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瑞典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08

[摘要] 瑞典(Sweden),全称瑞典王国,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东南部,海岸线长7624千米,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是北欧最大的国家。公元1100年前后,瑞典开始形成国家。从1397年起是受

瑞典(Sweden),全称瑞典王国,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东南部,海岸线长7624千米,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是北欧最大的国家。公元1100年前后,瑞典开始形成国家。从1397年起是受丹麦控制的卡尔马联盟成员,1523年重获独立,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宣布中立。瑞典由于气候寒冷,农业比重较小。工...

瑞典(Sweden),全称瑞典王国,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东南部,海岸线长7624千米,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是北欧最大的国家。[1] 

公元1100年前后,瑞典开始形成国家。[2] 从1397年起是受丹麦控制的卡尔马联盟成员,1523年重获独立,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宣布中立。[1] 

瑞典由于气候寒冷,农业比重较小。工业发达而且种类繁多,瑞典拥有自己的航空业、核工业、汽车制造业、先进的军事工业,以及全球领先的电讯业和医药研究能力。在软件开发、微电子、远程通讯和光子领域,瑞典也居世界领先地位。瑞典是欧洲最大的铁矿砂出口国。瑞典是世界上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3] 

瑞典被视为具有社会自由主义倾向以及极力追求平等,设立许多社会福利制度,且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3] 

瑞典拥有15处世界文化遗产,森林覆盖率为54%。[4] 瑞典风景名胜主要有诺贝尔纪念馆和瑞典王宫。[5] 

主词条:瑞典史

瑞典

公元3至4世纪的罗马帝国末期,被称为“人种作坊”的斯堪的纳维亚诸部族向西欧和南欧输出了大量移民。哥特人据称就来自瑞典哥特兰岛。苏维汇人则来自瑞典南部海岸。[6] 

公元10世纪,罗马天主教从丹麦传入到瑞典,并很快巩固哥德堡

公元1100年前后,瑞典开始形成国家。1157年,瑞典兼并芬兰。[2] 瑞典独立后,新教路德宗取得了支配地位。[2] 早期的传说留下了几位早期瑞典国王的姓名和事迹,如埃里克家族和斯沃克家族,直到福尔孔王朝统治的建立。[6] 

与近邻丹麦人和挪威人相比,海盗时期的瑞典人更注重商业贸易而不是征服和殖民。他们致力于向欧洲东部和东南的经营,势力曾经远达黑海和里海沿岸。在这里瑞典人与阿拉伯人甚至更往东的民族交换皮毛,金属等产品。他们到达过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和巴格达。瑞典王宫钱币展览馆收藏有当地出土的古代西亚国家铸币。

瑞典人首先到达了芬兰湾北岸、涅瓦河和拉多加湖一带。他们在这里建立据点,并继续向南推进,在诺夫哥罗德建立了诺夫哥罗德公国。据基辅修士的记载,一支瑞典人进入东欧腹地并建立了基辅罗斯,他们被称为瓦良格人。过程是这样的:维京人因对斯拉夫人征收重税而被追出,但斯拉夫部族却由此陷入混乱之中。有人提出从别的国家请一位国王来统治他们。于是使者来到瑞典,有三兄弟成为候选人,他们是留里克,辛由斯和特鲁弗。他们成为后来诺夫哥罗德、白俄罗斯和伊兹伯斯克的统治者。辛由斯和特鲁弗去世后,留里克接管了他们的土地。他的继任者奥列格征服了基辅,成立了基辅罗斯国。[6] 

瑞典王国形成之初,瑞典是个由一些独立性很强的省组成的松散斯德哥尔摩塞格尔街的“无暴力”青铜雕

1397年,为了对抗强大的汉萨同盟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势力,丹麦、挪威、瑞典三国在瑞典东南部的卡尔马举行会议,决定成立由丹麦王室主导的卡尔马联盟,从此瑞典和挪威臣服于丹麦国王的统治,同时保留了王国的地位。但在联盟时期瑞典人与丹麦人的冲突不断发生。[6] 

1520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进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平息了一场独立运动。随后,本地贵族出身的古斯塔夫·瓦萨在达拉纳省组织反抗联盟国家的运动。很快,反抗丹麦统治的势力控制了瑞典的大部分地区。抵抗运动得到了与丹麦敌对的汉萨同盟盟主城邦吕贝克的援助,攻入斯德哥尔摩。[6] 

1523年,丹麦军队镇压武装反抗失败。瑞典获得独立,古斯塔夫·瓦萨被选为瑞典国王,建立了瓦萨王朝。挪威继续则留在联盟内,成为丹麦的一个政区,而瑞典的南部沿海地区仍在丹麦控制之下。即位之后,古斯塔夫·瓦萨宣布与吕贝克断绝关系。[6] 

1593年,路德宗成为瑞典国教。[6] 

16世纪,瑞典经过几次战争,打败了丹麦、波兰的军队,成为北欧的军事霸权。在三十年战争期间,瑞典加入新教阵营参战,并派兵深入神圣罗马帝国腹地。[6] 

