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科 > 明星百科 > 正文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橙山网(www.csnd.net)2015-03-10

[摘要]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于2003年5月1日起试播,同年7月1日起正式播出。脱胎自原CCTV-1(新闻·综合频道),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全天24小时直播的新闻频道,一个全天专业播送新闻、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于2003年5月1日起试播,同年7月1日起正式播出。脱胎自原CCTV-1(新闻·综合频道),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全天24小时直播的新闻频道,一个全天专业播送新闻、评论、访谈的电视纯专业新闻频道。通过中星6B和鑫诺3号卫星覆盖全国。从2009年5月27日起,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由原...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于2003年5月1日起试播,同年7月1日起正式播出。脱胎自原CCTV-1(新闻·综合频道),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全天24小时直播的新闻频道,一个全天专业播送新闻、评论、访谈的电视纯专业新闻频道。[1] 通过中星6B和鑫诺3号卫星覆盖全国。

从2009年5月27日起,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由原来的加密传输改为不加密的开路传输。使用卫星接收机接收电视节目的用户,只要在接收机上重新搜索节目,就可以收看到(台标为CCTV-新闻),有线电视网收看节目的用户不受影响。

2003年5月1日该频道试播,2003年7月1日正式开播并首次改版(小改版)。开播初期新闻频道的定位是“强化舆论导向,突出传播党和国家的声音”。开播之初,有评论家称其是中国媒体开天辟地之举。中国宣传部门意识到新闻直播节目的需要性(当时中国大陆民众大量安装卫星系统收看境外新闻节目直播,而当时的央视一套作为综合频道,不可能随时进行直播报道)。但也有批评家认为新闻频道是中国政府的“宣传工具”,与世界一流媒体仍有不少差距。例如在中立与客观程度上,新闻频道还只是一个“传声筒”。早期的新闻频道只是一个“泛新闻类”频道(即有大量的非新闻类专题节目),而不是新闻直播频道,所以与一般民众的期待相差悬殊。由于其真正的新闻直播节目不足,以致后来满足不了民众对于新闻与讯息的求知度。

2004年5月1日,该频道第二次改版(小改版)。这次改版裁撤了《亚洲报道》《文化报道》《声音》等收视表现不好和社会反响度不高的栏目,同时调整了《社会记录》《新闻会客厅》《国际观察》的播出时间,以期放大优势栏目的收视效果。

2005年5月8日,该频道第三次改版(小改版)并对宣传片进行了微调。在这一年里,新闻频道的收视份额和广告收入进入平稳增长期,到年底平均收视份额达到1.73,超额完成台里规定的年均收视份额1.6的指标。

2006年6月5日,该频道第四次改版(首次大改版),频道ID片头统一换为黄色调并增加了《朝闻天下》《360°》(已停播)等主打节目,并调整了晚间黄金时段节目编排。

2008年3月24日,该频道的节目做出调整(第四次小改版)。因南方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最恶劣的暴风雪袭击事件,该频道则开始大量增加新闻直播,而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等做到了全天重点时段的大直播;并在这之后全天上下午开通“新闻大直播时段”。

2009年5月27日,因该频道传输方式由加密传输改为不加密开路传输,使用卫星接收机的用户能收看到该频道的节目。

2009年7月27日至2009年8月17日期间,该频道第五次改版(第二次大改版),《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及《新闻周刊》、《每周质量报告》、《新闻调查》、《新闻1+1》、《面对面》以及在新址演播室直播的《午夜新闻》和凌晨时段《新闻直播间》(上述两节目片头相同、但统一片头音乐结尾略有改动)外,其余新闻节目采用统一片头模式、使用统一片头音乐。8月17日,《新闻直播间》、《环球视线》、《24小时》等节目全新亮相。

2011年1月1日,该频道的标志由“CCTV-新闻”更换为“CCTV-13 新闻”(注:该频道屏幕下方出现的滚动字幕自2003年正式开播起频道标识一直是CCTV-新闻,从末更换为CCTV-13 新闻,2015年1月6日起每天凌晨屏幕下方出现的滚动字幕标识为央视新版标识,该频道2003年试播时屏幕下方出现的滚动字幕无频道标识。另外,该频道台标曾于2008年8月10日至8月25日和2012年8月2日至8月13日全天候放置右上角。)。

2011年7月4日,该频道第六次改版(第五次小改版)并恢复在凌晨的每个整点时段播出的《新闻直播间》。

2013年5月27日凌晨,新闻频道信号切入新址播出。当天屏幕右上角一度显示了整半点时间标,期间左下角的时间字体以及跑马灯字体略有了改变(该频道复兴路旧址信号于2013年6月17日停播,2008年8月至今整半点时间标不显示,偶尔在非整半点的时间显示时间标;但是该频道2003年5月至2008年8月有整半点时间标显示)。

