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高平(山西省县级市)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1

[摘要] 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地理坐标东经112°40#39;——113°10#39;、北纬35°40#39;——36°0#39;,东与陵川县接壤,西与沁水县为邻,南与泽州县毗连,北与长

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地理坐标东经112°40'——113°10'、北纬35°40'——36°0',东与陵川县接壤,西与沁水县为邻,南与泽州县毗连,北与长治县、长子县相接,是晋城市的北大门,因其四面群山环绕、中部相对平坦而得名。高平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高平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泽州盆地北端,太行山西南边缘,地理坐标东经112°40'——113°10'、北纬35°40'——36°0',东与陵川县接壤,西与沁水县为邻,南与泽州县毗连,北与长治县、长子县相接,是晋城市的北大门,因其四面群山环绕、中部相对平坦而得名。[1] 

高平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辖3个街道、9个镇和4个乡,市境总面积946平方千米,总人口48.49万(2010年)。

高平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的发生地,也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和闻名全国的“煤铁之乡”、“黄梨之乡”、“生猪之乡”和“上党梆子戏曲之乡”。[1] 高平还是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明星市、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和谐中小城市示范市、山西省园林城市[2] 、山西省卫生城市、山西省文明和谐城市[3] 、山西省环保模范城市[4] 、山西省双拥模范城市[5] 、山西省文化强县市、山西省22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市)之一[6] 。

据考古发现,最迟于旧石器晚期,高平已有人类聚居。夏商时代为冀南之域,春秋时为属晋,始称泫氏。战国时改为长平,先属韩,后属赵,秦赵长平之战后为秦所据,置高都县,属上党郡。西汉、东汉、三国、魏、两晋为泫氏县,属上党郡。

北魏初改元氏县,属建兴郡,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置建州,设长平郡,领泫氏、高平2县,高平之名始于此。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高平县为平高县,北齐末又改平高县为高平县,并将泫氏县并入高平县,此后只称高平不再称泫氏。北周并长平、高都郡为高平郡,高平县属高平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于长平置盖州(今高平米山镇),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之后,高平归属屡变,县名无改。

民国初年,高平属山西省冀宁道,民国23年,高平县属山西省直辖,民国26年后,高平属山西省第五行政区。民国30年,高平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归太岳区管辖。民国32年高平东南部划归为陵高县,其余部分仍为高平县。1945年6月,高平解放,同年10月撤销陵高县,原划归陵高县的区域仍划归高平县,属太岳四专区。1948年又改属太岳三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销太岳区,高平县为山西省长治专区所辖。1958年,晋城、高平、陵川三县合并为晋城县,原高平县成为高平人民公社。1961年恢复为高平县,先后为晋东南专区、晋东南地区所辖。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晋东南地区成立晋城市,高平县归晋城市所辖。1993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高平撤县设市,成为省辖县级市,由晋城市代管。[7-8]   

(图册《高平风貌》中部分图片来源:[9-10]   )

高平市政区图

高平市的版图接近正方形,东、西、北三面环山,状如簸箕,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点为市境东北部与长治县交界的金泉山,海拔1391.1米;最低处为河西镇杜村,海拔800米。[13] 境内山峦连绵,河道纵横,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平川较少,层次明显,地形破碎复杂,依其形成特点可分为三类地形:河谷平川区、黄土丘陵区、中低山区。河谷平川区分布在丹河水系两侧,冲积、洪积而成,形似不规则的带状,约占总面积的17%;黄土丘陵区位于平川区向山区的过渡地带,近似正方形,约占35%;中低山区位于市境西部和北部边缘的吾神山系、五龙山系、首阳山系及中部的韩王山和七佛山,成不规则直角形,占总面积的48%。约50%的耕地分布在丘陵阶地上。

境内大小河流30余条,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丹河、许河、大东仓河、小东仓河、东大河、永录河等6条。丹河由西北至东南纵穿市境中部,其流域成带状平川,向南渐宽。全市地表水年平均流量3888万立方米,地下水1.49亿立方米。[13] 