1632年,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吕岑战役中阵亡。1634年,瑞典军队在纳德林根战役中战败,撤回国内。1642年,瑞典再次出兵德意志。1648年,法国与瑞典联军最终战胜神圣罗马帝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战争结束。瑞典得到了德意志领土前波美拉尼亚、维斯马、威尔登和不来梅。三十年战争后,瑞典在波罗的海的势力达到顶峰。[6] 

1625年,瑞典控制了利沃尼亚。1654至1719年,为瑞典的强盛时期,领土包括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国、波兰和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2] 1658年,瑞典从丹麦手里收复了南部沿海的斯科讷、布勒金厄等地。1700年,俄国、丹麦、波兰结盟与瑞典交战,大北方战争开始。1709年,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的军队在今乌克兰境内的波尔塔瓦被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击溃,逃至奥斯曼帝国。俄国开始取代瑞典成为北欧及波罗的海地区的新兴强国。1721年瑞典战败,丧失了波罗的海属地及其军事强国地位。利沃尼亚地区被并入俄国。[6] 

1809年,瑞典败于俄国后被迫割让芬兰。[2]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兼任芬兰大公。[6] 

1813年,瑞典正式加入反法同盟,参加拿破仑战争。1814年1月14日,丹麦与瑞典签订《基尔条约》,丹麦将挪威割让予瑞典。挪威乘机宣布独立并颁布了宪法。瑞典对其发动战争,挪威被迫同意作为一个国家臣服于瑞典国王,结成瑞挪联盟。[2] 

1905年,挪威脱离联盟独立。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守中立,未参战。[2] 

瑞典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东部,东北部与芬兰接壤,西部瑞典省份

瑞典东濒波罗的海,西南临北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高原。瑞典地形狭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诺尔兰高原,全国最高峰克布讷凯塞峰海拔2123米,南部及沿海多为平原或丘陵。[1] 

瑞典主要河流有约塔河、达尔河、翁厄曼河。国内湖泊众多,约10万个。[1] 最大的维纳恩湖面积5585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三。[3] 

瑞典靠近海洋地区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温和多雨;气候以温

铁矿、森林和水力是瑞典三大资源。截至2014年,瑞典已探明铁矿储量为36.5亿吨,瑞典

主词条:瑞典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瑞典拥有21个省和289个市。省长由政府任命,市级领导机构由选举产生,省、市均有较大自主权。[2] 

瑞典行政区划

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市区人口86.4万。地处波罗的海和梅拉伦湖交汇处,因此被称为“北方威尼斯”。1463年,斯德哥尔摩被定为瑞典的都城,并逐渐发展成为瑞典的第一大城市。有瑞典王宫、皇家歌剧院、皇家话剧院、议会大厦以及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等中世纪的建筑。[3] 

斯德哥尔摩

哥德堡

哥德堡是北欧第一大港,也是北欧的工业中心,人口52万。位于西海岸卡特加特海峡,与丹麦北端相望。哥德堡港口终年不冻,是瑞典和西欧通商的主要港埠。哥德堡建有海洋学研究所及其他各种文化设施。著名的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和哥德堡大学位于此地。17世纪建造的皇家住宅,1699年建造的旧市政府,18世纪中叶建造的瑞典东印度公司以及1815年建造的大教堂等名胜之地。[3] 

哥德堡

马尔默

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海军基地和交通枢纽,人口30.3万。该城坐落在瑞典最南端。隔厄勒海峡同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相望。两城相距仅26公里。[3] 

马尔默

乌普萨拉

乌普萨拉是瑞典东部城市,人口20万。地处瑞典东部、斯德哥尔摩的正北方,濒临费利斯河和梅拉伦湖。铁路南与首都斯德哥尔摩相接,北与海港耶夫勒相连,还有飞机提供便利的航运,有些重要会议也经常在此召集。[3] 

乌普萨拉大学

瑞典全国各地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全国90%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和中瑞典

瑞典来自南欧、中东、亚洲和中美洲的难民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很难与当地居民打成一片,移民的增加也导致瑞典犯罪率的上升,70年代以后,瑞典政府对移民加强了限制。2008年之后,外来移民数已超过瑞典向外移民数。外来移民多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其中又以芬兰人最多。

截至2013年7月,瑞典总人口为911.94万。人口增长率:0.163%。外国移民及其后裔近百万(其中半数为外籍侨民)。截至2014年,共有108万瑞典人定居于美国、加拿大、芬兰和丹麦,外来移民约占瑞典人口的15%。[2] 截至2014年8月,瑞典全国总人口为968万人。[1] 

瑞典民族中,瑞典族占90%。北部有芬兰族约3万人,拉普族近2瑞典民族

瑞典人为北欧民族之一,属欧罗巴人种北欧类型,身材高大,皮肤白皙,金发碧眼。统一的瑞典民族形成于9-11世纪,是由斯维尔人和高特人为主体, 并不断吸收后来迁入的移民以及部分拉普人和芬兰人而构成的。

