坦克歼击车、费迪南(象式)坦克歼击车。与相同底盘的坦克比较,外形低矮、结构较简单,穿甲威力强大,战斗全重较轻,侧后装甲防护力一般,生产价格较低,适于大量生产。自行反坦克炮的弹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脱壳穿甲弹、破甲弹等;兼有其他作战任务的,还配有榴弹。反坦克炮是主要用于打击坦克和其它装甲目标的火炮。它的炮身长、初速大、直射距离远,发射速度快。穿甲效力强,大多属加农炮或无坐力炮类型。反坦克炮的弹道弧度很小,一般对目标进行直接瞄准和射击。但因其方向射界小、火力机动性较差、突击作战能力弱,仅用于伴随坦克作战,以火力支援坦克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经受了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战斗考验,成为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

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苏、美、英、法等国借鉴大战使用坦克的经验,设计制造了新一代坦克。

轻型、中型、重型坦克

坦克与坦克、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激烈对抗,促进了中型、重型坦克技术的迅速发展,坦克的结构形式趋于成熟,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全面提高。这一时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战斗全重36~70吨,火炮口径分别为90~105和120~130毫米,车首上装甲厚度76~300毫米,倾角40~68 度,铸造炮塔多呈半球形,前部装甲厚度110~250毫米,发动机功率382~596千瓦,单位功率为9~13千瓦/吨,最大速度36~70千米/时,最大行程100~500千米。有的坦克配备了旋转稳定式超速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开始采用火炮双向稳定器、红外夜视仪、合像式或体视式光学测距仪、机械模拟式弹道计算机、三防装置、自动灭火装置和潜渡装置。

20世纪60年代以前,坦克多按战斗全重和火炮口径分为轻、中、重型。通常轻型坦克重13~24吨,仅在战争的初期有所发展,主要作为应急装备和在特种战斗条件下使用。中型坦克重25~42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05毫米,用于遂行装甲兵的主要作战任务。重型坦克重42~7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30毫米,主要用于支援中型坦克战斗。

轻型坦克重13~23.5吨,乘员3~4人,火炮口径为75~100毫米,炮塔装甲最大厚度20~50毫米,发动机功率176~368千瓦,单位功率12.6~16千瓦/吨,最大速度50~64千米/时,最大行程260~350千米。PT—76坦克在水上使用喷水式推进装置,最大航行速度为10.2千米/时。AMX—13坦克采用了结构新颖的“摇摆式”炮塔。首次安装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炮塔上加装有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可发射4枚反坦克导弹。

中型、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径分别为57~85和88~130毫米,炮弹初速742~1128米/秒,主要弹种是尖头或钝头穿甲弹、榴弹,并出现了次口径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射距500米的最大穿甲厚度约170~249毫米;装有与火炮并列的机枪,并多装有高射机枪和前机枪;普遍安装了昼用光学观察瞄准仪器和坦克电 台、坦克车内通话器,有的坦克采用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发动机多为257~515千瓦的汽油机,苏联采用了坦克专用高速柴油机;开始采用双功率流传动装置和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为提高车体和炮塔的抗弹能力,改进了外形,增大了装甲倾角(装甲板与垂直面夹角),炮塔和车体分别采取装甲钢整体铸造和轧制装甲钢板焊接结构,车首上装甲厚度多为45~160毫米,有的达200毫米,炮塔的最厚部位达250毫米;车内有手提式灭火器,车外装有抛射式烟幕装置或烟幕筒。坦克战斗全重27~55吨(德国后期的PzKpfwⅥ“虎”Ⅱ式重型坦克达68吨),单位功率6.4~15千瓦/吨,最大速度25~65千米/时,最大行程 100~300千米。

最重的坦克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建造的鼠式坦克。它比现代坦克重三、四倍,达188吨,车长9米,高3.66米,宽3.67米,正面装甲厚达200毫米,能爬30度斜坡,跨越4.5米壕沟,攀登0.72米的垂直障碍,并能涉2米深的水,有8名乘员。坦克上装有1门128毫米火炮、1门75毫米火炮和1挺机枪。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批战斗坦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光学、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成就,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坦克的设计和制造,使坦克的总体性能有了显著提高,更加适应现代战争要求。这些坦克仍优先增强火力,同时较均衡地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主战坦克,其火力性能、机动性能、防护性能虽有显

