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电影 > 欧美好莱坞电影 > 正文

军事迷大解析:《敦刻尔克》背后的历史细节

橙山网(www.csnd.net)2017-09-02

[摘要] 电影《敦刻尔克》背后的历史细节 《兵器》杂志执行主编 肖宁 2017年9月1日,军迷期盼了好几年的电影《敦刻尔克》终于以晚于其他国家与地区40天的节奏与大家见面了。对于一场英国

  电影《敦刻尔克》背后的历史细节

  《兵器》杂志执行主编 肖宁

  2017年9月1日,军迷期盼了好几年的电影《敦刻尔克》终于以晚于其他国家与地区40天的节奏与大家见面了。对于一场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纠结了77年的战役,我个人觉得诺兰的表现角度是不同于其他同选题影片的,对于那段历史的再现也是达标的,甚至还有一些小惊喜。看过电影,对电影背后的历史细节不禁又有感而发,毕竟那场那场对于每个成功回家的人都感觉不容易的撤退行动,需要记住的片断太多太多。

  希特勒的命令真具有决定性吗?

  在提到敦刻尔克战役时,很多人都会提及希特勒的那道神指令——命令已经处于绝对优势的德军装甲部队停止前进,磨蹭了足足3天才恢复攻击。大家都会把英国成功撤出33万远征军和10余万法国、波兰和比利时军人,都归功于希特勒的昏招。但是请别忘了,进攻的停止时间只有3天,而德军对敦刻尔克前线的英法盟军始终保持了高压,从5月20日-6月4日的十余天里,德国空军和海军一直在使用多种手段杀伤在海滩上等待登船的英法联军。

  有说法指希特勒发布此道命令的初衷是想与英国谈判,从而粗暴地干涉下级的作战指挥。这么说,有点冤枉陆军下士了。

  当时的战场总体形势是,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被德军打了一个漂亮的合围,在德军A、B两个集团军群的压迫下,还在荷兰作战的英国远征军突感背后有人虎视眈眈,为了避免被德军包了饺子,只得马不停蹄地撤往英吉利海峡。英吉利海峡的最窄点位于加莱,但是由于德军的A集团军群已经挡在了英军去往加莱的路上,只得在敦刻尔克停下脚步,琢磨退路。

  不过此时,虽然德军处于进攻的态势中,但有几大因素,让德军高级指挥官们忧心忡忡:首先经过多日的高强度作战,德军急需修整;德军装甲部队因为脚上长着轮子,远远地走在了进攻序列最前端,而德军的大部队——步兵和依靠畜力机动的后勤辎重部队则被抛在后面,缺乏步兵掩护的装甲部队深入敌阵,有些危险;别看英法军部队被团团包围,但远征军的实力却不容小觑,万一此时英军发动突围作战,德军也没有足够的把握能够拦得住。

  综上,在听取了德军指挥官曼施坦因和克鲁格的建议后,希特勒还与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进行了商议,最终决定在敦刻尔克地区暂停了进攻,转而进行修整,待后续的步兵部队赶上后,再投入进攻。当然,很多德军中级指挥官对这道命令极为不理解,觉得部队并不像高层想的那样脆弱。

  这3天,对于英法联军无疑是宝贵的,他们得以加强和巩固已有的阵地。尤其敦刻尔克地区水网密布,运河和沼泽密布,更是便于防守。

  另外还有一点,德国空军元帅戈林(一战空军中尉)对元首希特勒(一战陆军下士)夸下的海口,也间接促成了命令的颁布。戈林许诺到,凭借强大的德国空军,就能将逃窜的英法军队消灭在海滩上。但事实上,尽管德国空军给撤退行动造成了巨大损失,但回家的信念,还是扭过了对炸弹的恐惧,英国人还是成功遁形。

  “该死”的皇家空军

  本片中,空战环节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片中,一个英国空军的喷火战斗机编队奔赴敦刻尔克,与德国空军争夺战场制空权,一路上,3架战斗机与德国空军多次遭遇,最后或被击落,或遭迫降,没有一架返航英国。影片末尾还有一个镜头,就是迫降的英国飞行员回国后,遭遇一名陆军士兵的调侃,陆军士兵抱怨当自己在滩头躲炸弹的时候,空军的战斗机在哪里?