萨米人亦称拉普人,属乌拉尔人种,为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使用拉普语。萨米人现聚集在北极圈附近,多已过上安居生活,以养鹿为业。

芬兰人为北欧民族之一,属乌拉尔人种,为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3] 

“瑞典”一词来自瑞典语“安宁的王国”的意思。国名来自瑞典的起始地区(今瑞典中部)。别称:“森林王国”“湖泊王国”“欧洲锯木场”“北欧雪国”“禁酒王国”。[3] 

National Flag Of Sweden

瑞典国徽

乌鸫,顾名思义,全身羽毛乌黑色。鸣声婉转动听,还能模仿其他鸟类瑞典国鸟乌鸫

水晶因美丽晶莹、硬度较高,瑞典人将其作为国石。[8] 

瑞典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2010年9月,瑞典举行大选,温和联合党、人民党、中间党、基督教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当前政局总体平稳。由于在议会居少数地位,政府在预算、医疗改革、税收等重大问题上不得不寻求与反对党达成妥协。同时,执政联盟各党在核能使用、青年就业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政府施政受到多方掣肘。[1] 

瑞典现行宪法由政府法典(1809年制定,1974年修马尔默

瑞典议会实行一院制,共349名议员,议员经普选产生,任期四年。议会组织法规定,政党在大选中需获得全国选票的4%或一个选区的12%才能进入议会。本届议会于2010年9月选出,由温和联合党、人民党、中间党、基督教民主党组成的中右联盟获得议会349席中的173席,社会民主党为首的左翼政党占156席,极右翼的瑞典民主党获20席。议长为佩尔·韦斯特贝里,温和联合党。[1] 

瑞典法院分三级:最高法院、6所中级(上诉)法院、72所初审法院,此外另设28所行政法院。皇家最高法院由16名政府任命的终身法官组成,现任院长玛丽安娜·隆蒂尤斯。全国设国家检察院、6个中级检察院、38个区级检察院和11个专司经济犯罪的检察院。国家检察长由政府任命,现为安德士·佩尔克莱夫。设有独立监察官,对议会负责,监督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员。现任总监察官塞西利亚·诺登费尔特。[1] 

●温和联合党:亦称保守党,1904年成立。现有党员5.5万人。主张坚持私有制和为企业减税,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主张加入北约。主席弗雷德里克·赖因费尔特。

●人民党:亦称自由党,1934年成立。现有党员1.8万人。主张自由竞争和宽松的移民政策。主席扬·比约克隆德。

●中间党:1913年成立,原名农民协会,1958年改为现名。现有党员4.3万人。代表农场主和家庭农户利益。反对加入欧盟和北约、反对中央集权,强调环保。主席安妮·略夫(女)。

●基督教民主党:1964年成立,原名基督教社会民主党,1996年改为现名。现有党员2.3万人。坚持基督教价值观、重视家庭。主席约兰·海格隆德。

●社会民主工党:简称社民党。1889年成立。瑞典第一大政党,曾长期执政。现有党员10万人。主张保持和发展福利制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主席斯蒂凡·洛夫文(男)。

●环境党:1981年9月成立。现有党员9千人。强调环保,主张关闭核电站,反对加入欧元区。实行集体领导制,主要领导人古斯塔夫·弗里德林和奥莎·罗姆森(女)。

●左翼党:1917年成立。原名左翼党-共产党人,1990年改为现名。党员1.1万。要求缩短工时、重视妇女权利、反对加入欧盟。主席拉尔斯·乌利。

●瑞典民主党,在野党。1988年成立。党员5800余人。具有民粹主义色彩,要求政府实行更加严格的移民政策。2010年首次进入全国议会。主席伊米·奥克松。[1] 

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1946年4月30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首相弗雷德里克·赖因费尔特。1965年生,经济学家。1990年当选温和联合党斯德哥尔摩青年联盟主席,1991年当选议会议员,1992-1995年出任温和党青年联盟主席,并当选温和党中央执委。1994年任议会金融委员会委员。2001年当选议会法律委员会主席。2003年5月被推举为党主席。2006年9月17日领导温和党赢得大选,10月出任首相,2010年大选连任。[1] 

议长佩尔·韦斯特贝里。1951年生,经济学家。温和党人,1979年当选议员。1991至1994年任工商大臣,并先后担任议会工商委员会主席、环境及农业委员会主席、交通委员会副主席,为瑞议会欧盟委员会成员。2003年当选议会第一副议长。2006年10月出任议长,2010年大选连任。[2] 

瑞典人文化素质较高、热情好客、纯朴诚实、谈吐文明、行为规矩、重瑞典人的礼仪

瑞典语为瑞典的官方语言,瑞典南北距离很长所以在各地都有各自的方言,以斯德哥尔摩地区的语言为瑞典的标准语言,瑞典学校中英语是必修课,大多数40年代以后出生的瑞典人都会讲英语。英语和瑞典语为通用商业语言。瑞典使用芬兰语的人口主要居住在斯德哥尔摩、哥德堡等大城市[3] 