目前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制的,这些坦克的战斗全重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坦克通信设备、坦克电气设备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

坦克是一架复

现代坦克大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力—传动和行动4个部分。

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检测仪表、驾驶椅等;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内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有高射机枪、抛射式烟幕装置等;动力传动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内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气百叶窗等;行动部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

在总体布置上,大多数坦克是是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传动室在车体后部且发动机纵置。有的坦克将发动机横置,有的坦克将动力—传动装置布置在车体前部。

坦克乘员多为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装弹、驾驶等任务。有些坦克采用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这样就不需要装填手,通常为3名乘员。

采用履带行走

坦克是采用履带行走的。为什么不用车轮呢?这是因为坦克很重,如果改用车轮,那么车轮与地面的接触坦克履带

在坦克里看路

坦克在战斗的时候,窗盖都要关得紧紧的。里面的人执行战斗任务,全要靠潜望镜。(但仍有一些车长从炮塔顶部探出头来观察。) 潜望镜可以旋转,观看四方,还能像望远镜一样把物体放大。炮手还有专门的瞄准镜,可保证炮击的精确度。坦克上装有夜视仪,能在黑暗中看清

坦克底部的一扇门

坦克在作战时,必须把所有的门窗都关得紧紧的。可是,坦克一旦被击中着了火,里面的人就要迅速撤出。如果从顶部爬出来,就很容易被敌人的枪炮击中,所以在坦克的底部设置了一扇逃生门,一旦坦克被击中着火,乘员可迅速从坦克底部逃生。

通过高压电网而安然无恙

坦克通过电网时,两条履带噼里啪啦地闪着耀眼的电火花,里面的人却能安然无恙,这是因为当强大的电流到达车体时,由于车体的横截面积大,电阻要比人的电阻小得多,所以绝大部分电流都通过车体传到地下了,里面的人因此不会触电。

原地转向

坦克能够改变车身的方向,主要是通过专门的转向机构来完成的,这种转向机构可以使坦克两侧的履带以不同的速度运动。哪一侧履带的运动速度较慢,车体就向哪边转向。如果要在原地“掉头”,只要把一侧的履带完全停住,使其速度为零,靠另一侧履带产生的动力就可以带动坦克在原地转向了。

厚薄不均的装甲

如果将坦克的装甲剖开看,就会发现这层钢甲铁衣厚薄不均——有的地方特厚,有的地方又特薄。这样做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要保证坦克受弹概率高的部位具有足够的防弹性能;二是要尽可能减轻坦克的战斗全重,否则会影响坦克的机动性能。

颠簸行进中的高命中率保障

坦克虽然具有高超的越野性能,但车体在行驶中上下颠簸是难免的。为了保证在颠簸中仍能准确击中目标,新型坦克上都装有火炮双向稳定器。这种稳定器可以使坦克炮不随坦克的摇动而摇动,从而提高了坦克在运动中的射击命中率。

主武器多采用120毫米或125毫米口径的高压滑膛炮。炮弹基数一般为40~以色列坦克

辅助武器多采用7.62毫米并列机枪、12.7毫米或7.62毫米高射机枪,有的装有榴弹发射器。

现代坦克普遍装备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火控计算机及各种传感器、炮长和车长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或热像仪、火炮双向稳定器和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和炮长控制装置等。火控计算机用微处理机作中心处理装置;测距仪多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或钕玻璃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传感器可自动输入多种信息,供计算火炮瞄准角和方位提前角;炮长主瞄准镜多为可昼夜测距、瞄准的组合体装置,并配有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主瞄准镜一般为周视潜望式。现代新型主战坦克,火炮俯仰范围—6°~+20°,火炮和炮塔为电液或全电式驱动,炮塔最大回转速度0.393~0.995弧度/秒,射击反应时间6~12秒,首发命中率65%~90%。未来激光炮将代替现有的武器系统,坦克将成为威力无穷的武器。