高平市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季风强盛。高平市气象局1958年-2000年的观察资料表明,多年平均气温9.8℃,极端最高气温38.6℃(1966年6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24.0℃(1967年1月31日);最大冻土深0.56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532.5h。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9.4mm,最大年降水量1113.3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305.9mm(1997年),最大与最小值比为3.64。受地形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丰枯悬殊。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35mm,干旱指数为2.8。[14] 

高平市属资源型缺水和水质污染性缺水并存的地区。高平市水资源总量9943万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3371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278万立方米,重复计算量706万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5501万立方米。据《晋东南经济区水资源评价报告》和《晋城市水资源评价报告》:该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4700万立方米,河川径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限制,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分配极不均匀,汛期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年际变化也很大,最大和最小的比值在10倍以上。

地下水资源分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种类型。地下水资源总量为7000万立方米,其中孔隙水3040万立方米,裂隙水1220万立方米,深层岩溶水为2740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400万立方米。

高平市共有土地98034.89公顷,其中农用地77388.08公顷(基本农田55.3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8.94%,建设用地1332.32公顷,占比13.59%,未利用地7326.49公顷,占比7.47%。[15] 

高平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硫铁矿、铁矿、铝土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砂石及粘土等,尤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

煤炭资源:高平全市含煤面积约810.75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85.7%,区内地质构造简单,开采条件好,主要可采煤层自上而下分别为3号、8号、9号、11号、15号,探明地质储量约66.24亿吨,保有地质储量约36.19亿吨,其中3号煤层保有储量约为12.31亿吨,属于低灰——低硫——高热值之无烟煤;8号煤层保有储量约为0.73亿吨;9号煤层保有储量约为3.95亿吨,属于高灰——高硫——高热值之无烟煤;11号煤层保有储量约为0.14亿吨;15号煤层保有储量约为19.06亿吨,属于高灰——高硫——高热值之无烟煤。

硫铁矿:主要分布在神农、三甲、野川、米山、拥万、牛庄、悬南等地,与15号煤共伴生,保有资源储量约1.1亿吨。

铁矿:属“山西式”铁矿和含锰铁矿,其中“山西式”铁矿零星分布于三甲、野川、马村、河西、石末、北诗等地;含锰铁矿分布于南公山、相公山、七佛山、牛山、东曲、柳树底等地,赋予不稳定。

铝土矿:主要分布于东部北诗一带,矿石质量差别很大。

石灰岩矿:高平市石灰岩矿地表出露较多,资源储量极为丰富。主要分布在马村、南城、北城、永录、河西、石末、北诗、神农等乡镇,探明地质储量约为8亿吨。

此外,高平市还蕴藏有砖瓦粘土、建筑用砂等,其中建筑用砂主要分布于丹河及其支流许河,面积180.56平方千米,砂质较好,储量较大,砂源丰富。[15]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数据显示:高平市常住人口为48486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3191人,增长2.8%,年平均增长率为0.28%。常住人口中,男性240031人,占49.5%;女性244831人,占50.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0.51下降为98.04。[16] 

1998年高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2.2亿元,财政总收入为150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519元,全市总体达到小康水平。[17] 

2009年高平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7.4亿元,财政总收入28.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7.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29元。

2013年高平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33.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8.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02元。[18] 在2013年度的 “中国中小城市百强县市”评选活动中,同时荣膺“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三项殊荣。其中,在含金量最高的“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位列第71名,在“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中位列第11名。[19] 

高平是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机械化旱作农业基地、山西省黄梨生产基地,是受国务院奖励的生猪基地示范市、生猪调出大县,是山西省“一县一业”生猪示范县、第一养猪大县。高平农业支柱产业有:种植、养殖、林果、蔬菜等,主要农产品有:玉米、小麦、苹果、黄梨、高粱、谷子、大豆、薯类等。[17] [1] 

1998年,高平市农业增加值为3.05亿元,粮食总产量20.2万吨。[17] 

2012年,高平市耕地面积62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44亿公斤。有万头以上猪场18个、千头以上猪场300余个,生猪出栏达145万头。全市黄梨年产量达2000余万公斤。[1] 厦普赛尔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为山西省三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之一,所产黄梨汁系列饮品远销中国十几个大中城市。[17] 