瑞典语属印欧语系属日耳曼语族斯堪的纳维亚语支。瑞典语与丹麦语及挪威语有关系,但发音与写法均相异。英语是第二语言。从1849年开始,英语就是高中的必修课程,在1940年代后期更是成为所有瑞典学生的必修课程。大部分瑞典人还掌握其它一门甚至几门语言,在学校就有除英语以外的外语课如西班牙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3] 

服饰礼仪

瑞典的传统民族服装是,男子上身穿短上衣和背心,下身穿紧身裤瑞典服民族饰

仪态礼仪

瑞典人在与客人交谈时,一般保持1.2米左右的距离,他们不习惯靠得太近。他们喜欢在交谈时直视对方,认为这是尊重对方的表示。[10] 

相见礼仪

在瑞典,熟人见面时都会主动打招呼,并互相问候。与外国客人相见时,通常以握手为礼,有时也行接吻礼,在一般情况下,互不相识的人初次交往时要作介绍。其介绍的原则是把男子介绍给女子,把年幼者介绍给年长者。[10] 

喜丧礼仪

瑞典人婚礼有宗教婚礼和非宗教婚礼两种形式。宗教婚礼一般按福音路德教的礼仪进行,非宗教婚礼则由法官或其他有权主持婚礼的人主持,同时要有两位证婚人。[10] 

瑞典年出版图书近1.6万多种,日报170种,瑞典电视台

瑞典通讯社是瑞典最大的通讯社,创建于1921年。它是瑞典各报纸和广播电台合作所有的一个股份公司,其任务是向瑞典140多家报纸以及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提供国内外新闻。总社设在斯德哥尔摩,在马尔默、哥德堡、松兹瓦尔、吕勒欧和延雪平5个城市设有分社。总社有雇员近180人,其中记者约150人,瑞通的国内新闻约占2/3。1954年,它作为第一家欧洲通讯社开始使用电传机发稿。[2] 

每年1月1日,元旦节

每年2月6日,显现节复活节前一个周五受难节

每年4月,复活节

每年5月1日的前一天晚上,是瑞典人庆祝冬去春来的瑞典节日聚会

每年五朔节之夜,人们集在野外,点起高大的篝火,伴着乐曲合唱。

每年5月1日,劳动节

每年5月末,基督升天节

每年5月末或6月初,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一

每年6月6日(1809年6月6日,瑞典通过第一部现代宪法。1983年,议会正式宣布6月6日为瑞典国庆节。)[2] 

每年6月末的星期六,夏至-- 仲夏节;

每年6月底,仲夏节

每年8月,吃虾节

每年10月末或11月初的星期六,圣人纪念日

每年12月13日,瑞典传统的露西亚女神节,瑞典人传称露西亚女神在每年12月13日夜晚降临人间,给人们带来光明;在首都斯德哥尔摩;这一天,太阳直到上午9点钟才迟迟升起,而到下午3点钟便早早落下,但从此以后,漫漫长夜便日见缩短,而光明的白昼则一天长似一天。

每年12月24日,圣诞节(瑞典的圣诞节比其他西方国家早一天是24日圣诞节23日晚圣诞夜)

每年12月26日,节礼日[3] 

11世纪之前,瑞典人信仰挪威多神教,信奉阿萨神族的神灵,乌普挪威多神教

基督教路德宗是瑞典的国教。国王信奉国教。法律规定非信奉国教公民不得担任首相。教会分为13个主教区,2365个堂区,3249个牧师。1993年国教会成员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88%。瑞典教会在国家享有特权,国王是教会的最高首脑,有权就宗教会议推荐的三人候选名单指定大主教和主教。国家征收教会税, 由瑞典教会用于民事支出。1951年起允许教徒退出国教会。[3] 

除了路德宗教会外,瑞典拥有相当多的独立教会,最主要的有瑞典礼会联盟(有310座教堂,20124名教徒);卫理公会教会(3665名教徒); 瑞典宣教契约教会(75000名教徒)等。瑞典五旬节运动是当前瑞典最大的新教教派。1991年其信徒达95800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外国移民的涌入, 东区教会教徒人数得到增加,1991年教徒人数达10万人。

瑞典曾于1604年至1873年间禁止国民信奉天主教,时至今日, 天主教徒仍以外来移民和难民为多。据1992年12月31日的统计,全国有148440名教徒,占全部人口的1.7%。

1870年,犹太教获得合法权,斯德哥尔摩、哥德堡和马尔默都建有犹太教会堂。瑞典大约有1.5万至2万犹太人,其中绝大部分居住在斯德哥尔摩。[3] 

截至1991年,瑞典约有73000伊斯兰教徒。另外瑞典还有几个佛教组织。在瑞典迄今为止有14个藏传、南传佛教“寺庙”。[3] 