履带

履带用来缓解重型穿甲弹的破坏力,分散了穿甲弹的破坏力,而且可以自如行驶,但是如果履带脱落就难以安装。国外已研发了6轮无履带坦克。

推进系统

坦克推进系统由动力、传动、行动和操纵等装置组成。动力装置由发动机及冷却、润滑、燃料供给、进气、排气、起动、加温等辅助系统构成,是坦克的动力源。传动装置用以将发动机产生的机械能传给主动轮(或水上推进器),并改变坦克的速度、牵引力和行驶方向,由主离合器或动液变矩器,以及前传动、变速、转向、停车制动和侧传动等机构组成。行动装置用以支承车辆,保障坦克平稳行驶和克服障碍,它包括由弹性元件、减震器等组成的悬挂装置和由履带、主动轮、负重轮、托带轮等组成的履带推进装置。操纵装置用以控制坦克推进系统各机构动作,并保障发挥技术性能,通常由泵及压气机等能源件和控制、传导、执行件等构成。

多采用废气涡轮增压、中冷、多种燃料发动机,有的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M1和T—80坦克安装了燃气轮机。发动机功率多为883~1103千瓦,转速2300~2600转/分,单位体积功率达543~794千瓦/米,燃油消耗率231~271克/千瓦小时。

传动装置多采用电液操纵、静液转向的双功率流动液行星式,将动液变矩器、行星变速箱、静液或动静液转向机构、减速制动器等部件综合成一体,功率密度有的高达811千瓦/米。T—72、T—80坦克传动装置,采用了两个与侧传动器相组合的机械行星式变速箱。

坦克行动装置多采用带液压减震器的扭杆式悬挂装置,有托带轮的小直径负重轮式和销耳挂胶的橡胶金属履带式履带推进装置。90式和“挑战者”等坦克采用了液气式或液气—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

坦克单位功率多为20千瓦/吨左右,最大速度55~72千米/时,越野速度30~5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50千米。

坦克通行能力:最大爬坡度约30°越壕宽2.7~3.15米,过垂直墙高0.9~1.2米,涉水深1~1.4米。多数坦克装有导航装置和随车携带有可拆卸的潜渡装置。

分类

①坦克动力装

②坦克传动装置,按能量传递形式,可分为机械传动装置、液体传动装置和电力传动装置三类。机械传动装置又分定轴式和行星式。液体传动装置又分动液式和动液机械式、静液式和静液机械式。按功率传递路线,又分单功率流和双功率流传动装置。前者功率经变速机构、转向机构,单路传至两侧主动轮;后者功率经变速机构和转向机构两条并联路线传递,在两侧汇流行星排汇合后再传至主动轮。

③坦克行动装置,主要按悬挂方式,即负重轮与车体连接的方式区分,有各轮单独与车体相联的独立式、多轮组合后与车体相联的平衡式和二者兼有的混合式三种。按弹性元件,可分为机械弹簧式(包括螺旋弹簧、钢板弹簧、碟片弹簧、扭杆弹簧等)、液气弹簧式和二者兼有的复合式三种。

④坦克操纵装置,按作用力的方式分为完全由驾驶员体力承担的直接作用式和利用机械能、液压能、气压能、电能等的助力作用式。按变档的自动化程度分为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三种。

防护系统

车体和炮塔前部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车体两侧挂装屏蔽装甲,有的坦克在钢装甲表面挂装了反应装甲,有效地提高了抗弹能力,特别是防破甲弹穿透能力。坦克正面通常可防御垂直穿甲能力为500~600毫米的反坦克弹丸攻击。后来,出现了主动防护系统如俄罗斯“窗帘”1 主动防护系统

为扑灭车内火灾和防止破甲弹穿透装甲后引起车内油气混合气爆炸,车内多装有自动灭火抑爆装置。为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的杀伤破坏,车内安装有三防装置,有的在乘员室的装甲内表面附设有削减中子流贯穿的防护衬层。此外,还配有烟幕装置及其它伪装器材和光电对抗设备,并采取进一步降低车高,合理布置油料和弹药,设置隔舱等措施,使坦克的综合防护能力显著提高。

