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贾探春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09

[摘要] 贾探春,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贾宝玉的妹妹,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得让她几分,

贾探春,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贾宝玉的妹妹,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得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探春关心家族命运,有经国济世之才,是一位具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她的重要事迹有:海棠结...

贾探春,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贾宝玉的妹妹,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得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探春关心家族命运,有经国济世之才,是一位具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她的重要事迹有:海棠结社;理家;抄检大观园时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发表“百足之虫论”;远嫁。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

父亲:贾政

嫡母:王夫人

生母:赵姨娘

异母兄弟:贾珠、贾宝玉

同母兄弟:贾环

外貌: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擅长:诗词、书法

性格:开朗,大方,才情高,有着自己的一番抱负,是个有政治家风范的小姐,封建等级观念极重

居所:秋爽斋,元妃省亲期间,题有“桐剪秋风”匾额。

才情:曹雪芹用一“敏”字赞美探春。她是个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具备慧眼及勇气的才女,脂批:“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是有才干者。”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动静、进退皆宜,用行舍藏,推崇法理,不和恶势力妥协,并给予迎头痛击,是曹雪芹笔下除王熙凤外另一个展现有治事长才的角色,她和薛宝钗、李纨的铁三角组合被下人喻为三个“镇山太岁”。她最出色的表现是在凤姐患病期间,治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富有改革精神。抄检大观园时,她是唯一具有主控权的小姐,充分表现出捍卫下人的领导者风范,并明白表示出对人格被怀疑的愤怒。她敏感地觉察到贾府这个大家族内部残杀、气数将近的征兆,痛心而愤怒地责打兴风作浪、犯上作乱的王善保家。相较于贾迎春的懦弱、贾惜春的明哲保身、林黛玉被隔在事外,探春对抄检大观园这般不合理的事采取充分准备并正面迎战,令人不得不敬服、不得不赞叹。探春是诗社的倡导者,并且喜欢书法,性格疏朗大方,又有理家才能,是几个孙女儿中贾母最喜欢的。南安太妃来贾府,贾母叫了宝黛湘三人来作陪,另一个就只叫了探春。探春身边的丫鬟侍书,也口才了得。[1] 

花语:杏花,其命运之代表,63回掣花签时所得为杏花,那红字写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玫瑰,其性格之代表,65回中,小厮兴儿评语:“三姑娘的混名儿叫‘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玫瑰带刺,但若不受威胁绝不主动攻击,正如探春个性。第74回中甩给王善保家的令人爽快的一巴掌,也是因为王善保家的以下犯上,并且掀探春的衣襟。探春的动怒是捍卫人格的一种表现。而玫瑰“又红又香,无人不爱”也是探春个性令人喜爱的一面。探春落落大方、不扭捏造作。借黛玉之眼观来,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望俗”。

【原文】

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2] 

【注释】

1.“才自”句——自:本。清明,脂本作“精明”。小说中说“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第五十五回),又写她想有一番作为。

2.“生于”句——说探春终于志向未遂,才能无从施展,是因为这个封建大家庭已到了末世的缘故。脂批:“感叹句,自寓。”意思是说有作者身世感慨在。

3.“清明”句——清明节江边涕泪相送,当是说家人送探春远嫁,册子上所画的船中女子即探春。画中的放风筝是象征有去无回,所谓“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第22回探春所制灯谜—— 风筝)。小说特地描写过放走风筝(说是放走病根儿)的情节,此句的意思主要是说探春远嫁蛮荒之地,犹如断线风筝一般一去不复返。

4“千里东风一梦遥”,也是说天长路远,梦魂难度。

【原文-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2] 

【注释】

1.“一帆”几句——指贾探春远嫁。

2.穷通——穷困和显达。

【鉴赏】

探春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但只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碰得头破血流,最后远嫁他乡。

贾探春

那么,探春的庶出身世有没有被人歧视呢?且说55回凤姐与平儿商议家务,视探春为“咱家的正人”,由衷赞赏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不错!”叠用四个“好”字,真乃自古英雄惜英雄。茯苓霜被盗案发,若依法处置并不难,可是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想到了探春,生怕为这事连累了她,对她甚是爱护。王夫人心里当她和宝玉一样,55回果断提拔她理家。不仅如此,贾府中人对待探春更有几分畏服、忌惮,王夫人、凤姐都要让她几分。74回抄检大观园,凤姐甘愿低声下气不断给她赔话赔笑,事后直待服侍她睡着了方离开。