  应该说这名陆军士兵的抱怨有点冤枉英国空军的飞行员了。为了护卫从法国敦刻尔克到英国多佛尔短短21英里的航程,英国空军每天要出动300架次的战斗机在海峡上空来回地穿梭,他们要跟德军的轰炸机作战,防止它们炸沉正运送兵员回国的船只,他们要和德军的战斗机作战,防止它们扫射海峡中漂流的各种民间小船,他们还要驱赶海滩上呼啸的德军容克-87俯冲轰炸机,防止它们那刺耳的啸叫吓坏海滩上的“小朋友们”。

  空战是一个立体空间的作战,其广度和高度是地面作战所无法企及的,这就难怪为什么海滩上的英军会吐槽空军救驾来迟,而实际情况是出现在海滩上空的英国空军战机没准已经在海峡上空经历了多次生死对决了。当终于抵达敦刻尔克上空,飞行员们又会遇见新的敌人——战斗机那小小的油箱。高强度的空战,战斗机的耗油量会急剧升高,战斗机刚刚抵达海滩上空,只能待上很短的时间就要返航了。这一点,片中有专门的情节进行了表现:一架喷火战斗机的仪表被打坏,无法正确显示油量,飞行员只得根据战友的报告,来计算自己的滞空时间,而战友被击落后,则只能听天由命了。但是他为了尽力掩护地面的友军,放弃返航,用尽最后一滴油,击落一架德空军容克87俯冲轰炸机,自己却迫降在德军占领的海滩,最后被俘。

  整个敦刻尔克战役期间,英国空军一共被击落106架战机,但却击落了德军156架战机,以自己英勇的行动,成功地掩护了撤退行动。

  该不该让法军先走?

  应该说,法国人知道英国人开始执行撤退的发电机计划时,才知道细节和详情的,他们也明白自己是排在英国人之后撤退的。强敌当前,背靠大海,应该说法国人此刻心里是绝望的。电影中虽然没有大段表现法国人的绝望,但从一些片段中也隐晦地涉及,例如一名法军士兵扒掉阵亡英军士兵的服装冒充英军混上医护船;在栈桥上恳请英军军官放行的法军士兵;男主角在通过法军据守的街垒时,与法军士兵有短暂的眼神交流,而法军的眼神明显十分冷淡。这些画面,都表现了法军与英军同为盟友,在面临德军的包围时,在面对撤退的通路时,微妙的情绪。

  撤退行动开始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曾下令,“应尽量使法军和我们共同从敦刻尔克撤退”“不要让法军仅仅依靠自己的航运工具”,但在实际行动中,被优先撤退的依旧是英军部队,法军士兵更多的是遭遇拒载。至5月30日为止,在撤往英国的12万盟军中,仅有6000名法军。

  在应对巨大的政治和舆论压力下,丘吉尔再次重申,“要撤退更多的法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将对我们和盟国的关系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害”。留下的英军被要求“应坚守阵地,能守多久就要守多久,以便法军得以继续撤退。”行动结束时,一共约有9.8万名法军撤至英国。

  1940 年 6 月 4 日,当最后一艘救援船从海岸离开时,仍有至少4万名英军留了下来。他们联同约4万名法军,在敦刻尔克附近的阻击阵地上遭德军俘虏,一部分人被当场处决,幸存下来的则受虐直至终战。但这段史实长年乏人问津。

  战俘缺乏食物及药物,而德军为打击士气,褫夺了被俘英军军官的军阶,把他们送往盐矿工作,只准喝沟渠水及吃腐烂食物。有战俘后来在书中直言:‘他们作战到底,确保逾 30 万名同袍成功撤退。他们的牺牲为英国带来希望。但当那些脱险回家的人被誉为英雄时,战俘们却遭世人遗忘。’

  实际上,早于英法开始撤离敦刻尔克时,德军已展开暴行。5月28日,约100名隶属英国皇家诺福克团第二营的士兵刚向德军投降,就被党卫军押往一个农场,于坑内被机关枪扫射身亡。同日,皇家沃里克郡军团第二营被俘后,被押至一个粮仓内,被德军以手榴弹屠杀。

  随着战事持续,这类押送愈趋频繁,有时候俘虏们只有少量食物,甚至毫无东西可吃。当火车抵达车站后,这些战俘就被押上运牛车,送往德国及波兰的工地。20岁的英兵怀特就被转折押送到波兰一个农场,于纳粹卫兵的监视下工作,其后再于1944至1945年,被押送至近千英哩远的柏林郊外,几乎死在路上,直到1945年4月他才被盟军救出。

  应该说,英国政府在撤离这一问题上,已经尽最大可能地做到了公平。

  超级棒的空战画面是怎么来的

  本片展开故事情节有三大主线,笔者比较感兴趣的是空战这一支。同时空战也是敦刻尔克战役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德国空军和英国空军围绕这21英里长的海峡,展开了殊死的厮杀。

  对于空战画面的展现,现在很多电影大多是采用3D虚拟的技术,通过绿幕加电脑动画来实现。虽然这样做能够再现很多实拍无法展现的角度和画面,但多多少少会有那么一点点假,始终让人觉得是在看电脑游戏的资料片。