通信设备

一般装有一部短波或超短波调频电台和一套坦克车内通话器,车外有用于步坦联络的通话盒,指挥坦克通常装备两部电台。现代坦克电台多采用集成电路,带有保密机、抗干扰装置和微处理机控制器,最大通信距离可达25~35千米。

电气设备

电源采用低压直流供电体制,多装有一台功率为10~20千瓦的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和4~10块容量达300~600安培小时的蓄电池,T—72坦克采用了直流的起动—发电两用电机。坦克各控制系统引入了大量电气、电子部件,有的用电装置采用了自动程序控制,并开始形成一个信息传输、功率控制、数据处理和故障自检的多路传输的统一控制体系。

坦克全身披着很厚的钢甲,厚度有几十至几百毫米,一般枪弹无法穿透。它的行驶速度约60千米/小时,最远行程可达650千米,最大爬坡约30°,可越宽3米的壕沟,过高1.2米垂直墙,涉水深1.5米,还可潜水5米深。它火力强大,除装有一门火炮外,还有高射机枪、并列机枪和航向机枪,携带炮弹40发~60发。这是主战坦克具有的一些战术性能,而每种特种坦克还有自己的特殊之处。

坦克按战斗全重和火炮口径的大小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种。

英国曾一度将坦克分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步兵坦克装甲较厚,机动性能较差,用于伴随步兵作战。巡洋坦克装甲较薄,机动性能较强,用于机动作战。60年代以后,由于二战时期的坦克逐步退役,新建坦amx-13ep轻型坦克

[3] 轻型坦克

轻型坦克是早期坦克的一种类型。早期坦克是按照战斗全重和

[4] 中型坦克

中型坦克是早期坦克的一种类型。早期坦克是按照战斗全重和火炮口径来分类。西方世界认为中型坦克重25~42吨,前苏联人认为中型坦克重28—42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05毫米,用于遂行装甲兵的主要作战任IS-3重型坦克

重型坦克

重型坦克重42~8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30毫米,主要用于支援中型坦克战斗。其特点是火炮口径大,炮管长,攻击力大。因为坦克火炮口径大,意味着攻击力大。重型坦克火炮口径有88毫米、90毫米、100毫米、105毫米、107毫米、120毫米、122毫米、128毫米、130毫米T95超级重型坦克

超重型坦克是在军备竞赛中设计或制造的产物,虽然一些超重型坦克被制造出来,但由于其往往并不实用。 大多数的坦克都缺乏机动性、策略流动性以及是机件可靠性。

二战德军的希特勒策划以八号坦克鼠式上阵,而德军设计过超过1000吨的坦克计划,包括了P—1000及P—1500,不过只是停留在设计阶段,直到战争结束前也没有成功制造出来。

两栖坦克又称为“水陆两用坦克”,意指“无需使用辅助设备及能

大部分装甲架桥车需要在敌人的炮火下进行作业,因此大部分是以坦克改装而成,车体装有架桥装备。

空降坦克是通过飞机等空中运载工具和降落伞空运到敌人后方的坦克。步兵坦克

扫雷坦克

扫雷坦克就是装有清除地雷装置的坦克,用于战场上排雷开路任务,而扫雷装置一般有滚压式、挖掘式、火箭爆破式三种,扫雷设备大多可直接安装在战车上在必要时使用,不需额外编组。

喷火坦克

喷火坦克是二战至越战时期出现的坦克衍生型,但由于作战模式转变加上喷火器的使用有其限制,越战后逐渐式微,但火药技术的进步使得纵火可用火箭达成,俄罗斯曾设计了一款

步兵坦克

步兵坦克是指在现有坦克基础上加装载员舱而成的坦克,其特点是既保留了坦克的强大火力和装甲防护,又可搭载少量步兵进行突击及近战支援。但由于其以机枪代替火炮,所以严格来说只能被称为重型步兵战车。