世上确有不少人带着富贵心体面眼歧视、欺负探春,如吴新登家的、王善保家的,甚至亲生母亲赵姨娘也时不时给她难看,凤姐骂他们“没造化、轻狂人”。

面对邪派的挑衅,探春沉着应对。55回理家,先拿吴新登家的开刀;抄检大观园,探春一巴掌拍去,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经过这些事,探春在家仆面前树立了威信。须知做到这点很不容易,连出身高贵、心机才力无比精明的凤姐还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奴仆镇住,足见探春更厉害一筹。

探春在贾府拥有此等威严,靠的是自己的个性、能耐与才智。惟其如此,她无论在心理感受还是生存状态上都克服了庶出身世的先天不足。平儿道:“他便不是太太养的,难道谁敢小看他,不与别的一样看待么?”(55回)[3] 

87板红楼梦中的探春

分骨肉的痛苦

探春曲子和判册都表达一个主题,即远嫁他乡,骨肉分离,饱受思乡、思家、思父母姊妹亲人之苦。在安土重迁、交通通讯都很困难的古代社会,探春远嫁本身就是一大悲剧。

“生于末世运偏消”的痛苦

探春此种苦情直通曹雪芹。55回理家,赵姨娘跑来闹场,给探春拆台,“彻底来翻腾一阵”。脂批奋笔疾书云:“噫!事有难易哉?探春以姑娘之尊、贾母之爱、以王夫人之付托、以凤姐之未谢事,暂代数月。而奸奴蜂起,内外欺侮,珠玑小事,突动风波,不亦难乎?以凤姐之聪明,以凤姐之才力,以凤姐之权术,以凤姐之贵宠,以凤姐之日夜焦劳,百般弥缝,犹不免骑虎难下,为移祸东兵之计,不亦难乎?况聪明才力不及凤姐,又无贾母之爱、姑娘之尊、太太之付托而欲左支右吾撑前达后,不更难乎?士方有志作一番事业,每读至此,不禁为之投书以起,三复流连而欲泣也。”

探春感受到的痛苦,是中国历代千千万万郁郁不得志的英雄志士们生不逢辰、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愤世嫉俗之痛苦的缩影,这种心境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绵亘不绝。他们有痛苦,而又不失高风亮节,在这痛苦中坚守节操,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用他们高标傲世的精神气质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悲壮的生命之歌。《红楼梦》既塑造女娲剩一石这个神话形象,又塑造探春这个女儿形象,其寄托深远,读者诚宜深思。

感怀家族悲剧的痛苦

探春由抄检大观园事件预感到整个家族离获罪抄家不远,为此痛苦不已,而家族内主仆上下的你争我夺更令她痛苦。对那篇触目惊心的“百足之虫论”,读者通常只看到探春个性张扬、思想敏锐,却忽略了下句“说着,不觉流下泪来”,这方是她的真情流露,体现了她的爱国主义情怀。作者运千斤之笔写此一句,抒发对家族悲剧的沉痛伤悼,探春这一把眼泪里包含了多么高贵、多么深广的痛苦忧愤啊。[3] 

贾探春

按雨村论气的图式,赵姨娘和贾环都是邪派人物。探春呢?她是正邪两赋而来的清净洁白女儿,同邪派的母亲弟弟道不同不相为谋;不但不相为谋,而且尖锐冲突。这层矛盾给探春带来极大的痛苦。27回探春给宝玉做鞋,拿钱请宝玉帮她买些小工艺品。赵姨娘生气道:“正经兄弟,鞋塌拉袜塌拉的,没人看得见,且做这些东西!”又抱怨说探春攒的钱,为什么给宝玉使,倒不给环儿使了。这种见识,真是自寻烦恼、无理取闹。

要之,探春为母亲弟弟阴微鄙贱的见识及其卑污的品行感到痛苦,由此不能尽天伦之乐也很痛苦;因母亲弟弟常被调唆白给人做粗活,更至于伙同外人来欺负自己而痛苦;又因母亲弟弟在她与贾母王夫人之间制造矛盾,阻碍她施展自己的抱负而倍感痛苦。探春的痛苦,诚为天才的痛苦。