瑞典年有学校都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教科书中也不乏有关宗教的内容。但平时普通路德派教徒仅有3%去教堂作礼拜,大部分教徒只在举行洗礼、婚礼、葬礼时才去教堂。每逢复活节和圣诞节时,大多数教徒都前往教堂祈祷。尤其是圣诞节, 教堂显得十分热闹。[3] 

主词条:瑞典电影

拥有一百多年利历史的瑞典电影界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从18电影《赛尔日·维根》海报

在这部影片里,确定了后来被称之为“瑞典古典学派”的一些美学原则。这个学派曾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影响。“瑞典古典学派”的美学原则在其它一些导演的创作中也得到了发展。如导演J.布鲁尼斯的影片《索尔巴堪的小仙女》(1919,根据挪威作家B.比昂松的短篇小说改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中立的瑞典处于隔绝状态,外国影片停止进口,该国的电影生产增加了。1940年开始,瑞典电影复兴起来。这期间的影片虽然大部分是娱乐片,但是反映尖锐社会问题的现代题材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A.汉力克孙导演拍摄的《一件犯罪案》(1946)、《第56号列车》(1944),莫兰德尔的《诺言》。60年代,瑞典电影界出现了一代新人。

1963年瑞典政府对电影事业的政策进行了改革,给开始从事创作的新导演创造了一些比较好的条件。这个时期出现了所谓的新瑞典电影学派。这个流派的很多导演本人是作家,他们都是根据自己撰写的电影文学剧本进行拍片的。在当代瑞典影坛上,老一辈的电影工作者一直没有停止拍片,如伯格曼又拍摄了《面对面》(1976)、《秋天奏鸣曲》(1978)、《芳妮和亚历山大》(1982)等,并逐渐恢复了传统叙事结构。活跃在70—80年代的许多青年导演,有一部分是瑞典电影学会培养出来的。

80年代以后,瑞典每年摄制故事片15~20部。最大的电影公司是斯温司卡影片企业公司、欧罗巴电影公司和桑德列夫电影公司。瑞典电影学会从1966年起也摄制影片,该学会是电影情报和科研单位,有自己的电影俱乐部,学会所属斯德哥尔摩电影资料馆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资料馆之一。[3] 

截至2011年,瑞典全国拥有电影院823所,年产40部电影。[9] 

主词条:瑞典美食

瑞典人以西餐为主,面包和马铃薯是他们的主食,其中特别喜瑞典肉丸

瑞典人在饮食上有一种独特的习惯,就是每天要吃固定的菜品。如星期四的菜品是“艾他鲁、米德、佛拉斯克”,这种菜以豆类和猪肉为主要原料。“西鲁布拉”则是星期一的菜品,以牛肉的鲱鱼为主要材料。他们还有一种代表性的吃法,即在一张大桌上摆上几十种菜,按自己的爱好分取,菜的烹调质量仅为中等,称之为“海盗席”。

瑞典的音乐绝对堪称欧洲最佳之一,瑞典的知名乐队:70Cardigans乐队

瑞典

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农业在瑞典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下降,瑞典农业劳动人口只占全国就业人口的3%左右。[3] 

20世纪90年代初,瑞典受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出现衰退。1994年经济开始回升,此后大力发展电子和信息技术产业,经济一直保持2%-4%的增长速度。2008年之后,瑞典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面临经济增长下降、实体经济遭受冲击、市场信心持续疲弱、企业倒闭增多、失业率上升等不利局面。2009年后,瑞典经济企稳回升,第三产业产值占瑞典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3] 

列表参考资料来源:[1] 

瑞典克朗(Svensk kronor),1瑞典克朗可以兑换0.92瑞典克朗

2014年10月,瑞典贸易协会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30年,瑞典或将成为全球首个不使用现金的国家(无现金社会)。瑞典4/5的交易都以扣账卡或信用卡方式完成。瑞典人几乎每天都使用扣账卡和信用卡,平均每人每年的非现金交易达260次。[11] 

2011年,瑞典全国耕地面积共264.8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瑞典农业

瑞典林木资源丰富,林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除木材原料出口外,还建立了庞大的纸浆、造纸、家具、林产化工等配套深度加工工业部门,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最前列。其中针叶树木产品的出口额居世界第二,纸浆出口居世界第三,纸业出口居世界第四。同时政府注重环境保护,每年的采伐量不超过自然生长量,使得瑞典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稳定。[3] 

瑞典在保留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优势部门却已转向技术瑞典企业

瑞典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机械制造业、森林及造纸工业、电力设备、汽车、化工、电信、食品加工等。2011年,瑞典从业者占总人数28.8%,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9%,为1447.48亿美元。[1] 

2011年,瑞典服务业从业者占总人口70.7%,主要分布在医疗护理、商业、运输通讯、金融、企业服务、教育、科研、公共行政部门、个体、文化服务及家庭服务等领域。2011年服务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1.3%,为3836.65亿美元。[1] 

2011年,瑞典共接待外国旅客约775万人次斯科讷巨石阵

2012年,瑞典财政收入为17780亿克朗,支出为17910亿克朗,赤字130亿克朗,债务占GDP的37.7%。2013年财政收入为18160亿克朗,支出为18580亿克朗,赤字420亿克朗,债务占GDP的41.9%。[1] 