巡航坦克

又名巡洋坦克,概念与巡洋舰相似,具有高移动速度及良好机动性,配备机枪及小口径火炮,可支援步兵进行突击或小规模侦察,亦胜任多种任务。

主战坦克

1960年代开始,各国将原来的轻型、中型、重型坦克重新分类。

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一般是各国家装甲部队的主力,因此被称作“主战坦克”或“主力战车”(Main battle tank,MBT)。主战坦克的出现受到各国军事部门的重视,一些军事大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纷纷从事主战坦克的研制与发展。主战坦克从诞生到21世纪初已发展了三代。

主战坦克战斗全重一般为40吨至70吨,从80年代开始各国的主战坦克的重量有快速飙涨的趋势。火炮口径多为105毫米以上,典型型号如前苏联的T—72、德国的豹2、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等。

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是现代坦克战斗力的三大要素。火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坦克的观瞄系统、火炮威力和弹药的威力。现代坦克一般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红外、微光、夜视、热成像等设备对目标进行观察、瞄准和射击。坦克炮可以发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弹等多种类型的炮弹,还可发射炮射导弹。不同类型的穿甲弹对目标的破坏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在2000米距离上能够穿透400毫米厚的装甲,在1000米距离上可穿透660毫米厚的装甲,破甲厚度可达700毫米。除具有较大的破坏威力外,坦克炮的命中精度也很高,2000米原地对固定目标射击可达80%,1500米行进间对活动目标射击能达到60%以上。如果再配合使用激光半主动制导炮弹,命中精度还会大大提高。不难看出,坦克炮的命中精度和导弹相差不大,且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的威力大大优于导弹,所以各国主战坦克仍以火炮为主要攻击武器。

坦克仍然是未来地

ZTZ-99式坦克

法国:雷诺FT—17坦克

德国:A7V坦克

意大利:菲亚特2000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德国:35(T)型、38(T)型、一号、二号、三号、四号、虎式、虎II(虎王)鼠式、黑豹

苏联:T—26、BT—2、BT—7、T—34、KV—1、KV—2、KV-3、斯大林—1型(iS—1又名js—1)、斯大林—2型(IS—2) IS—3

日本:八九式、九四式、九五式、九七式、九七改、三式

美国:M2轻型坦克、M3轻型坦克、M3李·格兰特、M4谢尔曼、M24霞飞、M26潘兴

英国:马蒂尔达系列、十字军巡洋坦克、克伦威尔坦克、A—34彗星、丘吉尔战车、谢尔曼-萤火虫

法国:雷诺R35、巴塔耶B—1、索玛S—35、B1

意大利:CV33/35、L6lf、M13\40、菲亚特3000B波兰:7TP

捷克:LT—35、LT—38 瑞典:L—60、Stridsvagn m/21—29、Stridsvagn m/37、Stridsvagn m/42 匈牙利:40M突朗 加拿大:公羊 澳大利亚:哨兵

冷战时期

美国:M26、T26E4超级潘兴、M46巴顿、M47巴顿、M48巴顿、M60巴顿、M41、M551谢里登

苏联:T—44、T—45、T—54、T—55、T—62、T—64系列、T—72、T—80

德国:豹1、豹2

英国:征服者坦克 FV215b系列

法国:AMX 13、AMX 30、AMX 32 、AMX 50、AMX 50 福熙

中国:59式坦克、62式坦克、69式坦克 WZ111坦克 IS-2(IS-2U/IS-2M)

日本:61式坦克、74式坦克、90式坦克

朝鲜:天马虎主战坦克

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

现代 

美国:M1A1 艾布拉姆斯(M1A2)

俄罗斯:T—90、T-72

英国:挑战者1、挑战者2

法国:勒克莱尔

韩国:K1、K2

日本:90式坦克、TK—X、10式坦克

中国:99式、MBT 2000、96G式

意大利:C1公羊坦克

德国: 豹2A6、 豹2A4

乌克兰:T—72AG、T—80UD、T—84“堡垒”M

波兰:PT-90、PL-O1

以色列:梅卡瓦MK4型

瑞典:S坦克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坦克是英国人在1915年研制的“小游民”坦克。