探春满心里要孝敬母亲舅舅,可是母亲舅舅怎么要求她的?“太太疼你,你越发拉扯拉扯我们”(55回)这可真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了。正因这种人情政治的温床,孳生了官场、职场的裙带关系、徇私枉法、贪污腐败。可见,探春的“不孝”也含有反抗中国“人情政治”的因素。

探春发放赵国基丧礼赏银铁面无私,还因形势特殊。当时刁奴蓄险心,探春处在风口浪尖,“如今要作法开端”。连凤姐、宝玉的事,她还要驳两件,才压得住众人口声。所以,我们不能孤立看待这件事,误以为探春六亲不认。

“孝”本是人的自然情感。但后世道学家把它变成一个虚伪的道德观念,从属于三纲五常的封建统治秩序,给纯洁的人伦感情添加了阶级压迫、人情政治、世俗功利、虚伪礼教等脏东西,使之大大变质。鲁迅道:“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朝花夕拾》)

真正的“孝”,并不在这上头。论者责怪探春不孝,却不知就在茉莉粉事件中,作者大书探春对赵姨娘是真有孝心。当时,探春赶来,先喝住芳官她们四个,自己带赵姨娘离开现场,好言劝慰。事后便命人查是谁调唆的。足见探春自是有情人。[3] 

37回海棠诗社由探春牵头,花笺文采风雅,意趣生动。又曰:“孰谓雄才莲社,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对自己一派大观园女儿的尊贵心性有着强烈的自觉意识。宝玉被探春的雅趣感染,立即赴会。探春又为红楼第一才女林黛玉起了个极当的雅号“潇湘妃子”,并亲自为诗社命名。

18回省亲大典上众姐妹作诗,“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37回海棠诗会命题限韵,探春兴致最高,第一个交卷,诗云: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消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玉评价此诗比宝钗那首还高。首联勾勒画意,描写秋雨过后黄昏时分重门深院内海棠的芳姿。颔联借景言志,玉、雪皆喻其洁净柔美,是诗中警句。后二联转入赏花人的情思,徘徊花影左右,花与人相对依依。

38回菊花诗,探春作了《簪菊》《残菊》两首。李纨评诗,探春的《簪菊》仅次于黛玉的三首。宝钗评曰:“你的‘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足见探春也是一位紧追黛玉的大才女。

贾府四春,于琴棋书画各擅一艺,探春以书法胜。正如茶道第一高手妙玉精心打理自己的茶境——东禅堂一样,探春身为书道第一高手,她对自己书法创作的书境——秋爽斋也精心布置: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槌。”(40回)

小说中对探春的书法表演及作品留白未录,而上述书境的营造已成功烘托出这位红楼第一书法家的大将风范。探春生日三月初三,刚好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创作纪念日。

探春书法、惜春绘画,文中皆从侧面烘托。另如元春琴艺为红楼一绝,全书未见元春抚琴,却在87回细描黛玉抚琴、妙玉听琴;迎春棋艺亦为一绝,正面写到棋艺却是87回妙玉、惜春对弈。《红楼梦》妙笔常出人意表。

综上,探春的精神、气魄、胆识令贾母、凤姐、王夫人、邢夫人并那些下人们刮目相看;她的改革令凤姐、宝钗、李纨、平儿深深佩服;她的雅趣、诗才、书法备受宝玉、黛玉、宝钗、李纨等才女才子赞叹;她重情重义,对赵姨娘不失孝道,对迎春、惜春关怀备至,与自己的几个丫头肝胆相照,视同一体:的是《红楼梦》中一位光彩照人的上等才女。[3] 

贾探春

探春杜撰了一部政治学著作《姬子》作为思想武器。其名言曰:“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56回)开宗明义道出了功利主义的政治思想。回目“利”字当头,公开与程朱理学对抗;“宿弊”直斥理学“君子不言利”的政治弊病;“敏”字褒扬了探春勇往直前的改革精神和功利主义的政治思想。探春所兴之利乃是天下公利,为天下人谋福利,不得曲解为自私自利。