瑞典由于只有九百万人口,因此一直支持世界贸易自由化瑞典企业

瑞典对外贸依存度较高,出口商品主要有:各类机械、运输通讯设备、化工及医药产品、纸张纸浆、造纸设备、铁矿石、家用电器、能源设备、石油制品、天然气和纺织品等。[1] 

2012年,瑞典对外贸易额为22719亿克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0%,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

2013年,瑞士出口额约为1.09万亿克朗,同比下降7%,进口额约为1.04万亿克朗,同比下降6%,贸易顺差510亿克朗,同比减少约80亿克朗。[1] 

1989年正式取消外汇管制。主要投资对象是美国和欧洲国家,截止2011年瑞典对外投资262亿美元。[1] 

瑞士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充足的高科技人才吸引了大量外资,外资主要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和北欧邻国。截止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额为122亿美元。[1] 

2011年瑞外援额为352亿克朗,占国内生产总值1%。主要受援国是埃塞俄比亚、刚果、莫桑比克、坦桑尼亚、乌干达、阿富汗、苏丹、肯尼亚、巴勒斯坦等。[1] 

瑞典有很多国际知名的品牌和企业:瑞典爱立信公司总部

2004年9月,瑞典国防大臣比约克隆德发表声明说,瑞典过去把防范来自前苏联集团的入侵当作国家防务的重点,而这一威胁已经不复存在。重点是对付国际危机和捍卫国家领土完整。2011年7月1日,瑞典取消实行100多年的义务兵役制,开始实行募兵制。[12] 

国王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最高国防决策机构为内阁。首相通过国防部和联合司令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和指挥。议会平时设国防委员会,负责审议政府国防预算;战时设顾问委员会,负责向三军总司令提供咨询。国防部为政府中的一个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关,负责制定国防政策,编制国防预算,审批部队的编制、装备和训练计划等工作。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国民卫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为联合司令部,三军总司令是全军最高军事首长,战时通过司令部下设的作战部直接指挥各大军区遂行作战任务。平时,部队的日常工作由武装力量最高领导小组负责,其成员包括:总司令、副总司令、作战部部长、战备部部长、训练部部长、三大军区司令斯维克·约兰松上将和陆、海、空军训练中心总监,共11人。[1] 

2011年,瑞典常规军总兵力为2.5万人,预备役6.1万人。2011年,瑞典国防开支为67亿美元。瑞典军工发达,80%的军事物资可自己生产。三军总司令为斯维克·约兰松上将。2013年,瑞典的国防开支为52亿美元,占GDP的1.2%。[1] 截至2014年,瑞典总兵力约有6.5万人,文职人员约2万人,战时可动员85万人。[12] 

瑞典的铁路网十分发达,通行全国,瑞典的铁路运瑞典铁路

截至2011年,瑞典铁路总长1.28万公里。2011年客运量1.88亿人次,货运量6800万吨。[13] 

截至2011年,瑞典拥有商船992艘,总吨位411.7万吨;全国港口吞吐量1.77亿吨;内河航运居次要地位,总长640公里。[13] 

瑞典有三个主要国际机场,分别是:斯德哥尔瑞典航空

北欧航空公司为瑞典、丹麦和挪威共有,瑞典占3/7股份,现有飞机140架;此外瑞还有安德森商业航空公司、商业喷气公司等小型从事商业旅行服务和国内短途旅行的航空公司十余个。2011年全国机场进出港3704万人次;货运量15.3万吨。[13] 

瑞典是世界上公路交通安全方面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瑞典公路

白天开灯行车。这项措施是从1977年开始作为法令实行的。专家们认为,人的眼睛对晃动的灯光特别敏感。车辆白天开灯行驶,可以使处在远距离或拐弯、上下坡处的行人很容易看到,特别是雨天、下雪天效果更明显。自从实行这项措施后,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为防止雨雪污泥遮住前灯,瑞典生产的汽车都在前灯安装了雨刷。

瑞典使用国际通用的交通法规和信号,路上的交通标志通俗易懂。驾车时只要留神,一般不会走错道。同其他许多国家不同的是,这里市区的信号灯一般仅高两米,使行人和驾车者无须仰视而行,重要路口在同一方向设立4个信号灯,不管从哪个角度都一目了然。

瑞典的公路平坦坚实,但车速却受到严格限制,时速最高不得超过110公里,通常情况下限制在70公里上下,在学校、居住区和医院附近则限制在20至30公里。在孩子常玩耍的住宅区附近,路面上还专门设置了“障碍”,筑起几道10厘米左右的小坎,迫使车辆降低车速。在瑞典,平常很少见到交通警察,但是实际上监视很严。因此开车时千万不能心存侥幸,空中的直升飞机,地上的闭路电视,都严格注视来往车辆。超速行车者,第二天就会收到一张罚款单。