高平工业基础雄厚,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全市以煤铁支柱产业的发展带动化工、医药、建材、食品、轻纺等工业全面发展,已初步形成一个以能源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并举,行业门类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多元化支柱产业群。[17] 

高平是全国闻名的“煤铁之乡”, 是全国首批100个重点产煤县(市、区)之一。2012年底,高平有煤矿企业34座(包括晋煤集团长平煤业有限公司,兰花集团伯方、望云、东峰、唐安煤业有限公司),煤炭产量2305.98万吨。其中,高平自有煤矿29座,煤炭产量1156.81万吨。高平历来就有冶炼、铸造的传统优势,2012年全市生铁产量24.4万吨,铸件产量14万吨。[1] 

1998年,高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亿元,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964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1.39亿元,国合商业销售额2.9亿元,有大中型集贸市场6个。[17] 

2008年,高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902.6万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47043.9万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8385.7万元;其他行业零售额19473万元。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12个,实现社会消费零售额25158.9万元。[20] 

高平火车站[9]

2008年末,高平市公路线路里程1357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47公里,市公路216公里,乡公路994 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41公里/百平方公里。[20] 

“十一五”期间,高平市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建成了科普星火学校,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22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5%以上。[9] 

截至2011年末,高平市共有中小学163所,其中普通中学32所,在校学生数37995人,毕业生数13595人,招生数11601人;各类小学127所,在校学生数32882人,招生数4783人,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小学五年巩固率和初中三年保留率均为100%。[21] 高平一中是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示范高中;高平二中是晋城市示范高中。[22] 

截至2009年底,高平市活跃着舞蹈队、秧歌队、管乐队、锣鼓队、太极队、门球队、八音会等文体团队达300余支,摄影、剪纸、布艺、根雕等特色文化户2000余户,各类文体协会达30余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到10项,“高平刺绣”上升为国家级保护项目。

高平市深入挖掘特有民间工艺,形成了黑陶、刺绣、电脑数码绘画、真丝挂毯、农家女千层底布鞋、面塑、剪纸、根雕等一大批文化产品,涌现出了神农陶业、吉利尔丝绸、红萍刺绣、河西挂毯等一批特色文化企业。一年一度的中国高平炎帝农耕文化节更是成为高平的品牌节庆活动。[23] 

截至2011年底,高平市共有标准体育场地705个,非标准体育场地68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2平方米。2011年体育彩票销售量达到760万元。[21] 

(图册《文体风采》中部分图片来源:[9-10]   )

十一五末,高平市13所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村村建起了卫生所,全部达到了甲级标准,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市”目标。[9] 截至2011年末,高平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有535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006张,医疗及护理等专业技术人员2542人,万元以上医疗设备372台(件)。[21] 

高平市中医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一所县级中医医院。拥有美国GE全身螺旋CT机、数字X光照相机(CR)、C型臂X光机、数字胃肠机、电子胃镜及电子肠镜等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是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及新农合、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25] 

大粮山文化旅游景区[9]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河流、山体、水库、湖泊、地势等。主要资源代表:丹河、黄土高原地貌、赵庄水库、釜山水库、陈区水库、杜寨水库、米山水库、游仙山、韩王山等。

城市休闲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休闲街道、广场、公园、特色店铺等。主要资源代表:古城路步行街、小吃街、炎帝公园、七佛街、七佛山森林公园、西山公园、南湖公园、丹河市区段等。

休闲乡村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休闲山庄、生态农业园等。主要资源代表:归真山庄、候家庄、果则沟、老马岭公寓、长平垂钓园、寺庄黄梨园等。

工业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煤炭安全生产、低碳经济、潞绸文化等。主要资源代表:兴高低碳旅游经济示范区、丹朱岭工业旅游景区、吉俐尔潞绸文化产业园等。

红色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遗址和纪念地。主要代表资源:高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中共高平抗日县委旧址、高平瓦窑头特别支部旧址、烈士陵园等。

