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山网 > 星百问 > 正文

你认为选秀节目为什么受欢迎?

橙山网(www.csnd.net)2023-01-22 00:01:27

[摘要] 橙山网csnd.net 节目类型的周期性变化。从传播理论上说,电视节目有一个周期性的规律,指的是一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在一定时间段内会成为主要的节目类型,在延续一段时间之后,就会

橙山网csnd.net

节目类型的周期性变化。从传播理论上说,电视节目有一个周期性的规律,指的是一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在一定时间段内会成为主要的节目类型,在延续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被另一种节目类型所取代。30年来,从中国电视的发展历史看,每一类型的周期从产生到高潮大致是10年左右,比如上世纪80年代主要节目类型是综艺节目,90年代主要节目类型是谈话节目,而新世纪以来,主要节目类型则毫无疑问是真人秀节目。 从中国真人秀节目本身来说,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奇与稚嫩模仿。首先是中国引领风气之先的广东和娱乐立台的湖南看到了这个节目类型的潜力,节目分别是2001年广东电视台模仿美国《幸存者》的《生存大挑战》和2002年湖南经济电视台模仿《老大哥》的《完美假期》。《生存大挑战》因不熟悉真人秀节目的规则而没有产生影响,《完美假期》则在遭到“少儿不宜”、“恶俗”等恶评后很快消失。 第二阶段是模仿、抄袭和创造的混合,真人秀节目的巨大魅力开始展现。2004年2月,湖南卫视以美国福克斯电视网的《美国偶像》为范本,与蒙牛乳业合作,推出以年轻女孩唱歌表演为内容的《超级女声》。2005年,第二届《超级女声》设立长沙、广州、郑州、杭州、成都五个赛区,以“想唱就唱”为口号,节目不设任何门槛,所有报名选手先参加各分赛区的“海选”,最后在进入年度总决赛的10名选手中决出冠、亚、季军。在节目的最后阶段,全国范围内收看《超级女声》总决赛的观众约有2亿人左右,形成风靡中国的“超女现象”。美国的《时代周刊》甚至将“超女”冠军李宇春作为封面人物。《超级女声》直接引发了2004年到2006年“全民选秀”的时代,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非常6+1》、《星光大道》,上海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名师高徒》,北京卫视的《红楼梦中人》,重庆卫视的《第一次心动》,浙江卫视的《与星共舞》,福建东南台的《星随舞动》,广东卫视的《赢遍天下——舞彩缤纷》等,都是这阶段的真人秀节目。但随着真人秀节目的快速发展,不少节目滑向庸俗低俗,传出选手买票、拉票的丑闻,为此,广电总局不得不出手干涉,规定不得采用手机、电话、网络等任何场外投票方式。其后广电总局又规定选秀节目比赛时间限制在75天之内,上星频道的选秀节目数量不能超过三个等。使得真人秀节目在2009年底到2010年初陷入低迷,有人甚至预言,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将走向没落。 第三阶段是以2010年7月上海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开播为标志,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电视屏幕再度爆发。比起上一阶段真人秀,这阶段真人秀节目的特点是直接购买国外节目的版权、严格按国外节目宝典制作,与国外团队直接深度合作,在制作上大投入、以大片方式做到极致,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子,不但购买了了价格昂贵的原版转椅,还邀请了中国乐坛顶级的导师、请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音响总工程师、由“中国第一贝斯手”带领的中国第一乐队以及负责中国一流演唱会的录音师。录制现场一共架设26个机位,每集不到90分钟的节目,调用素材量达到近1000分钟。这些都是此前中国电视节目不可能做到的,也是一般省级电视台或经济发达省市电视台地面频道难以做到的。正因为真人秀节目是主要节目类型加上各种因素的结合,出现节目火爆也就不奇怪了。 