世界上最重的坦克是德国人研制的“鼠”式重型坦克,该坦克全重188吨。

世界上最早的既用履带行驶又用负重轮行驶的坦克是美国在1928年研制的T3“克里斯缔”中型坦克。

世界上单价最昂贵的主战坦克是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单价为900万美元。

世界上速度最快坦克是英国“蝎”式轻型坦克,最高时度81km/小时。

世界火力最强,装甲最好的坦克是美国M1A2 SEP TUSK II。造价450万美元。

坦克的设计可分三方面:包括火力、防护力及机动力,另外还有对战场上敌军士兵的心理压力。火力是指识别、交战及毁灭目标的能力;防护力是指被敌军发现、击中、破坏的忍耐力;机动力指对战场上多种不同地型的适应能力及战略上的运送能力。

以上三方面各自影响,例如加强装甲提高防护力后,因为重量增加而降低机动力;改用大型主炮加强火力后,会因炮塔前方装甲较弱及车体平衡而影响防护力及机动力。

根据车体重量,坦克可以划分为:

超轻型坦克—10吨以下

轻型坦克—20吨以下

中型坦克—20吨至40吨

重型坦克—40吨至80吨

超重型坦克—80吨以上

但军方鲜有作此方式分类,以上主要是作为对历史上的称谓分类概念。

1960年代开始,由于中型坦克的火力和装甲防护已经达到或超过了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差的弱点,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的单一战斗坦克,即“主战坦克”或“主力战车”,成为各国家装甲部队的主力(Main battle tank,MBT)。主战坦克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坦克分类方法,从此坦克的分类开始按用途分为主战坦克和具有其他用途的特种坦克。然而,部分

仍在生产的主战坦克战斗全重一般为40吨至70吨,实际有等同於传统的重型坦克的重量,从80年代开始各国的主战坦克的重量有快速飙涨的趋势。这是因为面对各种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武器,虽然先进装甲有助不增加车重的前题下加强防卫力,但实际仍然是需要有较厚的基本装甲作为内层,而且需要较大的车体保持内部良好的分隔,减少车员因燃油或弹药被火灾殉爆的机会。

新型坦克火炮口径多为120或125毫米级,典型型号如前蘇联的T—72、德国的豹2、美国的M1艾布兰等。较大的炮弹也需要较大的车型来储存的,也是现代坦克车型变大的原因之一。

为了不致大大增加车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部分最新坦克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来保持攻击和防卫力下,车型不致过大过重:

自动装弹机来缩小整个车型,使用液气压式悬挂系统来在降低车高下主炮有较大的仰俯范围,模块化的装甲以适合不同的地形需要,个别更主炮可以发射导弹以减轻使用更大口径的主炮的需要。如日本的10式战车,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俄国的T—80、T—90等。

包括了传统的轻型坦克和小坦克,前者有中国的62式坦克,后者有英国的蝎式侦察坦克,主要特点是较轻巧而方便在崎岖地形部署,并为了大部队作斥侯的侦察任务。为了方便运输,其中一部分更是两栖坦克如俄国的PT—76和空降坦克如美国的M551,M8装甲火炮系统。俄国的2C25章鱼坦克可以空降,同时也有两栖性能。

因为侦察坦克的数量需求较小,所以常倾向使用步兵战车相似的底盤,如俄国的BMP—1和法国AMX—13,美国的M3布雷德利骑兵战车。

特种坦克意指装有特殊装备,负担专门任务的坦克。

两栖坦克又称为“水陆两用坦克”,意指“无需使用辅助设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高耀太 张献民 朴春 谢伟才 龙刚 李芳雯 徳井义実 史蒂夫·福里斯特 雅克·拉兰德 阿诺德·科派尔森 布鲁思·麦勒 景冈山 阿伊·阿什顿 蔡珩 胡军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邱淑珍 许亚军 豪门阔太不易做 罗伯特.德尼罗 妹神 胡一虎 奥克维尔 卖烧饼的王宝强 1974-07-15 绯闻:李茏怡与杜德伟 克拉伦斯·威廉斯·III 安德鲁·伟伯 1963-10-06 墓碑 明丽娜 田中圣 1954-06-17 鲸鱼 电竞俱乐部 珍妮·杰克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