2013年6月17日,该频道的节目信号正式通过央视新台址对外播出。而高清版本信号对外播出时间以及迁入新址时间则一再延后。

2015年1月6日,从0时开播的《午夜新闻》开始,每日凌晨0时至6时的节目开始在新台址的新闻演播室播出,此时段的节目画面比例由原生4:3改为16:9(包括部分重播节目),同时开始使用新的新闻片头、镜面,其他时段则继续在旧台址播出,使用旧的新闻片头与镜面,画面比例维持原生的4:3。

第一次:专业化。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003年5月1日开始试播,7月1日正式播出,这期间有一次小改版。砍掉了《海外速递》等六个专题类栏目,增加了《小崔说事》。应对观众反应强烈的访谈类节目过多的现状,除了《新闻会客厅》等谈话节目,24档整点新闻中一律不再让嘉宾进入演播室,以保证栏目形态的专业化。

第二次:品牌化。2004年的改版,撤掉了《亚洲报道》、《文化报道》、《声音》等社会反响度不高的栏目,调整了《新闻会客厅》等优势栏目的播出时间,以求优势栏目做成品牌栏目。

第三次:说人话。受《南京零距离》等地方电视台的影响,2006年新闻频道的改版加大了民生新闻的比重,创办了大型资讯类节目《朝闻天下》,从民生、文艺到体育等各类信息,包罗万象。主持风格清新活泼,新闻语态更贴近受众、贴近生活。一言以蔽之:说人话,少说官话套话。《朝闻天下》时至今天已成央视最重要的王牌新闻栏目之一。

第四次:少废话。新闻频道24小时都在播新闻,但新闻信息量并不足以支撑,观众感觉废话比较多,重播比较多,冗长的评论比较多。这也是2006-2008三年时间新闻频道收视不升反降的主要原因。2009年,新闻频道迎来最大力度改版,举措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最大的特点是扩大了频道的新闻信息量和时效性,首播多了重播少了,新闻多了评论少了,民生新闻国际新闻多了,时政新闻少了。以改版半年后的2010年2月13日至19日为例,新闻播出总量达到2615条。其中,首播新闻总量达到1360条,是2009年改版前常态周均首播总量的近3倍,首播率达到52.01%。

第五次:国际化。2011年,新闻频道再次改革,进一步加大新闻信息量,恢复试行过的24小时全天候直播。与此同时,国际新闻的比重也进一步增加。此后几年,新闻频道收视一路高涨。[2] 

第六次:现代化。2015年1月6日,随着《午夜新闻》以及凌晨时段《新闻直播间》迁入新台址播出,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并使用全新包装。演播室更加与国际水平接轨,更具现代感。

李修平

王宁

李梓萌

郭志坚

康辉

海霞

李文静

长啸

胡蝶

郑天亮

章伟秋

贺红梅

郎永淳

杨晨

崔志刚

经蓓

欧阳夏丹

颜倩

张璐

慕林杉

敬一丹

张泉灵

侯丰

张羽

董倩

白岩松

水均益

彭坤

胥午梅

刘羽

紫凝

柴璐

劳春燕

肖艳

朱广权

周丽

纳森

梁艳

耿萨

王音棋

严於信

赵普

和佳

李小萌

宝晓峰

孙宝印

古兵

郑丽

刚强

王言

何岩柯

顾国宁

张仲鲁

苗凯

徐卓阳

李曈曈

如果说新闻频道是前台,那么央视数千人的采编网络就是后盾。多年来,央视逐步构建起面向全球的现代采编体系:

海外记者站:71个,超过BBC的42个和CNN的37个。

海外中心记者站:5个,超过BBC的2个和CNN的3个。

海外分台:2个,北美、非洲。

覆盖范围:171个国家和地区,超过NHK的120个、NBC的100个、半岛电视台的50个。

海外用户数:3.5亿,超过NHK的0.2亿、半岛电视台的0.5亿。

播出语种:6种。除了中文新闻频道,还有英、法、西、阿、俄五个语种的新闻频道,超过BBC的4种和CNN的2种。未来,央视还要增加葡萄牙语,形成“7种语言+10个国际频道”的国际传播格局。[2] 

新闻频道的专题节目包括新闻背景、新闻评论、新闻调查、舆论监督、民意调查、法制等各种节目形态,是对整点新闻和分类新闻的补充和深化。

《午夜新闻》(播出时间:每天0:00)

《新闻直播间》(播出时间:参见本词条“频道编排表”)

《朝闻天下》(播出时间:每天6:00【6:00-8:30与CCTV-1并机】)

《新闻30分》(播出时间:每天12:00【与CCTV-1并机】)

《法治在线》(播出时间:每周一至周六12:35)

《共同关注》(播出时间:每天18:00)

《新闻联播》(播出时间:每天19:00【与CCTV-1和各个地方卫视并机】)

《东方时空》(播出时间:每天20:00【特殊情况下与CCTV-1并机】)