探春的政治思想来源于以陈亮、叶适、吕祖谦为代表的浙东事功学派。他们主张发展商品经济,对虚比浮词、空谈心性的程朱理学是一种反动。浙东事功学派代表了进步的历史潮流,已初具“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工商业”的超前意识。其重商重利、务实务功的哲学又启发了“勤奋务实、敢为人先;重商亲商、微利是图;见机思变、市场敏锐;抱团奋斗、恪守诚信”的浙商精神

对于功利主义政治,探春不仅有理论解说,更付诸实践。依托大观园得天独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发展生产,创造财富,盘活市场,物质进步,推进经济建设,鼓励商品经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构建富强社会,合乎叶适的理财思想与富民思想。

探春改革冲击了“重士农,轻工商”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小农观念,触动了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在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上,探春改革又实践了可持续发展方略。

探春改革还有宝钗、李纨辅佐。如果说敏探春兴利除宿弊重在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话,那么贤宝钗小惠全大体则致力于解决如何分配财富,即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和按劳分配。减少中间盘剥,分享改革红利,达到藏富于民,让劳动者受惠,体现了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可以作为探春功利主义政治的必要补充。

探春改革得以顺利推行,后文果然派了些老妈子进入大观园创收。102回因传说闹鬼,“园中出息,一概全蠲,各房月例重新添起,反弄的荣府中更加拮据。那些看园的没有了想头,个个要离此处”,可见探春改革为缓解贾府经济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3] 

探春因何远嫁粤海?后四十回正好能释疑。原文不见粤海将军,取而代之的是镇海总制周琼,“琼”字暗示他任职海南。75回贾政道“把我海南带来的扇子取来给两把与宝玉”,接上了周琼、海南、贾政一条线索。

71回南安太妃“身上不快”,来贾府阅人,又特写甄家的围屏。114回在海疆上征剿贼寇、安抚民生的正是安国公、周琼、甄应嘉。证南安之“南”对应南海,“安”对应安国公,“身上不快”对应“海啸”,暗示南海戡乱:原来探春远嫁与南海戡乱有关。

70回“奉旨就着贾政顺路查看赈济回来”,104回因“海疆办理不善”,由江西粮道任上被参回京,证贾政曾负责海疆戡乱的军需及赈济物资供应。镇海总制周琼又是江西节度的亲戚,由此将南安王、安国公、甄应嘉、王子腾、贾政、江西节度、镇海总制(粤海将军)、神武将军冯唐串联起来,组成全书最最重要的政治、军事主线——南海戡乱。

南海戡乱前期局限于海南、越南,后期扩大至岭南、闽南。与此相应,镇海总制升级为粤海将军,南海戡乱升级为潢海铁网山起义,格局异常宏大,文思异常精巧。这样一条重中之重的关键线索,若不是曹雪芹亲为,谁能写得来?

粤海将军,从一品,是旗兵的最高长官,称为封疆大臣,独揽粤海军政大权,富贵已极。赵姨娘道:“姑娘,你是要高飞的人了。到了姑爷那边,自然比家里还好,想来你也是愿意的。”(100回)正应了63回“必得贵婿”之谶。

100回贾母洒泪道:“三丫头这一去了,不知三年两年那边可能回家?若再迟了,恐怕我赶不上再见他一面了。”照应“恐哭损残年”;102回“上轿登程,水舟陆车而去”,“于某日到了任所,择了某日吉时,送了你妹子到了海疆,路上风恬浪静”,照应“清明涕送江边望”“一帆风雨路三千”。此后贾府蒙难,周琼又在海疆戡乱,音信不通。

114回甄应嘉奉旨安抚海疆,临行前来拜,贾政便托他去周府看望探春。119回探春回京探亲,“见了王夫人形容枯槁,众人眼肿腮红,便也大哭起来……看见惜春道姑打扮,心里很不舒服。又听见宝玉心迷走失,家中多少不顺的事,大家又哭起来”,仍归于悲剧。[3] 