  本片导演诺兰在拍摄之初就决定使用实拍的方法,来展现77年前的那场活塞式空战。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那些曾经是欧洲空中霸主的战斗机已经为数不多了。英国空军装备的喷火式战斗机早已于上个世纪60年代退役,上一次喷火式战斗机在敦刻尔克的飞行根据飞行记录,是在1954年。经过努力,诺兰终于征集到了合适拍摄的喷火式战斗机,它们的机体还很结实,可以根据导演的要求,进行各种特技动作的飞行,尤其是展现实际作战的战术动作。

  但问题又来了,喷火式战斗机是单座机,如果要近距离实拍飞行员的空中画面,摄影师和IMAX摄影机如何安排是个难题。导演最后想了一个办法,改装一架苏联制造的雅克-52双座运动机。改造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驾驶舱内按照喷火的样式进行改造,可以拍摄飞行员舱内操作的画面;驾驶舱盖也按照喷火的样式进行改装,可以近距离拍摄飞行员飞行中开舱的画面;最后就是IMAX摄像机的架设,经过测试,摄像机被安装固定在飞机的左翼,雅克-52的后舱则搭乘摄影师操作机器拍摄。

  开始剧组还担心飞机左翼安装摄像机后,会影响飞行性能,但实际操作后发现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IMAX摄像机每次只能拍摄4分钟的画面,为了拍够电影所需的素材,这架雅克-52频繁起降,但也经受住了高强度的工作考验。

  除了用雅克-52拍摄飞行员近景外,剧组还采用一架Piper Aerostar公务机,在机尾安装IMAX摄像机拍摄多机飞行及空战画面。

  作为片中空战主角的英国喷火式战斗机,也值得在此多说一说。

  喷火式战斗机是一款非常漂亮的活塞式战斗机,其独特椭圆形的机翼(为了减少阻力)、1030hp的劳斯莱斯梅林发动机,都使观众肯定无法忘记这架战机在片中的表现。

  喷火式战机在设计时被定位成一种高性能、短航程的拦截战斗机,就好比冷战时期的米格-29一样,但在不列颠空战中,喷火的腿再短,必然还是远过需要飞越英吉利海峡的德国空军Bf-109,而藉由喷火式的优异性能和飞行员永不投降的精神,粉碎了戈林瓦解英国空中力量的计划,最终迫使德国放弃入侵不列颠。

  电影中的空战画面,也展现了一下喷火式战斗机的真实性能特点。

  喷火式战斗机的老对手——梅塞施米特Bf-109在电影里也出现了,两者性能非常相近。喷火具有更出色的转弯半径,,在4572米以下飞得较快,但Bf-109的爬升占优,并在6096米以上有速度优势。Bf-109的DB601A发动机可以使飞机在俯冲时不失去动力。而“喷火”的梅林发动机进行垂直俯冲时,容易突然熄火。 “喷火”胜在水平方向上的机动性能,Bf-109则在垂直方向上机动性能更佳。“喷火”适合在混战中迂回到对手侧翼,从后面去攻击敌手。Bf-109适合从高空俯冲下来打了就跑。

  观众可以在剧中看到,英军飞行员在与德军战斗机缠斗时,多采用不停的盘旋和水平向的机动,以占据有利的攻击阵位,而德国Bf-109战斗机多是采用从天而降的突袭式打法。从这一细节看,诺兰及其编导团队对于军事细节的把握很是用功。

  说完喷火,观众朋友还可以注意电影中德国空军一款战机的表现。

  它就是德国心理战的邪恶例子——容克-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西班牙内战时,德国空军派出秃鹫军团支援西班牙独裁政府作战。其装备的容克-87在作战中,机翼上均安装有警笛,随着战机的向下俯冲,警笛同时发出刺耳的尖叫声。这种刺耳的叫声通常会给敌方部队和平民带来巨大的恐怖感,因为接踵而来的就是炸弹的爆炸和人员的死伤。德国人将其称之为“杰里科号角”,这尖啸也是容克-87轰炸机的识别特征之一。敦刻尔克战役中,这种尖啸一样响彻沙滩上空。曾在此等待海滩撤离的英国军队埃利曼中战尉后来回忆说,“斯图卡就像一群巨大的地狱海鸥,在上空徘徊,一旦看准目标,先是拉起然后急速俯冲,随着刺耳的尖啸,炸弹倾泻而下,我军又是死伤众多。”只可惜,容克-87的存世真机无法再现当年的高强度突袭,拍摄时只能用模型代替。