《国际时讯》(播出时间:每周一至周五22:00)

《24小时》(播出时间:每天23:00)

《焦点访谈》(播出时间:每天19:40【与CCTV-1并机】)

《新闻调查》(播出时间:每周六21:30)

《新闻周刊》(播出时间:每周六22:15)

《每周质量报告》(播出时间:每周日12:30)

《世界周刊》(播出时间:每周日22:15)

《新闻1+1》(播出时间:每周一至周五21:30)

《面对面》(播出时间:每周日21:30)

《环球视线》(播出时间:每周一至周五22:30)

《联播天气预报》(播出时间:每天19:32【与CCTV-1并机】)

《新闻地图》

《全国主要城市天气预报》

《真诚沟通》

《就业有位来》

以下节目通常在各节新闻之后播出:

《新闻地图》(以卫星地图的形式呈现全球重要地区的时事新闻)

《真诚·沟通》(真人公益纪实小节目,最早2002年4月开播,以前是《东方时空》的子栏目)

《全国主要城市天气预报》

《点滴·文明》(公益广告专栏)

2011年7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午夜档打通,每天1时至6时不再只是重播栏目,而是在每小时整点时段播出《新闻直播间》,并至少保证直播20分钟直播时间;如遇重大事件,直播时间不仅加长,还安排评论员进行直播评论。[3] 

及时告知重大新闻

央视新闻频道相关负责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这次要恢复24小时直播主要有两大原因:[4] 

一是午夜档新闻多是国际新闻,有助于央视打造国际大台的形象;[4] 

二是直播不能放过每一个发生的重大新闻,可以将最新鲜的新闻及时告知给观众。[4] 

午夜新闻档编排内容

考虑到夜间收视率肯定不会太高,因此与白天的《新闻直播间》不同的是,午夜档的《新闻直播间》每个小时的时段将直播20分钟的新闻,然后再重播各个品牌栏目。[4] 

如遇到类似利比亚撤侨、王家岭矿难等大事件,即使是发生在深夜,也将随时进行整段直播,不再重播栏目,午夜档的新闻直播,内容将以及时发生的国际新闻和梳理的重大国内新闻为主。如遇到重大新闻,还将安排评论员直播评论。[3-4]   

午夜档《新闻直播间》的主播安排,则采用轮班制,即新闻频道所有的主播都将排班轮流上岗。[3-4]   

“评论员制”成常态

除了午夜档打通《新闻直播间》外,在对《午夜新闻》的收视群体进行调研时发现,收看此档栏目的收视群体主要是文化层次比较高的人群。因此,简单对当天新闻的梳理,就不能满足收视群体的需求。[5] 

《午夜新闻》的改版重在深度。《午夜新闻》前15分钟为一个重点开放式话题的深度报道。就当前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展开全面的讨论,从点到面,从浅到深,从正到反。此外,该栏目还将“评论员制”变成常态,并要求评论员要有自己的观点,不再是简单的评论,而是带有强烈的观点,并引起观众的思考。[5] 

开播之初,有评论家称其是中国媒体开天辟地之举,中国宣传部门意识到新闻直播节目的需要性(当时中国民众大量安装卫星系统收看境外新闻节目直播)。也有批评家认为新闻频道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与世界一流媒体仍有不少差距。显然这是错误的。例如在中立与客观程度上,新闻频道还只是一个“传声筒”。当时的新闻频道是一个泛新闻类频道,而不是新闻直播频道,所以与一般民众的期待相差悬殊,因为真正的新闻直播节目不足,而非新闻类专题节目甚至是娱乐节目又过多,满足不了民众对于新闻与讯息的求知度。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启动了重大以及突发新闻事件直播体制,频道全面改版,栏目重新包装,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成为奥运资讯频道,为观众第一时间直播重点赛事,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奥运资讯节目,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信息。奥运会、神七直播结束后,新闻频道借鉴汶川地震的直播经验,为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发生,从每天8:30-11:30、下午13:00-17:00改为新闻大直播时段,第一时间向观众传递最新新闻事件;[6] 取消了《新闻社区》节目;同时也将每一时段的天气资讯改为全国天气预报节目,让广大观众更快、更实时地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

[责任编辑:kemi]
  • 分享到:
标签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热 门
明 星
李芳雯 布鲁思·麦勒 许亚军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谢伟才 阿伊·阿什顿 史蒂夫·福里斯特 高耀太 朴春 龙刚 阿诺德·科派尔森 邱淑珍 景冈山 张献民 雅克·拉兰德 徳井义実 蔡珩 胡军 高卢英雄大战凯撒王子 1993-08-06 思明 主编 杰森·约翰逊(I) 女文 1979-09-07 却被 杨俊平 阿Sa 请回答1988 暖心 亚当·斯特拉斯伯格 康博 教父 哈佛大学被指招生歧视 戴恩-德哈恩 赛车总动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