探春花名签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诗句来自唐诗《上高侍郎》,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众人道:“我们家已有了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63回)称元春为王妃,一为服从探春主句,二因皇妃也可泛称王妃,三因当时场合随意。称探春为王妃,只是众人拿花名签打趣她。探春没有做王妃,而是远嫁粤海将军邬家。借用索隐的方法,此句大约透露元春、探春的原型都是王妃。曹家确实出了两位王妃,她们原是曹雪芹的姑姑,进入小说则变形为与宝玉平辈。后四十回元春存年四十三岁,又将元春“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探春“告爹娘休把儿悬念”都写在贾母身上,即忠实于曹家真事。[3] 

曹雪芹在第五回设计金陵十二钗册页时,把她安排在第四位,这真是很高的规格待遇。我认为,曹雪芹在排册子名单的时候,他虽然定下了主子身份的入正册或副册,不考虑比如说晴雯那样的他激赏和怜惜的丫头进入正副册,确实有等级观念在里头,但是,这只是一个粗线条的框框,并不是说,他只从血统地位上来排序。比如探春,虽然是主子小姐,但她分明是庶出的,按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庶出的地位比嫡出的低。如果曹雪芹只是死认血统出身的等级,那探春绝对应该排在比她大的迎春姐姐后头。但是,他考虑来考虑去,不仅把她排在了迎春前头,还排在了史湘云和妙玉的前头。这就说明,在主子小姐媳妇这个大的等级框架范围内,他排序就比较灵活,是一种综合性评估,除了世俗价值观所确定的那个地位,还要考虑这个角色本身的素质,在书里戏份儿的多少。当然,还有他对这个角色的珍爱程度,以及如何达到一种大体的平衡,等等。应该说,能进入他设计的正册,哪怕排在最后,都说明是他心中所珍爱,所首先不能割舍的角色。[4] 

第13回末尾,古本上有两句话:金紫万千能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通行本删去了,是不应该的。这两句很重要,关于这些女子的故事也绝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爱情和婚姻悲剧,他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动机,就是要写这些女子的才能,而且绝不局限在文才诗才画才等方面,她刻意要塑造出具有管理才能的杰出女性,也就是赛过男人的脂粉英雄。除王熙凤之外,他还花大力气写了探春,探春理家,遇到的情况那比秦可卿丧事要复杂多了,面对各个利益集团各种积蓄已久的矛盾冲突的一次次大爆发,探春克服了自己因是庶出而遇到的特殊困难,其管理才干得到了充分发挥,也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历来的论家已经做过很详尽的分析,我不再重复大家都很熟悉的那些例子和结论。大家都知道,探春最后是远嫁,不是嫁给了一般的男人,去过一种平庸的生活,而是有其一番独特的作为。[4] 

贾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或称三姑娘,是荣府二老爷贾政与姨娘赵氏所生,与迎春一样,也是庶出,但其性格,却与迎春有天壤之别。她有才干,有眼光,敢做敢为;她是一个关注家族命运,富有忧患意识的大观园中的女“政治家”。但是,她身为女子,且系庶出,又生逢贾府末世,故亦终究不能有所作为。正如第五回中探春之判词所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探春是在第三回书中为迎接林黛玉到贾府与迎春、惜春同时出场的。一出场,作者就有意识地轻轻“点”了一笔,使她与迎、惜有所不同:当宝玉欲送“颦颦”二字为黛玉之表字时,“探春便问何出?”宝玉解说后,探春又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虽然只是一两句话,但相比之下,迎、惜二人,却是始终无一言。细心的读者,会在这里已看出了探春与迎、惜之不同。探春出场时,书中描写她“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其中“顾盼神飞”四字,活画出她的聪敏、伶俐、大方的风采。

探春在《红楼梦》中无疑是一个活跃人物,她个性突出,与众不同。元妃省亲时诸姐妹的题咏、林黛玉葬花之诗,都显示着大家的诗才。贾探春,这个有才干、有思想的三姑娘,正是根据这种情况第一个提出了建立诗社的创意(第37回),她给宝玉和众姐妹送上了帖子,邀集大家共议。在给宝玉的帖子中,还特别举出了东晋高僧慧远之莲社及谢安邀友集于东山的典故,以为结社之榜样。但值得注意的是帖中云:“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意思是谁说结诗社以展示才华,只能是男子的事,我这里却主张我们女子也应有此雅会。我们虽不能说探春是女权主义者,但她不让须眉的刚烈品格,却是显而易见的。对探春的创意,宝玉自然“喜得拍手”叫好,而且表示“早就该起个社的”。在探春的号召之下,众姐妹都热烈响应,聚会在秋爽。探春提出了诗社活动的时间,“一月之中,只可两三次才好。”又表示“我须得先作个东道主人”,并决定当日就开一社……总之,探春不仅是建立诗社的创意者,也是诗社活动的“决策”者。于是,大观园中第一个以女诗人为主体的海棠诗社诞生了,而且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海棠诗之后,有菊花诗、芦雪广即景诗、怀古诗、桃花诗……诗,成为《红楼梦》这部交响乐中最美好的旋律。而诗社的创建,正是探春才干的一次高雅的显现。[5] 