从传播理论上说,电视节目原先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叫虚构节目,主要是以电视剧为代表,其人物与故事都是虚构的;另一类叫非虚构节目,以新闻节目和纪录片为代表,也包括综艺节目等,其人物与故事是真实的。两类节目不可混为一谈。但真人秀节目却将两类节目的特性合为一体,即既有纪录片特征的纪实性、又有肥皂剧特征的戏剧性、还有竞赛节目的胜负性和脱口秀的观点性。真人秀节目的魅力在于:它的选手是真实的人物、讲述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就这点而言,它大大胜于纯粹虚构的故事;同时与单纯的比赛节目、传统综艺节目相比,选手们不同寻常的境遇和家庭背景、奋斗经历或漂泊历史、面对苦难的奋斗或是家人间刻骨铭心的情感,又具有了电视剧般的煽情效果。同时真人秀也与电视剧一样具有强烈的悬念,无论在海选的初期,还是进入二十强、十强、八强、五强,直至最后的冠亚军,谁走?谁留?这些悬念都紧扣人心;在PK、复活、最后的夺冠阶段,同样具有高潮、戏剧性的变化与激动人心的场面。而通过一次次的过关,一次次的淘汰,选手的表演能力也越来越强,越来越具有好演员的舞台魅力。正如国外某些电视理论家而言,如今的电视媒体已经越来越像电影了,区别是电影是由职业演员来演的,电视是由非职业演员来演。

一般说来,年轻人由于胆子大、敢于冒险、充满梦想、没有太多顾虑,往往更强烈、更直接、更超前地表现出社会心理,特别是在需要选手出场的真人秀舞台上,她们的真诚、勇敢、率真,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首先轰动全国的真人秀节目就是以十几岁女孩子为主角的《超级女声》。在后来其他真人秀节目中,也是由“80后”、“90后”的年轻人冲在前面,继而带动社会各个不同年龄层参与,而社会的集体心理并不是仅仅存在于年轻人身上,而是普遍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和各个不同年龄层都暗藏的,一旦有节目将其引发出来,很快就会风靡社会,比如上海电视台的《妈妈咪呀》,就让许多年少时有过歌星梦却因为成家而搁浅的主妇们在节目中一展歌喉,绽放惊人魅力。因此,真人秀节目正是因为它满足了普通人内心的渴望、为想成为明星的年轻人和有艺之人提供了迅速出名的机会,满足了许多人的明星梦想,表现了社会的集体心理而得到广泛的认同。 

真人秀节目这种混合特征从其当初命名过程就可以看出来,最初这类节目曾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如真实肥皂剧、纪录肥皂剧、游戏纪录片、真实情景剧、构建纪录片、实境电视等。这些混乱不一的节目名称也反映出节目特征的多样性,而最终节目名称统一为“真人秀”(Realty TV或Realty TV show)正是概括了它的两个主要特征,即真人和秀。也正因为如此,观众对于真人秀节目出现的“托儿”或讲的故事有假特别不能忍受,因为这打击了观众对于“真人”的期待,违反了节目的主要特征。 

节目本身的独特魅力。真人秀节目不过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最走红的电视节目类型,其之所以风靡一时,秘密就在于它打破了真实的电视节目与虚拟的电视节目的界限。做到了“真人”与“表演”的结合与统一。也就是说节目类型确实具有独特的魅力。

社会集体心理的表达。真人秀节目火爆的原因首先是这类节目表达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集体心理。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社会心理的关键词是“欢乐与奋进”,90年代社会心理的关键词是“疑惑与迷茫”,那么,最近十几年来社会心理的关键词就是“梦想与愤怒”。

热 门
明 星
若松节朗 刘冠翔 亚德里安·保罗(I) 吉川晃司 莱安·约翰逊 阿丽亚娜·阿斯卡里德 刘镇伟 珍妮·麦卡锡 劳剑华 韦斯利-斯奈普斯 王海燕 吉姆·戴维斯 方刚 周曼 威廉·杜威尔 凯拉·塞吉维克 朱哲琴 安德鲁·霍华德(I) 遭围观 李学周 女宝宝 销售商 1977-08-05 1968-02-27 潮流闷青色渐变头发 栗希 椰汁 张玉珊老公 拫绠 保安在银杏大道上跳魔性舞蹈 刘亦菲 唐嫣 秃鹰 频繁 歌手2020 军事训练