截至2011年,瑞典公路总长21.6万公里,其中有国道、省道13.9万公里。2011年公路货运量3.5亿吨。截至2011年,瑞典拥有轿车440.1万辆,公共汽车1.4万辆、卡车54.7万辆、拖拉机32.1万辆、摩托车28.1万辆。[13] 

瑞典生活水平较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发达。[13] 瑞典瑞典

瑞典是通过高个人所得税率,通过高额的税收,来实现福利保障的资金。瑞典的税种名目繁多,对个人而言,除个人收入所得税外,还有利息税、遗产税等,炒股票基金,买卖房屋等其他经营活动所得同样也要交税。购买商品要交增值税。公司则要付雇主税。每年的四月份到六月期间,瑞典人都要主动向税务局申报自己每年的所有收入。

有学者认为这种斯堪的纳维亚福利模式是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一种模式,是一种混合经济。瑞典的福利制度也因为欧洲经济衰退而面临困境,人口老龄化,年轻人缺乏就业积极性。这都是高福利国家普遍面对的问题,瑞典正在进行一系列改革,增强经济活力,完善制度。[3] 

2010年,瑞典共有医生3.4万人,护士10.2万人。男女平均寿命分别为78.8岁和83.5岁,老龄化较严重。[13] 

瑞典实行9年一贯制免费义务教育,全国在校生89.2万,高中在校斯德哥尔摩大学

2013QS世界大学排名101-200段第42位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第71位斯德哥尔摩大学,第93位哥德堡大学均位于瑞典。

概况

瑞典科研较发达,全国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国家资助的全国各级高校瑞典皇家科学院

科研机构

瑞典皇家科学院,是瑞典最高学术机关和最大的科学中心。瑞典皇家科学院是一个不属于政府而独立存在的科学机构,在世界上与英国皇家学会、法兰西科学院和前苏联科学院齐名。[3] 

科研发明

瑞典发明:安全火柴、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滚珠轴承、护理残疾人的机器人、活动扳手、抗赌瘾技术、拉链、蓝牙、免费看日报、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奶油分离器、三点式安全带、网络语音聊天工具Skype、卫星导航系统GP&C、温室效应、虚拟病历、音乐网站Spotify、黄色炸药、智能头盔。[3] 

瑞典最受欢迎的三项体育活伊布拉希莫维奇

瑞典曾举办过19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1958年世界杯足球赛。其它重要比赛还包括199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1995年女子世界杯足球赛,和冰球、田径、滑雪等项目的世界级比赛。

在瑞典、北欧每年学校都会有定向越野的考试。

截至2011年,瑞士全国约有2.7万个体育协会和俱乐部。[9] 

瑞典奉行“和平时期军事不结盟,以求邻近地区发生战争时守中立”的外交政策。在邻近地区、欧洲和世界事务三个层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认为合作即安全,邻近地区是自身的安全基础,欧盟在欧安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承认北约在欧安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视参与联合国事务为外交基石之一。1994年6月,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1995年1月1日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瑞典还主张发挥联合国作用,积极促进缓和与裁军。瑞典是欧洲委员会、北欧理事会、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1] 

双边政治关系

1950年1月14日,瑞典承认新中国,1950年5月9日同中国建交,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同年,两国互派大使,耿飚为中国驻瑞典首任大使。建交后,中瑞关系平稳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并取得显著成果。[12] 

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中瑞建交以后,两国经贸关系得到长足发展。瑞典重视开拓中国市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左三)与胡锦涛

2009年,中瑞经贸联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在瑞举行,双方签署《成立企业社会责任合作工作组谅解备忘录》。2010年,两国签署《中小企业合作备忘录》、《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合作中长期规划》,8月吉利集团完成收购沃尔沃的交割事宜,成为中国汽车企业迄今最大的海外并购。2012年,“中国—瑞典中小企业创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国能电力集团下属国家电动汽车公司收购萨博汽车集团。2013年,中瑞双边贸易额为137.8亿美元,同比上涨3.3%。[12] 

在文化、科技、教育与军事等方面的双边交往与合作

19世纪50年代,瑞典驻朝鲜中立国监察委员会军官曾分批来华参观,中瑞军方开始接触。

1983年,中国文化部和瑞典学会签署了《文化合作与交流会谈纪要》。1992年两国就文化交流项目进行换文,1998年双方签署了新的文化交流计划。2001年双方签署新的文化交流意向书。2010年两国签署《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12] 

中瑞科技交流始于上世纪70年代,瑞皇家科学院和皇家工程院代表团(1975年)与中国中国科学院代表团(1977年)实现互访。1978年中瑞成立了科技合作混委会(司局级),1981年中瑞签订科技合作议定书。1992年,中国为瑞典搭载发射科学实验卫星“弗利亚”号。双方科技合作已扩大到通讯、环保、医药、农林、宇航等20多个领域的80多个项目。