第55回一开始,就写凤姐“小月了”(流产),在家养病,“不能理事”。于是,受王夫人之托,探春偕李纨、宝钗共同理家,用下人们的话来说,则是“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探春理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那些管家媳妇们对她的轻视甚至是故意的刁难,如吴新登的老婆就是一个代表。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该赏多少银子按常规,吴新登老婆应该在报告此事的同时,还要说出惯例,以备主子裁决,但这次吴家老婆报告了赵国基已死之后,“垂手旁侍,再不言语”,意思很明白,看你三姑娘如何处置,更何况赵国基与贾探春又存在那种特殊的血缘关系,所以更是对探春考验。聪明的探春,当然意识到问题的敏感,立刻制止了李纨的赏银四十两的表态,责令吴家的说出以往的成例,而吴家的却回答说忘了,要现去查旧账。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一通不软不硬、绵里藏针的妙语,把个吴家的说得“满面通红,忙转身出来”。这一回合,探春显然是强者,是赢家。查了旧账以后,探春按例决定赏银二十两。

但这一决定立刻引来赵姨娘的大闹,赵姨娘说:“……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你)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抽抽咽咽的”哭起来了。探春最痛心的,就是赵姨娘唯恐别人不知道贾探春是她赵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庶出的身世,无疑是探春终身的悲剧,而生母赵姨娘卑劣的品格,阴暗的心理,在贾府中的恶名,更给探春造成极大的压抑。然而刚强的探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自己的才干,成为众姐妹中的公认的佼佼者。[5] 

探春是最关注家族命运的“政治家”,她为贾府上下的“自杀自灭”而痛心疾首。在她的心目中,“抄检大观园”对贾府来说,就是“自杀自灭”的奇耻大辱。

第七十四回写了对大观园中七个地方的抄检,最精彩的就是在探春房里的一幕。我们不妨把整个过程分为八个层次:

1.探春知道有人来抄检,“命众丫头剪烛开门而待”;

2.公然申明:“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

3.联想到甄家的被抄,慨叹自家是在“自杀自灭”;

4.要凤姐明确回答“东西都翻明白了”;

5.王善保家的“显势作脸献好”,拉起探春的衣襟;

6.探春大怒,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痛骂“狗仗人势”的奴才;

7.侍书挖苦王善保家的,凤姐赞许“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

8.众人劝慰探春,结束。

由此可以看出,探春对此丑行深恶痛绝已达极点。被抄检的其它六处,所有的人都恐惧万分,而探春却“剪烛开门而待”,这本身就是抗议!她维护自己的丫鬟,不准翻抄丫鬟之物,这也是抗议!她怒打王善保家的,这更是抗议!探春之所以如此愤激,道理很简单,请看下面一段探春的最“经典”的剖白与感叹: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须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说到这里,探春已“不觉流下泪来”。探春不是贾府的叛逆者,更谈不到封建社会制度礼教的叛逆者,相反,她是贾府大厦的最真诚的维护者。因此,当她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看到了大厦将倾的现实时,激发出的悲愤、痛惜之情,就比贾府上下所有的主子来得更强烈、更真挚。实可谓一片赤诚!