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民间文艺、技艺等。主要资源代表:黑陶、刺绣、面塑、根雕、打铁花、织麻布、地方戏、九莲灯、鼓书、高平秧歌、八音会等。[26] 

定林寺

定林寺[27]

定林寺位于高平市区东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坐北向南,前后共有四进院子。中轴线上有山门、雷音殿、三佛殿及七佛殿等主要建筑。前院东西有钟鼓楼、配殿,中院有东西廊庑,后院有东西亭、东西阁等,寺东建有禅院一所。2001年5月26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 

二仙庙

二仙庙又名真泽二仙宫,位于高平市区东南10公里河西镇西李门村。坐北面南,二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山门、中殿、后殿,两侧建廊庑配殿,山门外建倒座午楼一座。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始建于金、明清年代均有重修。[28] 

羊头山炎帝文化旅游区

羊头山炎帝文化旅游区[29]

游仙寺

游仙寺位于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游仙山麓,寺因山而得名,亦称慈教寺。坐北向南,共有三进院落。从中轴线前端起,前为山门和春秋楼,面阔五间,东西各有翼楼五间。进山门入寺,迎面为毗卢殿,俗称前殿。其后为中殿,左右各有配殿三间。中殿之后拾阶而上,入后院,有七佛殿(俗称后殿)五间,东西配殿五间。2001年5月26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 

金峰寺

金峰寺[31]

高平“十大碗”

“十大碗”是高平特有的一套菜,共分10道:水白肉、核桃肉、水氽丸子、小酥肉、肠子汤、豆腐汤、芥末粉皮汤、天鹅蛋、软米饭、扁豆汤。一碗一个味道,犹如南北大菜系列,但餐具不用盘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称“汤”,素有“碗汤菜”之说。[32] 

高平烧豆腐

烧豆腐是高平的一种特有传统食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传,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括被秦将白起一举打败,40万赵军降卒被白起坑杀。白起的残暴激起了后世人们的憎恨,便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烧水煮而食之,以泄心中之愤不料,人们食后颇觉新鲜,别具一番风味,于是“烧豆腐”在高平境内流传下来。把豆腐切成3厘米厚6厘米见方的小块,旺火烧烤成焦黄,食用时用白开水加热,蘸上豆腐渣、蒜、姜、炒面调成的配料,皮黄肉白,松软有筋,美味可口。[33] 

高平丝绸

高平丝绸以晋东南特产优质蚕丝为原料,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以软、亮、柔、轻四大特色著称,品种繁多,尤以美丽绸为最佳。 丝绸的源渊产地就在山西高平。泫水是缫丝的首创地,它便在高平市西北山区的泫谷,具体是发源于西珏山簏的泫水河。[34] 

祁贡(1777-1844)字竹轩,又字寄庵,清代高平孝义里人。他14岁(乾隆五十六年)中秀才,18岁(乾隆六十年)中举人,21岁(嘉庆元年)中进士。先后任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35] 

毕振姬(1612-1681),字亮四,号王孙,又号颉云,明末清初高平伯方村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毕振姬中山西乡试第一名举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中进士,历任教授、国子监助教、主事、员外郎、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等职。[36] 

王叔和,中国历史上著名名医,原名王熙,字叔和,山西高平人。他一生钻研祖国医学,从事医学实践,致力于医学著作。王叔和将汉代名医张仲景的医学论著《伤寒杂病论》重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除此之外,他还撰有《脉决》、《脉赋》、《脉决机要》、《小儿脉论》等书。[37]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高耀太 史蒂夫·福里斯特 阿诺德·科派尔森 景冈山 阿伊·阿什顿 张献民 徳井义実 许亚军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李芳雯 龙刚 雅克·拉兰德 布鲁思·麦勒 朴春 胡军 邱淑珍 蔡珩 谢伟才 尹珍序 泰铢 戏外 种出 街区 朱尔斯·巴斯 宏道县 北京护城河现浮尸 法国部署十万军警 部警原因竟是这样的! 乔纳森·默斯托 检查 美智子 童话公主 绯闻:司徒瑞祈与陈自瑶 近几年 绯闻:杨受成与阿娇 196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