1964年起,中瑞正式交换留学生。20世纪80年代以后,两国教育领域的交往增多。瑞教育大臣(1980年、2000年、2003年、2008年)、高教署署长(1982年、2007年)和中国教育部长何 东昌(1983年)互访。1983年,中国教委和瑞典学会签署了交流协议。2006年,两国签署《关于高等教育合作的框架协议》。截至2010年底,中国在瑞有公派和自费留学生约3700名,瑞在华各类留学生约1100名,两国每年互派公费留学生约40名。2011年5月,中国国教育部与瑞典学会签署2011年 至2013年教育与科技合作意向书。2005年,中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开办了在欧洲的首家“孔子学院”-“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截止2014年底,中国在瑞共开办4家孔子学院。[12] 

领事关系

1996年,瑞典在上海开设总领馆。1997年,中国在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开设总领馆。1997年,双方就瑞保留驻香港特别行政区总领馆达成协议并换文。2002年11月,瑞典在广州开设总领馆。2009年11月,因财政原因,瑞典关闭驻广州总领馆。

瑞典同北欧国家有传统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密切协商与合作关系,视北欧合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础。主张进一步消除北欧内部的各种壁垒,发展北欧同环波罗的海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关系。瑞、芬、丹三国建立了在欧盟首脑会议前磋商机制。2008年担任北欧部长理事会主席。[12] 

1995年加入欧盟,2001年3月开始实施申根协定。支持欧盟一体化的深化和欧盟东扩,赞同土耳其加入欧盟。积极推进欧盟农业政策改革,反对设立欧盟主席。支持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2003年9月14日全民公决否决加入欧元。2007年12月,签署《里斯本条约》。[12] 

瑞典认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发挥全球作用的国家,解决重大问题离不开美的参与。但对美推行单边主义提出批评,与美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亦有分歧。认为跨大西洋联盟对欧洲及瑞的安全和发展意义重大。强调在民主和人权等方面与美有共同价值观,在推广价值观上有共同利益,同美保持良好关系并加强合作符合瑞根本利益。希望布什在新任期内改善欧美关系。瑞美经济关系密切,美是瑞最大的出口市场,是对瑞最大的直接投资国。

1994年,瑞典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承认北约在欧安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对北约东扩不持异议,重视深化与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认为北约在使用军事力量时,原则上必须以国际法为基础,除特大人道主义灾难和自卫外,须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曾参加北约在科索沃和阿富汗的维和行动。[12] 

瑞典认为俄罗斯对瑞的安全至关重要。希与俄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支持欧盟与俄罗斯通过有关建立欧俄四个统一空间“路线图”的一揽子文件。愿看到俄更紧密地融入欧洲合作,支持俄加入世贸组织。强调俄必须尊重人权和保障人的基本自由,车臣冲突问题必须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俄政府应正确处理与国内媒体的关系。主张欧安组织在俄格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不支持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呼吁俄格双方通过政治接触和平解决冲突。[12] 

瑞典重视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主张发达国家应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减免穷国债务,解除对农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等产品的贸易壁垒并大幅削减对该国的农业补贴。表示将在现政府任期内使对外援助达到占国内生产总值1%的水平。把预防冲突、反对毒品、防治艾滋病及保护妇女权利列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重点。[3] 

2014年10月3日,瑞典新首相、社会民主党主席斯特凡·勒文宣布,瑞典政府将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支持通过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媒体认为,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瑞典此举或将在欧盟内部起到示范效应。

诺贝尔故居

诺贝尔故居坐落在瑞典中部卡尔斯库加市

自1975年建立起纪念馆之后,这里已成为一游览胜地和诺贝尔学术活动的中心。每年一度在这里举行诺贝尔学术讨论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济济一堂,共同探讨科学领域新课题和诺贝尔“造福于人类”的学术思想。纪念馆里保留着诺贝尔生前活动的照片、他获得的各种技术发明专利证书、金质奖章和遗嘱。[5] 

瑞典皇宫

瑞典皇宫是国王办公和举行庆典的地方,斯德哥尔摩主要旅游景瑞典皇宫

下列表格参考资料来源[4] )

诺贝尔

奥洛夫·帕尔梅首相

拉格洛夫,瑞典作家。拉格洛夫

葛丽泰·嘉宝,电影史上最著名的女明星之一,葛丽泰·嘉宝

英格丽·褒曼,是继葛丽泰·嘉宝之后在好莱坞及国际影坛英格丽·褒曼

道夫·龙格尔,瑞典动作巨星道夫·龙格尔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阿伊·阿什顿 蔡珩 徳井义実 胡军 雅克·拉兰德 张献民 高耀太 阿诺德·科派尔森 谢伟才 龙刚 李芳雯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史蒂夫·福里斯特 邱淑珍 许亚军 景冈山 布鲁思·麦勒 朴春 诊病 弗兰克.格莱姆斯 弗兰克·萨利 小胡子 日本车 好友:郭敬明与韩红 梁丹妮 出目昌伸 范冰冰与同事聚餐 看着就忍不住想吃! 4S店购车 戴夫·米拉 荏原郡 1977-06-01 小埃弗雷姆·津巴利斯特 张永强 风行 红眼 贵州省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