然而,探春的警策之论以及种种兴利除弊、秉公治家的举措与努力,都终究未能挽救贾府的最后的败落,而她自己也只落得一个远嫁海疆的结局。[5] 

美丽的探春,不仅才干出众,而且情趣高雅。她的诗才虽不及薛、林,但亦有自己的韵味,其《簪菊》诗,就受到姐妹们的好评。她处事、治家,也更有“文化品味”,与凤姐相比,两人皆有才干,都可谓理家能手,但两个人的“境界”却不同:探春关注的是整个家族的命运,而凤姐主要是为了一己之私利;探春理家有理念,有危机感,有忧患意识,而凤姐全靠随机应变,惟以讨好贾母为主,充满市俗气。探春身为女子,但其爽朗气概不让须眉。请看她居住的阔朗的秋霜斋里:大理石案上“笔如树林”、“宝砚数方”,墙上是“大幅字画”,案上是“大鼎”,架上是大观窑的“大盘”,盘里是数十个“大佛手”……居室如其人,这毫无脂粉气的居室,正表现了探春的男子气度。[5]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浸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2] 

【注释】

① 簪菊——插菊花于头上,古时风俗。《干淳岁时记》:“都人九月九日,饮新酒,泛萸簪菊。”又史正志《菊谱》叙曰:“唐辈下岁时记:九月宫掖间,争插菊花,民俗尤甚。杜牧诗曰:‘黄花插满头’。”

② 镜中妆——指簪、钗一类首饰,女子对镜梳妆时插于发间。这句说以菊插头,不要错认作是珠花。因男子也簪菊,并非为了打扮。

③ “长安”句——疑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是京兆(长安)人。其《九日齐山登高》诗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等句,与本诗中多以插菊、饮酒事并提相合。但“公子”“花癖”之称,总无可征,或是泛说京都风气。

④ 彭泽先生——指陶渊明。参见前注。陶除爱菊外,也喜酒,任彭泽令时“公田悉令吏种秫(高粱),曰:‘吾尝得醉于酒足矣!”江州刺史王弘曾“留二万钱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又自酿酒,“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南朝萧统《陶渊明传》)所以称“酒狂”。

⑥ 三径露——指代菊。因说“露”所以用“冷沾”,这两句都形容簪菊。

⑦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暗与陶潜“葛巾漉酒”事相关。九秋霜——指代菊。九秋,即秋天,意谓秋季九十日。秋称三秋,亦称九秋。

⑧ “高情”二句——意思说,时俗之人不能理解那种高尚的情操,那就让他们在路上见了插花醉酒的样子而拍手取笑吧。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这里兼取两者意化用之。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2] 

【赏析】

这是十二首菊花诗的最后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宝钗为十二首菊花诗排顺序时说:“……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就说得很明白,“盛”要以“残”作结。大观园金钗有十二个,菊花诗也恰好作了十二首,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我们虽不能把十二首菊花诗作十二首判词看待,但应该把咏菊诗的总体看成是咏人——咏十二钗总的命运,最后是叶缺花残,万艳同悲,归到“薄命司”去。

吃肥蟹,饮醇酩,赏艳菊,作佳诗,何等富贵风流!然而透出的气息却是如此凄凉惨淡。这是《红楼梦》常用的手法,也是作者的高明处。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2] 

【赏析】

探春这阙词只是上阙,因香尽而没写完。但是,已经将她的命运说清楚了。不过是远嫁他乡而已。

】宝玉所续下阙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总是明 年春再会,隔年期!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赏析】

贾政猜是“风筝”,探春笑答:“是“。

作者每写及探春命运时,总用风筝暗喻。她的判词前面着两人放风筝,第七十回探春的软翅凤凰风筝被风刮走,这首谜语又是说的风筝。探春的命运犹如断线风筝,将要远嫁他乡。

1987年

央视版《红楼梦》

东方闻樱

1989年

北影版《红楼梦》

季艳梅/曾丹

1996年

华视版《红楼梦》

毛训容

2010年

新版《红楼梦》

张馨予/丁荔

2010年

电视剧《黛玉传》

陶昕然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张献民 龙刚 徳井义実 史蒂夫·福里斯特 胡军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李芳雯 景冈山 布鲁思·麦勒 谢伟才 朴春 蔡珩 邱淑珍 许亚军 阿诺德·科派尔森 阿伊·阿什顿 雅克·拉兰德 高耀太 盛世美颜 寒冷 美国蒙大拿州 优酷 1972-01-11 五楼 彭心宜 液氮 摩拜单车 彭柯 姜析源 对流 辛月 脆弱 死伤者 方自 埃里克森·科尔 郭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