  电影里还用到了其他多款飞机模型,以弥补无法使用真机拍摄的问题。

  纸板人和假军舰

  国外电影拍摄大场面时,最难以处理的就是大批人员的聚集。导演诺兰在拍摄《敦刻尔克》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年,在敦刻尔克的沙滩上,每天都会聚集成千上万的英法军人,等待登船。这些细节,在当年的历史照片里比比皆是。

  欧美电影一直不善于使用庞大的人力来实现类似的场景。但诺兰用一个巧妙的方法来实现了。在很多镜头里,除了近处的队列外,其他队列都采用纸板人形来模拟。纸板人都采用彩色打印的英军形象,远远看过去还挺像真。在拍摄爆炸场面时,每排纸板人中间也会夹插一些真人,专门负责在爆炸时推倒纸板,以免穿帮。只是在潮湿的沙滩上,纸板人的消耗率比较高,被海水浸湿后就需要换上新的纸板队列,不过好在价格便宜,数量管够。

  在道具方面遇到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当年的军舰。对于平民的小船队,大家一般都会给予忽略。但英国海军的制式舰艇则不太好蒙混过关。作为撤退主力的英国海军各型驱逐舰、扫雷舰和巡洋舰等,其外形大多为军迷们耳熟能详。

  对于这一点,制片方应该也是知道的。老式战斗机好找,因为跟老飞机收藏者借就是了,但要再造一批二战英国海军舰艇,则几乎是不可能的,考虑到很多场景需要在舰上拍摄,道具师们想必经历了痛苦的抉择。

  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海战场面,导演团队采用的是尽可能模糊的视角,对于需要军舰出现的画面,尽可能的一掠而过,不做过多的停留。在船型的选择上,也尽量选择一些没有现代武器装备(例如雷达和反舰导弹发射器)的舰只。

  不过值得一提的,本片的拍摄,使用了一艘法国海军二战后建造并装备的一型T47型驱逐舰,用来模拟敦刻尔克撤退中的英军驱逐舰。T47驱逐舰的建造时间为1955年,其舰艇的外形与二战时期的舰艇设计颇为接近,该级舰一共建造12艘,于1957年陆续进入法国海军服役。T47早期为一型火炮驱逐舰,主要武器为3个双联装127毫米舰炮塔和3个双联装57毫米舰炮塔,外加4个三联装鱼雷发射器。1960年代,法国海军针对任务需要,对T47驱逐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将其中3艘改装为指挥旗舰,4艘改装为防空驱逐舰,5艘改装为反潜驱逐舰。

  1980年代,这12艘T47驱逐舰纷纷进入退役报废的状态,其命运各有不同,有被当作靶舰被击沉的,有被当作防波堤沉入大海的,最幸运的要数D627舰,它被作为一个舰艇博物馆被法国南特市政府收藏,停泊于卢瓦尔河畔供游人参观。

  诺兰于2016年租借D627舰用于《敦刻尔克》的拍摄,让其同时扮演英国海军D36活泼号驱逐舰和D54征服者号驱逐舰。为此,D627舰的船头两舷一侧涂刷D36的舷号,一侧涂刷D54的舷号。

  笔者在观影过程中有两次的确热泪盈眶来着,一次是在英国民众驾驶的小船舰队抵达敦刻尔克海岸时;一次是在撤至国内的英军士兵担心遭遇民众的不理解时,火车车窗外却站满了箪食壶浆的男女老幼。

  敦刻尔克的撤退成功,为英国抗击德国的侵略保留了宝贵的有生力量,虽然损失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坦克车辆,但33万训练有素的远征军将士奠定了英军打击法西斯的人力基础。

  最后我用一句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名言来结束《敦刻尔克》的观影分享:“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们将具有愈来愈大的信心和愈来愈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即使这个岛屿或它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入饥饿之中。”

橙山网(csnd.net)简评:对于一场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纠结了77年的战役,我个人觉得诺兰的表现角度是不同于其他同选题影片的。

热 门
明 星
T.A.T.U. 布雷特·拉特纳 洪毓良 臼田麻美 史蒂文·西格尔 布伦达·弗里克 保罗·安吉里斯 杨雪仪 阿德里安娜·巴比欧 林青霞 米拉·奈尔 沃斯M.史蒂文斯 张耀星 宫崎吾郎 乐基儿 孔镱珊 费振翔 李成儒 逃学 1982-07-10 辰野町 田中萌 柳岩 盖瑞·马歇尔 孟非 美恐 黑脸 黄秋生 萨尔玛·海耶克 李承炫 夫妻:胡兆明与叶玉卿 小仓区 分歧者2:绝地反击 姜成勋 公积金 刘承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